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華北(三)

河北。邯鄲。31軍團臨時司令部。

“報告!”

“進來!”昨天才抵達邯鄲的孫蔚如沉聲說道。

“報告軍座,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李華雄到了。”

“快請!”孫蔚如心中一驚,太快了。自己昨天剛到,今天李華雄就到了。說完,孫蔚如急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快步迎了出去。

“不知長官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軍容嚴整的孫蔚如給李華雄留下非常不錯的印象。

“孫將軍客氣了!”二人一邊寒暄一邊來到大廳。

“孫將軍毅然東渡黃河請纓抗戰,阻敵與黃河岸邊,李某欽佩之至!”李華雄由衷的對這位中條山抗戰英雄表達自己的敬意。

“不敢!長官謬讚愧不敢當。在您面前卑職實在受之有愧!”孫蔚如面對這位家喻戶曉又頗爲神秘抗戰英雄,傳奇將領,雖然統領千軍萬馬,但是也難耐自己的好奇心不停的觀察。李華雄一看就是那種標準的職業軍人,舉手投足之間難掩堅毅精幹的氣質。

“客氣話就不說了,哈哈!”李華雄言歸正傳“此次委座調貴部挺進河北,貴部有什麼困難,還望直言相告,只要我們能夠幫助解決,必當盡力。”

“謝謝,長官擡愛!長官已經爲我部耗費頗多,卑職等已經感激不盡了,怎敢在勞煩長官?”孫蔚如兀自遲疑。說實話,對於華僑軍的實力他有所耳聞,他們兵精糧足裝備精良,不僅不要國府軍餉,而且其官兵待遇在全中國也算是最好的。累累戰果更是傲視羣雄。不過這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在這個亂世,地盤、軍隊就是一切。自己一個雜牌,能企望什麼呢?他們已經爲自己的先遣部隊換裝,自己還能在要求什麼呢?誰又敢說這一切的背後,李華雄沒有吃掉自己的打算呢?

可是自己實在是太難了。結義大哥楊虎城將軍因“西安事變”被迫出國,臨行前,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西北軍交給了自己之後,一再告誡:一定要牢記“兵諫”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爲重……“蘆溝橋事變”後,自己向委座多次請戰,並向國民政府和陝西民衆盟誓:餘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後來,委座最終批准了自己的請戰要求,後來聽說這其中還有李華雄的功勞。

並將孫蔚如爲軍長的38軍(楊虎城的17路軍在西安事變後被縮編爲38軍)擴編爲31軍團,由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17師、177師番號保留,師長分別由耿子介、陳碩儒擔任。雖然自己的軍隊規模擴大了,可是作爲雜牌中的雜牌,裝備依然低劣,給養時常接濟不上。自己的裝備不要說與日軍相比,就是在國內各雜牌中也算是最低劣的了。自己這三萬“關中冷娃”作戰不可謂不勇敢,但是一次大戰下來死傷慘重。看着那一片片倒在黃河岸邊的屍體,自己的心在流血啊!自己怎麼面對關中父老的抗日熱情。聽屬下說,一聽說要到前線殺鬼子,根本不用抓丁,只要在村口大呼一聲,應者如雲。整村整村的青年跟隨着自己奔赴中條山前線。那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啊!

陝西男子之所以被稱爲“冷娃”,意思是性子剛硬,不怕死。就是這些“冷娃”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保衛家鄉保衛大西北的長城。自己又怎麼能讓他們再因爲武器裝備低劣徒增傷亡呢?

“孫將軍,”李華雄自然明白孫蔚如的想法,在這個時代他這種想法在正常不過了。“你我都是爲了抗戰大計。因此,請不要誤會我們的誠意。要說雜牌,在***上還有比我們更雜牌的部隊嗎?貴部的難處我們也瞭解一二,在未來的戰場上,我想孫將軍也不希望再出現,戰士們用低劣的武器向武裝到牙齒的鬼子們衝鋒而最後屍橫遍野,徒增本可以避免的犧牲的場面吧!你我都是軍人,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說了。至於,換裝之後的訓練自然也必不可少,一方面人和武器需要磨合,另一方面貴部也需要了解我們的作戰方法和作戰思想。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配合作戰。這一切完成之前,如果沒有特別緊急的戰況,我是不會要求貴不上戰場的。至於軍隊的歸屬以及指揮權,這不是問題,在今後也不會成爲問題。畢竟在當前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說一句誅心的話,此次貴部就算不在河北殺敵,也必將會被調往武漢戰場。孫將軍自然知道,如果在武漢戰場我想不會有人給你這樣的補充。你那三萬關中子弟能有幾人生還呢?所以,我希望孫將軍不論出於民族大義,還是僅爲貴不前途考慮,我們都應該精誠合作,共赴國難。”

