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

“臣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王闔,彈劾酉陽侯秦渠義!武英殿大學士蔣鼎!石柱伯馬輔!”

“臣等彈劾秦渠義、蔣鼎、馬輔!”

當“南海號”事件爆發,紹慶二年的四月,終究以都察院羣體逼宮爲開幕。

在京的百餘名都察院高官跪在幹清宮門前,大聲高唱自己彈劾之人的姓名,讓他們身後數百名官員的領頭三人面色鐵青。

這時,一名官員疾步從皇極殿方向,走到三人面前後作揖行禮,緊接着着急開口道:

“閣臣,侯爺、伯爺,都察院的李子任召集在京都察院正五品以下的所有官員在長安門抗議,要求萬歲嚴懲“王越號”艦長秦渠民。”

Wωω ▲тt kán ▲¢ 〇

“混賬!”聽到有人檢舉自己族弟,酉陽侯秦渠義脫口而出,旁邊的石柱伯馬輔也是忍不住眯了眯眼睛。

這種時候,倒是不惑之年的武英殿大學士蔣鼎面無波瀾,似乎早就料到都察院會玩這一手。

他將目光投向了前方那羣正五品以上的都察院高官,隨後對旁邊的一名正三品侍郎詢問:“李都御史什麼時候進去的?”

“大約半個時辰前……”侍郎作揖回答,蔣鼎聞言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靜靜看着都察院官員們大聲彈劾。

在他們觀察之餘,李子任召集都察院在京所有官員在長安門抗議的消息也傳進了幹清宮內。

幹清宮養心殿內,紹慶皇帝朱伯海此刻面無波瀾的看着眼前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紱。

在李紱面前,除了朱伯海還有內閣首輔田文鏡、次輔張廷玉兩人。

李紱這個人生於幹聖五年的江西,如今五十有二,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同時也是“紹慶新政”的執行者。

他這人性格要強,剛正不阿,從不接受賄賂,因此朱伯海纔會讓他來執行“紹慶新政”。

只是現在,李紱的性格卻讓他面前的三人頭疼不已。

“新政實施有難度,這事情在前歲便已經討論過,你這又是何必……”

田文鏡作爲首輔率先開口,但他的話在李紱耳裡卻十分刺耳。

面對他的話,李紱據理力爭:“我都察院上下,早已做好了爲大明,爲萬歲盡忠的打算,可我們能做孤忠,卻不能看着兇手逍遙法外!”

“請萬歲,嚴懲秦渠民!”說罷,李紱雙手合起,深深鞠躬。

他這模樣,讓張廷玉下意識看向了朱伯海,見朱伯海臉色波瀾不驚,他這才站出來勸導道:

“事情可以商量,你先讓長安門外的都察院官員散去。”

“事情若是沒有結果,如何說服他們散去?”李紱反問張廷玉,將張廷玉問的語塞。

不等他反駁,田文鏡就步步緊逼,質問着他:

“李巨來,你不是第一天爲官了,怎麼扳倒貪官污吏還用我教你嗎?你現在是把萬歲架在火爐上烤,你想逼的大明朝內亂嗎?!”

“我並未做到那種程度!”李紱爭鋒相對,兩人氣勢一時間不分上下。

張廷玉有意勸解,但不等他開口,朱伯海就淡漠開口道:

“行了,你們不用演戲給朕看。”

“秦渠民縱容手下向都察院特派船隻開火,證據確鑿,論罪斬首,親族流放嶺北。”

朱伯海看透了這三人的小心思,儘管話裡話外,田文鏡和張廷玉都在爲難李紱,但其目的不過是指桑罵槐罷了。

他們這三個人都是革新派,所想要的無非就是自己的態度,而這個態度,朱伯海給了。

他轉頭看向旁邊的一名天閹太監:“大伴,賜李都御史御劍,授其先斬後奏之權。”

“臣領旨……”天閹太監作揖回禮,隨後去到旁邊起草聖旨。

過了片刻,當一名太監將御劍送來之後,朱伯海起身接過御劍,將它橫在李紱身前,淡漠開口道:

“此乃世祖武皇帝佩劍,亦爲文王節制五軍之劍。”

“即日起,汝持此劍,代天巡狩,上至內閣,下至庶民,不論文武,皆有臨陣處置之權!”

