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分治(五)

在華僑軍設下的招待晚宴上,史迪威將軍終於如願以償的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其中還有很多前國民政府和****中的老朋友。他顧不上白天的勞頓,以及感嘆世事多變幻,分別與老朋友們一起用流利的中文暢談、敘舊。自從史迪威將軍做美國駐華使館武官開始,他在中國工作了近二十年,曾經到過中國的很多地方,對中國的熟悉程度或許僅次於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先生。他的中文非常流利,很多時候寫日記不是用英文而是中文。

李華雄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出出現在宴會大廳,他體貼的要給史迪威留下充足的時間。因爲只要他一出現,史迪威出於禮儀的需要就不可能再與其他人有更多的談話機會。李華雄非常清楚自己的這位老朋友——爲數不多的值得尊敬的美國人,已經身患胃癌,並且很可能已經開始轉移,他已經來日無多。這或許是雙方最後一次見面。自從來到這個時空之後,李華雄像很多穿越人一樣,見到了太多的傳說中的歷史和風雲人物。但是,能夠給其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很多,而史迪威將軍無疑是其中印象較深的一位。在李華雄看來,那些人既不像歷史書上寫的那樣偉大,也不像某些宣傳所說的那麼不堪。

李華雄在休息室內靜靜地看着穿梭於衆人之間的史迪威,心中突然萌生了一絲落寞。史迪威性格堅強,從不講廢話,在多個面都具有卓越的才幹,被認爲是美軍中一位真正的戰略家和出色的軍事教官。雖然因爲華僑軍的出現,從某種程度和層面上很大的改變了史迪威的人生軌跡,但是這並不妨礙展現他出色的軍事才華。尤爲令人尊重的是,史迪威拋棄了西方社會傳統的對華偏見,他對英勇頑強吃苦耐勞的中國農民充滿信心。他深信,經過一定的訓練,再加上很好的領導,中隊能夠與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匹敵。李華雄尤爲看重的是他擁有真正的軍人品格。史迪威在去世前一天,根據他的請求美國授予他一枚步兵戰鬥紀念章。這是一種非常普通的獎章,但是隻有在第一線戰鬥的步兵才能獲得。

時間差不多了,李華雄來到燈火輝煌人頭攢動的宴會大廳。

史迪威終於再次見到自己的老朋友、華僑軍的靈魂人物李華雄將軍。兩個人愉快的回憶了上一次會面的情景,並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國內問題真誠地交換了彼此的看法。當提到印度局勢的時候,史迪威以老朋友的身份向華僑軍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華僑軍不論有多麼充分的理由,在遠東和中亞的行動,都已經在事實上動了俄國人的奶酪。在中南半島和東印度地區,狼之隊的行動又極大地損害了英國和法國的傳統既得利益。”看到李華雄欲開口辯解,史迪威微笑着向他擺了擺手。“這個世界上恐怕很少會有人相信,狼之隊真的背叛了華僑軍,至少我不相信。今天,我不是以美官或者外交官的身份和您談話,因此,請讓我把話說完。”史迪威的眼神中流露的真誠,很令人感動。李華雄沒有再打斷他,也算是對他所說的一種默認吧!

“我非常遺憾地看到,在英屬印度一片紛亂之際,華僑軍又試圖在阿克賽欽以及英屬印度北部等地區損害被英國人看作是核心的利益。華僑軍同時觸動英國法國和蘇聯三個傳統強國的巨大利益,我不認爲是一個明智之舉。英國、法國和俄國,這三個國家由於目前都身陷在歐洲戰場,無暇東顧,對於一華僑軍爲代表的中國人來說或許是挽回失去的榮耀和尊嚴的絕佳機會,可是歐洲戰場的戰鬥總有結束的那一天,而這三個國家的實力無需我多作說明,您和您的同事應該有非常清醒的認識。我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李將軍您和您的軍隊將何以自處呢?”

