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博弈

一個果實即將成熟,想要摘得人就不會只有一個。在惦記緬甸的人中,最心神不安的恐怕就要數英國人了。他們害怕他們對緬甸局勢的的擔心成爲事實,進而影響他們最看重的印度的局勢繼續惡化。爲此,他麼稱得上不遺餘力。

大英帝國不愧是老牌殖民帝國。面對印度亂象紛呈的動盪局勢,英國人在德國人的步步緊逼之下,依然採取斷然措施處理印度的事務。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英國人都不能在此刻失去這顆女王王冠上的寶石。這裡不僅爲英國提供各種各樣的物資,以支撐他們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繼續堅持下去,更爲他提供幾乎取之不盡的炮灰。因此,英國人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像印度增兵。他們嫺熟的運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收起了溫文爾雅的紳士面孔,恢復了強盜的本來模樣。他們一邊在印度國內的部族、族羣中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一邊擼胳膊挽袖子做出一副磨刀霍霍的樣子。

雖然前線依然處於不利的態勢,但是英國人以令人驚奇的速度迅速的,當然也是暫時的穩定了印度國內的局勢。在印度國內,人們雖然對英國人不滿,但是絕大多數受過西方教育、對西方有深刻了解的所謂上層人士,清醒的認識到在這次波及全球的大戰中,最後的勝利者只能是以美英爲代表的西方。在亞洲,雖然日本張牙舞爪氣焰囂張,但是他們在中國如此落後的國家遭到的失敗,尤其是他們在緬甸的迅速落敗,已經暴露了他們虛弱的本質。因此,印度精英階層雖然討厭英國人,但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選邊站隊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印度的未來。另一方面,印度國內固有的種姓、族羣、信仰矛盾,以及在英國人的特意挑撥之下,印度國內根本無法形成牢固的穩定的同一陣線。

舊秩序再不好也總比沒有秩序強。在印度國內,被國大黨成功引發的激奮的反英情緒,迅速被部族和族羣之間的衝突消弭殆盡。伊斯蘭地區和印度教地區迅速分化和發生對抗。英國人應雙方之邀“勉爲其難”的彌合雙方的分歧。在英國人的努力下,印度國內的秩序漸漸恢復,新絲路在中斷三個月之後終於又重新暢通。

就在英國人穩定印度國內局勢的時候,他們的擔心終於在緬甸爆發了。緬甸以曼德勒地區爲界,形成了南北對峙。南方由日本人控制,北方則由中國人控制。最令英國人惱火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

日本人被打退到曼德勒以南地區之後,在中國人的支持下,緬甸北方各部族在狼之隊的全力支持下紛紛宣佈獨立。一時之間,大大小小的“國家”政權多大三十二個之多,幾乎所有大一點的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政權。出緬族外,緬甸國內其他七個大的民族克倫族、撣族、若開族、孟族、克欽族、欽族和克耶族都在緬北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此外,孟高棉語族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屬於藏緬語族的那加族、傈僳族等,屬於漢泰語族的民族布朗族、勃歐族等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這還不算完,在狼之隊的授意下,一些原本同屬於一個族羣大一些的分支,也宣佈獨立,封邦建國。還有一些較小的分支也在積極爭取建立自己的國家。這股席捲緬甸中北部的獨立建國潮,以令人費解的姿態出現在戰火紛飛的1944年的世界,成爲當年最不可思議的現象之一。同時,也爲這個冷酷的世界添加了一絲喜劇的色彩。

這股大潮的發起者爲什麼是狼之隊呢?道理非常簡單,因爲狼之隊內的戰士,幾乎囊括了所有這些強烈要求獨立的民族的子弟。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在任何地方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因此,在郎朗的支持下,狼之隊內的民族子弟紛紛回到自己的國家,成爲這些國家軍事力量的柱石,一些軍銜高的軍官乾脆就成了這些國家的首任國家元首。這些新成立的國家,沒有例外的紛紛“邀請”狼之隊進駐,保衛他們的國家安全並訓練他們的國家軍隊。