內廷之中的御劍有很多,幾乎歷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御劍,但其中最高規格的,無非就是太祖、成祖、世祖三人之御劍。

而這其中,又以世祖御劍最爲崇高,原因無它,只因齊文王曾持它代天巡狩。

“臣!叩謝聖恩!”聽到自己面前的御劍是世祖和文王持有過的御劍,李紱雙眼放光,在接過御劍之前,忍不住跪在地上,以稽首這種大禮來回饋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待他起身,他這才小心翼翼的雙手接過御劍,目光灼熱的幾乎能將御劍融化。

不止是他,便是旁邊的田文鏡和張廷玉都難掩羨慕之色。

他們本以爲最多能從皇帝手中拿到太宗御劍、或者高宗御劍,不曾想居然拿到了三祖之中的世祖御劍。

“新政不容阻攔,你們三人且看着辦,退下吧。”

朱伯海轉過身去走向龍椅,三人聞言也紛紛作揖行禮,在高呼萬歲之後緩緩退出養心殿。

等他們走出養心殿,又走出幹清宮,李紱這才大膽的將世祖御劍拔出。

陽光灑在劍身上,照亮了劍身之上的“天啓御劍”四字。

李紱感受着自己握住的劍柄,當他一想到這柄劍曾經被世祖武皇帝和齊文王殿下所持有,他就不免熱淚盈眶。

這兩位都是讓大明朝改頭換面的英雄人物,而如今自己有幸能與他們持同一柄劍,這是何等的殊榮……

李紱緊緊握着御劍,與田文鏡二人走出了幹清宮門。

原本宮門口還在高聲彈劾的御史們見到李紱走出,紛紛閉上了嘴巴,雙眼死死盯着他手中的那柄御劍。

當李紱持着御劍亮相,蔣鼎、秦渠義等人的臉色瞬間不好了起來。

“都回去衙門裡辦事吧!”

李紱沒有解釋他手中的御劍是誰的,因爲他很清楚,要不了多久,羣臣就都會知道。

他現在想要做的,就是趁着蔣鼎等人不知道的時候,帶着都察院的官員們研究一下怎麼對付兩黨。

聽到李紱的話,都察院的官員紛紛起身,跟隨他走向宮外。

兩方錯身間,秦渠義攥緊了拳頭,待李紱等人走遠後,他才面色鐵青的帶着勳貴們離去。

顯然,他認出了李紱手中的御劍是誰的御劍。

蔣鼎雖然不知道,但看到秦渠義的表情,他大概猜出了這柄御劍的的主人應該是三祖之一。

不過即便如此,他依舊鎮定的帶着身後官員離去。

看李紱的樣子,恐怕皇帝是真的準備對兩黨動手了。

想到這裡,蔣鼎心裡便開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三方各自離去,很快長安門外的李子任也得到消息,迅速遣散了都察院諸多官員,隨後向都察院趕去。

當他抵達都察院,李紱眼看重要官員已經到齊,隨後向他們展示了一下世祖御劍。

當世祖御劍出現,這羣官員無一例外都陷入了震撼之中。

儘管世祖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幾十年前的人物,但世祖御劍更重要的含義是文王曾持過此劍。

這柄劍,除了歷代太孫、太子巡查齊國時可以攜帶出行,其餘時刻都是放在天閣供奉。

拿到這柄劍,極大增強了都察院官員的積極性。

趁着官員們還處於震撼之中,李紱毫不猶豫的下達了新的命令。

想要扳倒兩黨,他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查案,還需要發動人民的力量。

因此,李紱選出了四百二十七名官員擔任巡察御史,希望他們前往各府縣鎮,發動能夠發動的一切百姓力量,揭露一切可以揭露的兩黨罪證。

在六部、三司他們都插不進去手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通過這樣破壞生產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是迫不得已的,卻也是必須要做的。

忍一時之痛,換百年舒展,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時,大明的十大工業省份中,北直隸和南直隸都是都察院潑水不進的地方,而陝西、安西和遼東、單于又是傳統勳貴的地盤。

