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將軍令下(3)

楊石說:“志遠,你說,什麼事?”

楊志遠說:“昨天我在省城的時候和省農科所的楊主任談定了一件事,省農科所同意把四百萬野生雄魚的種魚以及魚苗賒給我們,廣唯今天沒有同我一起回來就是去辦這件事情去了,我估摸着,明後兩天,這幾百萬的魚就會到了。我們現在合計一下,做些分工,別到時手忙腳亂的,亂了陣腳。”

楊志遠回來,一直都沒來得及和楊石說起這事,楊石一聽,也和鄉親們一樣驚訝,說:“四百萬的魚,人家憑什麼賒給我們?”

人都有那毛病,輕易得來的東西都不知道珍惜,楊志遠怕鄉親們被這筆飛來的橫財擊垮了鬥志,忙說:“賒,也就是借,借了錢是要還的,人家同意我們三年後有了收成再還,我們將以村委會的名義與人家農科所籤合同,打欠條,到時還不了錢,我們是要吃官司的。”

楊石懂得楊志遠的心思,說:“志遠,這你儘管放心,我們楊家坳人還從來沒有過賴帳不還的記錄,這樣的機會,來得只怕不易,鄉親們會抓住的。”

楊志遠說:“大家能這麼想就好,這批魚我初步計算了一下,光魚就得有四百噸,還不包括運魚必需的活水,至少得用二十來臺東風牌大卡車才能運得回。我下午回來的時候留意了一下,大卡車要到楊家坳有些困難,我們楊家坳山口的那幾個彎太急,路太窄,大卡車根本就過不來,到不了楊家湖邊,怎麼辦,只有轉運。”

楊志遠望向楊自有,說:“自有,我們相鄰各村有多少臺拖拉機?”

楊自有心裡算了一下,說:“大概有十來臺。”

楊志遠說:“那你明天就負責落實此事,租也好,借也罷,你明天務必在中午前落實五臺以上的拖拉機,越多越好。需要人手,你就找楊石叔安排。”

楊自有點頭說:“志遠,你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楊志遠說:“好,拖拉機的問題就交給自有了,現在再安排轉運的人手問題。我記得我們村原來有民兵連,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楊石說:“有,只是現在有些人出去打工去了,沒有那麼多人了,一個排的人還是有。”

楊志遠說:“差不多了,應該夠數了。那麼現在誰是民兵連長?”

人羣中有個年輕人站了出來,楊志遠一看,是楊呼慶,應該管自己叫叔,是自己的侄輩,楊志遠說:“好,呼慶,如果明天廣唯帶車回來,你安排民兵連的青年人指揮交通,卸車裝車,注意魚要輕拿輕放。”

楊呼慶說:“明白,保證明天交通通暢,儘量不死魚。”

楊石一看,有些急了,說:“志遠,你也得給我們這些老傢伙派任務啊。”

楊志遠說:“不忙,有你們叔輩們做的事情。楊石叔,你帶一批我們楊家湖養魚的好手負責在湖邊碼頭接魚,農科所肯定會有專家隨魚一同前來,你們明天必須配合專家放魚入湖,專家怎麼說,你們就怎麼做,不明白的就多問問,以後魚的餵養還得靠你們。”

楊石率一幫長輩應答,“行,我們知道該怎麼做。”

此事安排妥當,楊志遠覺得有必要抓緊時間安排另外的要事。

楊志遠說:“既然轉魚的事情落實了,我們就落實另外的事。畢竟時不待我,我們必需爭分奪秒。”

楊石說:“這是自然的,沒得話說。”

楊志遠說:“在我們農村喝茶只要茶葉多,茶味濃就行了,沒什麼太多的講究。可城裡人不一樣,城裡人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做什麼事情都有講究,喝茶也一樣,不僅講味道,還講養生,講品相,色香味一應俱全。什麼枸杞茶,菊花茶,現在在城裡是大行其道,所以我們今後製作的茶葉也要根據市場需要而有所改變。大家都知道,我們楊家坳滿山遍野都是野生的菊花,我們以前實在缺錢了也會採些野菊花烘乾了到藥店去換幾個錢,一斤幾塊錢,得不償失,也就沒幾個把那些野菊花當回事,任憑山上的野菊自生自滅。我前年回鄉的時候,特意帶了些我們這裡特有的野菊花到了北京。別的地方的菊花,要麼就是注重觀賞性,要不就是注重藥用性,而我們楊家坳這地方的黃色的野菊,甘甜、香醇,色澤豔麗好看,既有欣賞性,又有藥用功能,色香味俱全。我把我們的野菊給老師同學嚐了嚐,黃色的野菊用開水一衝,一朵菊花就是一杯茶,而且不掉花瓣,色澤豔麗如新,茶水淡黃而香甜,很受歡迎,女性朋友尤其喜歡。老師和同學們給我提了不少的建議,我想如果我們加以改進,適當創新,不作藥材賣,作爲茶來賣,賣給茶商,肯定會大有市場。”

