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

大軍漫道向東而去,捲起了一片灰濛濛的煙塵。

金秋看着道上,揹負弓弩的幽州郡兵,心底暗暗將他與本國之兵比較。

“你就是新羅王子金秋?”

雖被直呼本名很不愉快,但想到對方的身份,金秋隨即將心底一絲不滿拋開言道:“正是在下,拜見上谷公。”

金秋看了對方一眼,隨即低下頭,不敢多看,雖知此人很年輕,但卻沒有料到年輕到這個地步。

李重九一身甲冑,牽着自己的戰馬,他待空山說了此人身份後,明白眼前這位乃是歷史上的武烈王。

怎麼說呢,此人在現在韓國人心目中,地位堪比李世民,正是他與他兒子,孫子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新羅對朝鮮半島真正的統一,歷史上叫這個時期的新羅,稱爲統一新羅,代表着朝鮮半島第一次進入了大一統的時代。

金秋言道:“在下知上谷公大戰在即,故而率五百花郎勇士而來,助上谷公一臂之力。”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多謝真平王的相助之情,貴軍之勇武,我會拭目以待。不過既來到我的帳下……”

李重九話未說完,金秋即言道:“請上谷公儘管差遣,小王在新羅時,弓馬武藝,文書漢學皆略知一二。”

李重九欣賞地點了點頭,當下言道:“既然如此,就讓王子屈就了,先爲本軍鷹揚郎將,統領這五百新羅勇士。”

“是,末將領命。”金秋大聲言道。

說完後,李重九翻身上馬。

金秋看了李重九揚塵而去的背影默然,一旁空山上前問道:“王子,你覺得上谷公如何?”

金秋言道:“此人能至今ri之地位,必有其本事,但到底能不能勝契丹,還需看其部屬是否得力。”

這條從涿郡通往,遼西郡的大道衆士卒們走已是走得熟絡了。

但這一次沿途之上,卻比以往不一樣。

契丹來犯,若是城破,涿郡老幼皆無法倖免。故而沿途村莊的百姓們皆是自發提着一籃粟米餅,擰着一壺酪漿,默默地站立在路途之旁。

一旦有將士渴了累了,就隨手拿過老百姓籃筐裡拿過。

李重九見到路途之上,一名白髮蒼蒼的老嫗,提着一串親手打出的草鞋,不斷詢問過路的兵卒們是否需要換補。

這一幕李重九見了亦是不由感動,爲官一任當造福一方這曲嫣然說的話,又在耳邊響起。歷朝歷代帝王將相,能在實現自己野心時,兼顧百姓,已足以留下好的名聲。

自己能否做到?

大軍離了平原,就進入重重,連綿不斷的燕山山脈之中,現在腳下乃是隋煬帝爲徵高句麗而修葺的御道,足可容得三輛馬車在崇山峻嶺之間並肩行駛。

兩萬郡兵,三千高句麗輔軍,一千木昆部騎兵,五百花郎軍將士,行進於漫漫羣山之間。

入了遼西郡後,人煙逐漸稀少,大軍休息過夜,即在道旁。士卒們拖下綁腿,並挑開腳底的血泡,之後將稻餅捏碎和水放在鐵馬盂中,再灑上一點半星的粗鹽,再用礪石打火引火之物燒煮。

這也是沒辦法,作爲軍糧的稻餅,舂得不夠徹底,大半沒有脫粒,故而若不煮熟,十分粗劣難以吞嚥。

這也是條件限制,不過士卒們去都沒有怨言,眼下天下大亂,田地荒蕪,涿郡之地,貧苦的百姓只能吃豆屑雜糠,樹皮樹葉,蓬實橡面,什麼都吃,若非魏徵向李重九提議設立義倉,施粥供民,這一個冬天下來,涿郡最少要餓死萬人。

至於其他各郡的情景,實不忍提起,人競相食的事情,不用外郡逃難來的人現身說法,衆人也都是知道的。

所以作爲士卒有一口飽飯吃,儘管是粗劣一點,已是相當滿足了。

至於金秋看到供給給自己花郎軍的飯食,也是難嚥的稻餅本也是氣惱,但看了其他諸軍的飯食如此,特別是李重九本人居然也是拿着稻餅硬啃,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當下就更說不出話來了。

金秋仔細觀察,見郡兵雖是吃着粗劣之飯食,但仍士氣十分高昂,不由默默點頭,心道大隋人的堅韌,果真更勝於新羅人。

進入遼西郡後,李重九雖是全是步軍,卻不擔心契丹奚族騎兵的包抄伏擊。契丹奚族大軍的動向,突地稽的靺鞨斥候,崔序的丁零斥候,皆是不斷傳來。

在抵達遼西郡兩ri之後,突地稽,崔序皆是率族中戰士前來。突地稽帶領靺鞨戰士一萬人,而崔序則是帶着丁零部五千人馬。

這皆是兩部最大動員,其中李重九記得去年,突地稽與羅藝交戰時,部中能動員的最多不過八千戰士,現在除了八百名被調入萬勝軍的靺鞨勇士,突地稽居然還能湊出一萬戰士來。

原來李重九在高句麗連連大勝之後,聲威大震,不斷有同宗的粟末靺鞨的族人,從粟末水渡過遼水,前來投奔突地稽。故而突地稽麾下的靺鞨部族人不斷加增。這一次契丹人侵入遼西,劫掠了好幾個靺鞨部落,燒殺搶掠,突地稽大怒下,也是備齊了兵馬。

