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擔子漸重

“送他親眷去齊國?”

當朱由檢的聲音響起,他已經返回了馬車上,而他之所以吃驚,便是因爲畢自嚴的手書。

手書上,畢自嚴很直接的表達了自己想送家人前往齊國,藉此詢問齊國何時接受移民的問題。

這個問題,王承恩不敢私自答應,也不敢私自回答,因此他將問題交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雖然有些詫異,畢自嚴爲什麼會想送自家親眷前往齊國,但在第二個問題下,他就覺得或許這只是畢自嚴試探自己何時移民,何時就藩的假消息罷了。

“還是不覺得我會就藩嗎……”

朱由檢呢喃一聲,隨後將信合了起來,對馬車內坐在一邊的李定國交代道:

“讓承恩回信,就說天啓二十年開始接受移民,畢自嚴若是願意,就讓他親眷一起移民吧。”

“是……”李定國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踏上了返回齊王府的道路。

很快,隨着朱由檢的詔令下達,王承恩按照他所說的迴應了畢自嚴,同時給戶部和工部送去了修建鐵路,以工代賑的詔令。

得益於大明發達的小說業和印刷業,八月下旬,《大明報》就已經在兩廣等地出現,而位於廣東省瓊州府的崖州縣內,一條梭黑的手臂也遞過了銅錢,到手了一份《大明報》。

如“六月至九月、卯出酉歸,工錢十日一發,每日十文”,這就代表在這四個月裡,只要農民不違反前兩者的僱主規定,僱主就需要按照後兩者來結算工錢。

雖然要上交三成田租,但到手有七成,等同於兩廣田地總產出的五千多萬石糧食中,除去五百萬石必須繳納的田賦,以及五百多萬石田租,剩下的四千萬石都歸二百五十幾萬百姓所有。

【陵水惠民藥房募藥田學徒三十人,卯出酉歸,每日工錢十一文,十日一結,要求……】

比朱慈燃還要梭黑的劉順提着一筐鮑魚和一筐水果,露出了潔白的牙齒走向車子。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守舊派等着朱由檢就藩,燕山派等着一個好的時機出現,朱由檢在等待地方建設和大旱過去。

相比較前面四版,第五版的經濟內容就很多了,因爲它是單獨刊印在報紙背面的獨一版,內容量是之前四版的總和。

各省衙門和皇店、工廠可以刊印自己的募工信息,甚至各家店鋪也能交錢來刊印募工信息,但這其中不管是皇店還是衙門,亦或者是民間店鋪,它們需要註明工作時間和工錢具體發放事宜,以及工錢價格。

有了這樣的好成績,朱由檢也開始下令將《大明報》的發刊範圍擴大,讓各省爭先效仿。

過去的大明百姓,基本都是地主的佃戶,少量自耕農,也僅僅只有六七畝地,養活一家人十分困難,只能去附近城鎮做工。

對於前三者,朱由檢也會在前方鐵路線路修建完畢後,動工修建串聯三省的鐵路。

“騎慢點。”

兩千九百多萬畝耕地裡,除去屬於士紳豪強的九百多萬畝耕地,剩下的兩千萬畝土地,基本上被二百五十幾萬人平分了

不過對於他們增添的律法,朱由檢卻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朱慈燃將注意力放到了《大明報》的背面,而背面也張貼着廣州各府、各縣的募工需求和條件。

國報局與歸屬其管轄的“覈審司”就這樣出現了,這兩個衙門還沒出現,百官就已經得知了消息。

到了萬曆三十年以後,單純打工就養不飽家裡人了,吃肉更是這個階段出生孩童只有在過年時才能達到的奢侈願望。

當然,說是第二條,但實際上是大明的第十八條鐵路。

他們有的是地主的佃戶,還有的是自耕農,但是這都不妨礙他們獲得土地那一刻的高興。

至於第三版的外交就更別說了,主要講解了宗藩體系下各國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印度廝當諸藩英勇抗擊“莫臥兒”入侵家園的戰事。