菊花的通俗的種植方法爲:3月分株4月插;5月嫁接6月壓。這就是說菊花扦插繁殖的最佳時間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有的菊花也可推遲到8月上旬扦插。具體地說,一般小型懸崖菊可在3~5月扦插,多頭菊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扦插,獨本菊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扦插,而案頭菊扦插的時間可延遲到8月上旬。

此時正是七月初,七月還剛開始,楊家坳的菊花屬於獨本菊,此時扦插正是時候,這也是楊志遠不願在北京停留,一畢業就馬不停蹄地趕回楊家坳的根本所在。因爲再不抓緊時間,一到七月中旬,南方的晚稻就要插秧了,各家各戶到時都得忙於農田裡的事情。股份公司還有許多的前期工作要做,不可能馬上就可運轉,楊志遠總不能讓農田荒着,因此楊家坳人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該幹嘛還得幹嘛,股份公司具體的運作只能在十月,晚稻收割了以後。而現在離插秧還有十來天的時間,正是農閒之時,楊志遠正好可以趁這個時間任意調派人手,安排人員抓緊扦插野菊。

楊志遠說:“野菊花是上天賜予我們楊家坳人天然的禮物,它是分株繁殖、生長快、易成活,只要是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好,山坡田地都可扦插。而且我們楊家坳到處是生長健壯的母株,除了人力,菊花的扦插根本不需要多少的成本,很適合我們楊家坳現在一窮二白的現實狀況。從明天開始,我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凡是可以扦插的山坡空地,儘可能的利用上。現在我需要一位領軍人物,他必須懂得菊花的扦插技術,這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我看就發揚我們楊家坳人的傳統,自我推薦好了。誰?自願領軍?”

楊家坳雖然菊花漫山都是,可誰都沒把野生的菊花當回事,更別說是種植了。楊志遠問了幾遍,還真沒人敢接這個任務,楊志遠笑,說:“不會吧,我楊家坳少說也有五百戶,難道就被這麼一點技術活給難住了?”

楊石說:“實在不行,就到外面請師傅吧。”

楊志遠心想,這事情只怕只能如此了。正要點頭,突然看到人羣中有人忸扭捏捏地站了起來,楊志遠有些喜出望外,一看,是位新媳婦,他不認識。楊志遠望了楊石一眼,楊石連忙介紹,說:“李丹,老白家新娶的媳婦。”

在楊家坳,白家應該是老楊家的家將,是少姓,現在在楊家坳有二十來戶。老白是指白家老人白欣旺,白欣旺家在楊家湖邊靠山腳處,楊志遠自小就喜歡到白欣旺家去玩,白欣旺家的三兒子白宏偉比楊志遠大個三、四歲,經常帶楊志遠去湖邊打魚撈蝦,關係一直不錯。楊志遠估摸着這隻怕是白宏偉的老婆。

楊志遠問:“你是白宏偉家的?”

李丹有些害羞,點頭說:“是。”

楊志遠笑道:“白宏偉這小子不地道,結婚了也不請我喝酒。”他望了李丹的身邊一眼,有些奇怪地問,“咳,白宏偉這小子哪去了,今天怎麼沒來開會?”

