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豐島之後(一)

豐島海戰3天后,丁汝昌的電報和有關戰役詳情的細節終於都送到了老李的書桌上,這位掌軍幾十年的大清國第一權臣從來沒有像這次那樣顫顫抖抖的打開戰報。彷彿這勝利的消息是一件易碎品,只要一不小心就會消失似地。而從旅順趕來前來彙報的陳金揆、程璧光還有漢納根則在一旁則站在一旁,準備向李鴻章敘述此次戰鬥的詳情。

“大捷啊。我大清自從立國以來首次在海上擊敗外寇啊。這濟世果然沒有辜負老夫的期望,一戰就打沉日本人2艘主力巡洋艦。當真是一員虎將啊。幼樵啊,準備寫摺子,這回老夫要爲立功人員請功!”李鴻章滿面紅光的說道。

“那這方伯謙之事如何處理?”一聽見老李沒有提到方伯謙,陳金揆急忙說道。這方伯謙臨陣脫逃,險些葬送了致遠號和高升操江號上的陸軍兄弟。陳金揆是個武夫,他只知道,有錯就要處罰,即使是勝仗,依然不能掩蓋某些人的過失。

“丁汝昌和3大總兵什麼意見?”李鴻章皺了皺眉頭問道。

“丁提督,劉總兵和林總兵的意思是嚴辦。現在方伯謙已經被拿下打入牢獄之中了。”陳金揆說道。

“濟世什麼看法?”李鴻章不滿的說道。在他看來光提劉林兩位總兵而沒有說徐傑,這明顯說明北洋水師中對這位新貴還是很有意見啊。

“卑職不敢說。”陳金揆拱拱手說道。

“有什麼不敢的?你替濟世傳話,難道老夫還會遷怒於你不成?”李鴻章生氣的說道。

“徐總兵的意見是,嚴懲不貸。”說着,陳金揆比劃了一個殺頭的動作。

“嘶~~。”李鴻章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方伯謙是再怎麼着也有一個總兵頭銜,這徐傑說殺就殺啊。雖然徐傑一開始就看不上方伯謙,也曾經明裡暗裡向李鴻章說過,方伯謙不能用,但是這次方伯謙出逃也確實出乎老李的預料,但是老李對是否殺方伯謙還是由於不決。原因很簡單,雖然老李也十分厭惡方伯謙。但是要是想處死他的話,怎麼着也要找一個藉口。如果說真把臨陣脫逃這件事情捅出去,即使是大勝,怕是朝廷中那些沒事找事的清流們也會拿此事做下天大的文章吧?陳金揆可以不考慮政治,徐傑現在沒時間考慮,但是李鴻章不能不考慮。

“這件事情在已經在各路軍中傳開了,如果不嚴懲,如何能服衆?如果德意志軍隊中有人臨陣脫逃的話,即使這個人是皇族,也要被處以極刑!”漢納根看着猶豫不決的李鴻章說道。方伯謙的逃跑而置北洋陸師官兵與不顧的做法讓這位出身德國陸軍的教官十分氣憤。無論是從《北洋水師章程》的規定來說,還是從個人角度,漢納根都想讓這個臨陣脫逃的懦夫永遠消失。

“恆起啊,你是什麼看法?”李鴻章問道。

“方伯謙的行爲已經嚴重的影響力北洋水師的聲譽,其逃跑罪行已經在旅順中傳開了,無論是北洋艦隊,還是南洋,廣東亦或者臺灣水師,都對此子的行爲極其憤慨!如果放任此種行爲的話,這一旦在開戰,逃跑者怕是還會有吧?程璧光憤憤的說道。程璧光可比陳金揆會說話,首先點出,這件事情已經傳開了,即使老李不說,那些捕風捉影的清流們也會知道並以此做文章。如此一來,倒不如北洋主動把這個方伯謙給砍了。第二此次北洋是各方海軍執牛耳者。如果偏袒了自己的人,怕是以後其它水師會不服吧,所以無論從北洋自己的利益出發還是從大局考慮,這方伯謙都不能留!!

“好吧,諸位先休息一下,明天老夫給你們回話。”李鴻章有些疲倦的說道。

在陳金揆等人告退後,李鴻章還是下不了決心,而在一旁的張佩綸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低聲說道:“這方伯謙也是咎由自取,中堂大人曾經提點過他,在海戰中還是如此不濟,這就不能怪中堂大人無情了。現在最關鍵的是是爲後續戰鬥做好準備,如果不處死方伯謙,不但清流們不會放過北洋,就是在水師內部怕是也會議論紛紛吧?”

“哎。”李鴻章長出一口氣。“益堂啊,你可怪不得我了。”

“嚴復來了嗎?”隨即李鴻章問道。

“已在門外等候多時。”張佩綸回到道。片刻之後,在嚴復走進李鴻章書房,行禮後立於一側。

“濟世說讓北洋水師固守海口,你意下如何啊?”李鴻章看了嚴復一眼問道。說實話,依照李鴻章對徐傑的這個建議很不以爲然,既然快速艦隊可以在1日之內取得如此大的優勢,那北洋本隊也不會差到哪去吧?既然如此,自當集中兵力直接與日軍決戰。但是李鴻章畢竟不是海軍將領,爲了保險期間,他還是決定問問這位曾經在英國海軍留學過的天津水師學堂會辦嚴復。

