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情殤

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李昭容生帝姬,難產而薨。

上痛不欲生!

《世祖高皇帝實錄》靖康二年三月下旬,陝西、河東連降暴雨,黃河水位猛漲,達到異常兇險的程度。三月十九日,京西北路的滑州黃河決口,淹十幾縣,京城騷動。趙桓命令京城駐防的三衙官兵,盡數調到黃河沿岸,以最快的速度合攏潰堤,並佈置官員搶險救災。

黃河水患,並非自今日始,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大患。大禹治水,治的就是黃河,大宋立國之後,黃河從都城汴梁北部流過,洪水下來,城內居民幾乎可以聽到咆哮的水聲。

黃河就是壓在大宋帝民心頭上的一塊千斤巨石,避又避不開,鬥又鬥不過,水患之兇,更勝金兵!

趙桓聽從都水監的建議,於汴河口開閘放水,舒緩水勢。這一決定遭到朝中許多大臣的反對,他們擔心一旦出了問題,汴河水勢難以控制,京城就要遭到滅頂之災了。當前的問題是,必須儘快把滑州的口子堵上,汴河不放水,水勢降不下去,等於癡人說夢。

二十一日,趙桓趕赴鄭州,巡視汴河河防。原本,他很想去滑州那裡實地看看,宰執們任你說破嘴皮都不同意,聲言要稟報太上皇,趙桓無奈嘆息,只得作罷。尚書左丞趙鼎,親赴滑州,處置一切,同知樞密院事何慄同行,負責協調軍隊的調度。

趙桓騎馬到達鄭州的時候,河堤上人山人海,熱火朝天,正加固河堤。鄭州知州以下,大小官員,迎候官家。一身便裝的趙桓,走上河堤,問道:“上游是否已經開閘放水?”

“爲穩妥起見,擬定分三次開閘,今天早上是第一次,水足足漲了三尺呢!”知州答道。

按照汴河堤壩的情況,可以承受水勢上漲六尺,再多就有些危險了。

擡眼望去,岸邊停着一艘大船,似乎剛剛刷過油漆,顯得很是扎眼。趙桓眉頭微蹙,臉色沉下來,道:“這裡放一條船,是預備逃跑嗎?”

知州連忙跪下,道:“臣焉敢置百姓於不顧,自己逃跑?這艘船,臣是以備萬一的。”

說着,擡眼瞄了瞄趙桓。

原武縣令道:“船今天早上剛拉來,是爲官家準備的,萬一,萬一……”

趙桓道:“萬一,萬一也是不成的,朕要的是萬全,你們知不知道?”

說着話,幾步走到百姓中間,王德等侍衛班直緊張萬分,眼睛瞪得溜圓,密切注視着一切可疑人等。

趙桓扶起一名老者,笑容可掬地問道:“老人家,今年高壽啦?”

老頭興奮得直流眼淚,道:“小老兒今年六十六了。唉呦,這話是咋說的,俺見到官家了,俺真的見到官家了。官家,讓俺磕兩個頭吧,要不俺會睡不着覺的!”

老人的一片愛君之心,令趙桓也非常感動,他默默地點頭,挺身受禮。視野之內,萬千百姓匍匐在地,山呼萬歲,這纔是帝王應該享有的容光。趙桓堅持來巡視河堤,就是受到宋強的啓發,知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贏得愛戴,贏得民心的機會。一試之下,果然是靈驗非常。

“去年收成還好嗎?糧食夠不夠吃?”趙桓又問道。

老人高興,美,美得直晃悠,好心的知州在旁邊扶着。老人說道:“去年,遭了兵災,又誤了播種,收成比不上前年。靠着官府的救濟,還餓不死人!”

“今年怎麼樣啊?”

“今年,俺說準錯不了!”

趙桓略感詫異,問:“爲什麼呢?”

