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

“淅淅瀝瀝……”

四月,伴隨着初五一早的陰沉天氣,一場細雨“稀稀落落”的灑在了順天府,給久旱的順天府帶來了一場甘霖。

“殿下,添件衣服吧,避免風寒……”

安定門的城樓上,獨自打着雨傘,眺望城內的朱由檢聽到了身後傳來的消息。

他轉身看去,見到了打着雨傘,託着一件披風的李定國。

他剛剛休了三天假,今日陪朱由檢出來看看走走,畢竟兩人有兩個月沒見面了。

“嗯……”聽着李定國的話,朱由檢微微頜首,接着轉頭繼續看向城牆下的內城街巷。

李定國將雨傘遞給了身後的錦衣衛,抖摟了一下披風,小心翼翼的爲朱由檢披了上去。

這一過程,朱由檢沒有什麼別的舉動,他只是站在女牆垛口的背後,就這樣獨自打着傘,安靜的看着城內街巷發愣。

“日後你在官場上面對他們裝糊塗,你就得比他們裝得更糊塗。”

入年關以來,他漸漸覺得氣力不足,而三月末,葉向高的去世也讓他蒼老了許多。

“是……”車伕沒有詢問什麼,而是憨厚的點頭應下了。

朱由檢說着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影響着朱慈燃,但朱慈燃不如他徹底,只想着去看農村,卻忘記了城池和農村缺一不可。

哪怕看不清楚,朱由檢也能感受到老人那滿臉的慈祥,孩童撐着小腦袋在一旁邊看邊聽的入神模樣。

“招了,但是百姓一聽說是長工,便都搖頭不願意做工。”

“你等會回去,先去一趟齊王府,把這封信送給王秉筆。”

十幾盞油燈掛着,把箭樓內照得很清楚。

但對於前來京城打工的鄉村百姓來說,租住京城外集鎮的丈許小屋也需要每日十個銅板。

他這模樣,看得朱由檢連連搖頭。

“如果只是一個菜市都有這麼多學問,能瞭解那麼多事情,那爲何地方的官員還會把地方治理得如此之差?”

“轟隆——”

同樣的事情,不同樣的地點,此刻的畢自嚴在趕往戶部的馬車上。

朱由檢瞧見了一位老人和孩童坐在屋檐下,那老人手握着一把纏着紗布的烏黑剪刀,雖然軀體老邁,但指尖卻靈巧着剪着另一手上的薄薄的紙片。

朱由檢自己心裡乏了,覺得改變不了大明的官場氛圍,但對於還沒有真正踏上官場的李定國來說,他更願意相信真理。

見他應下,畢自嚴微微頜首,隨後走進了戶部的衙門。

眼下四月,正是茉莉花上市的時候,因而當朱由檢站在城頭向內眺望時,可以看到茶樓雅客們以茉莉點綴茶桌,街上婦人以茉莉插發耀首,即便是男人,只要穿着道袍,那也必然配上一朵茉莉花來展現自己。

他在城頭的馬道走着,只是他時不時看看城裡,時不時看看城外。

即使在冬季,花商仍然使用盆盎來種植丁香花來販賣。

因此,想讓朱由檢整頓官場風氣,朱由檢只能招幾個人去整頓。

因此,哪怕皇店工廠開出了每日三十文的工價,但許多農民還是不願意去做。

走過護城河前的石橋,朱由檢來到了安定集鎮,而映入他眼簾的是五顏六色、新鮮水靈的瓜果蔬菜,以及活蹦亂跳的魚蝦河鮮。

“……”李定國還是那個性格,沒有變過,聽着他的話,朱由檢一時間不知道該對他說什麼,甚至他反思起了自己。

不管男女老少,不是佩戴茉莉花,便是手持茉莉花籃。

北直隸不比四川、更比不上“百里無人煙”的雲南,在耕地上,北直隸的耕地只能滿足七百萬人。

不一會兒,紙的一邊就出現了一些牛羊動物的形象。

也幾乎在這封信送往齊王府的時候,同樣感受到雨停下的朱由檢也走出了箭樓。

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當他下車時,除了那雨後清爽的空氣,以及滿地的積水,還有屋檐不斷滴落的水滴外,大雨再也沒了痕跡。

似乎是隨着年紀的增長,又或者是因爲事情太過繁忙,平日裡不是在育兒就是在處理政務,因此愛在雨天逛京城便成爲了他最近的樂趣。

“這樣的糊塗,小子不願意裝,小子寧願去幹事,哪怕幹錯了,最少也無愧於心。”

