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

徐懷翻身上馬,率先揚鞭馳下平崗。

他所披的大氅早已被大片的血漬浸染,再看不出曾與冰雪爭輝的底色,彷彿一面暗紅色的旌旗在晨曦中展開舞動;王舉、徐武磧等人在諸侍衛的簇擁下也紛紛上馬跟隨而去。

飛奔的馬蹄在山坡上揚起一蓬蓬積雪。

顧繼安臉色陰翳的看着這一切,任他修養再好,也爲徐懷最後赤裸裸的威脅感到不快,胸臆間怒氣翻騰着,想揚聲訓斥徐懷不知天高地厚,但看河谷裡遍地屍骸,訓斥的話堵在喉嚨口說不出來。

喬繼恩窺着顧繼安的神色,打着哈哈說道:

“徐軍侯說話是不怎麼中聽,但繼安你也要理解他的心情——楊祁業乃是蔡州兵馬都監楊麟之子,蔡州防禦使胡楷的義子,鄭晉卿乃鄭公懷忠的嫡親侄子,蕭郡主更是蕭帥的嫡妹,他們率部都隨徐軍侯進入嵐州浴血沙場,他們難道就樂意看到顧家繼續留在府州按兵不動?繼安,你倘若僅僅是爲徐軍侯幾句話感到不快,你大可以將顧明海他們喚回來。”

顧繼安長吐一口氣,放緩語氣說道:“出兵之事,我也做不了主,只能說盡量勸族兄……”

“繼安你能從旁勸說,我相信顧使君不會罔顧大局的。這事不宜延遲,我們這就趕回府州去,讓顧明海他們在嵐州先玩上兩天?”喬繼恩看向顧繼安,催促問道。

除了曹師雄在寧武還能集結八九千人馬,赤扈人在寧武北面的朔州、應州、雲州,都能動員一批騎兵增援過來。

徐懷在率楚山騎主力東進突襲太原,嵐州境內僅留兩千天雄軍步卒及少量的騎兵,喬繼恩即便不知兵事,也知道府州越快出兵越好。

能不能解太原之圍,將十數萬被圍一年之久的太原軍民從嵐州接應撤入府州、麟州,喬繼恩現在還是一點都沒有底。

赤扈人兩次南侵,大越萬里遼闊,而真正像徐懷這般活躍戰場之上,帶領將卒屢創戰績者,實在是太屈指可數了。

喬繼恩他也不喜歡徐懷這種剛硬得有些多少囂張跋扈的性子,但他心裡更清楚,景王在真正掌握大局之前,是離不開徐懷的。

這時候催促府州出兵,守住棋盤山、黃龍坡一線,倘若徐懷奔襲太原失利,還能保證他們能從太原安然撤回來。

這會兒見顧繼安語氣鬆下來,喬繼恩也是連拖帶拽,直接叫人安排馬匹,護送他與顧繼安即刻返回府谷(府州城)去見顧繼遷……

…………

…………

座落呂梁山與汾水之畔的太原城,早已不復巍峨舊貌。

護城河早被填滿,高聳的城牆也被投石機轟砸得面目全非,城磚大片剝落,露出裡面的夯土牆,佈滿裂痕——敵我雙方的鮮血也將城牆浸染得斑駁不堪。

城牆下堆滿剝落的城磚、土塊以及投石機砸落下的石彈,成百上千具屍體來不及從戰場清理走,就直接掩埋其中;定睛看去,還能看到有殘軀斷肢伸出來。一切都彷彿人間煉獄。

在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前,李處林、陰超兩部非但沒能攻陷太原,還損兵折將慘重,不得不在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後轉攻爲守。

他們將兵馬收攏回連營寨,維持對太原城的圍困、封鎖,直至太原城中徹底糧盡,或待西路軍主力攻陷汴梁以及河東、河北等地的其他城池之後,再調集兵馬來啃這根硬骨頭。

李處林、陰超兩部兵馬對太原城的圍困,主要分爲南北兩大部分、裡外三大層次。

南北兩部,李處林、陰超所部各據一方。

裡外三層,第一層乃是抵近城下的前壘及護牆深壕,兩部兵平時僅派少量兵馬進入警戒,防範城中兵馬出城突圍;只要在攻城時,大批人馬才進入前壘,作爲進攻陣地使用。

一架架笨重的投石機,還矗立在前壘陣地,李處林、陰超不時組織人手朝太原城牆發射石彈。

由於拋砸式投石機制造簡單,即便被縱火燒燬,重新制造也方便,不撤走反而可以不斷的引誘守軍出城圍剿。

第二層則是圍太原城修建的十八座連營,李處林、陰超所部主力平時都主要駐紮在這些營寨裡;經過一年的修繕、加固,這些營寨也相當堅固了,將太原城圍個水泄不透。

第三層則是大營及輜重營,從雲朔忻代徵繳過來的糧秣、新卒,都是先源源不斷的輸入大營及輜重營,然後分散輸往第二層的連營;同時也有兩萬苦役、匠工在此打造各種戰械。

李處林作爲契丹原西京道兵馬都統制,麾下所領的兵馬主要是大同漢軍。

與統領蕃兵的契丹原西京道都防禦副使蕭幹不同,在投降赤扈人之前,大同漢軍構成絕大部分都是步卒,因此在赤扈人第一次南侵之際,李處林就與另一降將陰超承擔起圍攻太原城的重任。

