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

其實,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和兩個人之間的鬥毆差不了太多。不管出於什麼藉口,也不管這個藉口高尚也罷卑劣也罷,反正在兩個人之間發生了利益糾葛,一方或者雙方認爲對方手裡有自己利益所在,或者認爲對方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剛開始的時候採取的方法或許相對和緩一些,先是對罵貶低或斥責對方的人格凸顯自己的正義性爲自己造勢,進而威嚇,或者亮亮肌肉,單手開轉之類的,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實力;或者連哄帶騙企圖騙取對方讓步。如果一方屈服或者上當,雙方之間就打不起來。否則,就開打。打之前儘可能叫上親戚朋友哥們兄弟和自己一起上或者站腳助威,雙方打架的過程中,有的哥兒們一起上,有的在旁邊觀敵掠陣,有的則首鼠兩端,有的勸解、有的背叛。打完了或者打不下去了或者一方認栽,雙方就得自己或者在說和人的主持下講和、妥協。

國與國之間同樣如此。

蘇聯遠東地區自伊爾庫茨克北部泰舍特、布拉茨克被中隊攻佔之後,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聯接蘇聯歐洲與亞洲領土的大動脈就已經梗阻。中國空軍對該鐵路的持續破壞,使得蘇聯在新疆邊境集結的部隊以及烏拉爾附近的軍隊根本無法快速及時運至遠東戰場。隨着中隊對遠東地區暴風驟雨般的進攻,在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方面軍被分割爲數段之後,蘇聯最高統帥部就已經清醒的認識到,這場戰役實際上已經結束了。爲此,蘇聯人一方面繼續加大在國內的軍事動員力度,另一方面開始尋求美國英國等國的幫助。他們知道,自己在此時,對於整個法西斯戰線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紅色蘇聯對他們還有用。

果然,密切注視遠東戰場的美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整個遠東戰役的進程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以他們最初的判斷,以中國人的實力,要想在遠東地區戰勝蘇聯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能夠取得勝利至少也需要一兩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而且要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美國人的如意算盤是,等到他們雙方誰也打不下去的時候,自己就完全佔據主動位置,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勢力延伸至東北亞,而且蘇中雙方就必需對自己俯首帖耳,爲自己的整體戰略買更大的單、貢獻更大的力量或者說付出更大的代價。然而,戰爭的進程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姿態上演,他們很快就感覺到自己的思維已經跟不上戰場上一系列劇烈的變化。中隊在此戰中表現出來的驚人戰鬥力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武器、新戰法,引起了美國人的高度警覺。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自己對中國這個北方軍閥的瞭解實在太少了。他們至此纔開始認真地有針對性的蒐集關於華僑軍的情報,精細研究他們出現以來的各個戰例。當初,華僑軍對日本人的勝利,在美國人看來完全得益於他們的經濟技術和軍事援助。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中日雙方對他們之間的重大戰役和行動,比如呼吸、兩次黃海海戰的具體細節都諱莫如深)使得美國人無法全部瞭解每一個戰例的真實情況,但是隨着研究的深入特別是對狼之隊的研究,他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這是一支完全不同的軍隊,戰術思想新穎、大膽、實用。更令山姆大叔不安的事情就是,他們發現這種戰術思想的實現是依託先進作戰武器的支撐。直升機、噴氣式戰鬥機、坦克、火箭炮,每一種新武器出現在世界其他戰場不久,就會出現在中國人的武器庫中。而且從使用效果上來看,似乎他們更懂得如何使用這些武器,從而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們在國內戰爭時多采用日式武器,而對蘇作戰則採用蘇式武器,這就充分說明,對蘇聯作戰絕對是他們處心積慮既定的戰略,做了極爲充分準備。進行這樣的準備,沒有強大資金、技術和生產能力支持,根本難以實現,爲此,他們不惜採取種種卑劣的手段,以進攻日本爲誘餌,騙取美國的支持。美國人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人曾經採用同樣的方法從蘇聯、德國甚至日本處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中國人通過欺騙、購買、盜竊等手段,相繼得到蘇聯、德國、美國甚至日本方面的支持,但是,僅憑這樣的手段根本無法完全解釋中國人取得的勝利。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技術開發創新能力,纔是最令美國人坐立不安的因素。“中國北方軍閥”的技術能力,僅從他們已經暴露出來的坦克、飛機、雷達(美國的情報部門懷疑中國方面可能已經擁有了導彈技術。)等新技術和新武器就可見一斑,就足以令美國人產生不寒而慄的感覺。這對於一個貧窮落後,經濟水平基本還處於農業時代國家,豈是一句不可思議就能囊括呢?美國人一方面加強本國的技術開發力度,另一方面,他們必須要弄清楚,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中國人到底想要幹什麼?他們現在以及未來到底想要什麼?

