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恍若隔世

“這是經過調整後的第三版火車,時速可以在滿載三十噸的重量下,達到每個時辰八十里。”

“輪船在調整後,也能達到每個時辰八十里的速度。”

十月上旬,在糧食搶收已經結束,各地賦稅文冊紛紛送往京城的時候,朱由檢來到了闊別許久的軍備院。

在聆聽王徵講解第三版大型高壓蒸汽機進步的同時,他也親手撫摸着擺放在他面前的大型高壓蒸汽機模型。

相比時速六十里,載重只有十三噸的第二版火車、輪船蒸汽機,第三版大型高壓蒸汽機的進步不可謂不大。

“燃料成本增長了嗎?”

在通體用鋼筋混凝土,頂部使用玻璃頂棚的研究院裡,朱由檢轉身詢問了一下王徵,對此王徵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鏡:

“增長了30%左右,不過和提升的載重、速度來說,這點提升屬於正常情況,熱效率反而提高了。”

王徵的用詞基本都是《燕山教材》上的用詞,如果朱由檢不是看着他一步步學習起來的,恐怕他都以爲王徵是從近代穿越來的。

“內燃機的研究如何了?有進展嗎?”朱由檢詢問着王徵,對此王徵先點了點頭,緊接着又搖頭道:

“模型已經做出來了,也可以運轉,但它的馬力太小了,只有不到三匹馬力,熱效率很低,只有不到2%,遠低於高壓蒸汽機的14%,而且煤油的成本很高。”

倒是劉順從話裡聽出了不對勁的地方,不由問道:“那南溪村一個月能吃多少頓肉?”

他想以百姓的身份體驗民間生活,鄭三元這樣迎接他,村裡的百姓哪裡還能待他如普通人。

交談間,他這才知道,這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飼養土豬、家禽,餵豬的飼料一半是稻穀的糠粉,一半是野外的豬吃草。

等他們走出軍備院城門,上了馬車之後,陸文昭也拿出了一份奏疏遞給朱由檢:

大明有能力把它弄出來,但卻沒有提高它效率的辦法。

蒸汽機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幫忙創造,但內燃機他基本只瞭解個大概,內燃機從十九世紀中期發明出,到應用到汽車、農業機械上,歐洲整整花了快三十年。

村民的民居錯落有致,院落整潔乾淨,整體是用水泥石砌而成的院子,比起山西和陝西、河西的農村,南溪村給朱慈燃的第一反應就是富裕。

一進入四川,朱慈燃肉眼間可以感受到的就是安靜。

大明現在的科學基礎就是空中樓閣,全靠燕山教材撐着房子。

不過這也不礙事,朱慈燃按照老規矩,和劉順一起繞着南溪村走了一圈。

“兩三頓肉……”朱慈燃有些咋舌,想起了山西連村官都只能白菜鹹菜配米飯的生活。

南州的開發已經走上正軌,目前當地一共有三府十二縣,雖然地域廣袤,但人口只有五十六萬,耕地所產糧食十分不足,需要南海府對其運糧。

“另外戶部還有上疏,說今年皇店得拿出一百二十六萬頭耕牛和六百多萬只羊發給移民。”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從天啓十九年開始,每年將會由數萬與他們一樣學識的人涌入軍備院。

“這些機械基本都是依靠蒸汽機和牲畜,但卻可以提高百姓種植的效率,尤其是畜力的各種機械,比起蒸汽式的機械,它們更便宜皮實,對百姓的作用更大。”

因此,當朱慈燃停下的時候,一名村官就一路小跑來到了村口,剛好和下車揹負水囊的朱慈燃撞見了。

“當地的草場數十億畝,可養牛羊數千萬。”

“先坐先坐,家裡沒什麼好招呼人的,讓二位見笑了。”

來到前院廚房,廚房裡也十分整潔,角落的水缸添滿了水,可以容納數百斤米的米缸盛滿。

這些牛羊牲畜和家禽,每年要吃去近五千萬石飼料,但朱由檢卻毫不心疼。

陸文昭在解釋,朱由檢也在翻閱,等他們一個說完,一個看完,朱由檢也合上了奏疏詢問道:

“官場的牧場出產多少耕牛馬匹和羊羣?”