“首先請允許我對您的忠告表示由衷的謝意。我們始終認爲,您是一位真正朋友,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滿懷強烈的熱愛和真誠的同情。”

“我非常榮幸!”史迪威堅毅消瘦的臉龐,涌上一絲感動。

“我們在遠東地區乃至中亞等地區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擁有充分的理由。”在此,李華雄故意模糊了狼之隊和華僑軍的關係“那些土地都是當初被俄國人和英國人以及法國人依靠強大武力,野蠻地強行掠走的。他們對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裡的我的同胞進行了令人髮指的殘害。現在,我們要求收回我們的固有利益,這應該是一個負責人的政治實體,採取的再正常不過的行動。”李華雄沒有正面迴應史迪威的忠告,他只是再次強調和重申了華僑軍行動的正義性。

俗話說,聽話聽音,李華雄的言外之意非常明確,華僑軍爲了捍衛中國的利益,並不畏懼英國法國和蘇聯其中的任何一個,以及他們的聯合。史迪威沒有再就這個問題談下去,因爲沒有必要了。在中國日久的史迪威,已經逐漸習慣了中國人東方式的含蓄。既然中國朋友並不十分在意自己的忠告,並且決心已下,那麼作爲朋友盡到了朋友之道也就可以了,多說無益。李華雄的話只能讓史迪威理解爲,要麼是李華雄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導致其不能清晰的思考,要麼就是他們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足以應對未來的局勢變化。史迪威更傾向於前者。對於史迪威來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自作自受”的道理還是懂得的。雙方至此也終於脫離了國際政治軍事,開始真正進入了朋友敘舊的狀態。

隨後的日子裡,史迪威和華僑軍的一二號人物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溝通,對很多彼此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磋商。華僑軍爽快地答應了美國方面請求開放機場和港口的請求,更爲難能可貴的是,華僑軍這次沒有提其他的附加條件。這令史迪威感到有一點小小的意外。僅這一項成果,史迪威就不虛此行了。

美國政府經過激烈的討論,並“充分聽取”了盟友們的意見,最終決定部分滿足華僑軍對朝鮮的領土要求。以現有與日本的停火線爲界,北方,依據朝鮮王室的請求作爲華僑軍的“駐地”,南方則由美國爲代表的國際社會與華僑軍實施共管。這其實是同意華僑軍要求較爲委婉的說法,美英法蘇現在還處於真正的萬里之外,根本沒有可能實現其所說的共管。但是直接同意華僑軍的要求,美國人還不想惹這個麻煩,也丟不起這個面子。這或許也算是某種程度的分治吧!

史迪威帶着豐厚的成果結束了中國之行。應蒙巴頓的強烈要求赴緬甸繼續其打醬油的生涯。

就在蒙巴頓、史迪威冰火兩重天地爲各自國家的利益奔走的時候,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也沒有閒着,他們爲了充實自己的力量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對各個土邦進行積極爭取,以期能夠加入自己一方。他們最看重的就是對最大的分離力量錢德拉和新穆斯林聯盟的爭取。各路使者重裝上陣粉墨登場。一時間達卡成了前英屬印度最爲熱鬧的城市。寄人籬下的錢德拉和他的同夥們,似乎也看到了某種希望和依仗。他們雖然對大英帝國滿懷敵意,但是英印當局的舉動又使他們心存幻想。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同,算得上是每一個政治力量的苦惱。現在能夠迴歸主流社會的誘惑變得越來越大。開國元勳總好過被人認爲是傀儡要舒服得多。狼之隊對錢德拉與印度國內日益頻繁的接觸,並沒有阻止的意思。“實力決定一切!”林楚男和力量都相信這句話。至少在東印度,狼之隊的力量在當前無人能夠匹敵。如果錢德拉被幻想矇蔽的雙眼,那麼等待他的結局並不難預料。

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是一個並不深奧的常識。狼之隊當然也非常清楚。根據事前的計劃,特區並非想把整個東印度地區都收入囊中。“我們只要包括吉大港在內的大阿薩姆地區。”一方面從根本上消除所謂藏南問題,一方面在印度洋上獲得穩定的出海通道。這是狼之隊西進的底線。

