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迴歸(二)

美國人終於還是來了。經過權衡研判之後,美國人認爲有必要派員警告中國人要以大局爲重,不要玩兒火。於是作爲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區”最高代表史迪威先生在“中蒙衝突”發生後第四天,不辭辛苦由緬甸來到中國。對於中國人民的這位老朋友,不論委座還是前輩們均給予最大的便利。因此,史迪威的飛機由狼之隊駐地飛過國統區和解放區來到華僑軍的司令部駐地瀋陽。一路行來,史迪威對這個四分五裂的神奇國度,充滿了複雜的心情。他不知道在這個東方國家還會發生什麼。

“史迪威將軍”當史迪威將軍想劉遠洋表達了美利堅的不安、疑惑和警告之後,劉遠洋眉頭微微皺在一起“作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想您對我們的情況有更深刻的瞭解。我們華僑軍的構成極爲複雜。有前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和中央軍以及其他說不太清楚派系的軍隊,像我們這種具有海外背景的華僑人數僅佔非常小的比例。由我們獨自發展起來的武裝力量在軍隊系統中並不佔優勢,主要集中在海軍方面。我們與其他派系軍隊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基於共同利益的聯盟,而不具備絕大多數國家軍隊那樣的隸屬關係。因此,我們對他們的掌控能力並不像您想象的那麼強。

當初,面對日本人的侵略,在民族面臨危亡之際,我們可以放棄很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共同作戰。現在,日本人被趕走了,我們共同的敵人沒有了,因此各個派系之間出於各自的考慮選擇自己的道路,這其實很正常。傅將軍、孫將軍他們走或者留,以及採取什麼樣的政治態度,我們無權也沒有能力大加干涉。尤其是貴國對狼之隊的支持,更使得各派力量的分離趨勢增加。各派系的分離極大地削弱了我們的力量,因此,我們對日作戰也必然要受到影響。對此,我們是真的無能爲力。但是,您也看到了,我們依然嚴格地按照當初我們和貴國的協議,忠實地履行我們的義務。我想您也看到了。”

“尊敬的劉先生”史迪威千算萬算也沒想到劉遠洋會給他這麼一個託詞,他真恨不得一拳打死這個滿嘴跑火車的傢伙“按照您的說法,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您並不能完全掌控這支軍隊?”

“是的!”劉遠洋雙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可是,當初貴方卻是按照全部軍隊的規模向我們索要援助的。據我所知,貴方也是按份額發放給這些您說的所謂不能掌控的軍隊。現在,您又告訴我您不能掌控這些軍隊,我想我們有充足理由獲得一個,一個解釋。”史迪威幾乎是強壓怒火說出這番話。

“恐怕我很難給您一個滿意的解釋。”劉遠洋依然一臉的無奈“您也看到了,在整個對日作戰的過程中,充當主力的是華僑軍的核心部分,也就現在朝鮮作戰的部分。其他各派系的軍隊基本上都是處於協助地位。尤其是狼之隊,以及第三第六裝甲師。我們之所以把我們最精銳的部隊,派往緬甸既是出於我們履行協議義務的誠意,也是出於我們的無奈。我想,郎朗和那些叛亂的軍官,也很可能正是因爲對此有所不滿才離開。您也看到了,在東北戰役一結束,傅將軍就已經率部脫離華僑軍,而孫將軍所部控制京津熱河地區是直接導致我們華僑軍司令部遷到瀋陽的最重要的原因。而陶將軍之所以能夠加入華僑軍,一方面是因爲不願意參加內戰,另一方面就是可以發展壯大自己。現在新疆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他或許認爲自己已經足夠強大了,不再需要華僑軍的幫助了。

