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孜孜不倦

第64章 孜孜不倦

飯桌上、朱由檢一開口就要戚金前往遼東後,裁撤數萬兵馬,這舉動可不小。

要知道,眼下的遼東兵馬,已經是熊廷弼再三裁撤後的結果了。

如果戚金前往再行裁軍,那麼遼東的兵馬,便是加上白桿兵和浙兵,也不過十萬左右。

十萬兵馬,防守兵力可能有七萬多的後金軍,確實捉襟見肘。

不過對於這樣的要求,戚金卻擡手作輯道:

“殿下所言,末將必然竭盡心力,將遼陽及其遼南整治!”

“不過……”緊接着戚金又嚴肅道:

“若是要短時間整治遼南,那麼一絲時間都不能浪費,末將請殿下派人前往京城,請萬歲允許浙兵再招募八千餘人。”

“末將次子元輔、明日將帶一官兵馬南下,返回浙江招兵。”

“這些是遇到敵人的情況,如果是地勢問題,比如說無路可走、有水狹窄等情況,就不必搖旗,層層口傳就行了。”

“除此之外,塘騎獲得情報只對主將傳遞,要是有塘騎回營彙報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緊還是不要緊的事情,都不許沿途官兵攔截盤問,只需要直接前往中軍報告主將,之後主將再召集各部軍官探討。”

見朱由檢追問,戚金之後繼續解釋道:

要知道萬曆三大徵加在一起,兩年也沒有用了一千兩百萬兩之巨。

“爲了避免敵人對塘騎進行驅逐,信息中斷,軍法規定塘騎不能全部退回,而是根據敵人驅逐力度撤退。”

“以我大明爲例,主將在接到出兵命令之後,在出兵日期前三天趕到軍營,然後召集各部將領鍤血軍祭、鼓舞士氣,然後各部收拾行裝器械,仔細清點整理完畢後,等待出發。”

“這是北方塘騎的用法吧?若是在南方呢?”

他也清楚、就遼東鎮的將領這麼亂搞下去,大明朝總有一天會被拖垮。

戚金深知這件事情的難度,僅憑他手上四千人,無法在短時間能將遼南整治。

“這五人中、每人都裝備信炮,以便遭遇突發事件時給大軍報警,這塘騎出營無事,派人回來稟報後,大軍才能出營。”

“老將軍、我這些天來一直在看兵書,對其中一些事情不甚瞭解,想請教一些老將軍。”

並且三大徵兩年時間,不說覆滅敵軍,但最少有斬獲,而遼鎮……

“殿下請說。”戚金回禮,而朱由檢也不客氣道:

“我看兵書上曾說、探馬應該放遠,可若是探馬放遠,我軍何來這麼多騎兵?我大明編制下,似乎騎兵在軍中佔比並不高。”

“至於塘騎的裝備、每人裝備腰刀一把、弓箭一副,作爲通信兵還有一面最重要的旗幟,說是旗幟其實就是旗槍了,槍長三米,槍頭下置一面三十釐米寬的小旗幟。”

“每路二十四塘騎兵,這些塘騎每人之間相距一里,散佈範圍最大可達二十餘里。”

“另外、軍中對於各種顏色的旗幟也是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南方塘兵除了騎兵外還有步兵。”

“北方雖然也有高山,但平原爲主,且塞外長坡大川一覽無餘。”

“南北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

“奴婢領命。”王承恩見狀,退下去幫朱由檢寫手書去了,而朱由檢也在飯桌上和戚金聊起了打仗上的事情。

“但凡遇到山地險峻、騎兵上不去的地方,就由步兵拿着五方五色旗上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處都不能錯過。”

“比如說敵人驅逐隊伍靠近,最前一名塘騎就退到一里後另一名塘騎處。”

“要是查出異樣遭遇伏兵,步塘遇害或搖旗,馬兵亦迅速奔回軍中報警,然後主將依山形佈置軍隊列陣迎敵。”

“步塘如果沒有遇害,可以允許隨意逃脫暫時不回軍營。”

“要是敵人大部隊氣勢洶洶,那麼就要畫圓圈搖動旗幟。”

見朱由檢問的是行軍的事情,戚金也就直言不諱的講起了行軍的所有事情:

“按照步驟,清晨點卯、軍營內吹響第一聲喇叭,各部就要收拾物品軍裝,然後聽號令做飯進食,清點乾糧輜重。”

“南方各省大不相同,山川險峻、水道縱橫,無地不可伏、無地不可截。”

“北方塘騎每塘五騎兵,爲二十四塘,南方則十騎兵加十步兵爲一塘,共爲十塘,都要用善於攀爬的士兵組成。”

“若是敵人還來,就這樣依次退回,敵人驅逐隊伍退走,那麼塘騎各回原位,就這樣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各塘依次進行。”

“唉……”想到這裡、戚金不免嘆氣,心想若是李如鬆還活着,遼鎮不至於如此。

儘管從個人上來講,戚金和李如鬆是有仇的,但從家國上來講,李如鬆活着對於大明來說是件好事。

戚金說完了塘騎的用處,而朱由檢卻追問道:

“彙報結束後,軍隊就前進到步塘立定的地方尋找寬闊平坦地方,駐紮列陣警戒,然後塘兵們繼續向前搜索,就這樣一直到出了山谷爲止。”

“出營後、大軍在行軍時不管兵分幾路,每一路都要設置塘騎。”

“到了出發那一天,主將首先是派出塘報騎兵巡山問路。”

“沒有問題後,步塘就舉着旗幟立定在那,然後塘騎奔馬回軍彙報。”

“清點完畢後並不能直接出發,而是先是派塘騎出去偵查。”

“塘騎如果發現敵人隊伍,就左右急搖旗幟,後邊的塘騎看到後,即層層傳遞信息至主將處。”

“御馬監和羽林三衛的情況一同,紛紛送往皇兄案上,切不能耽誤。”

“比如說遭遇敵人則搖紅旗、發現敵人搖黃旗、敵人衆多搖青旗、人少搖白旗、地形問題搖黑旗,各有各的用處不能混淆。”

“如果敵人距離還很遠,不是突發遭遇這種情況,那麼只需要慢慢點動旗幟。”

至於朱由檢,他聽了戚金的話後點了點頭,轉身對王承恩道:

“把昨日陸文昭打來的那狐狸皮送往京城,順帶幫我手書一份,將浙江募兵的事情告訴皇兄,還有其中募兵之後可以減免軍餉的份額也是一樣告訴。”

“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攔截塘騎盤問情報,即以軍法處理,這便是塘騎的基本用處。”

“塘騎以塘爲編制,每塘五人,這五個人在偵查時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脫離各自視線。”

“這個啊……”聽到朱由檢問的是這個,戚金也放下了筷子解釋道:

“大軍出征行軍,是一個挺複雜的事情,殿下只看兵書,自然是看不出什麼的。”

“可以說,塘騎就是軍隊的眼睛和耳朵。”

“等到大戰結束,給塘兵每人一顆首級的戰功獎勵。”

飯桌上的戚金一點點的將自己腹中所學的知識教授朱由檢,朱由檢也是一邊聽,一邊叫人記下。

這些東西、日後都可以作爲創辦軍校的基礎教材。

因此、在他孜孜不倦的學習,戚金傾囊相授的教導下,兩人一直聊到了深夜,才緩緩結束了話題。

(本章完)

第353章 分憂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75章 回京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168章 監國瑣事
第353章 分憂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98章 黨爭再起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75章 回京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168章 監國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