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

在劉備插手關中的同時,中原大地上的戰火不僅沒有停止燃燒,反倒愈發的旺盛。

在劉備初入雒陽之時,袁紹本是心有忌憚,在豫州正面戰場上的攻勢都略略的放緩了些,加強了兩翼的防禦,防止被劉備包抄。

然而過了兩個月,雒陽朝廷只是很官方的進行了“調停”,由天子下詔命令劉寵、劉繇與袁紹各自罷兵,朝廷會派遣人員來調查先帝死因。

劉寵自然是很想罷兵的,豫州固然強大,但汝南在袁紹手中,猶如斷去了一條臂膀,再打下去,最終的失敗者必然是他,而非袁紹。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劉寵很清楚自己沒有下令刺殺天子,自然不懼調查,如果朝廷能夠證明是袁紹弒君,劉寵恐怕做夢都會笑醒。

至於逾矩違制之事,劉寵自恃血脈高貴,只要低頭服軟,不失封王之位,在這一點上,袁紹是不及他的。畢竟以袁紹的所作所爲以及袁家的罪行,夷三族都是輕的。

劉繇也很想止戰,本以爲聯合劉寵就能與袁紹打成平手,屆時其餘諸侯必然會介入。結果袁紹以一敵二,還連戰連勝,劉寵如今尚還有退路,準備“中心開花”的劉繇已經瀕臨絕境,隨時都有敗亡的可能。

但袁紹不可能同意朝廷的調停,且不說他心知肚明天子是因何而死,這事雖然是許攸擅自所爲,但他袁本初說不清楚,也擺不脫干係,弒君的罪名沒人擔得起。

單說袁本初此前的種種權臣行徑,便已是不見容於朝廷,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進則亡之路,再沒有回頭的機會。

他唯一的機會,便是在劉備整頓完畢、吞併兗州之前將豫州納入掌控,借荊揚豫三州,他還有一絲翻盤的機會。

畢竟據他所知,劉備在北方可謂是大動干戈,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在冀州一次性處理掉上百名官員就是例證。

普通人只知道稱讚魏王執法嚴明、賞罰分明,他卻能看出來劉備勢力的內部矛盾不小。

再加上劉備本就是依仗荀攸、荀彧等新生代士人,以及李澈、關羽、張飛這種沒什麼背景的寒門、庶民、豪強起家,這些人要在朝廷掌權,必然會和老一輩的官員產生衝突,奉天子以討不臣,可是一柄雙刃劍。

強秦都能因爲內部矛盾而崩潰,袁紹也抱着這樣的希望,希望在長期的僵持中,北方的反對派會慢慢靠向他,以此達成強弱逆轉。

“所以什麼調查?通通都是廢話!”許攸一臉不屑,大聲道:“陳王弒君,衆所周知,朝廷還要調查什麼?準備偏袒劉姓宗親,藉此打壓太尉?可笑至極!”

一衆幕僚紛紛附和許攸,許子遠的神情沒有絲毫異樣,繼續大聲斥責陳王的“逆行”,以及鼓吹袁紹的“忠心”。

逄紀有些不耐,這種沒營養的廢話聽多了有什麼用?旁人不知,他們這些袁紹的心腹親信多少能猜出一二內情,劉辯的死,許攸脫不了干係,這廝倒是麪皮極厚,不愧是兩度謀劃大逆之舉的陰人。

“好了,朝廷的使者已經回去了,許君也不必這般一直抓着不放。當務之急,一是想辦法如何儘快拿下豫州,時間不等人啊。

其二嘛……雒陽來的消息很有意思,魏王竟然準備更易官制,這可是天下未定之時!有此事羈絆,魏王短時間內恐怕無暇南顧,正是明公之良機啊。”

逄紀甚覺匪夷所思,他是見過劉備的,是以更加無法理解劉備爲何會做出這種決定。對於各大諸侯來說,儘快吞併更多的地盤,搶佔先發優勢纔是根本,而這位魏王卻似乎總是不緊不慢,此前受制於盧植,如今又開始變易官制,彷彿根本不想要爭霸天下。

郭圖笑道:“想來魏王自覺坐擁五州一域,已是席捲天下之勢,故而以此彰顯存在,以圖後事。只是未免太過心急,失之穩重啊。”

衆人一鬨而笑,唯袁紹、荀諶、逄紀、許攸等寥寥數人面色肅然,笑聲漸息,袁紹沉聲道:“並非他心急,而是他所圖甚大,不得不此時來做。”

荀諶點頭道:“明公所言不差,想來魏王也知道,變易官制,最大的反對力量來自於坐在高位上的人。正如此時,他要面對朝堂上三公九卿的反對,乃至整個三公府掾吏以及他們背後家族的反對。

可這並非無法應付,魏王起家不是倚靠這些人,他完全可以依仗元從的權力、兵力達成目標。但假如魏王能夠平定天下,那時候再變易官制,遭遇的反對力量可就非同小可了。”

一些腦筋轉的快的人頓時恍然大悟,四海承平之時,高位者必然已經全部替換爲從龍的元勳功臣,那時候這些曾經忠心耿耿的勳臣們便會成爲劉備最大的對手。

而如今他們卻是劉備最鋒利的利刃,變易官制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甚至會有所增益。

郭圖面色漲得通紅,四大謀臣,唯他一人自作聰明的嘲笑,此時頓覺顏面全失,不敢怨懟袁紹,卻將帳記在了荀諶的頭上。

逄紀沉吟道:“友若所言有理,魏王此時是不得不爲。但縱然此時面對的壓力相對較小,但也絕對非同小可。魏王勢必會被牽扯大量的精力,謀劃關中已經是極限了,要參與到中原大戰來,恐怕是力有未逮。

許攸悠悠道:“三公九卿是泥塑木雕,不足爲慮。三府的掾吏纔是大麻煩,這些人是朝廷真正做事的人,上傳下達離不開他們。三公九卿若去,這些操持天下事務的掾吏又該何去何從?

魏王若心狠些,可以將三公九卿盡數下獄誅殺,但他決計不可能將那數百上千的掾吏誅殺,這些人沒什麼大背景,卻也不是可以被隨意誅殺的小人物。”

袁紹漠然道:“劉玄德既然做了,那必然是有準備的,只是他未免小看了吾。既然他認爲已經勝券在握,那就讓吾打醒他的夢,一個月內,揚州戰事必須平定,明春之前,吾要看到劉寵的首級!”

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八章 袁公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
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八章 袁公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