因此,能供都察院籌謀的,只有山東、湖廣、廣東、雲南四省。

由於李子任是湖廣長沙府人,因此李紱任命他爲湖廣監察御史,節制湖廣都察院官員。

李紱給李子任的任務很重,不僅要組織湖廣境內的工人舉報工廠民商和官商,還要讓農民揭露地方文官在地方上的齷齪事。

除此之外,李子任需要隨時等待幫助廣東的都察院同僚,策應河南的都察院同僚。

李子任知道自己任務重,但他並不畏懼,而是在李紱下達命令的第二天就帶着三百餘名都察院官員乘坐火車返回湖廣。

四月初十,李子任率領都察院官員抵達湖廣武昌,並在此地與自家父親,湖廣按察使李昌齡達成共識,共同稽查在湖廣任職且不守《大明律》的違法官員。

共識達成後,李子任將都察院官員分爲十隊,分別前往農村、工業區,深入百姓之中,大膽揭露兩黨官員在朝堂上對“紹慶新政”的阻礙行爲。

“紹慶新政”,這是懲治國、民營腐敗官員,惠利百姓的新政。

得益於大明早已進行了全民中學義務教育,因此大部分工人、農民都能夠理解都察院官員們口中的現實情況。

在都察院官員們的解釋下,他們總算知道了自己的工錢爲什麼越來越少,國家對工農關注爲什麼越來越低。

得知了廟堂上的情況,大量的農民和工人被組織起來,選出代表,將地方上一些官員違法亂紀的行爲揭露、記錄下來。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湖廣進行,在河南、廣東、雲南也分別響應。

之後,這樣的局勢更是擴大到了麓川、交趾、四川、貴州等地

面對這樣的局面,兩黨官員難得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並針對都察院進行合作。

蔣鼎認爲,要切斷都察院之間的聯繫,首要就是先打壓在湖廣的都察院官員,只要把眼下勢頭正盛的湖廣都察院打壓下去,解決其它地方的都察院官員就會容易許多。

在武英殿大學士蔣鼎的組織下,湖廣都察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壓。

六月初五,湖廣按察使李昌齡被調往波斯擔任布政使。

初七,漢陽鋼鐵廠的都察院官員在演講時遭遇槍擊,史稱“丁未槍擊”。

這次的槍擊中,湖廣監察御史李子任負傷,巡察御史王釗、趙建不治身亡,被牽連中彈的工人多達二十六名。

同時,民營工廠開始停業整頓,大量失業工人走上街頭。

事件發生過後,皇帝朱伯海罷免戶部尚書施詢,並厲聲呵斥諸多勳貴。

六月二十日,湖廣民營工廠迫於壓力,不得不恢復生產。

然而,在民營恢復生產後,蔣鼎等人又在皇店國營上做文章。

七月初五,湖廣鋼鐵廠因爲“工人”的操作失誤而導致十二人受傷,鋼鐵廠宣佈停產整頓。

湖廣鋼鐵廠是此時大明十大鋼鐵廠之一,在內部工作的工人多達三千四百人。

由於大明施行日薪制,因此在鋼鐵廠宣佈停產整頓後,大量工人失去了收入來源,不得不走上街頭,尋找臨時工作。

八月,繼湖廣鋼鐵廠停業後,漢陽鋼鐵廠、武昌火藥局、武昌織造局等國營工廠相繼以檢查安全隱患而停產。

紹慶皇帝下聖旨質問戶部尚書施詢,武英殿大學士蔣鼎,建極殿大學士王欽,但三人以鹹嘉年間久不檢修,眼下停工尚在情理中搪塞過去。

三人如此回答過後,史載“帝怒,罷其官職”。

然而,即便朱伯海罷免了三人官職,但皇店內部的數十萬官員卻依舊按照原來的計劃不斷進行停產檢修。

今日汽車廠停產檢修,明日織造廠檢修,後日鋼鐵廠……如此反覆,湖廣地方工人不勝其擾。

這樣的停產檢修直接導致了化肥、布匹、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百姓生活成本驟增。

在生活成本的壓力下,許多工農不得不放棄了跟隨都察院檢舉貪官污吏的行動。

眼看着湖廣的鬥爭即將敗北,監察御史李子任拖着受傷的身體出院前往農村,工廠。

他在湖廣百姓之中頗有聲譽,因此得知他要來時,許多百姓還是會前往旁聽。

在和百姓的交談中,李子任用自己的經歷教育了工人,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服從不會換來尊重,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壓迫。”

