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準備(三)

“哦?願聞其祥。”武定國做傾聽狀。

“我覺得,我們似乎總是有意無意的把前輩們放在一個對立的層面,當做一個阻礙因素。”徐鵬雄神色凝重,“我們這一代人,接觸既沒有上一輩對前輩們的狂熱崇拜,也沒有下一代對他們漠視和無所謂。我們是一代處於社會激烈轉型期的人,對前輩以及前輩們的豐功偉績既有尊崇的一面也有質疑的一面。因此我們始終處於內心的矛盾之中,變得糾結不清而瞻前顧後。我們的國家或許因爲思想、現實以及相關經驗的欠缺,而採取某些在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們看來非常不爽的舉措,但是,不管怎麼說,每當國家面臨強敵威脅的時候,前輩們都是堅定地站在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的立場上處理國際關係。

輸出革命、過分講求國際主義,這是在六十年代世界的潮流,不僅存在兩大陣營之間,而且還包括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比如泛阿拉伯主義等等,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換做我們又能如何呢?狼之隊如果受到英法國家的圍攻,那麼戰火必然要燒到我們的國境,前輩將如何作爲我認爲是不難預料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或許有意識形態的原因,但是絕非完全出於意識形態,這裡面起決定作用依然是爲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安全。我們的治國、政治等理念現在前輩們還不能完全接受和理解,但是我們與前輩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並沒有任何原則性的衝突。因此,我不認爲,在狼之隊面對英法威脅,海路斷絕的時候,前輩們能夠阻斷我們的陸路、空中通道。我相信,前輩們即便不直接出面,也會默許我們使用這些通道,甚至直接出兵。所有這一切都只是我們的假設和分析,我們應該儘快和前輩們進行實質性的接觸。我相信,在中國北方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前輩們能夠無動於衷。我們應該很快就能和前輩們見面。”

“我認爲,鵬雄分析得很有道理!”一直一直未開口的劉遠洋,終於表態了“我們穿越以來,一直迴避在更高層面與前輩們接觸。現在到了無法迴避的時候了,我認爲,我們應該加強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以積極的態度和前輩接觸,盡最大努力和誠意爭取達成諒解;另一方面,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加快立國的各項準備工作。總之,我們要在遠東立國的戰略不能改變。”

劉遠洋刻意迴避了立國的具體時間。他需要等到與前輩的會商結束之後,根據結果再行確定。9月23日的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不過能否在這一天實現立國的宏願,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要做。

北京。北京飯店

前輩們終於還是來了,不出所料來的是談判專家zhou和負責經濟建設的陳yun。張將軍率領的國府代表團也前後腳來了。負責接待前輩和張將軍的既不是劉遠洋也不是李華雄,而是王文文。王文文曾經長期在武漢和重慶工作,與zhou和張將軍都非常熟悉。如今故人相見也算是別有一番意味吧!

“文怡辛苦了!”身懷六甲的王文文不施粉黛,依然難掩其動人的容顏。看到王文文走進來,zhou立即起身問候。

“zhou將軍別來無恙!”王文文笑容依舊“重慶一別沒想到今天才得以相見。”

“是啊!”兩個人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愉快的回憶了在武漢和重慶的歲月,分別轉達了劉遠洋和mao向對方的親切問候。寒暄過後雙方進入正題。很多人對外交場合總難免有一種神秘感,其實,除了雙方人員身份的特殊性,使用語言較爲隱晦,其他方面與普通人之間就某件事進行交涉商議沒有什麼區別。客氣話說完之後,就開始進入正題。

“我們對guomindang反動派的渡江戰役進入尾聲,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很快就要被終結,一個嶄新的中國即將建立。”zhou的眼中難掩其興奮之情。多年的理想就要實現的那種興奮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他和他偉大的戰友們所經歷的種種挫折和苦難,在這一刻總要得到了回報。他們的理想和抱負就要在華夏大地上施展,按照自己心中描繪的藍圖去建設一個偉大的中國。“我此次前來是受mao委託,就未來新中國的建立與貴方溝通協商。”

“首先,請接受我們真誠的祝賀您和您的戰友們所取得偉大勝利。”王文文微笑道。

“這是人民的偉大勝利!”zhou表情嚴肅地補充道。

“我們的對國g雙方之間的衝突所秉持的觀點是一貫的。”王文文的笑容依舊“這在劉遠洋總司令的生命中闡述的非常清楚。同時,在聲明中闡述了華僑軍的性質、任務、立場。相信zhou將軍對此非常清楚。”

“是的!我們充分注意到劉總司令的聲明。但是,聲明中並沒有表明對中國未來局勢的立場。”