總的來說,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是手槍,其次是搖桿式機槍,再然後纔是木柄手榴彈。

“張老伯,你們這裡的人都是這樣的佈置和生活嗎?家家都養這麼多豬和家禽?”

“話說你們是幹啥的咧?咋鄭村官都跑去接你們去咧?”

“南州官場的事情準備如何了?出發前承恩可曾告訴你?”

“多,過的比我們好的也有,差的人家也能有二十畝地,養三四頭豬,地裡每年產三百斤米不成問題。”

眼下的軍備院,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小作坊了。

說完,朱由檢帶着守在門口的陸文昭離開了軍備院。

這接近五千人的翰林學士,基本就是大明現有的所有數理化科研人才。

菜園子裡種的是青菜蘿蔔葉、紅薯藤和大白菜等等蔬菜,綠油油的,足夠一家人吃一兩個月。

過了一刻鐘,當馬車抵達門頭溝火車站後,朱由檢才下了馬車,乘坐火車返回京城。

王徵給朱由檢帶來了一個不錯的消息,不過朱由檢知道,大明想利用內燃機,還需要幾十年的道路要走。

“後來我老伴死了,但孫子出生了,也還是四個人四十畝地。”

朱由檢走在研究院的展覽室裡,看着被軍備院研究出的各種機械,嘴裡也詢問着王徵關於其它研究的進展。

張老漢的所有回答都不帶猶豫,這就讓朱慈燃大概瞭解了南溪村的情況。

“每天一頓?!”朱慈燃和劉順差點咬到了舌頭,而張老漢也笑着點頭:

“現在村裡家家戶戶有多少耕地?”劉順好奇詢問,張老漢則是不假思索回答道:“看人,陝西遷移來的移民,每個人是十畝。”

帶着朱慈燃、劉順參觀院子的一個五旬老漢詢問着兩人,朱慈燃見狀立馬小聲解釋道:

“不是迎接我們,是迎接鎮長,我們兩個是鎮長讓來打水,查訪民情的,鄭村官還在和鎮長聊天呢。”

“可以試着仿照蒸汽機提升熱效率的步驟來試着研究,不用太着急。”

除此之外,官場還有雞鴨鵝等六千餘萬隻家禽。

二人接着向茅房看去,茅房是農村正常的旱廁,但旱廁後面連接着豬圈,豬圈用石板鋪設,留有縫隙,方便清理糞便。

“南溪村村官鄭三元,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

“你在這裡等着,我自己去村裡。”

就連朱慈燃南遊記裡見到了許多白骨,他打聽過後也是在天啓十四年餓死,或者因爲營養不良而病死的百姓,並且也侷限於山西南部一帶。

大約克夏豬的育種很成功,目前三百零六處官場育有大約克夏豬一百五十三萬頭,本土豬七十二萬頭。

“殿下,這是剛纔戶部讓人送來的關外四省文冊彙總。”

朱由檢安慰着王徵,他清楚內燃機想要投入市場,最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反正研究它也花費不了太多經費,就先研究着好了。

不提院子和官府發放的耕牛、騾子,單單着柴房裡的蜂窩煤和麩糠、豆料就價值近一兩銀子。

“……”陸文昭的話讓朱由檢頓了頓硃筆,不過他很快就回應道:“按照戶部說的辦。”

“下官覺得,這內燃機或許沒有研究的必要。”

“軍馬約四十萬匹,駑馬六十餘萬匹,挽馬約一百四十餘萬匹,耕牛一百九十萬餘頭,羊羣約一千五百餘萬隻。”

“我家這邊遷移來的時候,我老伴和我兒子、兒媳都在,發了四十畝地。”

這一幕幕看得兩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以爲自己來到的是江南。

相比人口較爲“稠密”的陝西漢中府,進入了保寧府後,騎行數十里不見人煙的情況十分正常。

相比較下,巨港和舊港、呂宋三府則是稍顯不足,至於中山府和東山府,它們的開發還需要排在南州之後。

“情況比之前討論的要好些,四省今年糧秣總產是遼東二千六百餘萬石,漠東二百八十餘萬石,東海三百四十餘萬石,北山三十八萬石。”

太子出遊的事情或許瞞得過百姓,但肯定瞞不過燕山官員,恰好,此處的村官就是燕山派官員,並且他們也早就知道太子選擇了這條路。

“這些東西,大概什麼時候能一一實現?”