朱由檢當着他們的面走出安定門,前往了安定門外的安定集鎮。

因此,工廠需要的工人肯定是得穩定的,而穩定就代表了長時間。

朱由檢不出意外的走到了牀榻前,坐下後略微皺了皺眉。

這條路,他本想看看在他離開大明之前,能不能弄出電力,爲以後的電車做準備,然而大災之下,許多東西都需要提前佈置,容不得他個人意願。

“五層……”數着五層的細軟,朱由檢看向了今日班值安定門的大興營百戶,和善道:

“小子領命……”李定國作揖應下,之後箭樓內久久沒有聲響,朱由檢只是坐在牀榻上,望着箭樓那不足腦袋大小的窗戶發呆。

這麼一想,朱由檢笑了,並且笑的同時露出了一絲輕鬆。

農民如果在農閒沒有工做,那就會白跑一趟,甚至負債回家,屆時爲了償還負債,又得花幾年時間埋頭苦幹,一旦遭遇天災人禍,那他只能鋌而走險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而了。

這些岩石在常年的人行馬踏、雨水沖刷下光滑透亮。

正因他的熱鬧,一些京城內城之中的百姓,甚至是達官貴人都會喬裝在城外的集鎮閒逛,聽聽趣聞,吃吃美食。

耳邊,聽到的是旁邊箭樓、城樓雨水匯流下來的清脆扣打聲。

“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明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因此,他們只有冒着雨在臺階坐着,苦等一個一天十五文、二十文的工作來做。

車輪在路上碾壓的聲音把他拉回了現實,他轉過頭來,髮鬚皆白和臉上的老人斑模樣讓他看上去似乎已經年過八旬。

朱由檢看不清他的面孔,甚至有些看不清他具體到底剪了什麼動物,他只能看到這老人拿着兩張剪紙,兩隻手一上一下的動着,坐在他身邊的孩童則是雙手託着臉,認真聽着。

每天不同的國事在朱由檢眼前打轉,這樣的環境註定了朱由檢不可能長期把目光放在一件事情上,除非這件事情很大,很嚴重。

當馬車停下的時候,他才緩緩起身,在打直脊背的時候,他順着車伕的攙扶下了車。

朱由檢的話說完,但李定國卻更爲不解。

眼中,細雨下的京城百態橫生。

剩下的那一百六十萬,有一百三十幾萬生活在“地廣人稀”的順天府,在田間耕種、勞作……剩下的二十幾萬人,則是生活在了圍繞京城四周的集鎮上。

明代的京城之中河流繁多,以至於其中一些小巷依傍着河道,一塊塊染有苔痕的青石板一直延到河水裡。

“着工部興建一條連接京城東西南北四站的鐵路,就地募工,工價十五文,速度要快,三日內我就要見到具體的奏疏。”

他要整頓官場風氣,那他就能死死盯着這羣人,從下到上、從上到下的整治好。

他要帶兵打仗,那他就專心帶兵打仗。

因此,當農忙過去後,無力居住在京城內的百姓,就會在京城外的集鎮住宿,把農閒的所有時間都放到了打工這一件事情上。

“殿下……”李定國怕朱由檢以爲皇店沒作爲,因此解釋道:“雖說許多人不願意做工,但工廠還是募了兩千多長工,這些人已經是剩下的了。”

他伸出手去摸了摸牀榻,數了數細軟。

朱由檢自認爲自己是一個膚淺的人,他不像那些文人騷客一樣,可以出口成章,對着煙雨江南就吟詩作對。

他喜歡在雨中看京城,是因爲雨中的京城有一種紙一樣的輕薄質感。

他比起朱由檢多了許多方便,其中最方便的就是他可以專心,而朱由檢不行。

他就這樣站着,撐着傘,看雨點落下,匯聚後順着街巷民居的屋檐滑落。

或許對於在京城有房的百姓來說,下雨大不了就不打工,回去睡一覺便是。

河邊一些浣女說着大明官話,那一聲聲吳儂軟語鑽入舟上士子老叟的耳廓,讓人感覺逃不開,只能任憑自己的聽覺沉醉在這淺淺而尋常的音調中。

朱由檢望着那羣眼巴巴等工做的農民,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即想到了修建環城鐵路來以工代賑的辦法。

這些東西,頓時讓朱由檢感覺煙火氣息縷縷升起。

剩下的人,皇店也是有心但無力。

自己似乎不應該這麼教導李定國,官場之所以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官面話和底下話,說白了就是一羣害怕擔責的人搞出來的。

大明的工業化覆蓋率很不夠大,工廠數量也沒有那麼多,兩千多工人,已經足夠提供四五個工廠的工人數量了。

隨着一批批工業區不停投產以來,各類原材料、商品工廠的產量飆漲,曾經價格昂貴的玻璃,眼下也驟降到了百文一尺的價格。

“淅淅瀝瀝……”