如果僱主是惡意誣陷,那經過省治所都察院官員和大理寺官員的調查,他將會被判處抄家流放。

這並不奇怪,因爲眼下是農閒時刻,許多民間商賈都早早招募了長工,自然不會在八月這種時候募工,只有在不斷擴產的皇店需要不斷募工。

近七個月的騎行,讓朱慈燃和劉順已經適應了騎行的樂趣和辛苦,當然和他們一樣適應的,還有遠遠跟在他們身後,那一羣乾瘦、梭黑的錦衣衛與太監。

官員會監督農民和僱主簽訂一份契紙,把印在報紙上的各種條件都寫上去,隨後簽字畫押。

如果是農民確實做的不行,那僱主在經過省治所都察院官員和大理寺官員的調查後,也應當付給農民工三到七成的工錢。

如果僱主說農民做的不行而拖欠工錢,農民可以選擇本地擊鼓和異地擊鼓,本地和異地的縣衙都需要出動衙役調查案件,依《大明律》審判結果。

在整個大明朝,能有這樣配置的,也就只有作爲太子的朱慈燃了。

環京城的鐵路,難度並不高,比起京隴、京嘉鐵路來說,甚至可以算得上十分簡單。

第四版的民生則是主要講了朱由檢批覆鐵路建設,準備北方和南方再度興修連接黃河各高官江各省的鐵路,以及在兩廣大修水渠,在江南平抑糧價的事情。

因此禮部許多官員雖然想要阻攔報紙的推廣,但在報紙的價格上,他也沒有辦法把價格定得太貴,而是根據報紙的價格和成本,以每份報紙四文錢的價格進行出售。

因此,大明在西陲的邊疆民族政策讓西陲十分穩定,似乎只要京嘉鐵路一通車,明軍立馬就能遠征西域,收復這塊遺失八百多年的舊土。

朱慈燃看着報紙,招呼了一聲後,自己也跟着踩踏了起來。

劉順跟着朱慈燃坐在了後排,而兩個梭黑而消瘦的錦衣衛則是對視一眼,無奈的上了前排的兩個位置。

這份契紙也是有時限的,比如農民只想在農閒做工,而僱主也只是短期用工,那就需要註明工作時間和時長。

儘管這樣的價格對於百姓而言,有些貴,但好在一份報紙可以帶走多人閱覽,因此在北直隸報紙售出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三千六百多份的好成績。

第二個板塊的政治,主要就是說了下大明最新普查的人口和田地數量,雖然有暴露國力的嫌疑,但是也算對外在勢力示威了。

哪怕和碩特部歸降,三萬多人遷入烏斯藏青海地區,但在烏斯藏的漢人數量卻高達二十九萬,是蒙古人的九倍。

所有的所有,是從天啓四年開始改變的。

對於朱由檢來說,他不可能因爲小部分的誤判而讓出大部分空間來讓地方官員、商賈操作。

與其想着怎麼在烏斯藏修建鐵路,倒不如直接派兵把莫臥兒滅了來得實在。

烏斯藏的漢少比例,被穩定的保持在了九比一,河西雖然遷入了許多少民,但河西的漢少比例也維持在了七比三的程度。

這一年朝廷開始分田,數量多達九千萬畝的軍屯田被分給了七千多萬百姓。

如果有人應募,那就前往地方的報社,報社門口會有專門接待的官員。

因此,在四月十二敲定工程,並確定四月二十日開工後,朱由檢也針對即將完工的京遼鐵路,開戰新鐵路的建設。

做工的時間基本沒變,從宋代開始,短工們基本都是“卯出酉歸”,拿的工錢也都差不多。

【海南縣海口碼頭募力工二百人,卯出酉歸,每日工錢十六文,十日一結,要求……】

【昌江石碌鐵礦募礦工六百人,卯出酉歸,黑白兩班,每日工錢三十二文,十日一結,要求十六至四十五歲,身高五尺以上,提供食宿三餐】

經歷了這一路,朱慈燃也知道過去的大明百姓是怎麼樣生活的,而爲什麼他們如今又寧願種地而不去打工了。

再往後,便是經歷不斷地遷移,各個地方人口走的走,留的留,分地的分地,百姓的生活進一步上升,直到眼下朱慈燃這一路所看到的人均五六畝,乃至十幾畝的現象。

朱慈燃看着手中的《大明報》,對於他來說,這和《邸報》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直白的白話文講解了朝廷的政策,並且通篇用了大量的簡體字。

諸如四川、雲貴、兩廣等地廣人稀的地方,每天吃上一頓肉都不是難事,問題在於舍不捨得,以及吃多吃少罷了。

六月初一,隨着禮部衙門示意圖上添上了兩塊新的牌子,衆多官員就知道,齊王殿下又要開始“折騰”了。

在“卯出酉歸”的環境下,也就是說工人正常是卯時出工,酉時休息,合計工作五個時辰。

四人一車的場景再現,他們從崖州縣城外的集鎮,沿着海岸線向着東邊騎去。

他給出的提議是修建一條從山東登州直抵陝西西安的鐵路,以此來連接北方各省。

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去找別人麻煩就好了,別人如果想要從南邊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來來搞襲擊,那就是送上門的軍功賞銀。

製紙行業發展到晚明,紙張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基本十五文錢就能買十張紙,尤其是當機械進入報紙行業後,紙張的成本進一步下降,十文錢就能買二十張紙。