至於河西,實際情況也不過在十五兩到二十兩之間。

“噢噢噢,知道了知道了,沒什麼大事吧?”老漢連忙點頭,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

“村裡每天每家殺一頭豬,全村人吃,所以每天能吃一頓。”

屆時,軍備院的翰林學士質量將會進一步提升,各地工廠也會涌入一批批的理科工人。

“像您這樣的一戶人家,在村裡多嗎?地裡每年能產多少糧食”朱慈燃詢問着,手裡也寫着一些東西,就好像後世的採訪。

“南邊在修路,他們去做工去了,每日十五文工錢,除了農忙的時候,其它時候他們都在幫工。”

目前在關內的,只有一些山區裡的家禽場和山坳、丘陵的養豬場。

這樣的收入,對於朱慈燃他們自然不算什麼,可當朱慈燃他們走過了山西、山西、河西之後,他們就知道這樣的歲入有多麼恐怖了。

十萬臺拖拉機,眼下的大明自然拿不出,但大明可以一千臺一千臺的發給當地。

在他乘坐火車的同時,一路踩着自行車的朱慈燃也氣喘吁吁的將大巴山翻閱,走着漢中與四川的省道進入了四川保寧府的劍閣。

他放下了手裡的東西,轉身走出了展示館,王徵準備送送他,不過卻被朱由檢攔住了。

如眼下,在運往南洋的八千臺拖拉機中,三千臺留在了呂宋和巨港、舊港三府,四千臺送往了南海府(爪哇),剩下一千臺則是送往了南州。

朱由檢看着巴掌大小的蒸汽裝甲車和軍艦,拿着把玩了一下。

只需要一頭耕牛或挽馬,就能就能把人爲割倒的禾稈集放成堆,節省了農民許多時間。

這些家禽牲畜,基本不佔用大明自己的糧食,所食用的糧食,都是印度廝當運往麓川的稻米。

這一府只要開發得當,以眼下的畝產來說,足夠養活四千萬人。

像張老漢這樣的家庭,算上兒子兒媳打工的工錢,年收入差不多能達到四十到五十兩銀子。

這一幕讓兩人詫異的對視了一眼,似乎感嘆着老人家的財力。

蒸汽鐵甲艦需要的焊接技術,目前大明還達不到,只有發展出電力,使用電焊才能達到這個標準,但電力這個詞,距離眼下的大明過於遙遠。

說到底,這些被它們吃下去的飼料,有近七成都是產自印度廝當的糧食,留給印度廝當的土人,倒不如給大明的牲畜吃。

好在越過劍閣,駛入鄉道後,朱慈燃終於在鄉道不遠處看到了一個鄉間村落。

在豬圈裡面,老漢養着兩頭母豬和六七頭小豬,而走出茅房後,拐角木頭敲打的一排雞舍裡關着十幾只雞,嘰嘰喳喳的鳴叫着。

面對朱由檢的詢問,王徵先是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緊接着又帶着朱由檢走到了一系列掛着“農業機械”的牌子面前。

以南州的人口、土地情況,除去老弱,只需十萬臺拖拉機,十年的時間就能開墾出最少兩千萬畝耕地,算上畜牧業,可以養活六七百萬百姓。

“南州官場已經開辦,眼下南州共有十二縣,海外有三縣,陸地有九縣。”

對於他的問題,王徵無法回答,只能找來了軍工院的翰林學士回答。

放在後世,恐怕幾個高中就能湊出那麼多人,但放在現在,乃至往後二百年的時代裡,他們將是讓諸國望其項背的存在。

這些官場的數量算不得多,但也不少,足有三千九百零六處。

看完這些,朱由檢走到了軍用展示檯面前,在這裡擺放着蒸汽裝甲車,蒸汽軍艦,搖桿式機槍,天啓十一式步槍,和後世差不多的木柄手榴彈,以及手槍。

朱由檢推廣官學,就是爲了從大明那大基數的人口中,獲得一部分數理化人才。

陸文昭回稟結束,朱由檢沒有繼續詢問,而是低着頭處理奏疏。

他在做這些的時候,朱慈燃和劉順走了一圈,打量着他的院子。

對於舊港來說,南海府最爲重要,因爲這裡最好開墾不說,土地畝產也最高。

隨着山西的百姓不斷遷移前往關外,餓死人的事情會越來越少。

“這上面的有殿下所說的傳送帶,傳動式收割、播種機、施肥機。”