他走朝另一邊,看着京城外,隔着護城河的集鎮,頓時停下了腳步。

他要恩科爲官,那他就能專心做官,治理好自己手下的一畝三分地。

然而,面對他的提醒,朱由檢卻坦然道:“到一個新地方就得逛逛,有人愛逛城池,有人愛逛山水,不過我寧可來逛逛菜市。”

對於農民來說,工業化是什麼,他們不明白,他們只知道長工和短工的區別。

對於他們來說,十文錢足夠給自家孩子買兩紮二十張的紙張,夠用三四天了。

生活在順天府的這二百九十萬百姓中,又有一百三十萬居住在北京城內。

孩子要讀書,讀書需要自備紙筆硯墨,這些東西都需要花銀子,爲了孩子,許許多多的百姓在護城河邊的臺階上蹲着。

“這麼多百姓尋工做,御馬監新建的工廠沒有招人嗎?”

朱由檢在教李定國如何爲官,但李定國卻苦笑着搖了搖頭:

在他走進箭樓前,裡面的士卒就已經被撤開了,錦衣衛也在箭樓裡點上了一些香料,爲那木牀鋪上了幾牀細軟。

進入天啓十六年以後,北直隸的人口降低到了六百六十三萬,而這六百多萬人口裡,便有二百九十萬人生活在順天府。

“要麼,他們就是諸如這些年被抓的地方官員一樣,實際上知道民生是什麼樣子,但他們裝作不知道。”

“平日裡將士們睡幾層細軟?”

“嗯……”朱由檢微微頜首:“不做不錯,這基本是我朝官員在廟堂之上的行事準則了。”

走進箭樓後,裡面掛着十幾盞煤油燈,這是去年軍備院已經完善,御馬監建設工廠,皇店年初開始販賣的新鮮事物。

糧食可以背自己家的煮來吃,但房錢不能免,也免不了。

不過此時,這熱鬧的集鎮卻擠滿了來京城打工討生活的百姓。

即便下雨,他們也是披着蓑衣,蹲在臺階上,等待乘船而來的僱主僱傭他們。

街道上的瓦屋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和東西南三城不同,內城的地面是用五顏六色的樂角岩石鋪設而成。

京城自宣德年間以來,養花之風便一直盛行,花卉也成爲京城的特色商品,全年任何季節,商場上都有鮮花出售。

人一多,工作就難找,工價自然就賤。

“來體驗這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討價還價的市場,我能知道商販們到底是在賺銀子還是賠銀子。”

“他們這羣人,要麼如施鳳來、馮銓、顧秉謙一般,平日裡出門踏青,看看山水,吟詩作對,在那寺廟之中,京城街道之上感受便利……”

如眼下也是一樣,上千身穿蓑衣的百姓坐在護城河邊,從他們抖動蓑衣的舉動來看,剛纔的大雨並沒有讓他們打道回府,大部分人都在冒雨等待。

“回殿下,往往是鋪兩層茅草,然後裹着行軍褥子湊合就睡了,守城的兄弟正常是守一天,休息一天。”

“大明朝的官員,若是都願意放下臉面去菜市,若是去了菜市,知道了民生疾苦就能做出改變,那我大明朝也就不需要我推行新政了。”

他看不懂名山大川,也無法用毫無深度的文筆,把尋常巷誇出花來。

京城被一場大雨洗刷了個乾淨,數月乾旱、沙塵所導致的灰撲撲紛紛被洗滌,顯得無比干淨明亮。

“你啊……”朱由檢輕聲嘆了一口氣:

兔死狐悲之下,他只覺得自己似乎也沒有幾年光景了。

站在城頭,朱由檢向河道望去,可以偶見河道遠方搖來一葉小舟,舟舷劃出的水花一直盪漾到河邊浣女的掌心。

只是,得益於崇禎的記憶,他在文采上能拿得出手的,恐怕便是那一手畫的不錯的水墨丹青和自己前世經歷所學的素描。

行走在城頭,其間空氣清新四溢,讓朱由檢心中豁然開朗。

“來看看那排隊等工的農民,我能知道鄉野到底如何,新政到底有沒有效果,農民們過得怎麼樣。”

“殿下,這些東西沒什麼好看的,況且人流嘈雜,還是小心爲妙……”

京城的規矩經過朱由檢的更改,每個坊市的主幹道都是商業街,街上有衣店、金店、鞋帽店、皇店……

望着那上千等待工做的百姓,朱由檢頭也不回的詢問李定國,對此李定國詢問了身後御馬監的太監,隨後纔回應道:

