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堯趨舜步

“事情已經結束,我也該去漠北看看了……”

五月初十,待朱高煦將王回的事情處理好後,他又安心在吉林待了半個月,走訪了曾經自己去到過的一些地方。

他去看了礦工們工作的環境,解決了他們口中兩班倒的問題,隨後又解決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民生問題,並將問題了解。

期間,朱高煦不是在與李失等人討論北邊的開荒問題,就是在幫他們解決去北邊開荒的顧慮。

當時間來到這一日的時候,朱高煦也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他站在自己的馬車前,向後看着那可能不會再回來的渤海郡王府,感慨萬千。

“走吧……”

朱高煦走上了馬車,隊伍也開始向城外開拔。

隊伍還沒走多遠,許許多多一直關注這邊的百姓便自發趕來,在街道兩側眼巴巴望着離去的馬車。

“陛下!您還會再回來嗎?”

道路兩側隊伍中,漸漸響起了這樣的聲音,朱高煦聞言只是隔着玻璃笑着點頭,並未回答。

“陛下笑了,一定會回來的!”

“會回來就行……”

百姓們臉上露出笑臉,一步步的跟着隊伍向城外走去。

隨着隊伍被人發現,隊伍身後的百姓數量也越來越多,漸漸發展的城內一空,盡皆擁簇車隊往城外而去。

從渤海郡王府到城門口,從城門口到雞西關……

二十餘里路這般被他們跟上,期間朱高煦好幾次回過頭來想多看一眼吉林城的百姓們,卻又擔心這一看自己就不想走了。

最終在車隊抵達雞西關的時候,朱高煦讓亦失哈命令隊伍加快了腳步,這纔將百姓們甩遠。”

他們向雞西關北邊的吉林站趕去,不多時便換乘了火車,向着北邊的漠北趕去。

這一時間,朱棣與朱祁鉞卻早已抵達漠北整整半個月了。

此刻的倆爺孫遠遠走過了他們承諾朱高煦的燕然城,而是來到了漠西一帶。

大明在漠西設立西然府,治所在西然城,大約在後世的科布多城附近。

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有一千八百餘里,故此朝廷在前往西然城沿途合適地區修建了一個個小城。

如安北城、渾河城便是從燕然城前往西然城路上的一個個小城。

當下鐵路已經修抵安北城,即後世巴彥洪戈爾一帶,距離西然城還有一千二百餘里的距離。

按照當下速度,最少還需要四年才能修抵西然城。

除此之外,工部的人也正在研究從安北城前往哈密天山北部地區,以及繞開天山前往哈密的路線。

如果這一路線勘察無問題,那北方的漠北鐵路將連接西北鐵路。

日後從西域調兵前往漠北,從漠北調兵前往西域就會十分簡單。

“嘭!!”

爆破聲在遼闊草原上傳出,騎馬站在一座矮丘上的朱棣與朱祁鉞看着那升起的塵埃,臉上寫滿了興致。

“陛下,那是在開採碎石鋪設鐵路路基,朝廷日後恐怕會從安北城開始一南一北修建兩條鐵路,所以要多多儲備碎石。”

“另外,當地的煤炭和石灰等資源也十分豐富,就是缺乏人力,速度快不起來。”

坐在一旁的馬背上,一名負責鐵路修建的工部官員對朱棣彙報,朱棣頷首道:

“嗯,你們得監督好這些東西,時間可以不趕,但質量一定要有保障。”

帶朱高煦帶久了,朱棣說話也漸漸偏向他,反倒是朱祁鉞依舊粗魯。

“俺瞧這地方適合放牧,日後鐵路修建好了,把這地方拿來放牧也是極好的!”

