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袖因看不習慣人總跪着,便令袁貴嬪起來進了屋,仔細問才知道,原來是內務府削減了胤祁過冬的爐炭。
懷袖蹙眉:“就因爲他昨兒說錯了那一句話,就給削去一個月的炭例?”
站在一邊的袁貴嬪立刻點頭,十分心疼地看着坐在懷袖跟前吃點心的胤祁:“昨日祁兒說的那句話實屬大不敬之過,按例還要掌手尺,因祁兒年紀太小,怕打斷了手骨日後寫不得字,手尺便免了,卻罰了一個月的炭例。
照理說,這炭例當從臣妾宮裡扣出去,臣妾寧願挨凍也不忍讓祁兒凍着,可臣妾的琴棠苑屬榮妃娘娘的側苑,這些都撥去榮妃娘娘處分派,臣妾做不得主,所以纔想央娘娘給說個情。”
懷袖繡眉皺的更緊,低聲嘀咕:“不過說錯了話,居然罰的這樣狠。”略想了想道:“不過一句話罷了,叫小孩子挨凍卻不太好,本宮去跟內務府的公公說一聲。”
袁貴嬪見懷袖答應的如此爽快,歡喜地連聲謝恩。
銀鈴兒端着茶盞走過來,給懷袖添換新茶時,卻低聲提點:“主子如此行事怕是不合適。”
懷袖知銀鈴兒昔日隨勤嬪在宮中待的久,且又是嫺茹宮的掌事女官,慮事比旁人周全許多,聽她這麼說,側目看了她一眼。
銀鈴兒垂鬢繼續道:“主子如今的身份不同往日,宮內有冒犯主子的言辭,確是比以前罰的重些,這些禮原也是爲以下敬上樹個規矩,倘若這一次主子鬆了口,往後不論誰口內無德以下犯上,主子都擔待過,就不成體統了。”
懷袖輕輕點頭:“你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那依你看,今日這事該如何處置?”
銀鈴兒道:“奴婢覺着,咱們宮裡分撥金絲炭的份例,主子必定是用不完的,不如就做個私情送與小主子些。”
懷袖想了想,點頭道:“那就按你說的辦吧。”
銀鈴兒點頭,繼而行至袁貴嬪身前道:“主子將這一宮的炭贈與小主子,是咱們主子疼小主子的心,你只需記得咱們主子的好便是,往後切記管教好宮人,再惹出這樣的事,咱們主子也不是次次都這般好性兒。”
袁貴嬪聞言,又趕着給懷袖磕了頭說了許多好話,才領着胤祁去了。
袁貴嬪剛走,張保進來回說四阿哥胤禛已經帶來了,因方纔懷袖與袁貴嬪說話,就將四阿哥引至偏殿候着。
懷袖聞言,放下手中杯盞,起身道:“你將四阿哥帶去書房等我。”
起身向外走,臨行至門口時,忍不住回頭看了眼收撿茶具的銀鈴兒。
行至中廳書房,四阿哥胤禛已端坐在正對門的茶桌旁,見懷袖進來,立刻行至近前給懷袖請安。
懷袖免了他的禮,命人取來她清晨尋出的那本書,親手遞給胤禛:“你就替本宮將這經書抄一抄吧。”
胤禛接過書一看,見竟是本《地藏菩薩本願經》還沒抄就先皺了下眉,再擡眼看懷袖,見她已經捧了書,外對面的錦榻上歪着去了。
胤禛見這狀況,也不好再說什麼,往旁邊的桌案上一看,見筆墨紙硯早已預備好,便向桌案後面坐了,開始抄撰經文。
懷袖擡眸見胤禛已開始抄經,將渙秋喚進來,低聲吩咐點起一根報時香,便繼續歪着看自己的書。
也不知看了多久,懷袖正看的認真,忽聽胤禛近前問:“請問皇額娘,孩兒還需抄多久?”
懷袖沒開口,眸光由書頁移向對面香臺,見約莫一個時辰的報時香,此刻只燃了不到三分之一。
“你不願抄了?”懷袖看向胤禛。
胤禛略遲疑片刻,最終點了下頭,道:“這《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和尚超度亡魂時誦的,孩兒不知皇額娘爲何要令孩兒抄這本經書,所以……”
“所以,你覺得有些浪費光陰,對麼?”懷袖語氣溫和,替他說完後半句他沒好意思說出口的話,其中並沒半分責備的意思。
胤禛小心擡眼,見懷袖神色平靜,才大着膽子點了下頭。
“既然你覺得抄這個沒用,就去做你該做的吧。”懷袖說完,不再看胤禛,仍低頭看自己的書。
胤禛見懷袖似並沒生氣,便行了禮,輕聲退出了坤寧宮,一路上琢磨方纔的事兒,不知不覺走到了景華宮門口。
胤禛進了景華宮,裪兒正在正廳內的爐火前獨自琢磨一盤殘局,纔將一顆白子落下,擡頭見胤禛進來,便道:“四哥去哪兒了?我才宮人去太學尋你,他們說你一下窗課就一個人走了。”
胤禛在裪兒對面坐下,蹙眉道:“我今日讓皇額娘叫去坤寧宮了。”
裪兒聞聽立刻趕着問:“哎,額娘叫你去做什麼了?怎麼沒叫我呢?”
胤禛卻皺着眉頭:“一進門皇額娘就讓我抄經書,也不說幹什麼用,也不理我,我到現在還沒想明白呢。”
“抄經?”裪兒也蹙起眉,悶頭想了一會兒,喃喃道:“以前我聽額娘說過,她才入宮的時候,給太祖抄了兩年的經,額娘說剛開始她沒覺着抄經的妙處,後來抄的多了,發現許多想不通的事抄着抄着就想通了,額娘好像說過抄經能靜人心……”
裪兒這番話剛說完,坐在對面的胤禛愣了愣神,突然拍着額頭大叫:“哎!我可真是愚蠢至極!”說完轉身跑了出去。
————
晚間,康熙由南書房回到昭仁殿,換了常服,便向**的坤寧宮去看懷袖,行入書房,卻見懷袖坐在桌前仔細端詳一紙墨跡。
康熙悄然站在懷袖身後,就着她的手看過去,不禁蹙眉:“胤禛的字這麼久了仍沒甚長進,再過陣子,恐裪兒都要超過他了!”
懷袖驚訝地擡起眸子:“萬歲爺竟對幾個皇子的字這樣熟悉?”
康熙就着懷袖的杯子呷了一口茶:“朕平日雖忙朝政,但每個月底都要向太傅手中要各皇子的課業親自過目,誰的課業精誰的字醜,朕雖然不日日去太學過問,卻是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