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故人再見

“齊國長史金鉉,參見齊王殿下……”

承運殿內,當金鉉帶着三分酒意行禮作揖的時候,朱由檢也仔細打量起了他。

金鉉比朱由檢大一歲,眼下三十有二。

但從外表來說,金鉉臉上已經有一些歲月的痕跡了。

可見,治理齊國也不是如他書信上那樣所寫的簡單。

“這十年辛苦你了。”

兩人見面,朱由檢的第一句話便是感謝,可聞言的金鉉卻搖頭道:

“相比殿下,臣的辛苦不算什麼……”

臣……這是金鉉很早之前就想對朱由檢說的自稱,但當年他還是大明官員,是萬萬不能對藩王如此自稱的。

可是眼下,在沒有去吏部報道前,他依舊是他的齊國長史,齊王自然就是他的君王。

“先坐下吧……”

朱由檢搖頭示意他先坐下,而王承恩也連忙親自搬了一把椅子給金鉉。

金鉉對王承恩十分敬重的作揖,隨後入座。

見他入座,朱由檢也靠在椅子上對他詢問起了齊國的事情:

“齊國的兩次五年計劃,進展如何?”

“十分不錯!”提及正事,金鉉的酒意也消散大半,將自己的成果如數報出:

“各類工廠三百七十五處,僱工十五萬四千餘人。”

“基建道路一萬八千里,眼下每年在建不低於一千里,沿途在農閒時用民工不低於十萬人。”

“開闢港口十二處,發掘礦脈一百二十六處,開發耕地七百五十餘萬畝,建設鄉村集鎮二百六十處,城池三十二座。”

“年產各類化肥五十萬噸,滿足耕地所需70%,保障每畝糧食產出不低於二百五十斤,搭配肉食,能養活最少三百萬人口。”

“各類工廠年產水泥一百五十萬噸,粗鋼六萬五千噸,生鐵七十五萬噸,煤炭八百萬噸,紡織布匹……”

金鉉如數家珍的將自己這麼多年的成果一項項報告給朱由檢,看得出他已經準備了許久,或者這一天他已經等待了十年。

“截止天啓二十一年七月三十日,齊國歲入黃金二十七萬餘兩,白銀三百萬兩,銅錠六百萬斤,田賦稅九十三萬六千兩,歲入近七百萬兩。”

“齊國官員七萬四千餘人,兵馬司兩萬人、衙役四千人,軍隊近四萬兩千人,教習兩萬人,俸祿支出近二百三十萬兩,每歲結餘四百七十萬兩左右。”

“此外齊國官學已經開辦十年,從一開始的就軍隊子弟教育,到眼下的平民教育,官學一共三百餘處,學子三十六萬餘人。”

“最後……”

金鉉的長篇大論,讓朱由檢等人更爲深入的瞭解到了齊國。

相比朱由檢古井無波,王承恩和曹化淳都沒有想到,齊國的局勢會好到了這種程度。

要知道齊國立國不過十年,耕地連大明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人口更是隻有大明的2%,並且還是算上了勞改工的數量。

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歲入上居然達到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儘管這是齊國吃了勞改工紅利,通過開礦才能獲得的歲入,但也值得引起大明的注意。

不過,眼下的大明遭遇旱情,歲入並不正常。

如果大明的歲入正常,那以眼下的情況來看,歲入一億兩纔是大明的正常歲入。

但即便如此,齊國的異軍突起還是讓人瞠目結舌。

“按照這樣的情況,第三次五年計劃應該能完美實施,齊國的歲入應該能再五年後突破一千萬兩,人口突破四百萬。”

朱由檢忽的開口,並說出了連金鉉都不敢相信的一個數字……四百萬人口。

眼下齊國只有國民和土民二百萬人,也就是還有二百萬人的缺口。

朱由檢眼下的話,也就是說大明未來五年,會每年至少遷移四十萬人前往齊國,這聽上去十分不可思議。

“你和太子見過了,想必也知道他的遭遇了。”

“是……臣聽說了。”

朱由檢對金鉉開口,金鉉也作揖回禮承認了一切。

“眼下我調動了一百二十艘蒸汽輪船來爲齊國移民,所以我需要問你一件事情。”

“伱且上來吧。”

朱由檢向金鉉擺了擺手,金鉉聞言起身走上前來,側耳聆聽。

朱由檢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一些事情,這讓金鉉表情先是一愣,緊接着臉色一峻,最後才露出一絲絲喜色。

“殿下放心,這件事情,臣回去辦的。”

似乎是事情交代完了,金鉉後退幾步,作揖表示迴應。

同時,他也說出了齊國那邊的事情:

“殿下,是否要對弗朗機動兵,收復我國丟失的失地?”