持續一年圍攻太原城而不能克,李處林、陰超兩部兵馬損失也是慘重,但他們可以不斷從大同、忻州強徵青壯補入營,維持兵馬規模。

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斷的從雲朔代忻等地搜刮糧秣、強徵兵員補入太原連營,一方面強徵物資及役工,爲南征大軍服務。

因此在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後,李處林、陰超兩部即便暫停對太原的圍攻,但對雲朔代忻等地的搜刮卻變本加厲了,從忻州南下的運輸線也變得更爲繁忙。

因爲清順軍主力駐守嵐州,防範府州及契丹殘族,自身的物資消耗極大,無需從嵐州往太原輸送糧秣,而此時也沒有商旅往來嵐州、太原之間。

橫貫呂梁山、連接嵐州、太原的楊廣故道在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後就變得異常冷清,平時主要是兩地的驛騎信使往來其間。

因此,兩天時間裡,沒有人從天門關舊址走出呂梁關,也沒有誰覺得存在異常。

清晨,一隊隊裝載糧秣等物資的車馬隊還沒有從宿營地出發,但從忻州往太原的驛道及兩翼還有佈滿大量的斥候。

雖說太原以北早就落入赤扈人及降附軍的手裡,但除了宣武軍、驍勝軍以及代忻等地方守軍被打散逃入呂梁山迄今還沒有投降外,更主要是赤扈人爲支撐對太原的圍攻,以及虜兵、降附軍貪婪無度,對代忻等地極盡搜刮之能事,燒殺擄掠無所不爲,使得大量漢民不得不棄家逃入山中,當中有相當多的人與逃入呂梁山的散兵聯合起來,形成一股股規模不大、盤踞險地卻還沒有被消滅的山寨抵抗勢力。

這也迫使李處林、陰超不得不分兵保護南下的運輸,派出斥候盯住驛道左右的動靜。

枝葉稀疏的山林中,徐心庵、楊祁業與周景站在一塊山石後,眺望平崗前十數騎虜兵斥候從眼前馳過。

在他們視野的遠處,雲州漢軍大營及輜重營矗立在一座矮山旁,正對着太原城北的驛道,而被連營封鎖圍困的太原城一片死寂,看不到一縷炊煙升起。

雲州漢軍的大營,經過一年的修繕加固,此時宛如一座佔地約有千步見方的城壘,其中約有數以千計的役工及數千駐軍,而從天門關舊址出去,地勢平闊,除了巡視的斥候以及交叉部署的哨壘外,還有不少村莊選擇依附赤扈人,還有人勉強維持耕作。

“想要出乎不意直接偷襲李處林的大營,怕是很難啊!”楊祁業眺望從天門關到雲州漢軍大營之間的情形,皺着眉頭說道。

他們一路東進,沿途不是沒有村寨塢堡,但楊廣故道最後二十餘里皆是懸崖峭壁,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是在懸崖之上開鑿洞|眼,插樁木、棧板鋪成棧道才使人馬通過。

這保證他們前鋒五百人馬悄然抵達天門關舊址的西側,並沒有被敵軍發現,他們算是初步完成突襲太原的作戰目標。

他們控制住楊廣故道西端的這處隘口,至少能保證後續兵馬抵達之後,不會被敵軍堵在天門關以西的狹窄棧道里難以出頭。

然而進入太原的第一戰要怎麼打,還是說就單純先守住天門關,等後續兵馬都抵達之後,再正式進入天門關以東的開闊地帶,與敵軍接戰,徐心庵、楊祁業及周景都還猶豫不定。

等徐懷率楚山騎主力趕到天門關,至少也要等到明日此時,但很難想象今日整整一個白天,敵軍不會派人斥候偵察進入天門關以西的棧道巡視。

無論是周景,還是徐心庵、楊祁業都不指望等到明天,敵軍對他們的存在都毫無察覺。

“我們或許可以安排百餘人馬冒充山裡的逃卒,出去襲擊運糧隊,然後退守天門關?”徐心庵有些拿不定主意,看向周景問道。

徐心庵雖是前鋒將,但此戰關係極大,他更傾向徵求周景的意見。而楊祁業統兵作戰的經驗,比徐心庵要差遠了,這種情況他只能唯徐心庵、周景馬首是瞻。

周景點點頭,說道:“此策應該可行!”

既然不大可能徹底隱藏蹤跡,那冒充山裡的抵抗勢力,主動暴露一部分人馬,然後退守天門關,這樣只會吸引少量的敵軍趕來天門關清剿圍堵,雙方在天門關僵持一下,等到明天主力兵馬趕來,便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部分敵軍吃掉,然後趁勢往太原城北面的雲州漢軍大營殺去……

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十章 去淮川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三十章 西進第九十章 猜忌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十三章 辭行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
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六章 殿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十章 去淮川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三十章 西進第九十章 猜忌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十三章 辭行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