“我們要什麼?”劉遠洋麪對沙利文開門見山的疑問,淡淡的說道:“我們要那些曾經被蘇聯以及俄國人強奪的領土。我想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據我所知,您所說的那些領土,當年有相應的條約爲基礎。條約應當遵守,這是國際法的一條基本準則。因此——”沙利文說到這裡連他自己也說不下去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條所謂的國際法規則,當年只是在所謂的‘文明國家’之間才能應用吧?據我所知,在文明國家中撕毀條約的事也並不鮮見。再說,當年俄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逼迫我國簽訂這些條約,您也應該有所瞭解。既然蘇聯能夠繼承沙俄時代包括領土在內的所有遺產,那麼就說明他們認可這樣一條準則,即:領土的獲得與喪失與實力有關。現在我們按照這條他們認可的準則,用自己的實力,奪回曾經因爲實力不濟所喪失的領土,就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請。日本人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殘害我們的時候,他們卻與日本人簽訂了中立條約。開羅會議蘇聯人因爲我國的參與而拒不參加,德黑蘭會議又將我國排除在外。日本關東軍被我們擊敗之後,他們並沒有將在遠東地區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軍事力量輸往其危機四伏的歐洲戰場。在開羅會議之後包擴貴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主動放棄了在我國的一切基於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特權,唯獨蘇聯是個例外。

更爲惡劣的是,他們不但長期以來支持***、強佔唐努烏梁海地區,即使在他們自身難保的時候也不忘在我國西部北部邊疆疆地區,發動針對我國的陰謀活動。這所有的一切,足以說明蘇聯人,不僅根本沒有將我們視爲同盟國或者同盟方,而且將我們爲新的威脅。在這裡我要提請國務卿先生注意,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依然能夠不計前嫌,以世界反法西斯大局爲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向他們輸送寶貴的石油和糧食。要知道,在我國還有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生活在飢餓中,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處於死亡的威脅之下。然而,我們的努力並沒有換來蘇聯人的友好,那麼我想問一下國務卿先生,換做貴國又該當如何呢?”劉遠洋逼視着正在聽翻譯轉述的沙利文,未等他表態,繼續說道:“我們要求,蘇聯人必須將自沙賓達爾巴哈界碑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原浩罕汗國一線爲界。交割巴爾喀什湖以北至齋桑泊、額爾齊斯河;以南至帕米爾噴水河一線,以東的約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交還給中國。否則,我們只能用蘇聯人能聽得懂的語言和他們習慣的行爲方式與之‘對話’和‘交往’!”

“我們希望中蘇雙方,能夠以談判的方式解決你們之間的爭端”沙利文停完劉遠洋的長篇大論之後,表達了美國政府的意見“美國不能接受,中蘇之間繼續戰爭的狀態。我們希望貴方能夠認真的對待我們的態度和建議,這也是修復我國與貴方關係的前提條件。”美國人的意思很明白,我們願意和“中方”恢復友好合作關係,你們和蘇聯之間的事,你們自己掰扯吧!