也就是說,大明去年年末的政策,直到現在才執行,有的政策,距離奏疏上交已經過去了近一年。

也因此,在他的默許下,《大明報》開始從北直隸向外輻射,而對於《大明報》的價格問題,朱由檢也在一直把關。

拿眼下朱慈燃正在經歷的廣東來說,當地兩千九百多萬畝耕地,僅有三百二十萬人生活,其中還有六十幾萬人生活在各地縣城之中。

他只是草草一看,看到的卻是清一色的皇店和御馬監工廠募工需求,少有民間商賈張貼求工。

吃肉雖然還困難,但除了山西外,其它地方的百姓每隔五六天還是能嚐嚐葷腥,發放耕地後的成效開始顯現了。

因此,大明在烏斯藏的政策主要還是維穩爲主,這其中尤其以人口比例最爲明顯。

在刑部燕山派的官員看來,只有犯罪成本足夠高,才能杜絕大部分的犯罪,他們比朱由檢還要激進。

如果十八條鐵路全線貫通,那除去海外的瀛洲、舊港、南州、琉球府這三省一府外,大明在亞洲之上的兩京二十二省中,便只有福建、廣西、貴州和烏斯藏四省沒有鐵路經過了。

五個板塊分別對應軍事、政治、外交、民生,經濟第一版的軍事則是描述了前線一些小股部隊接觸廝殺的過程,文字不過千字,卻看得人經濟有味。

工作五個時辰(十小時),這可比在田裡種地要苦多了。

當然,這也指的是現在,而不是過去。

到了天啓六年,隨着南方舊港、北方河套、漠東的收復,移民和分地所帶來的浪潮讓許多佃戶徹底轉化爲了自耕農。

其次是修建一條從南直隸松江府經南昌、漢口、漢陽、武昌、入夷陵、白帝城、重慶,直抵成都府的第二條鐵路。

也就是說,瓊州府的正常情況是“卯出酉歸”,“十日一結”,工錢在十文到三十文左右,視工作不同而工錢不同。

烏斯藏的天氣十分寒冷,泥土土地都有結冰的現象,在建築水泥路之後,如果這些土地到了夏天冰一融化,那麼在起初建築的基礎上建築就會鬆動,整條鐵路都將會垮掉。

“這鮑魚這麼大,放在京城得十文一斤,在這瓊州居然只要一文,朱公子,我們今天得多吃點才行!”

對於正面四大板塊的政策,朱慈燃沒有細看,因爲他粗略一看,基本都是他在齊王府處理奏疏時大概看過的。

省着點,算上家裡的田地糧食,或者作爲佃戶,給地主家交了田租所剩的糧食一起,養活五口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偶爾碰碰葷腥也不是不可以,就是這種“偶爾”是以月來計算的。

前面四版,主要說了大明的大事,這些內容不容改變,但第五版的經濟一欄則是各省視情況可以二次刊印的空白區域。

折算下來,每戶家裡多了四五畝土地,哪怕上交三成收成給御馬監,他們依舊能獲得六七百斤糧食,每個人平平多出了一百多斤口糧。

【文昌縣……】

拿着報紙,梭黑手臂的主人坐上了一輛四周人都在行注目禮的怪異自行車。

總結下來,只要哪一方存在欺騙行爲,抄家流放就是最低處罰。

只是三天時間,工部就交出了奏疏。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是因爲這裡和前面四版不同。

不過那終究說的太遠,因爲眼下的明軍在烏斯藏根本沒有威脅,在烏斯藏駐紮的三營士兵手持步槍,常年標配二百枚子彈。

對於十日一結和工錢,朱慈燃並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是卯出酉歸讓他略微皺眉。

只是當他走近時,卻發現朱慈燃居然沒有坐在前排,而是罕見的坐在了後排,並且手裡拿着一份灰白的大紙。

維持漢少比例,地方少民就不太可能被煽動,更何況大明給少民的耕地和草場數量不比漢人少。

總之,所有人都在等待,而等待的過程註定難熬。

朱慈燃大致看了看募工條件和要求,其中“卯出酉歸”和“十日一結”基本是常態,而據他所知,皇店給出的工錢,往往高於民間商賈一兩文。

所有的百姓人均十一二畝耕地,人人安居樂業,他們的生活比起四川、雲南的百姓顯得更好,因爲除了豬牛羊肉外,他們的選擇裡還包括了便宜的海鮮。

一年下來,如果能找個包吃包住的,那也只能存下二三兩銀子。

歷經雲南、廣西、廣東三省夏日的暴曬,此刻的朱慈燃梭黑的讓人不敢相認,若是突然把他丟到朱由校面前,恐怕朱由校會大叫:“有刺客!”