李丹低着頭沒說話,白欣旺替她答了,說:“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

新婚燕爾的,甜蜜勁還沒過,白宏偉竟然捨得一個人就跑到外面去打工,楊志遠心知白宏偉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這小子肯定是結婚欠了不少外債,這種現象在楊家坳很普遍。楊志遠知道白家長年在湖邊,養魚捕魚都是好手,白宏偉更是一把好手,現在野生雄魚就要到家,肯定用得着白宏偉。

楊志遠於是說:“嫂子,給白宏偉那小子去個信,在外漂着終不是個事,讓他趕緊回來,咱楊家坳現在有他的用武之地。”

李丹這幾個月來正爲此事憂心,有心叫白宏偉回來,可家裡欠着人家的錢,家門口又沒有可以撈錢的地方,白宏偉回來又能幹嘛呢。現在楊志遠開了口,她自是求之不得,可她是新媳婦,面子薄,不好意思當着大夥的面回答。

還好白欣旺此刻替她答了話,說:“那敢情好,我馬上把他叫回來。”

楊志遠說:“好,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楊志遠接着又問李丹:“嫂子,你以前是幹嘛的?”

李丹說:“我們家是花農,原來在家就是幹些伺候花的活,菊花扦插這活,我在行。”

楊志遠說:“好。那麼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種植菊花的,不用化肥、不施農藥,你有什麼辦法?”

李丹奇道:“幹嘛不用,現在有一種花卉專用化肥,能讓花卉生長快,見效早。”

楊志遠說:“那可不行,我們必須保證野菊的天然性和自然性,這樣纔能有市場,賣得起價格。”

李丹思量了一下,說:“那就只有用紫雲英作肥料了。”

紫雲英又名紅花草,是我國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綠肥,它既可作綠肥肥田,又可作爲青飼料喂畜禽。小的時候,楊家坳的晚稻收割完後,大家都會在稻田裡播些紫雲英的種子,一到春天,紫雲英花迎春怒放,整個楊家坳都是奼紫嫣紅,很是好看。那些迎春開放的小紅花曾給楊志遠的童年留下了許多繽紛的色彩。只是那時的楊志遠只知道叫其草籽,知道其學名叫紫雲英還是很久以後的事。只是現如今,大家都習慣於用化肥,紫雲英在鄉村已經很少見了,只零星地在村頭田角見到一些。

楊志遠說:“就用紫雲英,老祖宗傳承了幾千年的東西,我們得繼承。菊花扦插的工作我看就由李丹負責得了,楊石叔您看怎麼樣?”

楊石說:“自古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以後我們楊家坳的一切事情,全由你們年輕人作主了,我們這些老傢伙只負責跑腿和敲邊鼓,只帶耳朵來聽,不發表意見。”

楊志遠說:“楊石叔,薑還是老的辣,您這樣說就不對了哦,您這是在推卸責任啊。”

楊石哈哈一笑。

山裡初夏的夜是涼爽的,楊志遠和母親開完會回到家,家裡母親早就把新的被褥鋪好。奔忙了一天,楊志遠感覺有些疲倦,他倒在牀上,聞着毯子陽光般溫暖的氣息,一下子就睡着。張青坐在牀沿邊,靜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時光如隙,二十一的光陰一眨眼就流逝了,當年那個青澀的少年已經長大成人了,丈夫的早逝,讓眼前的孩子比一般的同齡人要成熟和幹練,更懂得擔當和責任,這從兒子今天會場上的表現就看得出來,兒子真的是長大了,張青一時有些恍惚,不知在該爲兒子的成熟高興還是傷心。如果丈夫還在,兒子是不是就可以不考慮這麼多的問題,也許會留在北京發展,也說不定去留學或者讀博。

張青知道兒子這次回來,是來還債的,這些年如果沒有楊家坳父老鄉親們的鼎力相助,兒子哪能有今天的成績,說不定也和楊家坳的其他後生一樣在遠方的某個工廠打工度日。對於兒子的迴歸,張青是贊同的,知恩必報的道理張青比誰都懂,楊家坳鄉親們的深情厚誼一直像一座山,壓在她的身上,讓她透不過氣來,她知道兒子也是一樣。有時情重了,對於接受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只有還了,心裡纔會輕鬆。只是她不知道,對於帶領楊家坳鄉親走出貧窮這樣的重擔,兒子是不是真的可以承擔得起來。

張青走到廚房,打了一桶溫水,準備給楊志遠洗腳。正在這時,楊志遠醒了過來,他有些自責地說:“媽,你看我回來都沒和您好好說說話,竟然就睡着,真是不該。”

張青笑道:“你這個傻孩子,都累一天了,好好休息,我們娘倆以後有的是說話的時間。”

張青把木桶提了過來,說:“來,泡泡腳,去去疲。”