“我們已經充分注意到美國政府的態度,我們同意以談判的方式結束與蘇聯之間的戰爭狀態。”劉遠洋一看多說無益,只能虛以委蛇。

蘇聯人同樣得到了美國的人警告和提醒,礙於糟糕的國際國內形勢,依然派出了談判代表團。談判的艱難程度並不像實現人們想象的那樣。任何國家的強硬都是以實力爲後盾,再合適的時機採取的一種態度,當前的形勢,容不得蘇聯人挺腰子。在經過雙方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雙方達成如下協議:

“1、蘇聯放棄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和大唐努烏梁海地區獨立的立場;

2、蘇聯履行第一、第二次對華宣言中的承諾,即放棄沙皇政府與中國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廢除沙俄與中國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所締結的不利於中國的秘密條約。放棄沙俄在中國東北等地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租借和領事裁判權。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和在中東鐵路方面的一切特權等(第一次對華宣言);廢除對華一切不平等條約,放棄沙俄奪取的一切中國領土和中國租界。永遠無償地退還一切侵奪的中國權利(第二次對華宣言);

3、蘇聯首批歸還領土包括:(1)外興安嶺以南、亞布諾洛夫山脈以東土地;(2)黑龍江烏蘇里江以東至鄂霍次克海、韃靼海峽、日本海包括薩哈林島北緯50度以北地區(日本佔領庫頁島南部)在內所有領土,(3)巴爾喀什湖以北至齋桑泊、額爾齊斯河西北口,以南至伊塞克湖楚河入湖口一線,以東的地區的土地交還中國統轄。伊克塞湖以南地區爲雙方共管。(4)亞布諾洛夫山脈以西至阿巴坎——泰舍特一線、貝加爾湖以南至蒙古邊境地區爲雙方待議地區,雙方均不得在此區域內駐軍。

4、蘇聯撤回交換領土上所有軍隊(指被包圍的軍隊)和蘇聯國籍公民。

5、中國方面釋放百分之四十的蘇聯戰俘,待雙方完成領土交割手續之後,釋放全部戰俘,並協助這些戰俘儘快返回。中國方面保證戰俘的生命安全和應有待遇。

6、中國方面有協助蘇聯軍隊和蘇聯國籍公民安全返回蘇聯的義務,保證給予其外國人地位。

7、中國方面保證盟國援助順暢國境。

莫洛托夫滿懷悲憤的在協議上草簽。協議正式生效要等到雙方的國內予以正式確認。蘇聯人等不起,很快簽署有人民父親大名的協議書和蘇聯最高蘇維埃的批准書來到中國,雙方換文之後,協議生效。

這項決議在蘇聯國內引起的反響並不像人們所預料的那麼大。因爲這成爲蘇聯的國家最高機密。人民父親以全國人民的名義起誓“一定要讓中國人爲今天的行爲後悔!”是啊,領袖就是領袖,連起誓都要以‘別人’的名義。

不管怎麼說,中蘇之間的衝突在美國朋友的斡旋下終於得以平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美雙方就繼續合作共同對付日本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商。雙方同意,全面加強彼此之間在經濟、技術、軍事等方面的合作。然而,中國方面很快就滿足了美國人的“好奇心”,向他們通報了定於下個月,也就是1945年9月23日,建立“中華遠東共和國”的意向。“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國方面需要等到“建國”後才能與美方展開包括共同對抗日本在內的全方位合作。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美國內部再次陷入激烈的爭吵之中。華僑軍的這項新舉動,必然會在國內外掀起軒然大波。劉遠洋、李華雄等人做好準備了嗎?

《迴歸》結束!

第七部《故土》結束!