老人的臉上洋溢着光彩,道:“官家都來了,龍王膽子再大,也不敢生事不是?龍王好好的,俺這裡風調雨順,收成一定錯不了。”

“哈哈,”趙桓開懷大笑,猛勁搖了搖老人的手,“依朕看哪,龍王要是不聽話,咱們就把他捆起來,可勁地抽,看他還敢不敢興風作Lang!”

打龍王,百姓們聽着新鮮,不過,官家既然這樣說了,總是有道理的,那就打唄!

正說着話,忽聽前方傳來陣陣騷動,似乎京城有人來了。擡眼觀瞧,一名小黃門在前,兩名班直在後,飛馬來到近前,跪倒奏道:“官家大喜,恭喜官家,賀喜官家!嶽將軍打勝了。”

趙桓按耐着心中的喜悅,道:“慢慢說!”

“紅旗報捷,已經到了京城。聽說,嶽將軍劍劈鐘相,常德府叛亂已平!”小黃門臉上汗津津的,鼻尖上還掛着一滴汗珠,滿臉都是喜色。

趙桓還未說話,以鄭州知州爲首的官民再度跪倒,山呼萬歲!

岳飛終於打勝了,岳飛真的勝利了嗎?

趙桓陡然轉身,面對洶涌的河水,宣道:“朕就在這裡,看汝何能興風作Lang?”

這一刻,心中豪情萬丈,似乎天底下再沒有能難得住他的事情了。

回到京城的時候,天已經暗下來,街道上人出奇的少,策馬奔馳的趙桓,倒沒覺得有什麼奇怪,他也沒心情理會這些!

到了宣德樓前,看到迎候在門前的宰執,趙桓笑道:“諸卿平身!叫紅旗報捷的人到延和殿候着,朕馬上就要……”

話還沒說完,突然看到宰執腰間繫着的白腰帶,趙桓心猛地一沉,差點從馬上栽下來。

他們是在給何人戴孝?

再瞧瞧宰執們的臉色,都異常沉重,秦檜眼珠還紅着!

趙桓想到了什麼,卻又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怎麼能那樣想呢?不會的,一定不會的!

他運足渾身力氣,摘鐙下馬,鼓足勇氣問道:“出了什麼事?”

張邦昌低頭哭道:“陛下,昭容娘娘薨了!”

最後一點希望破滅了,一瞬間,趙桓頭上的天塌了!

噩耗一個接一個,該發生的不該發生的,彷彿幽靈一般,一起涌到面前,讓人怎麼承受得來?

蘭若,一如初見時的樣子,甜甜地笑着,說道:“我要走了,也許再也不能回來。你會想我嗎?”

趙桓怎麼能讓蘭若走呢?她又要到什麼地方去?

他伸手去拉,一個趔趄,栽進萬丈深淵之中。

不久,他還是醒了。

他靜靜地躺在龍牀之上,動也不動,木然地問道:“她是怎麼死的?”

“昭容娘子難產,生下帝姬之後,血怎麼也止不住,就……”李綱道。

趙桓一怒而起,拍着牀板,叫道:“御醫是幹什麼吃的?蘭若死了,難道他還有臉活着嗎?讓他去死!”

李綱與張邦昌對視一眼,又看看別人,勸道:“陛下,似乎不應……”

趙桓惡狠狠地說:“不應怎樣?你們誰敢抗旨,朕連你們一起處置!”

李綱還想再勸,秦檜拉了拉他的衣角,高聲道:“臣領旨!”

現在的官家,神志不清,多說何益?

趙桓掙扎着下牀,道:“來人,扶朕到玉宸殿,朕要去看看。蘭若還在等着朕呢!”

玉宸殿,還是那個玉宸殿,卻再也不是那個玉宸殿!

屋子裡慼慼冷冷,竟連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那又怎麼行呢?

趙桓靜靜地站着,等着蘭若來迎,足足一刻鐘了吧?爲何蘭若還沒有到?她在做什麼,在睡覺嗎?美人春睡,此時不看,更待何時?

