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

王都傳下了新的令旨,命國內各郡縣的長吏勸課農桑、獎勵耕織。

令旨中,以令狐奉的語氣寫道“寡人親耕籍田”①,希望各地的郡縣長吏能夠效仿,以身作則。

定西國已經多年沒有過主君“親耕籍田”了。

令狐邕嗣位時年少,後來長大,而朝權在令狐奉手中,沒機會幹這事兒。令狐奉稱王恰在“耕籍田”的正月,不過剛登位時,朝局不穩,經過月餘的調整、任免等人事更換,現今朝中穩定了許多,於是,爲顯示自己與令狐邕不同,是個重農愛民的好大王,他便在前幾天,興師動衆地到籍田犁了幾遭地,緊跟着傳王令郡縣,大肆宣揚。

有道是:上行下效。

主君都這麼做了,臣屬不能偷懶。

這日雨停,一大早,莘邇領着郡府的屬吏們,來到自己在城郊的職田②,扶犁地壟,依照籍田禮中對卿大夫的規定,往返田間了七次。

莘邇不會農活,又剛下過雨,田裡泥濘,起初駕馭不了犁牛,虧得吏役幫忙,牛才勉強聽話,卻仍犁得歪歪斜斜。

瞧瞧自己的勞動成果,把本來已經翻整好的土地,搞得亂七八糟;再瞧瞧從陪邊兒上的吏役們,儘管他們看起來畢恭畢敬的,心裡怎麼想的?可沒人知道。

莘邇汗顏心道:“慚愧,純粹給他們添亂。”

朝廷規定,官員的職田不許動用民力,只能取用“文武吏醫卜”③耕種,也就是隻能從官寺的底層吏員中挑人役使。

給莘邇耕種職田的,就是此類的吏戶。名雖爲吏,實爲官府的佃客。

莘邇犁罷,輪到他的屬吏們。

功曹、主簿等郡府的各級上吏,紛紛下到田中,比照籍田禮中對“士”的規定,“九推九返”。

他們中如張道將等勢族子弟者,無不家訾豪富,仕宦朝中,居官州郡,前溯四五代,以至七八代,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鐘鳴鼎食,奴婢千百,乃從來不知何爲耕稼的;趕牛的水平尚不如莘邇。諸“士”鬧哄哄地一番過後,田中愈是慘不忍睹。

莘邇深感對不住吏役們。張道將等則多半埋怨莘邇沒事找事。

黃榮麻利,最先幹完了活兒,回來莘邇身邊,見他時而看向田間的熱鬧,攢眉蹙額;時而眺望遠處民田中徒附、胡奴的勞作景象,怔怔發呆,便心道:“府君在思考什麼問題麼?”揣摩了會兒莘邇的心思,輕咳一聲,近前說道:“明公。”

“啊?”

“可是在想今年的收成會怎樣麼?春雨如油,有這場春雨打底,收成不會壞的。”

“哦。”

黃榮心道:“不是在預料收成。”順莘邇的目光,發現他的視線大多數時都落在了遠處的胡奴羣體身上,醒悟過來,說道,“明公是在考慮收胡屯牧的事情吧?”

“嗯?”莘邇轉顧黃榮,奇怪他居然能夠猜對,說道,“是啊。”

欲要收胡屯牧,首先需要了解盧水胡的內部情況,其次需要動用郡府的行政力,因此,此事雖未開始推行,但郡府中的上層大吏們多已聞知。

黃榮不算大吏,然他職爲錄事史,親貴不及主簿,亦郡太守的左右近臣,地位近如後世較低級之秘書,對此也有略知。

“榮思得一策,不知可用與否。”

“你有主意?說來聽聽。”

“明公知道春牧場、冬牧場麼?”

“冬牧場是胡牧的過冬之所;春牧場是胡牧的春夏放牧之所。”

“明公果然多聞。”黃榮頗盡下吏的本分,於此處小小地拍了個馬屁,接着說道,“冬牧場,多是胡牧種落、個人的私屬;春牧場是公用。榮之此策,便是尋思是否可以春牧場上作篇文章,以爲明公‘收胡屯牧’的入手點?”

“作何文章?”

“胡夷逢冬,雖可遷入冬牧場,而冬季寒冷,草木凋零,往往冬後,牲畜羸弱;這個時候,就需得有足夠草地的春牧場,才能餵養、恢復他們的牲畜。”

“正是。”

“黑水流域、建康與酒泉境內的春牧場數量有限,六成歸官府擁有,僅有四成供盧水胡牧用。”

莘邇點了點頭。

隴州境內的大牧場,泰半屬於朝廷。

最大的牧場應數張掖郡刪丹縣的漢陽大草灘,位處祁連、焉支兩山間,面積達千萬畝,從前代起就是帝國重要的養馬、畜牧地。定西國承繼前代和本朝之制,圈佔了大草灘上最肥美的草地,建立牧苑,養馬十餘萬匹,牛羊不計其數;是朝廷財政和軍馬補給的一個重要來源。

建康郡內沒有像漢陽大草灘那麼大的草原,但也有大草場七八處,少部分在樂涫東北邊的黑水兩岸,多數分佈於樂涫南邊的祁連山下。

黑水流域的基本被盧水胡佔用,祁連山下的多屬官有。

“盧水胡之類的遊牧胡夷,以畜牧爲命。因是之故,爲爭奪春牧場,黑水沿岸的草原上,盧水胡諸部落、種落間的爭鬥,年年不絕,傷人司空見慣,胡牧爲之殞命的也不乏見。方今仲春,正是他們爭奪牧場最激烈的時候。

“榮愚陋,竊以爲,明公如在此際,遣通曉胡情的人對他們各部、各種落間進行挑撥,火上加油,從而促致他們發生大規模的械鬥,然後助其弱者,納爲爪牙;抑其強者,不從即伐,豈不就可徐徐遂行收胡屯牧之策了麼?”