狼之隊在緬甸做的一切,讓英國人哭笑不得。他們將傳統殖民方法變形誇張之後,極爲露骨得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很像一個資深老流氓,看着一個半大小子揮舞着片兒刀嗚嗚查查走上街頭,爭奪街區的控制權。生澀、稚嫩,根本不講江湖規矩。

“我們認爲這些民族應該也必須擁有民族自決權!”華僑軍司令部在英國人的強烈要求下,任命華僑軍駐緬甸最高官員石磊同志,作爲全權代表與英美聯合調查組進行“接洽”,因此也自然成爲郎朗同志的擋箭牌,他此刻正面對英美“聯合調查組”侃侃而談。“……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這項權利同天賦人權一樣是不言而喻的。我想這符合西方的價值標準。我們作爲盟國一方因爲對日作戰的需要而在緬甸有軍事存在,但是我們對緬甸的內政不便、也不應該進行干涉。”

“石磊將軍”英國代表烤乳豬一樣紅潤的面孔因爲激動此刻顯得更加鮮豔“我想提請你方注意,根據開羅會議的精神,中方已經對緬甸的局勢做出了誠實履行不改變緬甸政治現狀義務的保證。因此,我們強烈要求中方履行承諾。”

“代表先生”石磊記不住也不願意記住對方的姓名“《開羅宣言》是由中國國民政府與英美等盟國簽訂的政府間條約,我作爲遠征軍司令無權就此事與貴方展開磋商。代表先生應該和國民政府就此事進行接觸,所以我認爲您找錯了談話對象。”說罷,石磊同志作勢起身離去。

“石磊將軍”英國代表的汗順着油光鋥亮的面頰流淌到剛剛漿洗過的高級襯衫之中,“我希望我們能夠秉承着務實的態度進行磋商。我對貴國國內的政治局勢並不感興趣,我只希望貴方作爲緬甸最有影響力的一支力量,能夠發揮積極地有建設性的作用,尊重大英帝國的在緬甸的利益。此外,我有責任提醒將軍閣下要明白,我所代表的是大英帝國。”代表把邏輯重音放在“大英帝國”上。

“我也希望代表先生明白並轉告你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國民,現代的中國,不再是那個在我們門口擺幾門大炮就能令我們屈服的國家。”說罷,石磊轉身離去。

英國人傻了。在東方,尤其是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家發生的事情令他們似乎永遠也想不明白。他們想找中國人談判,可是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找不到談判的對手。被內戰搞得焦頭爛額的國民政府稱華僑軍不是中國政府軍,並且也不是國民政府派往緬甸的,因此,他們對華僑軍在緬甸的行爲概不負責。當氣急敗壞的英國人,質問國民政府華僑軍地位的時候,善於措辭的中國人給他們一個“海外華人志願軍”的答覆。不甘心的英國人只好拉上山姆大哥,希望他們向國民政府施加壓力。美國人以國民政府所言屬實,他們已經不能駕馭這支隊伍爲由,予以拒絕。急得火燒火燎的英國人,只能再次懇請與華僑軍有良好合作關係的美國人,希望通過他們向華僑軍施壓。山姆大哥無法再推辭,於是和英國人組成聯合調查組,共同向李華雄施壓。李華雄倒是很給美國人面子。李華雄誠摯的告訴他們,華僑軍無意左右緬甸的局勢,具體事宜需要他們想遠征軍司令官磋商。就這樣,英國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談判對手,他們怎麼敢輕易放棄呢?

作爲英國代表,在英國人看來,與中國地方武裝進行談判本身就已經不符合對等的國際慣例,可是令他沒有想到這個地方武裝的態度如此強硬。咬着後槽牙的大英帝國代表,腦海中不禁閃現出“要是在當年”的想法。然而,沒有辦法,形勢比人強或許在這個時候顯露出它的魅力。於是,英國代表顧不得外交禮儀,疾步追上石磊。

“石磊將軍請留步!”