我們調他的軍隊參加對日本本土的作戰,他或許認爲是對他的削弱。以您對中國的瞭解,我想這一切並不難理解。起初,我們希望用歸國的援助以及我們自身的經濟支持和經濟利益來收攏這些部隊,現在看來這種做法並不十分奏效。中國這些舊有的軍閥,長期偏於一隅爲了地盤和生存相互攻伐,缺乏放眼世界的國際眼光和膽略。而且,中國人從歷史上就不十分關心外面的世界,加上長期儒家文化的薰陶侵染,復仇心理非常淡漠。這從委座於民國28年空襲日本不是扔炸彈而是撒傳單就可見一斑。近代又長期受制於列強,很多人認爲把日本人趕走了就已經是天大的萬幸,至於打不打日本本土並不是他們所需要關心的。中國人信奉‘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現在外侮不存在了就只能再次鬩於牆了。所以中國發生內戰,所以各派系爲了自己的利益離開和華僑軍,其實也很正常。”

“進攻日本,這些軍閥不敢,而進攻蒙古向蘇聯挑戰他們就敢了?”劉遠洋的解釋並不能令史迪威信服。

“日本與中國隔着大海,沒有我們控制的海軍支持無法進行。而蒙古其本身就是我國的領土,又與這些軍閥的地盤臨近,從地緣上和可操作性上來說比日本要更具吸引力。”

“難道他們就不擔心強大的蘇聯嗎?”

“您所說的強大的蘇聯,現在自身恐怕都難保,他們那兒有這個心恐怕也沒這個力。”

“這麼說,您對這些軍閥進攻蒙古是支持的了?”

“當然。雖然我認爲應該首先進攻日本,畢竟蘇聯現在還算是盟國,但是作爲一箇中國人我當然希望背叛祖國的蒙古,能夠重新迴歸祖國的懷抱。”劉遠洋堅定地說道:“我想不僅我們華僑軍如此,即便您去問正在進行殊死搏鬥的內戰雙方,我相信他們的回答也和我是一樣的。如果蘇聯膽敢出兵干涉,我們華僑軍會毫不猶豫的堅定地站在同胞一方。儘管這些同胞已經部署與華僑軍。”

“那麼進攻日本本土的行動呢?”史迪威終於明白了華僑軍的立場,說實話他並不意外。他一點也不相信劉遠洋的說辭,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陰謀。即便是陰謀,他也不得不無奈的承認,這個陰謀從策劃到實施不僅非常大膽並且恰逢其時。中國人要想收復蒙古恐怕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不過,從美國自身的利益考慮,他當然不希望中蘇之間在這個時候發生衝突,雖然他對紅色蘇聯有着近乎本能的敵視。

“這個您放心,華僑軍會忠實地履行我們的義務。前提是蘇聯人不趟這趟渾水。否則,我們無法在面臨後方威脅的情況下進攻日本。”

“劉將軍,”史迪威終於緩和了表情和語氣:“你們希望收復國土的迫切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不認爲你們在這個時候與蘇聯發生衝突是一個明智的舉動。我們現在畢竟是同盟方,如果在我們之間發生衝突,按照中國人的說法叫做親者痛仇者快。況且,我們對貴國的援助目的想必您非常清楚。剛纔您也說過,要具有國際眼光。在我們看來貴方是最有國際眼光的中國人。如果貴方不顧反法西斯的國際大局,那麼我們肯定會終止援助。另一方面,出於共同的利益,我們也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堅持並且要加大對蘇聯的援助力度,你們和蘇聯之間的衝突一旦發展爲戰爭,那麼根據同盟關係我們也就實際上處於交戰狀態。到那個時候,你們將何以自處呢?”

“呵呵!”劉遠洋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對於您剛纔這番話,我可以理解爲是貴國的威脅嗎?”

“我向您誤會了!”史迪威急忙說道:“我只是從個人角度給您一個提醒。不過,如果我假設的成爲事實,那麼我國的態度並不難想象。”

“前面我已經澄清了我們的立場,並向您闡明瞭我們的真實狀況。我希望我們雙方都能夠以大局爲重。不過,我希望通過您轉達貴國高層,我們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在太平洋戰場,我們完全可以放棄進攻日本,我們對日本本土並不像貴國那麼感興趣。我們之所以同意進攻日本,正是出於對國際反法西斯事業的支持而不是爲了貴國的援助。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他們離開貴國的援助,即便能夠戰勝德國也需要付出更長的時間和更大代價。當然,我也相信,美國憑藉強大的國力,完全有能力獨自同時應對日本和德國。所以,我希望貴國能夠秉持更加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國際間的事務。”劉遠洋的態度相當強硬。