李華雄一番話讓孫蔚如百感交集。換裝、訓練、補給這些都是部隊當前急需的,也是他夢寐以求的,李華雄主動奉上他本無法拒絕。可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道理他還是懂的。李華雄如此慷慨,背後隱藏着什麼呢?他最在意的就是對於部隊的指揮權和地盤。自己前腳離開中條山,後腳中央軍和晉綏軍就填補了那裡的空隙,自己的後路也就此斷絕。這種局面他不是沒有想到,不過爲了民族大義他也考慮不了那麼多。大有民族大義,小有部隊前途命運,上有委座之嚴令,下有羣情之激涌,這些他都不得不考慮。說實話,上陣殺敵抵禦外侮,他將毫不猶豫,現在自己一切後路都給堵死。地盤沒了,只剩下這三萬來人的軍隊,面對李華雄開出這樣誘人的條件,他真的猶豫了。人家憑什麼奉送如此寶貴的軍火裝備呀?

看着孫蔚如臉上陰晴不定,李華雄並不着急,他知道孫蔚如別無選擇。一旦他接受這些條件,憑藉華僑軍隊強大的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這支部隊必將死死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自信他還是有的。

孫蔚如最終還是同意了李華雄的建議。正如李華雄的判斷,孫蔚如別無選擇。接下來的一段時間,31軍團的全體官兵無不沉浸在巨大的幸福滿足和痛苦焦灼交替出現的煎熬之中。先是噹噹作響的銀元第一次足額落入腰包,然後,梗皮、釀皮加涼皮,抻面扯麪拉條子,肉加饃,羊肉泡、手扒肉,過年時也不見得能吃上的東西,隔三岔五的出現在官兵們的飯桌上。與此同時嶄新的機槍、步槍、迫擊炮下發部隊,花裡胡哨軍裝,同樣花裡胡哨結實耐用輕便的軍鞋,居然還有鋼盔先後裝備部隊。這所有的一切都讓這些“關中冷娃”們既新鮮刺激又興奮難耐。不過,隨着這些東西來的還有一幫子凶神惡霸一般教官。最讓他們想不到的也不理解的就是,這些教官中居然還有幾個婆姨。原來,特區軍隊的專兼職教官被各部隊以各種方式都快挖光了,尤其是被武定國帶走一批補充到B集團之後,教官數量嚴重不足。爲了儘快幫助31軍團熟悉裝備訓練人員,特區臨時決定把一些轉業或者因爲各種原因離開部隊的老兵們重新召集回來。這裡面就有擔負地方婦女工作的一點紅同志以及她的幾名親隨——前女土匪。

她們來到這幫子重男輕女幾乎到骨髓裡面的關中冷娃面前,受到的質疑和挑戰自然最大。

“老子,抗槍吃糧居然淪落到要婆姨們指手畫腳的地步,真他媽的!”這幾乎成爲每一個受訓官兵共同心聲。因此一點紅剛往隊伍前一站,下面就一片亂哄哄的起鬨聲。一點紅沉着臉靜靜的站在那裡,看着這幫丘八們的表演。旁邊陪同官員也樂得看看這位小娘們兒的笑話,也就沒有制止。下面的起鬨聲笑罵聲甚至調戲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誇張。突然伴隨着一聲槍響,人羣中五十米開外一個鬧得最起勁連長的帽子被打飛了,子彈緊貼着他的頭皮飛過,火辣辣的帶走一小塊頭皮。不愧是和鬼子們真刀真槍較量過的隊伍,槍聲剛響,鬧哄哄的隊伍立刻臥倒一片。世界也終於安靜了下來。

“各位都是堂堂五尺高的漢子”一點紅終於開口了,“我這個小女子自然不在各位眼裡。我敬你們是打鬼子的隊伍,纔有耐心聽你們在這裡胡說八道。不過我提醒你們,被我親自打死鬼子總共87個,哪位自信有我的槍法和戰績不妨站出來。”一點紅等了片刻繼續說:“如果沒有,就請大家把你們嘴上的功夫,用在該用的地方。”

一點紅技驚四座。這幫丘八們終於老老實實的開始訓練了。這訓練一開始,差距就顯現了出來。不論是體能、戰術一點紅和她的親隨們都不得不令這幫子大老爺們汗顏。

俗話說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幫教官們的表現讓31軍團自孫蔚如以下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這次訓練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提高31軍團的戰鬥力,而是選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算神仙也不可能迅速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裡華雄這麼做的目的非常簡單,除非萬不得已,他只能讓條件更優秀的人走向戰場,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並堅守自己的傷亡。

教官兼考官們的激勵措施非常簡單,達標的伙食標準高、量大、肉多、裝備好。不達標的只能吃標準伙食。雖然標準伙食和從前天壤之別,但是都是要臉的人,看到別人大塊大塊的吃肉,穿新軍裝用好槍,誰能受得了?關鍵是丟不起那人。一時間31軍團的訓練熱情空前提高。相比的折磨,精神的“摧殘”纔是最要命的。這幫性子剛硬關中冷娃們本來就秉承了西北軍優良傳統,非常重視訓練和紀律。只不過他們的作戰思想和方法過時了。原本就非常重視訓練的他們,憑藉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倔勁兒,忍受着教官們花樣迭出的折騰。