“哦?代表先生還有事嗎?”石磊的話語就像一塊堅冰砸在火燒火燎的英國代表頭上。

“我希望,我們能夠像紳士那樣真誠的務實的展開我們之間的談話!”

看着大英帝國代表一臉誠摯和近乎哀求的表情,石磊非常紳士的聳了聳肩,轉身回到房間內。大英帝國代表此時才掃了一眼無可無不可的美利堅代表。

美國人的態度很值得玩味。他們幾乎用行動告訴英國人,此事與我無關。其實,就美國人來說,英國人永遠是他們成爲世界大國的絆腳石。他們並不希望英國人在二戰之後依然在世界上發揮領袖地位。尤其是現在的遠東地區,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根本無法離開華僑軍的全力支持,因此,就他們的內心來說,更願意華僑軍在緬甸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削弱英國人在此地的影響。他們知道,對於一個曾經強大得一塌糊塗,而在百年來屢遭西方欺凌的中國來說,恢復他們曾經的輝煌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誘惑力。現在他們已經有能力得到這個機會,根本就不可能輕易放棄。這一點,他們從開羅會議上就已經充分地領教了。美國人永遠都是務實的,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他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得罪華僑軍。而華僑軍此時在外交舞臺上的生猛,很符合美國人的胃口,他們也樂得曾經的老大——英國紳士着急上火。

“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事情,我們更關心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對於緬甸的局勢,我們無意發揮更多作用。”石磊滿臉誠懇地說道。

“如您所說,那麼將軍如何解釋在緬北諸多所謂的政權中,都有狼之隊的存在呢?”

“呵呵!”石磊對於這個問題早已經心有成竹,他只是奇怪爲什麼英國人到現在才提出這個問題“事情是這樣的!狼之隊的組成非常複雜,他們不僅有來自海外的華僑,還有中國國內的農民、獵人、少數民族,更有緬甸北部當地的各族羣人員。當日本人被打敗之後,這些戰士所在的族羣紛紛獨立並建立政權之後,他們自然要保衛他們的祖國和新生的政權。對於這樣的要求,我想狼之隊乃至華僑軍隊都無權拒絕和阻止。此外,我們華僑軍,之所以費盡周折從海外歸國,就是爲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們從中國北方長途跋涉到我們並不適應的熱帶叢林,甘願忍收惡劣的環境,同樣也是爲了這一目的。代表先生您應該瞭解,我國的近代史飽受外國的欺侮,對於和我們具有相同經歷的國家和民族,從感情上的同情,從道義上的理解。我們不會也不應該阻止這些民族爲了爭取自身獨立所做的努力。我想這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還有一句話我想送給代表先生,這是我國的一句俗話,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既然代表先生希望我們能夠真誠的務實的展開談話,那麼我也希望您和您所代表的政府能夠從實際出發。”

英國代表沒詞兒了。石磊的意思表達非常清楚,實力代表一切。現在的中國人和英國人都不是從前了。雖然英國和中國的國力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在緬甸這塊地頭上,老子更有發言權。

“有招兒想去,沒招兒死去!”石磊看着英國人沮喪的背影,獨自唸叨了一句。

英國人從軍事上和外交上,已經沒轍了,但是要想讓他們這麼放棄也是不可能的。他們利用在克倫人中的巨大影響力,企圖在緬北給中國人、緬甸人制造無窮的麻煩。八莫政府以及日本人同樣不會對此坐視不理。然而,還是那句話,形勢比人強。華僑軍憑藉龐大的兵力和實力,在獲得美國人沉默中,在緬北實施了剛柔相濟的統治措施。一方面以強大的武力爲威懾,聯合傾向於中華文化的族羣,進一步分化瓦解;另一方面通過慈善性質的醫療、衛生、教育措施鞏固狼之隊在此建立的崇高威望。華僑軍迅速在緬甸中北部落地生根。

