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

郡試之後,考卷一律糊名,百餘篇十二名同考官交叉閱卷。

正如之前,第一卷,第二卷的內容都是不難,能參與考試的大部分士子,都是一縣一地的俊傑,或者士族之中的人才。一二卷答錯的人很少。

故而真正黜落,是在第三卷策論上。

按照李重九之前所言的那般,凡是兩位同考官有一人認可的,就可以合格通過。

十二名同考官,每人批改差不多二十卷,每看過一卷後,他們就在捲上寫上批註,無論可與不可,都要寫上原因。

同考官批註之後,合格的卷子,被送入郡守府後院。

其中若連第一卷第二卷都答不好的,第三卷又沒有亮點,想都不要想,同考官立即黜落。如此一百一十多張卷子,差不多就淘汰了三十餘卷。

能送到後院的卷子,一二卷肯定都是過關的,故而四名副考官主要精力也是放在第三捲上,以論高下。

同考官手中一同挑選了五十餘卷送入後院給副考官來批閱。

溫,陳,魏,盧四名副考官,可謂政務繁身,要他們每個人都仔細看這五十餘卷實在太難。

當下第一副考官溫彥博直接將卷子打了回去再議。

於是五十餘卷由十二名同考官連夜進行會商,衆人討論又黜落了二十多卷,這才剩下三十一卷給四位副考官。

下面三十一卷,衆人不敢大意,深知取才之道,乃是關乎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不可讓賢良遺漏,故而四名副考官每一卷都是需仔細看過。

每一卷上,四位副考官。必須在兩名同考官的批註下,寫在自己的批註。所以這三十一張卷子上需有六條批語。

這三十一卷都可謂涿郡一地的人才,幾位副考官,有時看到卷中之言,不是拍案叫絕的都有。

魏徵則是面露微笑,這一次郡試看來還是爲涿郡網絡的不少人才,自己身爲郡守。能有幾名得力官吏幫忙。自是再好不過。

盧承慶則是心道,原來寒門,鄉野之中,也有不少人才。看來以後涿郡官場,非幾家士族可壟斷了。

而陳孝意卻是默默搖頭,畢竟這些人才都是拔入郡守府的,不能歸於刺史府麾下,如此不可惜了,但幽州能得此人才,也算對李重九的大業有所幫助。

溫彥博卻早就看好了幾篇,其中既有幾名才華不錯,切政見與自己相同之人。但卻遺憾未能入選的士子。他想考後。就招攬他們爲自己的屬吏,作爲自己的幫手。

四名副考官各自心思不同,最後費了三天功夫,按照郡學與在野各五人的名額,評出了十卷放在李重九的案頭之上。

四名副考官。以及郡學祭酒周旭,薛萬述之弟薛萬淑等皆站在李重九案前。

長史溫彥博言道:“此次郡試郡學士子的卷子,要勝過鄉野賢才,以及士族子弟一籌,以下十卷皆是其中翹楚。”

李重九一面讀卷,一面聽溫彥博等人的稟報。

這十卷肯定是翹楚,文中水平至少是比自己要高的,李重九索性就先看每卷後六名考官的批准後,再行看卷子。

對於李重九而言,最重要是決定名次的大權,也就是主考官,必須讓自己擔當手上。

歷史上最有名的牛李黨爭,就是一個例子,兩黨擔任主考官之人,打壓敵黨士子,搞得科舉烏煙瘴氣。

之後宋太祖開創殿試,於會試後再來個親自取士。殿試排定名次,而不作黜落,就是要將人才取次之權,抓在天子的手中。如此參與過殿試的士子,都可以說是天子門生,有了這層親近的關係。

同時也一定杜絕了牛李黨爭的局面。李重九此舉乃先行定下規矩,以免後人沖走前人的彎路。

與魏徵他們費時費力看每一卷而言,李重九幾乎一目十行,將卷子看完。

之後李重九從十卷中抽出三卷,這三卷後面加得各種批註,如此卷可取第一,此卷三甲有名,此乃大才,不可遺失。至於其他七卷,就甚少有如此評語。

既然溫彥博,魏徵他們的水平都高於自己,李重九還有什麼可懷疑。

李重九當下言道:“將此三卷糊名去了。”

不久三人名字報上來,分別乃是范陽盧齊卿,易縣趙欣,薊縣周洲。

李重九聽到這三人名字,心底有數,笑道:“這三人你們可認識?”