眼下遭遇旱情,山西百姓四口之家的歲入,基本只能維持在七八兩左右。

至於蒸汽裝甲車,理論上可以實現,但成本太高,而且明軍已經擁有火器迭代的能力,目前不太需要它。

忙完了一切的老漢招呼着兩人坐下,並在兩人坐下後,擡來一張小茶几。

“火藥和火炮、還有其它機械的研究就進展嗎?”

軍備院中,接受過十年以上燕山官學教育的人足足有一千六百多人,五年以上的有三千多人。

朱慈燃搖了搖頭,然後才說道:“就問問你們生活的怎麼樣,村官有沒有難爲你們。”

朱慈燃一句話讓鄭三元站在了原地,緊接着他叫上了劉順,兩人步行走到了村裡,不過村裡的村民卻都在自家院子裡,趴在院牆上打量他們,沒人出門。

“你們繼續研究你們的吧,軍備院的一百萬兩研究經費,我會讓戶部撥發的。”

總之朱由檢停下來就是,這些機械可以提高百姓的生產效率,例如畜力搖臂收割機。

“那我們回院裡坐着聊。”老漢聞言,立馬帶着朱慈燃和劉順回到了院裡,給他們找來了兩個小凳子,緊接着又去忙碌去了。

陸文昭陪朱由檢出來,自然要將各部衙門的事情都記下,即便朱由檢隨時詢問。

走在南溪村裡,整個村的氣氛顯得格外寧靜,沒有喧鬧的人羣,只有一條筆直的水泥路不知通向何處。

牌子背後是五六種朱由檢不認識的機器,對此王徵則是解釋道:

陸文昭微微頜首:“按照戶部的奏疏,關外十八億畝草原已經分發完畢,就連漠北的草原也都分給了一些山西百姓。”

這些稻米漂洋過海,到麓川時已經有輕微的異味,但是經過加工後,它們可以走陸路運給南方的牲畜使用,而北方的牲畜則是依舊食用麩糠製成的飼料。

除了廚房,前院還有一間主屋,主屋正廳左右兩側的偏房,除了這兩件偏房,還有廚房對面的耳房可以供人休息。

隔着老遠,村落裡的人就注意到了這造型怪異的車子,和騎在車子上的朱慈燃四人,以及跟在他們身後的幾十號騎兵。

“四川的村子也都和南溪村差不多嗎?”朱慈燃好奇詢問,但張老漢搖了搖頭:

陝西比山西稍好一些,但沒有遇到大旱,加上打工也只能有十七八兩銀子,遭遇旱情的情況下只有十二三兩。

他走了好幾圈,藉機到了一些村民家裡取水。

之前蒸汽機的熱效率能提高上去,也是朱由檢傳授經驗後,由王徵帶隊做出來的。

“關外的牧場都分完了嗎?”朱由檢處理着奏疏,嘴裡也詢問着陸文昭。

這些東西,都是大明未來五十年需要研究的對象,五十年後,那就是西元1685年。

當着二人的面,他燒水泡了一壺粗茶,端來了一盤花生,然後才抱着自己三四歲的孫子等待兩人問話。

“除了海外三縣只建設牲畜和家禽場外,其餘陸地九縣皆佈置牧場。”

最少官場的牲畜能給大明的百姓吃,變相緩解饑荒。

王徵給朱由檢一件件的介紹着所有機械,不管是人力的,還是畜力的,或者是蒸汽動力的。

“除了這些,還有牧民們的二百八十多萬只羊,三十餘萬馬匹和二十餘萬耕牛。”