金鉉還不知道朱由檢已經做了安排的事,所以朱由檢只能解釋:

“這件事情我已經委託給閻應元和黃龍了,如果閻應元派去的人沒有讓弗朗機同意歸還失地,到時候再動武也不遲。”

“另外,黃龍對齊國的建設不太相信,你剛到京城,彆着急去述職,先和朋友走動走動,順帶開導一下黃龍他們。”

“黃龍他們會在元宵過後前往齊國,你安排一下吧……”

朱由檢的最後一句話似乎略帶深意,即便是曹化淳和王承恩也能聽出來。

只是他們不知道朱由檢這話裡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或許只有金鉉才能知道。

對此,他們不由看向了金鉉,而金鉉聞言也懷揣着沉重心情點了點頭。

“官吏坊的那間院子,我一直給你留着,這個時間你母親應該沒有睡着,你且先回家看望母親吧。”

朱由檢示意金鉉可以離開了,聞言的金鉉也緩緩躬身:“臣……告退。”

話音落下,金鉉退出了承運殿,隨後歸心似箭的返回了官吏坊。

伴隨着暮鼓聲的敲響,大街上已經沒有了來往的行人,只有剛剛散班,着急趕回家的少量百姓。

在暮鼓第一百二十下的時候,金鉉回到了官吏坊,而此刻的官吏坊,卻充斥着對他的不歡迎。

官吏坊的左右兩側石柱上,不知道被誰寫下了“上爲守舊鷹犬,下棄昔日同窗,橫批燕山之恥”的譏諷之言。

“長史……”

齊國的士卒大多都是在齊國長大的士卒子弟,因此自然看不慣別人譏諷金鉉。

加上年輕,他們此刻只想把寫這些字的人拉出來打一頓。

“你們先去驛站吧,王釗你跟我回家就是。”

金鉉沒有讓年輕的隊正把話說出來,而是丟給了他一個袋子,同時對隊伍裡最小的一個士卒開口。

說話間,金鉉下了車,並拍了拍年輕的隊正的肩膀:

“這是這次出使大明的經費,二百兩銀子,你們節省些花,得待到元宵過後你們才能回去呢。”

說罷,金鉉走進了官吏坊,根本不在乎坊內官員對自己的惡意。

年輕的王釗跟着金鉉走進了官吏坊,而隊正則是拿着錢袋子,心裡對大明官員充滿了不滿。

等金鉉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他才帶着剩餘十五名兄弟離開了官吏坊門口,在就近的驛站住了下來。

至於金鉉,他帶着王釗返回自己家中,並且隨着距離越來越近,心中不免泛起了一絲漣漪。

近鄉情怯,這種事情自然也出現在了他的身上。

十年前,他母親不過四十來歲,而眼下恐怕……

“鉉小子,快回來吃飯了!”

金鉉還沒做好準備,一道自小到大都熟悉的聲音在街上響了起來。

金鉉擡頭看去,見到的是仍然滿頭黑髮,似乎和十年前沒有太多不同的母親。

“娘!”

父子之情或許不善於表達,但母子之間的表達卻往往比父子之情更容易。

金鉉小跑上前來,在這街道上便跪下稽首:

“孩兒離家十年,如今方纔歸家,着實對不起孃親!”

金鉉作爲齊國長史,他也有屬於自己的沐休。

並且由於齊國的假期包含了春龍、花朝、天祝等僅明代的三十二個傳統節日,並設置一到七天不同假期,因此齊國假期合計是五十二天。

除了這六十二天假期,每九日還會放假一日,所以齊國假期一共是八十八到八十九天。

金鉉除了偶爾會休假外,其它時候都是在忙碌奔波。

因此十年下來,他的假期一共積攢了五百多天。

如果他想,他是可以回大明看看母親的。

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宜擅自出現在大明,因此他一直強忍着想法。

“娘,這次孩兒把事情弄完之後,便接您去齊國享福。”

金鉉在被金母扶起來的時候,不免帶着一絲哭腔開口,但哭意還是被他忍下了。

“好好……我們回家……我們回家。”

見到兒子,金母臉上全是笑意,她拉着金鉉回家,可他們剛剛拐過一個巷子,便發現門上被人掛了白布條,顯然是在罵他家人早死。

“我剛纔出來還沒有,現在就有了。”

金母很鎮定,能帶出金鉉和金𫓽這兩個孩子,她自然不害怕這些東西。

她不僅不怕,她還笑着上前把白布收了起來,笑呵呵的對金鉉道: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來家門口掛白布,你別管他們,讓他們掛,他們要是能掛幾個月,那你們兄弟二人也就多幾套衣服穿了。”

金母的笑容感染了金鉉,他跟着收起白布的金母一同走進了家裡,十年過去,家裡什麼模樣都沒變。

“𫓽弟呢?沒給您僱工嗎?”