“啓稟中堂,屬下以爲徐總兵建議十分正確,雖然我北洋此次沒有戰艦戰沉,但是濟遠和致遠兩艦都被重創,需要修理,而南洋水師的2艘千噸戰艦也被擊傷,所以目前我北洋所能用之戰艦不過北洋5遠(平遠速度太慢--!)和南洋水師的鎮海艦以及澎湖水師的2艘千噸戰艦,此等戰力與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相比還略有不如。而北洋水師快速艦隊戰艦雖然精良,但是數量太少,只有3艘,與日本艦隊快速艦隊相比實力也是略遜一籌,所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機會再吃掉日本一些軍艦,然後在獲得優勢後與日本艦隊決戰。”嚴復思索片刻後答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濟世所言吧。”李鴻章一看嚴復這個海軍專家都同意,那他自然沒什麼好說的了。

而在解決了海軍問題後,李鴻章又與在天津的一些陸軍將領交換了意見,諸將一致認爲,既然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補給和物資已經被重創,那麼駐紮在平壤,牙山的清軍就可以憑藉有利時機與日軍交戰。雖然去朝鮮的的大部分都是北洋舊軍,但是總量也有2萬人,而且還有新軍3個營。諸將覺的需要用這些部隊來試探一下日軍的戰鬥力,爲今後的決戰蒐集相關情報。老李也放棄了決戰境外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爲盛宣懷給他算了一筆賬,如果要支持十萬大軍在朝鮮作戰的話,沒有5000萬兩以上的白銀是絕對不可能的。(要知道,當年日本軍隊甲午戰費可是高達2.3億日元!!)不要說北洋拿不出這筆錢,就是清王朝也一下拿不出這筆錢。(歷史上清王朝在甲午戰爭期間光借款就借了2000多萬兩白銀)而比錢更難籌措的是人力,要支持大軍在朝鮮作戰,沒有十幾萬的支前大軍是不行的。而且朝鮮多山,運輸起來更加困難。所以老李最終也決定採取先消耗然後在本土決戰的戰略。

豐島海戰5天后,北洋快速艦隊一日之內連打2仗,擊沉日艦5艘,並炮擊仁川港的事情便在世界範圍內傳開了。隨後就是清日雙方互相宣戰,兩國輿論也開始鼓足勁頭來攻擊對方太高自己,清國人普遍認爲,日軍不堪一擊,在一日之內就戰沉5艘戰艦,陸軍也因爲炮擊仁川港而死傷上千人。在某些清國讀書人眼中,所謂的日軍也不過如此,土雞瓦狗而已,彷彿勝利指日可待,而一心想通過對外戰爭來擡高皇權的光緒帝則在以此做文章,一方面對參戰官兵大加賞賜,另一方則向李鴻章表示,即使借債,也絕對保證北洋軍需供應。而李鴻章則十分順從的表示將以清日戰爭的勝利爲老佛爺祝壽,爲大清立威。總之,在戰局順利的情況下北洋的形式一片大好。而與此日本國內則是一片叫罵聲,天誅國賊的呼喊不絕於耳,在日本的平頭百姓眼裡,陸軍部海軍部肯定有奸細,要不,怎麼河原要一偷襲就被人家打了埋伏。至於陸軍,更是混蛋,海軍都被打了,陸軍還不急着轉移物資,放在港口上讓人家連鍋端了,這不是國賊是什麼?(當年日俄戰爭時,連日本聯合艦隊的上村彥之丞都被某些人成爲國賊。而在日俄戰爭後,因爲沒有獲得設想中的賠款,一些人甚至給首相桂太郎發去了死亡威脅,至於集會啊,打砸搶啥的更是十分普遍,連首相,內相的官邸都能一把火燒了。這充分可以看出,這國賊的毛子在日本真是可以胡亂扣的。)而日本政府的聲音則只有一個,立誓報豐島之恥!僅此而已。

今天雙更~~。大家支持一下吧~~~

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705章 遲到的俄國艦隊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1442章 硬核桃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880章 被陰了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1002章 最終計劃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172章 激戰成歡(二)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369章 亂局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285章 變數第904章 交換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865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287章 改朝換代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951章 協約國的野望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444章 落幕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275章 落日第1129章 跑路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1468章 夜戰1第1139章 重創第694章 分割第185章 塹壕戰第402章 外洋艦隊出擊第147章 新船計劃第1161章 爭論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300章 拉鋸戰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629章 勝利了?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307章 大戰略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48章 鬆綁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81章 準備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91章 嚴博勳第363章 肉搏戰!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159章 撤退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479章 火海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942章 厭戰之殤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戰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356章 大格局第997章 試探第30章 兩場談判
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705章 遲到的俄國艦隊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1442章 硬核桃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746章 如果德國贏了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880章 被陰了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1309章 反擊準備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1519章 迎難而上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455章 另一場戰鬥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1002章 最終計劃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172章 激戰成歡(二)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369章 亂局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285章 變數第904章 交換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865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287章 改朝換代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1400章 目標圖盧茲第951章 協約國的野望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444章 落幕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275章 落日第1129章 跑路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1468章 夜戰1第1139章 重創第694章 分割第185章 塹壕戰第402章 外洋艦隊出擊第147章 新船計劃第1161章 爭論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300章 拉鋸戰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629章 勝利了?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307章 大戰略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48章 鬆綁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81章 準備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176章 東海上的血案第91章 嚴博勳第363章 肉搏戰!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159章 撤退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479章 火海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942章 厭戰之殤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戰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356章 大格局第997章 試探第30章 兩場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