“是這樣,我受劉總司令的委託轉告zhou將軍並mao先生,華僑軍是一支旨在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軍隊。它屬於中國屬於中華民族,而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和利益羣體。華僑軍將忠誠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安全!除此之外,華僑軍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我們在國內沒有任何政治利益訴求。我們很高興的看到,貴方已經實際取得中國的領導權,同時,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解放軍能夠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重任。因此,我們認爲,華僑軍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我們非常願意將此前暫時由華僑軍保衛的辛亥革命以來的中國國土交給貴方管轄。華僑軍將全部解散並撤離這些區域。”

王文文的話無異於爆炸了一枚原子彈,震驚了所有在場的前輩們。這太突然了。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一支具有強大實力的軍隊以及與其所代表的政治力量,主動退出歷史舞臺,還沒有這個先例。這不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和規律。因此,不是前輩們不願意相信而是真的不敢相信。

“我們擬定的交接時間表是這樣的,貴方認爲有何不妥之處,我們可以再繼續協商。”等前輩們稍微緩過來一點之後,王文文繼續說道:“今年12月20日之前,我們將華北地區長城以南,除山東半島意外所有地域的保衛義務向貴方移交。1946年6月30日以前,移交寧夏、山西、陝西所控地區;46年12月20日之前,移交察哈爾、熱河,1947年6月30日以前,移交新疆地區。12月20日前移交興安、遼西;1948年12月20日之前,移交外蒙古全境和綏遠地區;1949年12月20日前移交東北遼東(除遼東半島)、吉林、黑龍江;1950年移交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新光復的外東北地區、貝加爾湖地區、唐努烏梁海地區、巴爾喀什湖地區,我們初步定於40年之後也就是1985年啓動迴歸進程。請理解我們的實際困難,華僑軍還有許多善後的事務需要解決和處理,我們暫時需要一塊安身之處。”說罷,王文文將華僑軍撤離“路線圖”文件交與前輩。上面詳細列明軍隊撤離的時間、規模、路線、交接、換防等具體事宜。

“今天,我們是否就談到這裡?”王文文善解人意的說道:“晚上,劉總司令安排招待晚宴,還請諸位蒞臨。”

“非常感謝!”zhou起身與王文文握手告別“要注意身體!”

“謝謝!”

王文文離開之後,顧不上考慮前輩們的震驚和對路線圖的熱議。徑直來到張將軍下榻處。

“文怡女士風采依舊!”張將軍在武漢和重慶與王文文曾有共事的經歷,相互之間非常熟悉。

“張將軍取笑了。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還談什麼風采依舊哇?”談笑間,二人和下屬進入會議室。

“受委座委託,我代表委座對華僑軍收復故土之壯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此舉乃揚我國威、千秋萬代之偉業。文白在此,僅代表我個人和代表團成員向貴方表示真誠的敬意。”說罷,張將軍和代表團成員集體向王文文深深鞠了一躬。

“將軍言重了!這是任何中國人都有義務做的事情。請將軍向委座轉達我們的謝意和劉遠洋司令真誠的問候!”

“國內時局相信文怡已經非常瞭解了,文白此次受命前來,實出於無奈。”張將軍的笑容有些慘淡。斟酌了一下之後艱難地說道:“委座希望能和貴方重啓合作。”

“不知文白將軍所說之合作的具體是指——”

“希望貴方能夠在軍事、經濟上給予援助。委座承諾只要貴方能夠幫助國民政府渡過難關,剿滅****,還中國以和平,造福子孫後代,願意下野讓賢於貴方。”

“我們的立場相信張將軍和委座都非常明晰,我們回國參戰的目的就是爲了抗擊倭寇,抵禦外來侵略。抗戰結束後,我們不參加內戰,發對內戰的立場從未改變。今後也不準備參予國內的事務。因此,還請委座予以諒解。”

張將軍微微點點頭,沒有說話。能說什麼呢?這是早有預料的結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盡力而爲吧!“那麼”張將軍繼續說道:“貴方能否看在同胞的情誼上,允許國府和****人員進入貴方控制區域或者過境呢?”張將軍的話等於是哀求了。

“文白將軍是否多慮了?”王文文的口依然未鬆。談判有談判的規矩,何時讓步、何時妥協都是爲了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服務的。“國g雙方不過是治國理念之爭,雖然成王敗寇,但是應該不至於趕盡殺絕。”

張將軍聽罷笑容有些僵硬“文怡或許並不很瞭解我們雙方的歷史,曾經我們做的基本上就是趕盡殺絕,雙方積怨過深。還請貴方能夠大開方便之門。”

“那麼,國府如何定位進入我們轄區之後的地位呢?”雙方僵持了很久之後,王文文終於鬆口了。

“這個——”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就好比你逃難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主人問你想吃什麼,你能說什麼呢?不回答吧!顯得缺乏誠意,回答吧!確實沒有準備,再說這個問題也已經遠遠超出了張將軍的職權範圍。