見到家裡沒人伺候,金鉉有些擔心金母的身體,但金母卻笑道:

“我才五十八,還年輕,沒事,你弟弟眼下忙着準備明年的西征,別打擾他。”

“我也讓他給別你寄信,免得給家裡的妻女找麻煩。”

金母說着,便走向廚房:“你多年沒回家,娘給你下廚,煮麪給你吃。”

“好……”金鉉聽到金母要煮麪,鼻頭一酸的同時也點頭應下。

“小子吃什麼?”金母笑着看向王釗,王釗卻拘束道:“我不餓。”

“那麼大小夥,怎麼可能不餓呢?我給你下一碗陽春麪。”金母說罷便笑着走進了廚房。

看得出,對於長子回來看她,她心裡是十分高興的,不過她同時也對金鉉充滿了擔憂。

京城的局勢變化,即便是老百姓都能感覺到,更別提她這種居住在官吏坊的老嫗了。

忙活一刻鐘的時間,兩碗熱騰騰的陽春麪被下了出來,金鉉與王釗沒有架子的坐在院內的涼亭裡,這是齊國特有的現象。

在齊國,官員和百姓是沒有差別的,同桌而坐也是爲了辦事效率的提高。

總之齊國要打掉的,就是宋元明三代的百姓奴性。

“那齊國怎麼樣了?有定興縣繁華嗎?”

定興縣是金母的老家,她特意詢問,就是想知道兒子那邊過得苦不苦。

只是她的詢問讓金鉉不免笑了起來,而王釗作爲從小在齊國長大的人,自然要爲自己的“家鄉”辯解:

“金老夫人,別說定興縣,便是京城,齊國的西京城也能比一比。”

“不至於……”金鉉笑着搖搖頭,對金母說道:

“等我回齊國,估計是明後年的事情了,那時的西京城,應該不輸於蘇、杭了。”

“那麼繁華?”聽到齊國的王都那麼繁華,金母有些驚詫,顯然她沒想到西京城是那麼好的地方。

“齊國……”金鉉見狀,也開始和金母說起了齊國,而金母和大明的官員、百姓一樣,對齊國都十分好奇。

一碗麪吃幹抹淨,連湯都不剩,王釗在金鉉介紹差不多的時候也補充道:

“金老夫人您這手藝,去了西京城開一個麪館,肯定有很多人去吃,和我娘做的一樣。”

“去去去!”聽到王釗的話,金鉉笑着讓他一邊去,顯然對於王釗的認娘行爲哭笑不得。

金母聞言也笑道:“我還沒老,如果我這手藝真的可以,那等我去了西京城,也在那裡開個麪館,省着閒出病來。”

“嗯,做些事情是有益長壽。”

金鉉沒有反對金母的想法,他向來是支持金母幹活的,而他弟弟金𫓽則是不想讓母親太過勞累。

只是金鉉知道,老人家不幹活,那身體會退化的更嚴重。

想到這裡,金鉉就想對金母說說自己妻兒的事情:“娘……”

“篤篤——”

敲門聲不合時宜的響起,王釗下意識就摸向了腰間的短刀。

“伯玉!怎麼?連我也不見了嗎?”

成德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金鉉聞聲立馬站了起來,大步走向門口開門。

眼下已經天黑,不過大明的宵禁制度經過改制,在坊市內是可以隨意走動的,只是別到處亂竄,和做賊一般便可。

伴隨“咯吱”一聲,木門被打開,門外是穿着道袍的成德。

“你怎麼來了?”

金鉉皺了皺眉,看了看左右,在沒發現成德帶了其它官員後,他側過身子示意成德進去。

二人一進門,金母就招呼王釗去後院幫他給豬喂喂飼料,自己則是去洗碗去了,把正屋留給了他們倆。

成德望着金母的背景,不免露出苦澀:

“自從燕山派與殿下意見相悖,你弟弟給金伯母寫了信後,伯母便不再待見我了。”

“沒吃飯吧?”金鉉看着老了許多的成德,不由對廚房裡的金母喊道:

“娘,給元升弄一碗麪!”

“面沒了!米也沒了!”