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41章 老兵第288章 殺戮(六)第166章 綢繆(十三)第19章 彼身(二)第197章 攻防(九)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89章 攻防(一)第119章 圍獵(一)第37章 爭鬥(二)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173章 衝突(五)第44章 追兵第80章 呼吸(十八)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224章 無奈(三)第24章 東線(一)第391章 迴歸(十一)第67章 呼吸(五)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118章 華北(六)第215章 諸馬(一)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12章 暗戰(一)第50章 黃雀第147章 天空(一)第102章 大戰(七)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234章 西進(七)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06章 大戰(十) (2)第329章 南進(四)第189章 攻防(一)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76章 呼吸(十四)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122章 圍獵(四)第196章 攻防(八)第427章 南方(八)第440章 分治(五)第375章 謀定(一)第421章 南方(二)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443章 刺痛(一)第33章 權衡(二)第87章 收官(七)第445章 刺痛(三)第367章 無奈第140章 長江(四) (2)第57章 絞殺(一)第242章 遠征(六)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30章 意外(一)第221章 諸馬(七)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02章 大戰(七)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357章 鏖戰(九)第108章 大戰(十三)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367章 無奈第57章 絞殺(一)第63章 呼吸(一)第211章 策對(一)第27章 東線(四)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153章 名聲(三)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85章 收官(五)第388章 迴歸(八)第184章 反攻(四)第444章 刺痛(二)第369章 叛亂第44章 追兵第330章 南進(六)第440章 分治(五)第388章 迴歸(八)第179章 逢源(二)第307章 殺戮(二十五)第140章 長江(四) (2)第59章 絞殺(三)第284章 殺戮(二)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52章 名聲(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266章 孤城(七)第289章 殺戮(七)第380章 “陳倉”第357章 鏖戰(九)第120章 圍獵(二)第74章 呼吸(十二)第420章 南方(一)第117章 華北(五)第50章 黃雀第318章 驚蟄第130章 風波(二)
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41章 老兵第288章 殺戮(六)第166章 綢繆(十三)第19章 彼身(二)第197章 攻防(九)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189章 攻防(一)第119章 圍獵(一)第37章 爭鬥(二)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173章 衝突(五)第44章 追兵第80章 呼吸(十八)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224章 無奈(三)第24章 東線(一)第391章 迴歸(十一)第67章 呼吸(五)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118章 華北(六)第215章 諸馬(一)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12章 暗戰(一)第50章 黃雀第147章 天空(一)第102章 大戰(七)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234章 西進(七)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06章 大戰(十) (2)第329章 南進(四)第189章 攻防(一)第404章 迴歸(二十四)第76章 呼吸(十四)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122章 圍獵(四)第196章 攻防(八)第427章 南方(八)第440章 分治(五)第375章 謀定(一)第421章 南方(二)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443章 刺痛(一)第33章 權衡(二)第87章 收官(七)第445章 刺痛(三)第367章 無奈第140章 長江(四) (2)第57章 絞殺(一)第242章 遠征(六)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30章 意外(一)第221章 諸馬(七)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02章 大戰(七)第433章 南方(十四)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357章 鏖戰(九)第108章 大戰(十三)第297章 殺戮(十五)第367章 無奈第57章 絞殺(一)第63章 呼吸(一)第211章 策對(一)第27章 東線(四)第205章 攻防(十七)第153章 名聲(三)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85章 收官(五)第388章 迴歸(八)第184章 反攻(四)第444章 刺痛(二)第369章 叛亂第44章 追兵第330章 南進(六)第440章 分治(五)第388章 迴歸(八)第179章 逢源(二)第307章 殺戮(二十五)第140章 長江(四) (2)第59章 絞殺(三)第284章 殺戮(二)第296章 殺戮(十四)第152章 名聲(二)第185章 反攻(五)第266章 孤城(七)第289章 殺戮(七)第380章 “陳倉”第357章 鏖戰(九)第120章 圍獵(二)第74章 呼吸(十二)第420章 南方(一)第117章 華北(五)第50章 黃雀第318章 驚蟄第130章 風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