黃榮雖是莘邇的親近吏,但莘邇對他並不是特別瞭解,日常與他之間只限公事,沒有私交。

這是因爲,一則,黃榮不是莘邇闢用的,天然的少了一份親近。

郡府內的多半吏員,如黃榮,如功曹史亮,皆是前任的舊吏。太守雖有闢除郡吏的權力,可一個郡府,有職任的吏員近百,也不可能換一任太守,就全部的換上一遍。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府吏出現了缺額,或者前任用人不當,遺賢在野,繼任者纔會重新闢除。

除張道將爲主簿即是第一類的情況。前任主簿被前任太守舉薦,到王都的學宮進修去了,此職無人,故此,莘邇聽用了府中大吏的推薦,闢了本地勢族家的張道將繼任爲之。

——說到張道將,這傢伙是莘邇親自闢除的,莘邇是他的“舉主”,按理說該視莘邇爲“君父”,兩人很親密纔對,可不知怎的,許是性格、喜好截然異趣之故,他與莘邇總不對付。

二來,莘邇到郡月餘,既忙於除吏補缺,行春察縣,熟悉郡政,造訪高門,宴飲豪姓,又抓緊操練胡騎,學習軍事,時間安排得很滿,平素亦無多少餘暇,因是暫也沒功夫與屬吏們增進感情。

對黃榮的觀感,只覺他向來恪盡職守,從不提與本職無關的公務,莘邇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如此罷了。沒想到當莘邇爲“收胡屯牧”絞盡腦汁時,他忽地提出了這麼個建議。

黃榮說完,退後兩步,垂手恭立。

莘邇品咂他的建議,驚奇地想道:“這是個人才啊!”

辦法不錯,不過在莘邇看來,也只是“不錯”而已。用詐施暴,絕非上策。

莘邇心道:“且先行吾策,若是行不通,又別無良法的話,不妨試用此法。”溫言說道,“君策固佳,候我斟酌,再作計議。”

計策沒有被莘邇採納,黃榮沒有不高興的神色,恭謹應道:“是。”

“景桓,你家是樂涫本縣的麼?”

“榮家在表氏都鄉。”

“都鄉啊。你原籍何處?”

“榮家原籍魏州。”

莘邇的語氣親切了很多,說道:“原來君家與我同,也是祖籍關東。”

黃榮也是寓士。

大致來講,隴州境內,但凡家在僑縣,又住“都鄉”的,都是寓士。

都者,統帶意也,最早大約是統管縣中諸鄉里的行政單位,後指近城之鄉,與離縣城較遠的“離鄉”作爲對應。樂涫、表氏等縣被定西國劃爲了僑縣,可縣內本有民戶,城中、各鄉里的容納能力有限,於是在安頓流民上採用了兩種辦法,少部分的流民分給各鄉,餘下的多數,便於離城近處設置“都鄉”,供以聚居。

府吏們分批做完了樣子,請莘邇回城。

郡府今日沒有公務,莘邇打算去軍營轉轉,打發了吏員們散掉,策騎前去城南。

行未半程,張道將追了上來,稟道:“宋公回來了。”

“宋公”名翩,本郡的郡丞,前時出城,檢查令狐奉“賜孝順忠貞鰥寡孤獨米人二斛”的王令在各縣的實行去了。一去半個多月,而今方回。

莘邇等他已是等到望眼欲穿,聽了張道將的稟報,不由心道:“可算回來了!”建康只有三縣,彼此間距皆二百來裡,怎麼算,這趟差事也用不了一二十天。

打馬折回,返入城內,到了郡府,堂上見到宋翩。

張道將呼宋翩爲“公”,其人年齡沒多大,三十出頭。

他候迎於堂門口,揖道:“府君,你得給我請賞啊。”

莘邇扶額,直想轉身就走。

——

①,親耕籍田:籍田是天子與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自周以下,歷代多行籍田之禮,即每年春耕前,正月時,天子與諸侯示範性的在籍田上執耒或扶犁往返數遭,以示重視農耕。

②,職田:本朝東遷後,不給地方官員俸祿,只給祿田,按年收租。定西國作爲唐臣,將此制一概搬用。

③,文武吏醫卜:都是底層的吏員職名。近代至今,小吏的地位日漸下降,已與僮僕相類,凡名在吏籍者,不僅全家服役,而且和兵籍一樣,亦世代相襲,因此又叫做“世吏”。吏與士常並稱爲“吏士”,俱爲賤籍。

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
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