在蒙巴頓處理印巴分治事宜期間,狼之隊與阿薩姆地區的各派政治力量進行了廣泛的接觸。阿薩姆地區包括曼尼普爾、那加蘭、米佐拉姆、特里普拉和梅加拉亞。阿薩姆在當地語言中是“撣”的異寫,實際上是傣族的一個別稱。而所謂的阿薩姆族,其實就是傣族。阿薩姆旁邊的錫金不丹自8世紀即爲吐蕃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爲中國領土,至清朝時才分裂出去,但作爲清朝的藩屬國,深受藏族文化影響。而錫金直到19世紀末被英國侵略前大部分任然是中國國土。公元1228年中國雲南緬甸東北一帶的傣族遇過阿薩姆東部山脈同意了阿薩姆各部建立阿洪王朝。因此,錫金不丹阿薩姆地區從來就不是印度的一部分,也與印度基本上沒有聯繫。1826年,英國人進入阿薩姆地區,迫使緬甸簽訂《楊大波條約》,將阿薩姆割讓給英國,從此結束了傣族對該地區長達600年的統治。因此,該地區和不丹錫金兩國的地位應該是一樣,印度根本就無權從英國人手中接管該地區。至於所謂的馬克馬洪線更是無從談起。更爲可惡的是,當印度把阿薩姆變成一個邦之後,當局不斷打壓當地傣族的發展,不承認傣族對阿薩姆的歷史功績,並不斷將傣族邊緣化。

針對阿薩姆地區的實際情況,狼之隊採取的策略就是重新喚起傣族以及當地其他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更長遠打算是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英國人統治這裡的時候,也曾一度推行基督教文化,或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抑或是藏傳文化對這裡的深厚影響,始終難以得到多數人尤其是底層羣衆的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早有準備的狼之隊一方面採取傳統的羣衆工作方法,派出由各個西南邊陲民族戰士爲骨幹,組成8百餘支巡迴醫療組宣傳隊,深入村寨。爲當地居民們送醫送藥,通過電影、幻燈、圖片、歌曲等方式,宣傳殖民者的罪惡以及狼之隊的民族、經濟政策。另一方面,經過與前輩們和西藏上層的積極協商,組成了由以dalai喇嘛爲首的“大活佛”代表團,訪問錫金、不丹和阿薩姆地區,爲當地信衆賜福。這一事件,在當地所造成了巨大而深遠影響。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強大輝煌的中華文明中,宗教永遠要爲世俗權力服務,否則就沒有其立足之地。狼之隊自然奉行同樣的策略。

宗教,在這片蠻荒的土地上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任何其他文化現象和上層建築。一般來說多數宗教,總是產生在自然條件較爲極端或者封閉的環境之中。例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產生於沙漠地區,佛教產生於喜馬拉雅山脈。而生活在阿薩姆地區的人們,困於身後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麪前莽莽叢林,篤信萬物有靈的薩滿教。結合了苯教的藏傳佛教也自然由於歷史、文化和地理等因素,更易於當地人接受。作爲藏傳佛教最大教派的格魯派兩大領袖之一的dalai喇嘛,在藏區尤其是前藏地區及其鄰近地區的影響極爲巨大。因此,他的到來對錫金、不丹和阿薩姆地區造成的轟動,並不難想象。在活佛集團在阿薩姆地區活動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達到了狼之隊請他們來的目的。在狼之隊以武力爲後盾、以醫藥、文化、宗教爲爲輔助的不懈努力之下,阿薩姆地區發生了令英國人和印度國大黨乃至錢德拉,非常不願意看到的變化。這也爲狼之隊實現東印度分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蒙巴頓再次來到孟買的時候,面對的是比他離去時更加強硬的狼之隊。