哪怕加上城池之中的六十幾萬人,四千萬石米麥給三百二十萬人吃,卻是怎麼胡吃海喝也吃不完的,只能販賣後買取飼料來養牲畜。

單單這些土地,就讓廣東百姓達到了每個人都有七畝的程度,而士紳豪強的九百多萬畝土地雖然存在他們手中,但他們也需要繳納田賦,並且需要農民來幫忙耕種。

二三兩銀子,在萬曆三十年以前,購買力還是比較穩定和堅挺的,買上六七石糧食不成問題。

在百官們還在觀望的時候,七月初一,第一版的《大明報》正式出爐,比朱由檢想的還要快一些。

作爲朝廷經辦,主要面朝平民的報紙,《大明報》上面的文字並不多,臉盤子大小的五個板塊,分別連載着五篇文章。

不過,皮膚雖然黑了,但朱慈燃的心情確實越來越好了。

一畝幾分地看上去沒有什麼,但七千多萬百姓,實際上是兩千萬、乃至一千多萬戶人。

環京鐵路一共一百零八里,四月二十日就能動工,臘月初三就能完工通車,預計動工六萬五千餘人,工價不可能如工廠一般高,只能達到每日二十文,供三餐。

這麼一來,很多七八歲的孩童就很少被要求去主動幹活了。

誰都知道這是齊王用來幫皇室收買人心的工具,但誰都沒辦法干預,也不敢幹預。

雖說這樣的條件放在京城只能算一般,但這項工程的敲定,毫無疑問可以解決北直隸農民大部分的農閒問題。

這些結果都要送往齊王府,供省治都察院官員和大理寺官員的御史閱覽。

對於烏斯藏,朱由檢看了看孫傳庭的奏疏,可以說以大明的技術,目前連如何在烏斯藏修建水泥路都尚未達標。

眼下大明還沒有分解獲得瀝青的技術,也沒有後世的石層技術,因此對於烏斯藏的道路,只能是修修補補又一年。

如果有人詐騙僱主,那該農民與其家眷也將被判處抄家流放。

只要把莫臥兒滅了,大明只需要恆河以北的疆域,就根本沒有在烏斯藏駐兵的需求,甚至這塊地方變成無人區也無所謂。

水泥路都尚且如此,更別談承載更多人生命的鐵路了,所以在技術達標前,大明是不會輕易在烏斯藏修建鐵路的。

文章的幅度雖然都不長,可是都是講的朝廷目前的大政,文字精義都相當了得,一看便是大家之作。

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才勉強回到了萬曆三十年的水平,可以每隔一兩個月沾沾葷腥。

四個輪子、四個腳踏,四個人,還能裝載一定貨物……

畢竟是錦衣衛,消息靈通,劉順早就知道了朝廷在準備報紙的事情,但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報紙的實體,因此不由問道:

“這就是《大明報》吧,上面寫了什麼?”

和在雲南時,還能感受到朝廷政策的殘酷所不同,當朱慈燃進入兩廣地界後,由於兩廣的耕地充足,導致當地幾乎沒有強制遷移的情況。

劉順把水果放在了兩人中間,跟着踩踏起了車子,至於前面的錦衣衛則是不用多說。

這樣的辦事效率在後世看來很慢,但在交通不發達的這個時代,已經很快了。

從六月初一起,農民就是他的工人,但到十月初一,農民則是可以選擇續約或者不續約,這個過程,僱主是不能強求的。

平日裡,孩子和留在家裡的母親都得上山挖野菜,或者下河摸魚,下田摸泥鰍,總之就算是七八歲的孩子,也得爲了填飽肚子而獻一份力。

眼下許多吐蕃人和蒙古人都經歷過被奴役的時期,誰要是想造反,他們自發就把這些人給平定了。

朱由檢十五年的努力,讓天啓元年還在鬧饑荒的廣東,成爲了天啓十六年每日能嘗葷腥的富碩之地。

朱慈燃一路聽着這些事情過來,心裡對自家叔父愈發欽佩,但心裡也愈發不捨。

古往今來,能如自家叔父這樣,十五年時間讓天下三分之一百姓吃上葷腥的名臣賢王基本不存在,哪怕是管仲蕭何,也不過只能讓百姓吃飽,而自家叔父,能讓百姓吃肉。

想到這裡,朱慈燃將手中的報紙遞給了在旁邊狂炫水果的劉順,帶着一抹憂愁看向了遠處的大海。

“若是叔父走了,我能維持百姓們眼下的生活嗎……”

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179章 出兵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09章 秋風起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66章 終末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121章 備戰
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179章 出兵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09章 秋風起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66章 終末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121章 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