朱祁鉞興致勃勃,工部官員卻苦笑作揖道:

“工部也是這般想的,但陛下說爲了限制漠海移動,靠漠海的地方不得放牧,並且得植樹固沙。”

“既然是俺爺爺說的,那必然是極有道理的。”朱祁鉞轉進如風,讓工部官員不知道如何作答。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們爺孫自己走走。”

朱棣示意工部官員去做事,自己則是抖動馬繮,帶着朱祁鉞向南邊走去。

身後數百騎兵見狀連忙跟上,至於夏原吉則是被他們丟在了安北城。

沒了朱高煦,這對爺孫少了許多限制,對付夏原吉的手段不要太多。

“爺爺,你說那羣老蠻子都沒來過這漠北,憑什麼說這漠北苦寒啊。”

“俺瞧着漠北水草豐盛,除了冬期長些,也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啊。”

“況且這漠北有煤炭,所謂白災也沒有那麼恐怖吧?”

朱祁鉞不知者不怪,但朱棣卻笑道:“他們沒來過是真的,所以我北征的時候時常帶上他們。”

“不過你說這漠北水草豐盛,除了冬期長期沒問題,這就不對了。”

“若非你爺爺有看山點礦的本事,這些煤炭我們也無法那麼快找到。”

“況且有煤炭的地方不一定有水,沒水就不能耕種。”

“加上冬期太長,這羣胡人所種植的青稞、麥子甚至還沒成熟就得收割。”

“如此一來,那糧食不僅產量低,口感也不好。”

“這次我們多待兩個月,等九月初我們快回去的時候,你去看看燕然城、東然城產出的糧食你就懂了。”

“哪怕現在漠北種植的是你爺爺讓人引進的黑麥和耐寒小麥、玉米,但說到底也不過就是能提前半個多月耕種罷了。”

“一到八月中旬就得收割,不然就會被凍死。”

“在南邊,這糧食我們能種滿四個月,但在這北邊,如果沒有伱爺爺他們改進,那連三個半月都種不滿。”

“饒是如此,這漠北的糧食即便用上化肥,每畝地產出也不過一百二十來斤罷了。”

“想要養活一個人,得最少種四畝地才行。”

朱棣略感唏噓,同時又寬慰道:“不過有了火車,倒也不用倚重漠北的糧食了。”

“漠北這幾十萬人都去採礦務工,每日工價雖然比關內低,僅有八十文,可糧食從遼東運抵漠北,價格也不過每石六百文罷了。”

“工作一個月就足夠買四石糧食,四個月的工錢就能養活一家五口了。”

朱棣這般說着,朱祁鉞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爺孫向南邊走去,但由於朱棣年齡大了,往南沒走多遠便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直至黃昏,他們已然來到了安北城南邊的不遠處,隔着二里地眺望安北城。

安北城並不小,城池用混凝土修建,周長十二里,內有民舍五千餘間,還有縣衙、軍營和倉庫等佔地不小的衙門。

除此之外,尚有兩千餘畝土地沒有使用。

真正利用起來,足夠再修建五千餘間民舍,能容納八九萬人在此居住,而今這裡居住着三萬被髮配的工人。

他們大多都是被髮配燕然城的罪犯,而他們的妻女留在了燕然城,身爲男人的他們則是來到前線修建鐵路。

當然,他們不可能都居住在城內,大部分人還是主要在鐵路沿邊的帳篷裡生活,每工作一個月可以返回安北城做一些碎石的輕鬆工作來休息。

眺望這座城池,朱棣唏噓道:“再過十幾年,漠北就是我們漢家的地方了。”

“從匈奴到如今,算起來也差不多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這戰事最終在我和你爺爺手裡停下,日後留給你們的就只有西邊的敵人了。”

朱棣看向朱祁鉞,朱祁鉞挺了挺胸膛:“俺會收拾他們的。”

他這般說着,朱棣也笑了笑沒說話。

這對爺孫返回了安北城,進入安北城後不久,就在縣衙看到了端着把椅子坐在縣衙門口,翹首以盼的夏原吉。

“太上皇……”

見到朱棣他們出現,夏原吉連忙作揖上前,想要攙扶朱棣下馬。

朱棣無奈看他一眼,最後還是承了他的心意,扶着他翻身下馬。

不過朱棣年紀畢竟太大了,所以下馬之後腳步還是略微有些踉蹌。

這一幕看得朱祁鉞心懸到了嗓子眼,連忙過去攙扶。

朱棣摸了摸有些發暈的腦袋,回過神來後只能唏噓道:“老了啊……”