金秋他本擔心李重九實力不足以對抗契丹,但聽說靺鞨,丁零兩部派出一萬五千人馬會合後,頓時心底有了幾分底氣。

但金秋隨即檢視了一番兩軍,又對比了一番李重九的郡兵,不由搖了搖頭。

丁零部,靺鞨部士卒皆是部落青壯,皆有老弱年輕壯漢皆有,裝備簡陋,簡陋到何等程度,一根大棒上釘幾顆骨頭,即可作爲武器,士卒們皆是蒙着獸皮,渾身沒有像樣的鎧甲,手持木盾,獵弓前來參戰。

不過儘管裝備簡陋,但金秋看着戰士身上墳起的肌肉,一身古銅sè的肌膚,皆知這些人生長在窮山惡水之間,其jing壯悍勇卻可以大大彌補裝備的不足。

當下李重九會齊大軍後,繼續前進。丁零人推着他們的大車,跟在大軍身後。

丁零人的大車上,裝載着他們食物帳篷,無論是作戰還是遷徙,丁零人走到哪裡,大車就跟到哪裡,丁零人的車輪高十分誇張,幾乎與馬同高,也是因爲丁零人喜歡用高車,故而也被稱作高車族。

高車族淵源出自敕勒一族,同現在漠北的薛延陀,回紇乃是同宗,當年柔然崛起草原時,丁零人臣服與柔然,之後北魏九伐柔然,虜走了六七十萬的丁零人內遷至漢地,此後這一支稱爲山居丁零。

後內遷漢地的丁零人翟遼,聚集丁零人在河北立國翟魏,之後爲慕容鮮卑的燕國所滅,不少族人皆被遷至位於遼西郡的北魏都城龍城附近安置。

燕國被滅後,丁零人依舊在遼西生活,但生活已十分困苦,不過使用大車的風俗依舊保留下來,如現在丁零部的統軍崔序就自稱爲翟遼的後人。

而丁零人之後,則是遼西靺鞨人,與丁零人推着大車相較。

靺鞨人則是每人皆一匹大馬,或者最少兩人一匹,靺鞨人的馬,不少並非是騎乘的,而是用作挽馬之用。遼東馬善於奔馳,且能負重,皆被拉去作戰馬使用,但這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遼東馬個頭都很高,但速度不快,故而更適合作挽馬。

大軍會合之後,前鋒已與契丹前鋒騎兵遭遇,爆發了幾騎,幾十騎的小規模戰鬥。

由於李重九的主力騎兵尚未趕到,故而作爲斥候的,都是靺鞨遊騎以及郡兵騎兵。兩萬郡兵雖是以步兵爲主,騎兵不過千人,但不代表郡兵騎兵勢力不濟。郡兵騎兵篩選都是邊郡的良家子弟,擅長弓馬,並且裝備jing良。不過據說契丹的前鋒斥候,也是族中百裡挑一的勇士jing選。

斥候戰規模雖小,但卻是兩軍決戰前彼此試探。不僅試探勢力,還必須將周邊地形,敵軍情報,皆是收集回稟。

這一番斥候激戰下來,契丹斥候騎兵傷亡了上百騎後稍稍退卻,原來是遼西高山密林,河谷縱橫,最厲害的斥候,並非是騎兵,而是生長在此,熟悉地形的靺鞨人。

契丹雖也有林中人窺探,但終究強龍不敵地頭蛇,結果放棄了前方糾纏,退卻到鄰着白狼水畔,一處平原之上。

平原之上一覽無遺,李重九站在山頭,看着契丹人的營帳隔着白狼水,鋪滿了整個平原,白sè氈包密密麻麻的,透露出一股冰冷肅殺之意。李重九聽一旁幾名老於戰陣的士卒悄悄說話,說的是契丹奚人這次號稱二十萬大軍,真的所言非虛。

李重九心知契丹人奚人的要在平原上,發揮其騎兵的威力,與他決戰的目的。李重九自不會深入草原,反而是在白狼水河谷邊,依着山勢立下大營,耐心等待李虎的大軍到達。

本來按照預計,李虎應該率着草原主力騎兵在兩ri前,就該來此地會師了,但眼下卻是遲遲不見蹤影。

衆將心底都有幾分忐忑。

面對契丹奚族的大軍,援軍戰前失約,這對於軍心是一個很要命的打擊,若非李虎是李重九父親,不可能背棄兒子,若換做其他一員將領帶領,恐怕將領們早就坐不住了吧,最怯弱的丁零人會搶先一步腳底抹油也說不定。

但是李虎爲何失約,這倒是令衆將難以揣測。

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
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