先是盧承慶站出身來,言道:“回稟上谷公,盧齊卿乃是卑職族侄,之前在族學讀書。”

李重九點點頭,此人乃是名人,太平廣記中記載盧齊卿有知人之鑑,善於薦人。

李重九笑着言道:“很好,原來是范陽盧氏的俊才,你叔父爲我們幽州舉薦了好人才啊。”

盧承慶低頭言道:“不敢,還是各位同僚慧眼識珠纔是。”

當下李重九拍板言道:“此卷可爲前三。”

盧承慶當下大喜。

“至於易縣趙欣,薊縣周洲?”李重九言道。

周旭上前言道:“啓稟上谷公,這二人都是郡學學生,才學堪稱翹楚,平日二人即不分伯仲。”

李重九問道:“這趙欣可是出自涿郡趙氏?”

周旭言道:“正是,此人乃郡守府主薄趙何然的三公子。”

背景不小,李重九點點頭,又言道:“至於這周洲,若非年齡不符,我差一點還以爲是周祭酒你的私生子。”

聽李重九調侃,衆人不由大笑,周旭連忙言道:“卑職乃是老實人,家裡夫人厲害,不禁得刺史如此玩笑,天地可鑑,此人與我沒半點關係。”

說到這裡,李重九伸指一敲桌案,言道:“我之前早有聽聞,此人在招賢館時,常愛大方闋詞,在士子之間引領輿論。但周祭酒卻對此人照顧有佳,你看此卷,六名考官意見各自不同。”

說完李重九將卷子一趟,六人一併上前。

陳孝意先言道:“啓稟上谷公,此人狂傲,言辭不留任何情面,國家取士,當用忠貞愛國之士,此人雖言之滔滔,但誹謗政體,實在乃是大逆不道,當罷黜之。”

陳孝意爲人黑白分明,最恨那些悖逆之人了,而周洲此文中抨擊時政,不留情面,當然是最令他不快了。

魏徵在一旁言道:“此言差矣,我聽聞父之過,子若聽之任之即是不孝,何況此言雖言辭偏頗,但震人發聵。”

薛萬淑言道:“魏郡守,我幽州自有法度,若是人人稍有不滿,即抨擊時政,那麼百姓紛紛效仿,豈有上下倫常之分。”

薛萬淑出言反對魏徵,也是純爲了私情。他與趙家關係一直不錯,他的妻子就是涿郡趙氏,趙何然也暗中拜託他打探兒子這一次郡試的成績。

他心知這一次榜首非趙欣,即是周洲,故而決定踩周洲一腳,幫趙欣一把。

溫彥博言道:“啓稟上谷公,此三十餘卷中,此卷爲上上者,此周士子乃國家良才,但年輕人鋒芒太盛,將來必傷己傷人,需要挫一挫,磨礪其志,將來方可大用。”

李重九看向周旭言道:“此二人都是周祭酒你高足,不知你如何看呢?”

周旭額上冒汗,他知道李重九爲他一直庇護周洲而有所不快。

但周旭也將心一橫,言道:“趙欣,周洲都是我得意門生,趙欣尊師重道,作爲師長我平日對他也無可挑剔,這一篇文章我也看,作得是條理通暢,值得浮一大白。至於周洲爲人平素十分溫和有禮的,待同學師長也十分親厚,只是他的父親爲貪官所害,故而自小對官吏頗有惡感,難免憤世嫉俗了一些。”

“明白了。”

見周旭到了此刻還要保這位周洲,李重九真不免懷疑,此人是不是他私生子。

李重九當下不說話,提起毛筆在十張卷子刷刷定下名次,之後命人重新糊好,言道:“明日張榜公告!”

大事已了,李重九看衆人似仍略有所言,當下問道:“各位還有何事嗎?”

溫彥博上前言道:“啓稟使君,卑職與諸位同僚在閱卷之中,看得士子策問二十幾篇,上谷公當於幽州晉於帝位。”

二十餘篇?李重九雙目微眯,若是隻有幾篇不足爲奇,但是二十幾篇一併如此,說明是有暗中授意了。

李重九當下言道:“這二十幾篇都是何人所作,立即察!”

“諾!”當下溫彥博,魏徵一併查閱試卷。

不久結果出來,這二十幾篇多是郡學學生中請願所書。

聽此李重九看了周旭一眼,周旭當下言道:“卑職於此事無關,可停職接受調查。”

郡學連連出事,身爲祭酒的周旭自是自處嫌疑之地。

但是李重九卻不敢對此事草率論之,一貫以來,地方士子都有清議之風,言及當今時政。

東漢時黨錮之禍,太學生數千人上書,以赴死爲榮。

而現在李重九設郡學,縣學二級之制,僅僅在薊縣就有郡學生,縣學生兩百多人。

這些人的議論,可引領民間輿論方向,這也是就是爲何李重九對於周洲在招賢樓,大方闋詞有所不快的原因了。

無風不起浪,士子藉助郡試的機會,上書勸自己稱帝,李重九擔心此事恐怕是有人在幕後推動的。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四百章 情定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四百章 情定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