敬請關注第八部《立國》

更多精彩、更多期待盡在《立國》

第195章 攻防(七)第60章 絞殺(四)第69章 呼吸(七)第138章 長江(三)第421章 南方(二)第160章 綢繆(七)第120章 圍獵(二)第435章 心事第60章 絞殺(四)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346章 出兵(二)第373章 妥協(一)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71章 衝突(四)第260章 孤城(一)第442章 運籌第133章 大師(三)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158章 綢繆(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106章 大戰(十) (2)第51章 詭計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373章 妥協(一)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35章 謀劃(一)第115章 華北(三)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125章 迎客第153章 名聲(三)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98章 大戰(三)第311章 交易第13章 序幕(二) (1)第244章 遠征(八)第195章 攻防(七)第233章 西進(六)第415章 準備(六)第74章 呼吸(十二)第260章 孤城(一)第175章 衝突(八)第308章 殘敵(一)第256章 怒火(三)第8章 阻截(五)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35章 算計(二)第439章 分治(四)第126章 客人第269章 孤城(十)第66章 呼吸(四)第289章 殺戮(七)第195章 攻防(七)第106章 大戰(十) (2)第345章 出兵(一)第382章 迴歸(二)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39章 奇兵(二)第19章 彼身(二)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453章 終結(五)第128章 待客第105章 大戰(十) (1)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127章 秘密第384章 迴歸(四)第453章 終結(五)第287章 殺戮(五)第95章 風雲(四)第26章 東線(三)第43章 疲兵第245章 遠征(九)第245章 遠征(九)第365章 博弈第89章 改變(二)第140章 長江(四) (2)第43章 疲兵第144章 火併(一)第195章 攻防(七)第86章 收官(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122章 圍獵(四)第239章 遠征(三)第380章 “陳倉”第375章 謀定(一)第234章 西進(七)第30章 意外(一)第160章 綢繆(七)第268章 孤城(九)第286章 殺戮(四)第64章 呼吸(二)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221章 諸馬(七)第91章 改變(四)第15章 序幕(二) (3)第92章 風雲(一)
第195章 攻防(七)第60章 絞殺(四)第69章 呼吸(七)第138章 長江(三)第421章 南方(二)第160章 綢繆(七)第120章 圍獵(二)第435章 心事第60章 絞殺(四)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346章 出兵(二)第373章 妥協(一)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71章 衝突(四)第260章 孤城(一)第442章 運籌第133章 大師(三)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158章 綢繆(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106章 大戰(十) (2)第51章 詭計第247章 遠征(十一)第373章 妥協(一)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35章 謀劃(一)第115章 華北(三)第303章 殺戮(二十一)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125章 迎客第153章 名聲(三)第364章 鏖戰(十七)第98章 大戰(三)第311章 交易第13章 序幕(二) (1)第244章 遠征(八)第195章 攻防(七)第233章 西進(六)第415章 準備(六)第74章 呼吸(十二)第260章 孤城(一)第175章 衝突(八)第308章 殘敵(一)第256章 怒火(三)第8章 阻截(五)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35章 算計(二)第439章 分治(四)第126章 客人第269章 孤城(十)第66章 呼吸(四)第289章 殺戮(七)第195章 攻防(七)第106章 大戰(十) (2)第345章 出兵(一)第382章 迴歸(二)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39章 奇兵(二)第19章 彼身(二)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453章 終結(五)第128章 待客第105章 大戰(十) (1)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127章 秘密第384章 迴歸(四)第453章 終結(五)第287章 殺戮(五)第95章 風雲(四)第26章 東線(三)第43章 疲兵第245章 遠征(九)第245章 遠征(九)第365章 博弈第89章 改變(二)第140章 長江(四) (2)第43章 疲兵第144章 火併(一)第195章 攻防(七)第86章 收官(六)第15章 序幕(二) (3)第122章 圍獵(四)第239章 遠征(三)第380章 “陳倉”第375章 謀定(一)第234章 西進(七)第30章 意外(一)第160章 綢繆(七)第268章 孤城(九)第286章 殺戮(四)第64章 呼吸(二)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221章 諸馬(七)第91章 改變(四)第15章 序幕(二) (3)第92章 風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