第383章 迴歸(三)第380章 “陳倉”第92章 風雲(一)第367章 無奈第259章 登陸(二)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425章 南方(六)第457章 終結(九)第84章 收官(四)第180章 逢源(三)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171章 衝突(四)第376章 謀定(二)第235章 謀劃(一)第188章 妥協第193章 攻防(五)第322章 家園(一)第410章 準備(一)第15章 序幕(二) (3)第9章 俘虜第447章 刺痛(五)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422章 南方(三)第83章 收官(三)第21章 狸貓(二)第163章 綢繆(十)第198章 攻防(十)第155章 綢繆(二)第348章 鏖戰(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19章 彼身(二)第100章 大戰(五)第211章 策對(一)第120章 圍獵(二)第49章 貔貅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347章 出兵(三)第243章 遠征(七)第72章 呼吸(十)第36章 爭鬥(一)第370章 內訌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311章 交易第412章 準備(三)第212章 策對(二)第149章 天空(三)第49章 貔貅第3章 圍追(三)第64章 呼吸(二)第276章 孤城(十七)第210章 蓄銳第439章 分治(四)第386章 迴歸(六)第326章 南進(二)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383章 迴歸(三)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250章 美援第151章 名聲(一)第320章 詭道(二)第20章 狸貓(一)第221章 諸馬(七)第126章 客人第244章 遠征(八)第142章 虎狼(二)第291章 殺戮(九)第197章 攻防(九)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75章 呼吸(十三)第59章 絞殺(三)第2章 圍追(二)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117章 華北(五)第142章 虎狼(二)第19章 彼身(二)第381章 迴歸(一)第48章 脫殼第224章 無奈(三)第69章 呼吸(七)第33章 權衡(二)第222章 無奈(一)第41章 老兵第422章 南方(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380章 “陳倉”第77章 呼吸(十五)第132章 大師(二)第100章 大戰(五)第410章 準備(一)第411章 準備(二)第420章 南方(一)第198章 攻防(十)第285章 殺戮(三)第418章 準備(九)第355章 鏖戰(八)第283章 殺戮(一)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69章 孤城(十)第443章 刺痛(一)
第383章 迴歸(三)第380章 “陳倉”第92章 風雲(一)第367章 無奈第259章 登陸(二)第339章 南進(十五)第425章 南方(六)第457章 終結(九)第84章 收官(四)第180章 逢源(三)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171章 衝突(四)第376章 謀定(二)第235章 謀劃(一)第188章 妥協第193章 攻防(五)第322章 家園(一)第410章 準備(一)第15章 序幕(二) (3)第9章 俘虜第447章 刺痛(五)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422章 南方(三)第83章 收官(三)第21章 狸貓(二)第163章 綢繆(十)第198章 攻防(十)第155章 綢繆(二)第348章 鏖戰(一)第235章 謀劃(一)第19章 彼身(二)第100章 大戰(五)第211章 策對(一)第120章 圍獵(二)第49章 貔貅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347章 出兵(三)第243章 遠征(七)第72章 呼吸(十)第36章 爭鬥(一)第370章 內訌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311章 交易第412章 準備(三)第212章 策對(二)第149章 天空(三)第49章 貔貅第3章 圍追(三)第64章 呼吸(二)第276章 孤城(十七)第210章 蓄銳第439章 分治(四)第386章 迴歸(六)第326章 南進(二)第293章 殺戮(十一)第383章 迴歸(三)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250章 美援第151章 名聲(一)第320章 詭道(二)第20章 狸貓(一)第221章 諸馬(七)第126章 客人第244章 遠征(八)第142章 虎狼(二)第291章 殺戮(九)第197章 攻防(九)第396章 迴歸(十六)第75章 呼吸(十三)第59章 絞殺(三)第2章 圍追(二)第305章 殺戮(二十三)第117章 華北(五)第142章 虎狼(二)第19章 彼身(二)第381章 迴歸(一)第48章 脫殼第224章 無奈(三)第69章 呼吸(七)第33章 權衡(二)第222章 無奈(一)第41章 老兵第422章 南方(三)第448章 刺痛(六)第380章 “陳倉”第77章 呼吸(十五)第132章 大師(二)第100章 大戰(五)第410章 準備(一)第411章 準備(二)第420章 南方(一)第198章 攻防(十)第285章 殺戮(三)第418章 準備(九)第355章 鏖戰(八)第283章 殺戮(一)第398章 迴歸(十八)第269章 孤城(十)第443章 刺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