一開始孫蔚如下面的各級長官,心中還有疙瘩。你把我們最精華的部分拿走,我們怎麼辦?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對自己和日軍的差距非常清楚,這次訓練考覈,他們發現自己和華僑軍隊的差距更大。即便是自己最精華的部分,按照李華雄的意思也只能作爲二線隊伍使用。孫蔚如面對這種境況還能有什麼選擇呢?更何況李華雄承諾除非出現非常緊急的情況,他不會動用把剩下的軍隊。並保證在兩個月內還他一支龍精虎猛的精銳之師。李華雄之所以胯下如此海口,主要也是看中西北軍的優良傳統和素質。不管孫蔚如認同不認同,他和他的軍隊都和華僑軍綁在一起。在未來的戰場同舟共濟,奮勇殺敵。也許孫蔚如現在並沒有預料到頁後的事情,但是他看到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對華僑軍的信任隨同自己戰士的能力的提高與日劇曾。

第五十四章華北(四)

第22章 思謀(一)第218章 諸馬(四)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81章 收官(一)第119章 圍獵(一)第38章 奇兵(一)第38章 奇兵(一)第170章 衝突(三)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62章 孤城(三)第459章 終結(十一)第40章 報復第449章 終結(一)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267章 孤城(八)第379章 “棧道”第380章 “陳倉”第188章 妥協第389章 迴歸(九)第250章 美援第385章 迴歸(五)第88章 改變(一)第12章 序幕(一)第144章 火併(一)第17章 利刃(二)第417章 準備(八)第199章 攻防(十一)第318章 驚蟄第422章 南方(三)第328章 南進(四)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450章 終結(二)第455章 終結(七)第159章 綢繆(六)第181章 反攻(一)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79章 呼吸(十七)第456章 終結(八)第98章 大戰(三)第268章 孤城(九)第90章 改變(三)第30章 意外(一)第35章 算計(二)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434章 貴族第421章 南方(二)第461章 結局 (1)第334章 南進(十)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22章 思謀(一)第57章 絞殺(一)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04章 攻防(十六)第445章 刺痛(三)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50章 黃雀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10章 大戰(十五)第111章 大戰(十六)第169章 衝突(二)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230章 西進(三)第355章 鏖戰(八)第183章 反攻(三)第185章 反攻(五)第194章 攻防(六)第371章 叛軍第139章 長江(四) (1)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6章 東線(三)第229章 西進(二)第50章 黃雀第211章 策對(一)第369章 叛亂第15章 序幕(二) (3)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60章 絞殺(四)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352章 鏖戰(五)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52章 名聲(二)第132章 大師(二)第178章 逢源(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426章 南方(七)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45章 援兵第100章 大戰(五)第39章 奇兵(二)第117章 華北(五)第309章 殘敵(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
第22章 思謀(一)第218章 諸馬(四)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81章 收官(一)第119章 圍獵(一)第38章 奇兵(一)第38章 奇兵(一)第170章 衝突(三)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262章 孤城(三)第459章 終結(十一)第40章 報復第449章 終結(一)第392章 迴歸(十二)第267章 孤城(八)第379章 “棧道”第380章 “陳倉”第188章 妥協第389章 迴歸(九)第250章 美援第385章 迴歸(五)第88章 改變(一)第12章 序幕(一)第144章 火併(一)第17章 利刃(二)第417章 準備(八)第199章 攻防(十一)第318章 驚蟄第422章 南方(三)第328章 南進(四)第304章 殺戮(二十二)第450章 終結(二)第455章 終結(七)第159章 綢繆(六)第181章 反攻(一)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79章 呼吸(十七)第456章 終結(八)第98章 大戰(三)第268章 孤城(九)第90章 改變(三)第30章 意外(一)第35章 算計(二)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434章 貴族第421章 南方(二)第461章 結局 (1)第334章 南進(十)第405章 迴歸(二十五)第233章 西進(六)第22章 思謀(一)第57章 絞殺(一)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204章 攻防(十六)第445章 刺痛(三)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50章 黃雀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10章 大戰(十五)第111章 大戰(十六)第169章 衝突(二)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113章 華北(一)第431章 南方(十二)第230章 西進(三)第355章 鏖戰(八)第183章 反攻(三)第185章 反攻(五)第194章 攻防(六)第371章 叛軍第139章 長江(四) (1)第378章 謀定(三) (2)第26章 東線(三)第229章 西進(二)第50章 黃雀第211章 策對(一)第369章 叛亂第15章 序幕(二) (3)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60章 絞殺(四)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352章 鏖戰(五)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361章 鏖戰(十四)第152章 名聲(二)第132章 大師(二)第178章 逢源(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426章 南方(七)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45章 援兵第100章 大戰(五)第39章 奇兵(二)第117章 華北(五)第309章 殘敵(二)第167章 綢繆(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