感嘆之後,他便帶着夏原吉和朱祁鉞走入縣衙後院,而這裡已經被整理出來供朱棣與朱祁鉞居住。

剛剛坐下,朱棣便見到鄭和快步走入正廳對自己作揖道:“太上皇,陛下已經從吉林出發,按照時間來看,差不多也快到白城了。”

“頂多五天,陛下就能抵達燕然城,您看……”

“這小子來的真快。”朱棣嘖嘖幾聲,隨後才道:“這西邊也看的差不多,是時候回去了。”

“明日出發去燕然城等他,等漠北的百姓耕種結束,我們再適時返回北京吧。”

說罷,朱棣看向朱祁鉞:“你日子還長,這次漠北糧食成熟,爺爺就不陪你了,日後你有的是時間來看。”

“是!”朱祁鉞知道自家太爺爺的意思,無非就是自己從軍後很有可能會在漠北待着麼。

經過自家爺爺和太爺爺的開導,他已經對從軍任吏這些事情沒那麼抗拒了,只當是自己人生重要的一環。

簡單寒暄幾句,朱棣便吩咐衆人各自退下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他們乘坐火車返回了燕然城。從安北城前往燕然城,具體距離還是有七百里的,需要一天一夜才能抵達。

抵達安北城後,時間已經是五月十三。

接下來的幾日,朱棣帶着朱祁鉞去看了看漠北的百姓如何耕種,順帶還讓朱祁鉞親自下地跟着農民幹了會活,把十一歲的朱祁鉞累得不行。

饒是他比同齡人高大有力氣,但農活這種事情並非有力氣就行了,個頭高大在幹活的時候也不一定是加分項。

幾天下來,他只覺得自己的腰跟快斷了一樣,故此朱高煦抵達燕然城的時候,只瞧見了佝僂着背的朱祁鉞,和似笑非笑的朱棣。

“小子這是怎麼了?”

看着眼前的朱祁鉞,朱高煦饒有興致的詢問,朱棣卻嘲笑道:

“小子幹了幾日活,便尋死膩活,好像沒了腰桿一樣。”

“哈哈哈……”朱高煦爽朗笑出聲,讓朱祁鉞滿臉漲紅羞愧。

“有何感想?”朱高煦詢問朱祁鉞,朱祁鉞支支吾吾半天,最後才道:

“這種地真不是人乾的活,這些耕君也是真的苦,怪不得他們那麼多人都想去工地,俺寧願去工地幹一年,也不願意農忙幹三四個月。”

“嗯,倒是懂得什麼是疾苦了。”朱高煦滿意點頭,同時主動坐在縣衙的主位,朱棣則是坐在旁邊。

二人瞧着朱祁鉞,朱祁鉞也佝僂着背坐下,忽的鬆了一口氣,看樣子是幹活幹得不行了。

對此朱高煦也能理解,這個時代種田苦的可不只是體力。

由於所有工具都十分原始,所以整日干活下來腰痠背疼,汗水流過被草割傷的地方,又疼又癢。

漠北種地還算好,若是在南方種地,那還得被螞蟥咬,被蚊子叮。

如果是新手,一個月的農忙就有可能去掉半條命。

“農民苦,所以我們纔要善待農民。”

朱高煦教導着朱祁鉞,朱祁鉞點頭道:“若是太學的那些東西都能弄出來就好了,耕君們幹活就不會那麼苦了。”

朱祁鉞所說的那些東西,便是以內燃機爲動力的拖拉機、收割機和播種機。

這些東西從十九世紀初火車出現後就開始被人研究,直到十九世紀末內燃機熱效率提高後才慢慢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有了這些農業機械後,如果再搭配足夠多的耕地,那當農民幹活就不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

中原雖然地大物博,可論起人均就不太行了。

不過以大明現在的疆域,如果能夠穩紮穩打的擴張,那未來的人均農業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

“這些東西我這代是見不到了,但你努努力的話,說不定能見到。”

朱高煦將大希望於朱祁鉞身上,這點他覺得不會有錯。

“行了,稍微休息一日,明日去燕然城外看看,過些日子就返回北京吧。”