他的意思翻譯成白話就是: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管不了那些進攻蒙古的軍隊,你愛信不信。反正我們現在正按照當初的協議在打日本了。你出錢我出力一起打鬼子,這是公平的買賣,別他媽有事兒沒事兒總拿援助整景兒。我們不是蘇聯和他們的處境完全不同,我們已經沒有日本人的現實威脅。打不打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都不能只你美國說了算。現在更多的是你們在求我,而不是相反。你要有本事就一個人和德國日本單挑去,跟我這兒膩膩歪歪的幹什麼呀!求人就他媽的應該有個求人的態度。還老想着威脅我,去你媽的吧!

“據我所知,貴方的空軍正在對蒙古實施大規模的空襲以配合地面部隊作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貴方如何保證對日本的作戰行動中所需的空中打擊力量呢?”你不是口口聲聲說要忠實履行協議嗎?現在你的空軍也被帶走了一批,你怎麼保證對日本的進攻呢?

“我們自己已經培訓了大批飛行員,在未來的軍事行動中,完全可以採取人歇飛機不歇的作戰方式,以彌補失去的空中力量。此外,我們的飛機制造廠也可以增加飛機的產量,儘量滿足作戰的需要”劉遠洋無比真誠的說道。這個時候再向美國人開口要東西,說實話,劉遠洋再不要臉也說不出口。不過話裡話外的意思也說清楚了,我們儘量自己克服困難,但是張能打成什麼樣就不好說了。

史迪威自然聽明白了劉遠洋的話。他作爲美國政府和軍方的代表就是負責澄清雙方的立場,他的權力僅此而已。既然華僑軍的立場已經闡明,而且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是關係到雙方切實利益的大事,需要更高級別的官員來處理。史迪威一臉無奈的看着眼前這個比李華雄還狡詐的中國,也總算明白了,爲什麼是他出任華僑軍的最高長官。雖然劉遠洋很讓史迪威頭疼加蛋疼,但是史迪威更願意和這些中國人打交道。不管這些人如何無恥,但是比起南京那些肚滿腸肥的貪污犯來說,這些人畢竟是在爲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努力,僅憑這點他們就比那些大員們可愛的多。劉遠洋說得雖然是託辭和藉口,但是終歸併沒有放棄對日本作戰。而且從華僑軍的角度來說,他們也沒有錯。至於如何解決現在的遠東地區的複雜局勢,還是讓華盛頓那些政客們頭疼去吧!

史迪威的報告以最快的速度到達華盛頓。對南太平洋局勢一籌莫展的參謀長聯繫會議的高官們,看到史迪威的報告之後,其情緒不是一個憤怒就能夠涵蓋的。在南太平洋戰場,本來剛剛出現一絲轉機的局勢,突然間急轉直下。繞經南美的大批運輸船、護衛船,接二連三地遭到日本海軍的襲擊,大批給養物資和寶貴的兵員還未派上用場就葬身海底。這樣的局面又怎能不讓這些掌握着國家命運的高官們殫精竭慮寢食難安呢?經過激烈的情緒化的爭吵之後,美國方面最終還是恢復了理性和冷靜。那個中閥說得沒錯,現在美國對他們的需要要遠遠勝過對方對自己的需要。共計日本本土的作戰雖然規模上極大縮水,但是華僑軍在朝鮮半島上的行動,還是令日本極爲緊張,從前線抽調兵力回防。美國人不傻,他們更知道進退,如今在國際局勢日益惡化的情況下,這個在遠東地區唯一的也是最有戰鬥力最難以掌控的盟友,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舉足輕重。在這個時候,美國人不讓步又能如何呢?