金鉉纔剛剛喊出來,前面還說不夠再加的金母,此刻卻迴應着沒有米麪的話,顯然對成德的不待見到了極致。

在金母的眼中,燕山派官員們眼下的舉動,完全就是忘恩負義。

她的價值觀可不接受給這樣的人好處吃,沒拿掃把把成德趕出去,已經是看在兒子的面上了。

“罷了,我也不餓……”

成德主動讓出了臺階,說着便走進正廳之中,而金鉉也與他一起走進去,二人同時坐下。

十幾年前,二人剛剛成爲官員的時候,也曾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位置,不停地說着對齊王的讚美之詞。

只是十年後,兩人不再青春年少,都已經步入了而立之年,而且也都各有心事了。

“他們對你和賡明回京可是很不滿啊……”

成德口中的人,不用多說,金鉉也知道是那羣貪戀權勢的傢伙。

對此,他不可置否的笑道:

“知道他們不滿,我便高興了。”

“你準備怎麼做?”成德帶着幾絲憂愁看向金鉉,可金鉉卻沉默不言。

二人一時間陷入了沉默,這讓給豬喂完飼料的王釗在回到前院,見到這一幕後,又灰溜溜的回去繼續逗豬去了。

瞧着這小子那“畏畏縮縮”的模樣,氣氛不由鬆開,而金鉉也開口道:

“眼下的你,到底是成元升,還是成左都御史?”

“我一直是我,從未變過,這個位置我不做,旁人坐了,那恐怕眼下的大明已經狼煙遍地了。”

成德的迴應讓金鉉皺了皺眉,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由成德坐在燕山魁首的位置,比起李德茂、張懋才、王克儉那羣人要好多了。

成德已經在盡力維穩,換做另外三人,他們可沒有成德那麼好的政治定力。

“我還是那句話,殿下不走,之前的局面還能維持下去,因此最簡單的辦法也就是殿下不就藩。”

成德說着自己的想法,相比燕山派官員想要奪權,想要開歷史倒車來滿足自己,成德的想法更爲樸實。

“三龍同朝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之前都能繼續,眼下爲何不行?”

成德詢問金鉉,金鉉也被成德問的說不出話。

他自然知道,齊王不走是這件事情最優解的辦法,但他也知道,維持下去並不是朱由檢想要的。

燕山派已經勢大到無論如何打壓都無法解決了,最少用正常政治手段,燕山派是無法打壓的。

再維持十幾年下去,等朱由檢老了,或者他走了,那大明可就真的是這羣蟲豸的天下了。

不趁這個時候想辦法重創燕山派,日後便更沒有機會了。

之前是因爲有天災人禍,收拾燕山容易讓大明自己出現問題。

可眼下……金鉉不由想起了齊王前面和自己說的那些話。

朱由檢和他說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便是旱情會在明年春季過後迅速消退,最遲兩年內消末。

這件事情也就解釋了朱由檢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因爲現在大明的國力已經恢復正常了,他可以騰出手來收拾燕山派了。

至於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

金鉉不由看向了成德,而成德面對他的直視也絲毫沒有退讓,與他對視良久。

“你們鬥不過殿下的……”

末了,金鉉忽的說了這麼一句,但這卻讓成德笑道:

“如果殿下真的能把燕山斗倒,那即便被流放,我也依舊高興……”

成德這話讓金鉉沉默,他試圖從成德臉上看出一些他說謊的端倪,但成德坦蕩讓他根本看不出什麼。

成德是真的希望朱由檢能鬥倒燕山,不動刀兵的將燕山斗倒。

只是可惜,他想不出有什麼辦法鬥倒燕山,或者重創燕山。

眼下這場大旱規模之大,遠超歷代。

在這樣的局面下動手,大明的地方衙門不敢說癱瘓,但最少效率得下降許多。

這下降的效率不僅僅是效率,也是百姓餓死的機率。

辦事效率下降,餓死的百姓就多。

百姓,這在成德看來,是朱由檢的死穴,這也是他明明最適合動刀兵,卻遲遲沒有動刀兵的緣故。

他若是像明成祖朱棣一般狠下決心,那隻需要付出幾十上百萬百姓的性命,就能把燕山派的問題解決。

只是,如果他是那樣的人,那他也就不可能像眼下這般,獲得百姓愛戴了。

“我走了……”

眼看金鉉沒有開口說什麼,成德知道兩人已經言盡。

他沒有做過多停留,而是起身離開了正廳,走出了小院。

望着他離去的背影,已經被王釗關上的院門,金鉉也不免有一些難過。

“殿下的手段……不是你們能想象到的。”

望着那緊閉的院門,金鉉嘆了一口氣,而王釗也走進了正廳,看着嘆氣的金鉉說道:

“長史,大明這邊勾心鬥角的事情真多,也不知道他們爭個什麼。”

王釗不理解燕山派爭搶這些有什麼意思,明明朝廷已經給了那麼多俸祿,即便不貪腐也能滋潤的過一輩子。

“你理解不了他們……他們也理解不了我們……”

金鉉起身,留下了這句話後便進了臥房。

王釗看着他的背影,撓了撓頭髮才朝着金鉉的背影喊道:

“那您還洗腳嗎?我熱水都打來了!”

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21章 備戰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6章 愚民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99章 爭鋒相對第78章 葉向高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523章 荊棘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
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21章 備戰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6章 愚民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99章 爭鋒相對第78章 葉向高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0章 海運之爭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523章 荊棘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