“張將軍,咱們今天暫時就談到這裡吧!等張將軍和國府協調好之後,我們再談如何?”王文文顯然不希望張將軍太過尷尬。

“也好!”張將軍的笑容裡既有尷尬也有歉意。

“晚上,劉遠洋總司令安排招待晚宴,還請諸位蒞臨。”

“謝謝”

第6章 阻截(三)第313章 暗戰(二)第370章 內訌第105章 大戰(十) (1)第44章 追兵第410章 準備(一)第372章 要價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44章 火併(一)第65章 呼吸(三)第198章 攻防(十)第310章 殘敵(三)第52章 前輩(一)第435章 心事第422章 南方(三)第168章 衝突(一)第226章 無奈(四)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57章 怒火(四)第88章 改變(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438章 分治(三)第129章 風波(一)第347章 出兵(三)第439章 分治(四)第316章 麻煩(二)第269章 孤城(十)第379章 “棧道”第328章 南進(四)第219章 諸馬(五)第170章 衝突(三)第437章 分治(二)第357章 鏖戰(九)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82章 收官(二)第77章 呼吸(十五)第68章 呼吸(六)第420章 南方(一)第279章 “意外”(二)第434章 貴族第189章 攻防(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256章 怒火(三)第259章 登陸(二)第59章 絞殺(三)第229章 西進(二)第348章 鏖戰(一)第262章 孤城(三)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3章 序幕(二) (1)第345章 出兵(一)第284章 殺戮(二)第347章 出兵(三)第290章 殺戮(八)第219章 諸馬(五)第319章 詭道(一)第375章 謀定(一)第253章 戰端(二)第443章 刺痛(一)第35章 算計(二)第120章 圍獵(二)第64章 呼吸(二)第91章 改變(四)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91章 改變(四)第222章 無奈(一)第89章 改變(二)第117章 華北(五)第191章 攻防(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19章 彼身(二)第387章 迴歸(七)第439章 分治(四)第313章 暗戰(二)第388章 迴歸(八)第3章 圍追(三)第81章 收官(一)第159章 綢繆(六)第33章 權衡(二)第66章 呼吸(四)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442章 運籌第71章 呼吸(九)第177章 衝突(十)第162章 綢繆(九)第346章 出兵(二)第65章 呼吸(三)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374章 妥協(二)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116章 華北(四)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427章 南方(八)第264章 孤城(五)第133章 大師(三)第55章 斷尾(二)第27章 東線(四)
第6章 阻截(三)第313章 暗戰(二)第370章 內訌第105章 大戰(十) (1)第44章 追兵第410章 準備(一)第372章 要價第409章 迴歸(二十九)第144章 火併(一)第65章 呼吸(三)第198章 攻防(十)第310章 殘敵(三)第52章 前輩(一)第435章 心事第422章 南方(三)第168章 衝突(一)第226章 無奈(四)第167章 綢繆(十四)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257章 怒火(四)第88章 改變(一)第348章 鏖戰(一)第438章 分治(三)第129章 風波(一)第347章 出兵(三)第439章 分治(四)第316章 麻煩(二)第269章 孤城(十)第379章 “棧道”第328章 南進(四)第219章 諸馬(五)第170章 衝突(三)第437章 分治(二)第357章 鏖戰(九)第363章 鏖戰(十六)第82章 收官(二)第77章 呼吸(十五)第68章 呼吸(六)第420章 南方(一)第279章 “意外”(二)第434章 貴族第189章 攻防(一)第260章 孤城(一)第256章 怒火(三)第259章 登陸(二)第59章 絞殺(三)第229章 西進(二)第348章 鏖戰(一)第262章 孤城(三)第358章 鏖戰(十一)第13章 序幕(二) (1)第345章 出兵(一)第284章 殺戮(二)第347章 出兵(三)第290章 殺戮(八)第219章 諸馬(五)第319章 詭道(一)第375章 謀定(一)第253章 戰端(二)第443章 刺痛(一)第35章 算計(二)第120章 圍獵(二)第64章 呼吸(二)第91章 改變(四)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91章 改變(四)第222章 無奈(一)第89章 改變(二)第117章 華北(五)第191章 攻防(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19章 彼身(二)第387章 迴歸(七)第439章 分治(四)第313章 暗戰(二)第388章 迴歸(八)第3章 圍追(三)第81章 收官(一)第159章 綢繆(六)第33章 權衡(二)第66章 呼吸(四)第300章 殺戮(十八)第442章 運籌第71章 呼吸(九)第177章 衝突(十)第162章 綢繆(九)第346章 出兵(二)第65章 呼吸(三)第275章 孤城(十六)第374章 妥協(二)第107章 大戰(十二)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116章 華北(四)第165章 綢繆(十二)第144章 火併(一)第427章 南方(八)第264章 孤城(五)第133章 大師(三)第55章 斷尾(二)第27章 東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