“首長,qiaobashan懇請見您一面。”送走史迪威之後,劉遠洋接到韓龍城的報告。

“好,我給他這個面子!”劉遠洋輕輕地舒出一口氣,走出辦公室。

第221章 諸馬(七)第322章 家園(一)第126章 客人第102章 大戰(七)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51章 名聲(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20章 圍獵(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6章 爭鬥(一)第243章 遠征(七)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18章 彼身(一)第198章 攻防(十)第357章 鏖戰(九)第274章 孤城(十五)第269章 孤城(十)第334章 南進(十)第320章 詭道(二)第54章 斷尾(一)第64章 呼吸(二)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204章 攻防(十六)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65章 呼吸(三)第185章 反攻(五)第151章 名聲(一)第83章 收官(三)第84章 收官(四)第311章 交易第132章 大師(二)第86章 收官(六)第181章 反攻(一)第452章 終結(四)第282章 猛料第375章 謀定(一)第6章 阻截(三)第36章 爭鬥(一)第32章 權衡(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72章 要價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54章 斷尾(一)第343章 波瀾(一)第155章 綢繆(二)第127章 秘密第147章 天空(一)第448章 刺痛(六)第302章 殺戮(二十)第240章 遠征(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38章 奇兵(一)第266章 孤城(七)第132章 大師(二)第26章 東線(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75章 謀定(一)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388章 迴歸(八)第121章 圍獵(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113章 華北(一)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187章 反攻(七)第353章 鏖戰(六)第14章 序幕(二) (2)第122章 圍獵(四)第50章 黃雀第209章 攻防(二十一)第44章 追兵第73章 呼吸(十一)第68章 呼吸(六)第12章 序幕(一)第71章 呼吸(九)第362章 鏖戰(十五)第389章 迴歸(九)第17章 利刃(二)第51章 詭計第313章 暗戰(二)第142章 虎狼(二)第24章 東線(一)第47章 金蟬第422章 南方(三)第130章 風波(二)第264章 孤城(五)第214章 支援第221章 諸馬(七)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136章 長江(一)第183章 反攻(三)第52章 前輩(一)第217章 諸馬(三)第66章 呼吸(四)
第221章 諸馬(七)第322章 家園(一)第126章 客人第102章 大戰(七)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241章 遠征(五)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51章 名聲(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20章 圍獵(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377章 謀定(三) (1)第36章 爭鬥(一)第243章 遠征(七)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18章 彼身(一)第198章 攻防(十)第357章 鏖戰(九)第274章 孤城(十五)第269章 孤城(十)第334章 南進(十)第320章 詭道(二)第54章 斷尾(一)第64章 呼吸(二)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204章 攻防(十六)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65章 呼吸(三)第185章 反攻(五)第151章 名聲(一)第83章 收官(三)第84章 收官(四)第311章 交易第132章 大師(二)第86章 收官(六)第181章 反攻(一)第452章 終結(四)第282章 猛料第375章 謀定(一)第6章 阻截(三)第36章 爭鬥(一)第32章 權衡(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74章 呼吸(十二)第372章 要價第342章 南進(十八)第54章 斷尾(一)第343章 波瀾(一)第155章 綢繆(二)第127章 秘密第147章 天空(一)第448章 刺痛(六)第302章 殺戮(二十)第240章 遠征(四)第382章 迴歸(二)第38章 奇兵(一)第266章 孤城(七)第132章 大師(二)第26章 東線(三)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394章 迴歸(十四)第375章 謀定(一)第403章 迴歸(二十三)第388章 迴歸(八)第121章 圍獵(三)第258章 登陸(一)第113章 華北(一)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187章 反攻(七)第353章 鏖戰(六)第14章 序幕(二) (2)第122章 圍獵(四)第50章 黃雀第209章 攻防(二十一)第44章 追兵第73章 呼吸(十一)第68章 呼吸(六)第12章 序幕(一)第71章 呼吸(九)第362章 鏖戰(十五)第389章 迴歸(九)第17章 利刃(二)第51章 詭計第313章 暗戰(二)第142章 虎狼(二)第24章 東線(一)第47章 金蟬第422章 南方(三)第130章 風波(二)第264章 孤城(五)第214章 支援第221章 諸馬(七)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136章 長江(一)第183章 反攻(三)第52章 前輩(一)第217章 諸馬(三)第66章 呼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