遠處,稻田裡的稻穀已經收割結束,稻草被種田人捆綁成直立形狀。

只有內燃機出現之後,它纔有研究量產的需求。

每家院子,基本上都養着三五頭豬,二十幾只家禽。

想到這遙遠的時間線,朱由檢甚至都不敢確定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

陸文昭的迴應很快,這是因爲朱由檢出發前就讓他去官場詢問過了。

在朱由檢治下的大明朝,除了淮北大飢和旱情最嚴重的天啓十四年,目前並沒有哪裡遭遇饑荒。

“使用煤油的內燃機,我們測試過,以它的馬力搭在在火車上,根本就不足以催動火車。”

朱慈燃帶着幾分詫異詢問,張老漢則是點了點頭:“這幾年基本都這樣。”

面對熱效率不斷提高的蒸汽機,只有其七分之一效率的內燃機就好像一個小丑。

“這就是軍備院製造出來的內燃機,燃料使用殿下所說的煤油。”

按照最差二十畝地,養三四頭豬來說,畝產三百斤米的情況來看,除去賦稅,南溪村一戶人家每年的收入最少在十五兩左右,如果夫妻兩人打工,那能達到二十五兩左右。

山西的百姓哪怕沒有遭遇旱情,算上打工的銀子,四口之家頂多也就能歲入十三四兩銀子。

牛棚砌了兩面牆,連着院牆一起擋住了三面,頂部是便宜的灰瓦,棚裡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騾子,牛棚旁邊的柴房裡有數百個蜂窩煤,還有一大缸麩糠粉和一桶幾十斤的豆料。

如果沒有大量的物理化人才填補基礎物理,那這棟房子遲早會倒塌。

這些東西都是正在研究中,或者只有外貌的模型,真正能用的只有天啓十一式步槍。

“怎麼不見大哥大嫂?”劉順看了看四周,好奇詢問,張老漢也解釋道:

大明的官場,從天啓十一年平定東北之後,重心就開始放到了畜牧業上面。

朱由檢毫不懷疑官場的能力,畢竟永樂年間的太僕寺都能在二十年時間裡,把官營馬場的馬匹育到一百五十多萬匹,一千多萬羊羣,那規模比太僕寺更大的官場不可能不行。

“火藥的研究遲遲沒有進展,火炮倒是經過研究後,大致能將射程提升到六裡,更進一步就需要火藥的支持了。”

“這都不一樣,得看移民的地發在哪,有些去川東的,要比我們過的稍差些,一個月只能吃兩三頓肉。”

這麼一看,南溪村百姓簡直太富裕了。

“按照要求,四省田賦糧是三百二十七萬石,二十八萬只羊,三萬四千餘匹挽馬、駑馬和兩萬餘頭耕牛。”

“殿下這邊請看……”

“目前國朝的煤油都是從石油之中分餾得出的,成本在每斤二十文。”

王徵示意朱由檢跟他走,朱由檢見狀也跟着王徵走到了一臺類似內燃機的機械面前。

不過,隨着官場在南州開辦,隨之而來的將是一臺臺拖拉機進入南州。

一見面,鄭三元就對朱慈燃作揖行禮,這讓朱慈燃感到了不高興。

這個院子佔地四分(256平)左右,後院是牛棚和柴房,茅房。

“我知道!”被張老漢抱着的孩童搶答式的回答:“每天一頓,晚飯的時候吃肉!”

南溪村建設在村裡幹道的兩邊,院子背後就是菜地,再往遠處就是稻田。

王徵對於內燃機的失望,和十九世紀的歐洲科學界們是一樣的,如果不是朱由檢見識過內燃機的好處,或許他也對內燃機不抱希望。

但面對內燃機,就連朱由檢都不知道要怎麼提高它的效率。

“家裡的雞鴨基本上是家裡自己吃的,我家這裡殺一隻雞能吃三天。”

張老漢的話和表情不像騙人,但朱慈燃和劉順還是不可置信。

剛從山西、陝西、河西走出的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大明百姓還能有每天吃一頓肉的時候。

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68章 海納百川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53章 分憂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23章 荊棘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4章 孜孜不倦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23章 荊棘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1章 噩夢開局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
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68章 海納百川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53章 分憂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23章 荊棘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4章 孜孜不倦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23章 荊棘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1章 噩夢開局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