楊志遠一骨溜地爬了起來,說:“哪能讓您操勞這事啊,以後這些事情我自己來。”楊志遠把張青按在椅子上,說,“媽,這些年來兒子一直在外,留您一個人獨自在家操勞,今天無論如何得讓兒子給您洗一次腳,讓兒子能有機會表表孝心。”

張青說:“那哪行,你都是大人了,讓人看見了不好。”

楊志遠說:“這有什麼啊,兒子給母親洗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讓人看見了又能怎麼樣。”

楊志遠不管不顧,硬是把張青按在椅子上,細心地爲母親搓起腳來。張青坐在椅子上,腦海裡浮現起二十年前,自己摸着兒子白嫩的雙腳親吻的場景。她擡起手,摸了摸楊志遠的頭髮,一時百感交集。

第5章 書記蒞臨(1)第8章 新春團拜(4)第6章 沿海調研(2)第11章 陳年舊案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5章 風雨欲來(2)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18章 民生民憂(2)第38章 臨危受命(2)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9章 國慶長假(3)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37章 獻禮華誕(3)第9章 磁場效應(2)第23章 至關重要(2)第9章 專橫跋扈(1)第6章 有情翩翩(2)第17章 水落石出(2)第7章 公司成立(1)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7章 幾多醉(3)第4章 路見不平(3)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43章 一語定盤(2)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21章 務虛務實(3)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28章 省長召見(1)第23章 蓄意阻擊(1)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36章 事在人爲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2章 捨我其誰(2)第35章 激情飛揚(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3章 至關重要(1)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6章 交通局長(2)第22章 江山多嬌(4)第4章 元旦前後(4)第29章 意外當選(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5章 大智若愚(3)第2章 楓樹灣(2)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16章 天網恢恢(1)第11章 新年快樂(2)第21章 遠山如黛(1)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13章 思變之力(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20章 南山開發(2)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12章 張憫沈協(2)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8章 張溪嶺(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9章 國慶長假(5)第5章 大智若愚(2)第1章 初來乍到(1)第1章 走馬上任(1)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21章 有的放矢(2)第14章 不離不棄(3)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章 元旦前後(2)第8章 知無不言(2)第5章 書記蒞臨(5)第7章 夜色迷離(2)第35章 激情飛揚(2)第4章 不拘一格(1)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5章 大智若愚(1)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8章 張溪嶺(2)第11章 勿忘歷史(4)第42章 人生之幸(1)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4章 別夢依依第8章 市長調研(5)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0章 南山開發(3)
第5章 書記蒞臨(1)第8章 新春團拜(4)第6章 沿海調研(2)第11章 陳年舊案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5章 風雨欲來(2)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18章 民生民憂(2)第38章 臨危受命(2)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9章 國慶長假(3)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37章 獻禮華誕(3)第9章 磁場效應(2)第23章 至關重要(2)第9章 專橫跋扈(1)第6章 有情翩翩(2)第17章 水落石出(2)第7章 公司成立(1)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7章 幾多醉(3)第4章 路見不平(3)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15章 風雨欲來(3)第43章 一語定盤(2)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21章 務虛務實(3)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28章 省長召見(1)第23章 蓄意阻擊(1)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36章 事在人爲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2章 捨我其誰(2)第35章 激情飛揚(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3章 至關重要(1)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6章 交通局長(2)第22章 江山多嬌(4)第4章 元旦前後(4)第29章 意外當選(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5章 大智若愚(3)第2章 楓樹灣(2)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16章 天網恢恢(1)第11章 新年快樂(2)第21章 遠山如黛(1)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13章 思變之力(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20章 南山開發(2)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12章 張憫沈協(2)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8章 張溪嶺(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9章 國慶長假(5)第5章 大智若愚(2)第1章 初來乍到(1)第1章 走馬上任(1)第22章 發展準則(1)第21章 有的放矢(2)第14章 不離不棄(3)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章 元旦前後(2)第8章 知無不言(2)第5章 書記蒞臨(5)第7章 夜色迷離(2)第35章 激情飛揚(2)第4章 不拘一格(1)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5章 大智若愚(1)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12章 晴天霹靂(1)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8章 張溪嶺(2)第11章 勿忘歷史(4)第42章 人生之幸(1)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4章 別夢依依第8章 市長調研(5)第9章 國慶長假(5)第20章 南山開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