躡手躡腳地來到牀邊,身體前傾,朝帳內觀瞧:蘭若真的在睡呢!

她身子平躺在牀上,蓋着一件紅綢單被,烏黑的髮髻稍顯凌亂,嘴角邊掛着一絲笑,素白的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動也不動。

咦,蘭若何時這般沉靜?這樣的蘭若,別有一番風情呢!

趙桓悄悄搬過一把椅子,靜靜坐在牀邊,不聲不響地看着,就那麼默默地看着。

有多長時間了?一個時辰,兩個時辰,或者更長些?

蘭若睡得從未如此安靜,她不餓嗎?即使她不餓,肚子裡的寶寶也會餓的吧?

不行,我得把她叫醒,否則餓壞了身子可怎麼辦呢?

趙桓伸出手去,抓住蘭若的小手,輕輕地搖,輕輕地搖。

“蘭若,醒一醒,吃點東西再睡不好嗎?”趙桓探過身去,柔聲叫着。

蘭若睡得真沉啊!

“蘭若,該醒嘍,太陽照屁股嘍!”

蘭若還是沒有醒!

“寶寶,醒醒好不好?”

“朕的小可愛,起牀嘍!”

她怎麼就是不醒呢?

趙桓抓起另一隻手,突然感覺,蘭若的手兒爲何如此冰冷?難道,她生病了?難道……

趙桓用全身力氣,搖着,哭着,叫着!任憑怎麼做,蘭若依然是初始的樣子,淺淺地笑着。

“你讓朕怎麼做,才能醒啊?你說說話呀?啊,蘭若!”

他伏在蘭若溫暖的胸膛上,失聲痛哭。

從來未曾這樣愛過一個人,你匆匆地來了,又悄悄地去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來呢?既然如此,又何必開始呢?

開始,我倆是如何開始的呢?

哦,是了!

來這裡,本非你之所願;那麼,你就要用這種方式來折磨我?

我錯了,我認錯了,你會不會回來?

我不再讓你來這兒,權當你從來沒有來過,你會不會快樂?

忽然,趙桓覺得,蘭若動了一下,雖然很是輕微,但是,她好像真的動了一下。趙桓停止了一切動作,甚至停止了呼吸,凝視着近在咫尺的她,希望着奇蹟!

等了好久,好久!

她還是初始的樣子!

趙桓的精神崩潰了,他再也等不下去了,無論如何,他要讓蘭若醒過來,哪怕只說一句話也好!

拔出牆壁上的寶劍,見到什麼砍什麼,不知砍了多久,蘭若最喜歡的一把劍,她從家鄉帶來的劍,竟然斷爲兩截!

蒼天爲何如此不公?

爲何這樣對待善良的蘭若?

蒼天啊,難道,你是在懲罰我嗎?

那就直接衝我來好了!幹嘛欺負一個弱女子?

屋子裡一片漆黑,趙桓躺在蘭若身邊,拉着她的手,和她說話。

“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你快樂嗎?”

“在興慶府好好待着不好嗎?爲什麼要跑到會川城去?”

“如果不到會川城,就不會遇到吳璘,就不會被他擒獲,就不會見到我!”

“那樣,你是不是要快樂一些?”

“告訴我,你還有什麼心願未了嗎?”

“蘭若,你大點聲,我聽不到啊!”

屋子裡,死一般的寂靜,死一般的冰冷!

慢慢地,趙桓覺得,自己也好像死去了。

昏昏沉沉地,聽到外面有人在說話:“官家,臣妾可以進來嗎?”

誰?聲音好熟啊!

趙桓冷冷地道:“出去,不要煩朕!”