朱高煦起身對朱棣行禮:“父親也注意着身子,每日檢查必不可少。”

“知道了知道了。”朱棣略微煩躁擺手,朱高煦見狀也不生氣,只覺得還能見到老頭子生氣,這就已經很讓人高興了。

幾番寒暄後,他便下去休息去了,而朱棣也朱祁鉞也因爲這幾日的勞累而感到疲憊,不多時也跟着午休去了。

倒是在他們父子三人都在午休的時候,南邊的京城卻因爲王回的返回而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對於王回的返回,新政派內部意見不一,但南邊的保守派卻持頑固反對的意見。

即便知道王回的迴歸是皇帝的示意,他們也不斷上疏來闡述王迴帶來的禍患。

面對他們的奏疏,朱瞻壑也感到十分頭疼。

“王回是陛下示意復起的,這羣人百般阻攔,怕是覺得我比陛下好對付才如此。”

午後東宮春和殿內,朱瞻壑坐在主位眉頭緊鎖,浮現一抹憂愁。

坐在下方的人除了王驥、高觀、陸愈外,還有在工部任職的張渤海。

四人見朱高煦如此,首先是老而持重的王驥率先發言道:

“陛下沒有示意給王惟中什麼官職,只是讓他返京待職,恐怕主要是想看看殿下您敢給王惟中什麼職位。”

“當下江淮被調走,而戶部尚書郭資也不斷以年邁而請求致仕。”

“這些事情,陛下心裡都是清楚的,而陛下沒有安排,恐怕就是想讓殿下您安排。”

郭資請求致仕並不奇怪,他比夏原吉還要大,如今已經七十歲,實在是幹不動了,畢竟這個時代洪熙年間的差事,可比前世宣德年間的差事多太多太多了。

繼續幹下去,郭資恐怕會提前兩年病逝任上。

故此,朱高煦給朱瞻壑兩個選擇,要麼拔擢王回爲戶部尚書,要麼就是殿閣大學士。

就這兩條路,沒有第三種選擇。

“戶部尚書如何?”

朱瞻壑詢問衆人,陸愈作揖道:“戶部尚書若是由王惟中擔任,這自然是最好,但以王惟中的性格,恐怕他擔任戶部不久,戶部便要鬧出不小的事情。”

陸愈說罷,張渤海也附和道:“戶部承舊制,實際上早就應該改制了,王惟中雖說有清廉之名傍身,可真要鬧起來,他也不見得能落得什麼好處。”

張渤海話音落下,王驥卻持反對態度:“你們太小瞧王惟中了。”

王驥搖搖頭嘆氣道:“王惟中若是任戶部尚書,旁的暫且不提,張孟存等昔日下屬必然會以他爲首。”

“上次他有這般實力時,可是與三楊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以兩敗俱傷爲結束。”

“當然,說是兩敗俱傷,但王回這一派除了他被奪職以外,其餘人紛紛得到了陛下的拔擢。”

“反觀三楊那邊,不僅因爲無法平息與王惟中的爭亂而遭到江東、浙西等派不信任,還被緝拿了一大批江南出身的官員。”

“王惟中若是任吏部尚書,便是殿下親自出手,也不見得能鬥倒他……”

王驥這般說着,陸愈等人心中雖然覺得王驥有些高看王惟中,但心裡卻不得不重新衡量起來。

“這王惟中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劍,但如果用的不得當,便會劃傷主人的手。”

高觀適時開口,而這也是朱瞻壑擔憂的,只是他想了想後不免凝重道:

“這王惟中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若要了解他,你我都不夠,唯有三個人足夠了解他。”

“其一爲陛下,其二爲楊士奇,其三便是徐碩徐孟明。”

“陛下既然讓我選擇,那自然不會主動幫我,而楊士奇雖因長子被挾制而不得已低頭,但也只是向陛下低頭罷了。”

“三人之中,唯有徐孟明能幫我們,而徐孟明以陛下馬首是瞻……”

朱瞻壑沉吟片刻,最後還是開口道:“高觀,你親自走一趟詢問一下徐孟明。”