在回到湖廣都察院衙門後,李子任與官員們商討如何對抗兩黨的反攻。

在會議上,李子任認爲,國營官員是站在皇店背上吸血,民營則是勳貴們的利益所在。

民營市場十分脆弱,不可能長期停工,這並不符合勳貴、商人們的利益。

因此,湖廣必須維持民營市場,甚至擴大民營市場,讓湖廣的官營、民營市場份額發生變化。

如果可以做到,那民營商人不會放棄得到的市場份額,兩黨官員、商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矛盾。

只要有矛盾,那就能讓都察院獲得逐個擊破的機會。

現在他們必須要挑撥國營和民營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則是可以用實際行動來明面挑撥。

會後,李子任捐獻了自己的全部家產,成立了一個大明互助會。

他將自己的家產投入互助會中,號召全體農民和工人停止從皇店買東西,而是改去民營工廠、店鋪購買東西。

如果哪家遇到困難,那可以在地方上的互助局領取米麪等必要生活物資。

在他的號召下,大量百姓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前往民營或個體經營的普通百姓店鋪裡購買東西。

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秋季七至九月,湖廣皇店淨利潤腰斬45%,湖廣皇店與民營商人爭端不斷,無法再聯合制裁湖廣都察院。

與此同時,李子任按照百姓們的檢舉,將皇店之中部分收受賄賂的官員緝拿,讓湖廣皇店的利益鏈出現空缺。

李子任利用部分官員的罪證,引誘他們說出其它官員的罪證,並承諾會在事後對其罪刑量輕。

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一些立場不堅定的官員紛紛吐露自己所掌握的罪證。

依託這些罪證,李子任在十月初五彈劾湖廣佈政使覃澈,湖廣皇店主事高士廉,並將罪證送往北京都察院。

得到消息,李紱當即在朝中爲李子任策應,並依託李子任派人送來的罪證,將二人及其黨羽緝拿入獄。

眼看李紱和李子任扳倒了湖廣官員,穩坐釣魚臺的田文鏡和張廷玉當即安排大量無黨派的官員入主湖廣。

至十月末,湖廣境內的工廠開始恢復正常生產,並將“三漲”政策落實,大量工人獲利的同時,紹慶皇帝朱伯海也下令蠲免湖廣農業稅一年。

這條消息通過《大明報》傳開後,極大刺激了南方各省的百姓,他們積極響應都察院的號召,不斷地檢舉、揭露地方官員的不法舉動,監視着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至紹慶二年臘月十五,全國被揭露下獄的官員數量達到兩萬四千三百餘人,行賄的商人達到三萬四千七百餘人,“紹慶新政”取得階段性勝利。

然而不等朱伯海和田文鏡等人高興,一則血腥的消息傳到了宮中。

紹慶三年正月十二日,雲南民營工廠拒不遵守“三漲”政策,引發雲南昆明府集體工人罷工,十餘萬工人走上街頭遊行,包圍雲南布政使司衙門。

事件爆發後,雲南兵馬使吳耀南、布政使何錕、按察使趙繼賢等官員命兵馬司士卒、衙役驅散工人,期間因爲口角摩擦而發生搶槍行爲,士兵失手擊斃工人一名。

槍聲響起後,隱藏在工人之中的許多不法分子煽動工人集體,繼而引發暴動。

昆明兵馬司守備孫一貴下令開槍反擊,致使三百二十七名工人死亡,一千四百五十三人受傷。

史稱,“戊申罷工”

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10章 局勢艱難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77章 野心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60章 謀劃草原第77章 野心第465章 拂曉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93章 大仇得報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20章 國債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466章 終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12章 伸手錦衣衛
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10章 局勢艱難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77章 野心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60章 謀劃草原第77章 野心第465章 拂曉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93章 大仇得報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20章 國債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466章 終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12章 伸手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