沉寂了片刻,突然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

“陛下,我們的女兒在哭呢!”最幽深的幽深,飄來蘭若的聲音。

趙桓大喜,躍起來,喊着蘭若。大殿內又陷入空洞的沉寂。

蘭若不會醒來了,蘭若真的去了。

從未試過,可以哭這麼久,可以這麼放肆地哭泣,哭吧,也許這樣,蘭若可以聽到,可以回來呢!

“哇!”又是一聲嬰兒的啼哭!

蘭若不說話了,她在埋怨我不關心女兒嗎?是了,一定是這樣的。

趙桓幾步搶出門來,從雲蘿懷裡搶過女兒,一點眼淚,滴到女兒臉上,滑到她的小嘴裡。她吐出紅紅的小舌頭,tian了tian,“哇”地又哭了起來。

雲蘿道:“孩子該餵奶了!”

此時,趙桓又哪裡肯聽,誰來抱孩子,都不會讓的。

雲蘿哽咽道:“蘭若妹妹臨終,讓臣妾告訴官家:她不後悔,她很快樂!”

聽到這樣的話,趙桓身子晃了晃,幸虧裴誼機靈,過來扶住,否則一定會倒下的。

孩子聞到奶水的香氣,伸着小腦瓜,向前探着。終於,吃到了,一口接一口,再不理會父親了!

宰執們都在院裡候着,趙桓道:“你們去吧,朕累了,朕……”

他真的累了,說着話,昏死了過去。

第九章 逐鹿(二)第二章 春雨(四)外篇 望燕雲(五)第八章 盛事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八章 宋州(四)外篇 望燕雲(六)第五章 播種(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九章 倉惶(一)第五章 冷夏第二章 國色(二)第五章 打援(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三章 武威(一)外篇 高麗公(二)第九章 驕傲(一)第九章 驕傲(二)第七章 日高見(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四章 廟算(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八章 遇刺(一)第七章 戰火(三)第六章 秦淮(一)第八章 對壘(二)第九章 綢繆第五章 打援(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六章 秦淮(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三章 入局第五章 縱橫(四)第七章 弄月(二)外篇 陽關曲(四)第四章 死鬥第二章 視疾(一)第十章 驚心(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八章 宋州(三)第八章 偉業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七章 光復(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巨匠(二)序一 風流第八章 對壘(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四章 死鬥第十四章 作樂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四章 莫須有第八章 遇刺(二)又是一年啊第七章 雲頂(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雲頂(一)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九章 倉惶(二)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莫須有第三章 南洋(二)第九章 日出(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四章 升龍(一)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七章 血光(一)外篇 高麗公(二)第八章 宋州(一)第十二章 上京第六章 震動(一)第六章 私奔第八章 變革(一)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六章 秦淮(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四章 平安京(一)
第九章 逐鹿(二)第二章 春雨(四)外篇 望燕雲(五)第八章 盛事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八章 宋州(四)外篇 望燕雲(六)第五章 播種(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九章 倉惶(一)第五章 冷夏第二章 國色(二)第五章 打援(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三章 武威(一)外篇 高麗公(二)第九章 驕傲(一)第九章 驕傲(二)第七章 日高見(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四章 廟算(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八章 遇刺(一)第七章 戰火(三)第六章 秦淮(一)第八章 對壘(二)第九章 綢繆第五章 打援(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六章 秦淮(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三章 入局第五章 縱橫(四)第七章 弄月(二)外篇 陽關曲(四)第四章 死鬥第二章 視疾(一)第十章 驚心(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八章 宋州(三)第八章 偉業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七章 光復(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巨匠(二)序一 風流第八章 對壘(一)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四章 死鬥第十四章 作樂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四章 莫須有第八章 遇刺(二)又是一年啊第七章 雲頂(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雲頂(一)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九章 倉惶(二)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莫須有第三章 南洋(二)第九章 日出(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四章 升龍(一)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七章 血光(一)外篇 高麗公(二)第八章 宋州(一)第十二章 上京第六章 震動(一)第六章 私奔第八章 變革(一)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六章 秦淮(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四章 平安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