“是!”高觀不假思索的起身應下這門差事,隨後便向外走去。

朱瞻壑等人在殿內等他的消息,而走出東宮的高觀首先便見到了跪在東宮門前的近千名官員。

他們無視高觀,就這樣堵在東宮門前,也不唱聲來干擾朱瞻壑。

高觀快步離開此處,隨後走出宮城,向刑部走去。

兩刻鐘後,他來到了刑部的衙門,並得到了刑部尚書徐碩的接見。

徐碩將接見的地點放在了他辦公的書房,並讓人迴避十步開外。

“高主薄想來是爲了王惟中的事情前來吧?”

徐碩開門見山,高觀也不藏着,直接開口道:“如今陛下有意讓殿下主政,想來徐尚書應該瞭解。”

“此次王惟中的事情鬧得有多大,不用下官開口,徐尚書也應該瞭解。”

“若是徐尚書能幫助殿下走過此關,則未來可期……”

高觀雖然這麼說,但他心裡也十分忐忑。

徐碩畢竟是從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人,所以他手下的官員也不少。

王回的強大在於他自己不貪,也不讓自己的親戚貪。

徐碩雖然做不到王回這般完美無瑕,但他可以保證自己乾乾淨淨。

只要他不去牽扯一些爭鬥,那以他的情況,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再幹十幾年,然後圓滿致仕。

當然,就憑他當下的政績,即便去世也很難獲得諡號,所以高觀只能用“未來”來暗示。

不貪錢的人,要麼貪權,要麼貪名。

這三者,朱瞻壑都能給得起,就看徐碩接不接受。

“我這椅子雖說穩固,但時間久了,也不免搖晃。”

“椅子尚且如此,何況主人呢?”

徐碩打了個謎語,意思也挺明顯,那就是朱瞻壑的位子並不像他們所想的那麼牢靠。

別的暫且不提,如今越王和鄭王已經就藩,可身爲二皇子的宋王朱瞻圻卻沒有就藩,這如何讓人不遐想。

“東宮的椅子要更穩固,因爲兩旁多了兩根橫木。”

高觀目光灼灼看着徐碩,徐碩也知道他所說的兩根橫木是什麼。

其一是武定侯府的郭鏞,其二是太子妃所代表的黔國公府沐春。

然而面對他的這番話,徐碩卻輕笑搖搖頭道:“橫樑看似穩固,但實際卻不一定……”

他一邊說,一邊從自己的書桌上拿起一封書信推到高觀面前。

高觀眉頭緊皺,不解看着徐碩,但最後還是將書信給打開了,而信中內容卻不由得讓他眉頭越來越緊了……

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546章 愚蠢至極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574章 可汗舞樂請假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12章 天下糜爛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28章 潛龍在淵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566章 峽口之戰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請假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89章 倉攢吏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524章 以一持萬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6章 陰晴圓缺第342章 開港招撫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527章 東風入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561章 浪恬波靜第64章 募兵之論第73章 平倭論第598章 後記永曆(1)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59章 東窗事發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13章 狗咬狗第516章 自爆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7章 北亂南治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566章 峽口之戰第70章 何不燒煤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88章 晉府難安第497章 洪熙八年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43章 春和不和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3章 難成大器第566章 峽口之戰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97章 龍江船廠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59章 東窗事發第94章 朝夕禍福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475章 父債子還
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546章 愚蠢至極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574章 可汗舞樂請假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12章 天下糜爛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28章 潛龍在淵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566章 峽口之戰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請假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89章 倉攢吏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524章 以一持萬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6章 陰晴圓缺第342章 開港招撫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527章 東風入律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561章 浪恬波靜第64章 募兵之論第73章 平倭論第598章 後記永曆(1)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59章 東窗事發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13章 狗咬狗第516章 自爆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7章 北亂南治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566章 峽口之戰第70章 何不燒煤第579章 時光如梭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88章 晉府難安第497章 洪熙八年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43章 春和不和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3章 難成大器第566章 峽口之戰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97章 龍江船廠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59章 東窗事發第94章 朝夕禍福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475章 父債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