工廠雖然是爲了解決就業,但解決城市居民就業和農村居民就業是一樣的,既然是工廠,那不敢說保證盈利,最少得不虧本才行。

他之所以搖頭,是因爲眼下李定國的想法和模樣,與當年剛入官場的他可以說一模一樣,但當年朱由檢換來的是心灰意冷,李定國又是什麼呢……

只是,由於今年入夏以來北直隸永平府、順天府、河間府等三府相繼遭遇旱情,糧食有些減產,因此許多農民都趁着農閒來到了天津、京城等地打工。

對此,朱由檢往往不作回答,只是頷首後,選了一座箭樓進去休息。

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眼睛,人間處處是風景,不過在於看到的風景不同罷了。

明明雨中的京城朦朦朧朧,但那城中街巷的人與景物,卻被朱由檢那細長地雙眼看得愈發真切。

畢自嚴看到了一些地面的積水,在擦身而過的時候,他在積水裡看到了倒過來的街道,但來不及細看,馬車就已經遠去。

只是這樣的做法對於大明的官場來說只是治標不治本,而李定國不同,他可以專心一件事情。

站在戶部衙門的門口,畢自嚴掏出了一封手書遞給自家的車伕。

作爲戶部尚書、內閣次輔,畢自嚴的四輪馬車自然也用上了玻璃窗戶,因此他也能看到透明窗戶外的街巷。

“讓人給承恩派去消息,讓他上疏萬歲,請撥十萬兩軍餉,爲五軍都督府的士卒添一牀行軍褥,”

這不是皇店的問題,也不是農民的問題,而是朱由檢的問題。

也不知是他的視力太好,還是細雨沖刷帶來的效果。

走進集鎮,許多人就能聽到小販清亮的吆喝聲,以及熱熱鬧鬧的討價還價聲。

人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北直隸的百姓也不例外。

大明局勢如此,若是他眼下去世,那……

對於農民來說,他們最擅長的還是種地,他們散漫自由慣了,讓他們出賣體力活可以,但讓他們去到工廠受管教,這就讓他們避之不及了。

與他一樣發呆的,還有從年初成爲內閣次輔的畢自嚴。

當然,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京城百姓最喜歡光顧的便是花卉店。

因此,農民想找短工做,這是他們的情況導致了他們做不了長工,而朝廷需要做的是替他們解決問題,不是呵斥他們不懂事。

只是,由於丁香花不堪翦佩,因此不管時代怎麼變化,茉莉花是京城百姓普遍喜歡的品種。

“小子領命!”李定國雙手擡起作揖,鄭重應下,脊背打得筆直。

這裡所指的滿足,便是簡簡單單的吃口飽飯,順帶能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口肉。

“爲何要裝?治理城池得了功績就能升遷,這不是好事嗎?”

今日若是不能有工做,那他們就得支出十文。

漸漸地,雨越下越大,陰沉的烏雲裡也閃爍幾下,隨後傳來了悶雷聲。

這其中每至四五月時,市上擔賣的茉莉成片,有人挑着茉莉販賣,有的則是堆滿了花卉店內,以至於街道上花香清遠、芬馥難忘。

不管怎麼說,眼下大明是他在治理,既然他在治理,他就得負責。

對於人均只有六畝三分地的北直隸百姓來說,現在的日子是不錯,但他們也在追求更好的日子。

李定國擔心朱由檢受了風寒,小心建議着。

“殿下……小子不明白……”李定國作揖回禮,又疑惑擡頭:

他們在自家那不足二分地的小院裡,坐在屋檐內享受着自己的爺孫世界,而院外、繁忙的京城百姓也過着各自的生活。

平日裡,京城外的集鎮街道上人流如潮水,各種小商小販都有,熱鬧的如後世的菜市場一般。

守備畢恭畢敬的回答,朱由檢聞言頷首表示知道了,過了數秒他纔對李定國開口道:

按照他的話,車伕也在片刻後將書信送往了齊王府。

“他們要功績,可以去修橋、也可以去移民,沒有必要了解百姓的問題,把問題都解決。”

李定國跟了上來,或許是兵家學府呆久了,他有些過於小心,因此在跟上來後,他小心翼翼的提醒朱由檢注意安全。

“你若有這個心,等畢業之後去軍中錘鍊三年,然後再入朝爲官。”

“最起碼,在這裡看看這些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我能知道當地的物價如何。”

“唉……”長嘆一口氣,畢自嚴渾濁的眼中不知在想什麼。

“好事……但也需要人做才行……”朱由檢搖了搖頭,李定國也在他這話之後理解到了,回答道:

“殿下是說,官員們怕做,更怕做錯?”

這麼想着,朱由檢下了馬道,李定國和一些喬裝的錦衣衛趕忙跟上。

“殿下,先去箭樓裡坐坐,等雨小些再出來吧。”

想到這裡,朱由檢準備繼續逛逛集鎮,但這時一名錦衣衛悄然來到了李定國身邊,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並遞上了一封信。

李定國接過信後也連忙上前,小聲對朱由檢開口的同時,也遞上了那封信:

“殿下,這是王掌印讓人送來的畢次輔手書……”

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20章 國債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
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86章 上架感言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20章 國債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