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改制

加多少合適啊?”皇帝一的迷糊住了,下意識地問。

“縣官一年以三百石爲宜,大縣可以至五百石。

此外,大縣要設縣承、主薄、縣尉、都是二百石的長吏,每縣,按中央六部,可以設曹治事,年俸百五十石,各曹之下,再設佐吏、書佐、循行、等輔吏,年俸數十石到百石以下。每縣根據鄉里人戶數來置官設吏,每十戶供養一個小吏,二十戶供養一個輔吏,五十戶供養一個長吏,而縣官一年的俸祿,不過百戶的賦稅就夠了。”

明朝的俸祿制度也很混亂,主要是,皇帝有時候善財難捨,喜歡耍無賴。

按國初的制度,是以糧食和布匹來算工資的。一品官每月支米八十七石,一年是一千零四十四石,這個工資標準,用後世顧炎武的話翻成白話來說就是:從來他孃的沒見過這麼低的工資標準啊!

事實上,確實低了。

漢朝的承相和御史大夫是萬石,就算是一個郡太守,也就是明朝的知府,年俸也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兩千石。

除了工資,還有帶薪水的長假,而且漢朝郡太守還有自己的少府,郡內山川水澤所出,就是太守除了工資外合法的收入。當然,這個收入太守一般會用來貼補郡中用度,用來作私人的賞賜,激勵屬官什麼的。也有少數直接落袋,人家也不能說什麼。

到了離明朝不遠的宋朝,那更是士大夫的樂園,工資高,福利好,允許公開狎妓嫖娼,明朝的官員和宋的士大夫相比,真的差太遠了。

所以明亡後,書生殉國的少,而宋之亡,最少還有十萬人滔海而死,宋之待大臣,確實是中國諸朝中做的好的過份的一個。

至於大明的地方官,實在就是太苦了一些。一化品縣官,說起來是一縣之主,年俸標準是九十石大米,如果是稻子打成精米來實額發放,實際上這個工資是普通人的年收入三倍左右……但實際上朱皇帝連這個標準也沒有達到,洪武年間,皇帝亂髮寶鈔,朱元樟以爲寫上名字的紙就算錢了,皇權至大,反正以殺人來推行就是,但經濟規律不是權力可以左右的,寶鈔在洪武年間就連年貶值,到正統年間,一萬貫寶鈔也就抵一千文銅錢的價值。

到了海瑞當縣官的嘉靖年間,寶鈔連一千文錢也換不到,但海瑞的記錄裡,他的工資實領是年俸十二石米,二十七兩銀子,還再加上三百六十貫寶鈔。

可想而知,海瑞領到那擦屁股也嫌硬的寶鈔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一家十幾口人,十二石米加野菜勉強夠吃,二十來兩銀子要負責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再加上看病,買書等額外的支出,當然,鹽、茶這一類的支出也是必不可免的。

海瑞這個真正只憑工資過日子的主,日子過的有多難,那就可想而知了。老母過生日買兩斤肉,成爲全國俱知的豪氣舉動……不得不說,朱元障定的工資標準實在是太低太低了!

而且,就算這麼低的工資標準,歷代皇帝還經常搞事,有時候用棉花抵糧食,有時候用香料,蘇木,文官們好歹在名義上還能領齊,現在武官和小兵們已經根本不可能實額發放俸祿了。

京師武官算是好的,十石的月俸能領到毒四石,外省武官,幾個月領一兩石的都有。

在大明能成爲士伸階層的一份子,本來就竹出了更多的艱辛,一個舉人的出現,往往是一個家族幾代努力的結果,結果是當了官還得捱餓,成了精英過的還不如一個馬光……官員們如果不化身爲狼,那纔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

“這個,似乎太高了吧?,,皇帝的態度是根本不必奇怪的。他就是經常拖欠武官工資,惡意欠薪,甚至根本不給薪水的老闆,除了勳戚和太監,能從他手裡弄到好處的還真不多。皇帝對太監很大方,正統年到現在,一賞幾萬引的鹽引是常有的事,賞給上好的田地也是經常的賞賜,在正統到天順年間,太監們對鹽茶引制度的破壞是驚人的,皇帝對家奴的大方直接造成了土地兼併和鹽茶引的敗壞,而他對下頭官員卻從來沒有這種好心,拖欠是經常的,不發是可能的,用點香料蘇木什麼的抵工資,要麼就是破布發兩匹當銀子,皇帝幹這種不要臉的事也是經常有的,這會兒指望皇帝能高高興興的給下頭的文武官員們漲工資……這根本也是不要想的事。

事實上,皇家的態度就是每個官員都和他們讀的書上寫的一樣,奉公守法,恪守儒家經典上風道德規範,工資菲薄,但仍然竭誠效力……事實上,皇帝拿官員們當豬頭,官員們也拿皇帝當傻子,除了洪武皇帝用剝皮的辦法來阻止官員貪污,除此之外,有明近三百年,官員的腐敗和貪污就根本沒有停止過。

“皇上,俸祿不給足,恐怕官員貪風難免。”

“聯要你錦衣衛做什麼!,,提起這個,皇帝自然是很有主見的樣子,對着張佳木道:“以告奸之法,盡捕貪官便是。該殺的殺,該關的關,該流的流,聯絕不會手軟。,

“臣亦相信皇上不會手軟。,,張佳木笑道:“不過,臣恐數年之後,皇上會無官可用的。,,

“這怎麼會!,

皇帝搖頭,笑道:“洪武年間可沒有弄到無官可用。,,

“太祖高皇帝限定讀書生必須出來效力,否則必殺無疑,有人不願出仕的,自斷手指,高皇帝殺了他全家……”張佳木冷然道:“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有這個狠心。,,

“這”,

“按洪武年的規矩,這一次臣抓的數百文武官員,全部該處斬的罪。請皇上下旨,臣現在就回去殺人。”

“這似乎太過了些……”,皇帝眼神開始躲躲閃閃。他自然沒有朱元障的那份狠心,眼前錦衣衛獄中的這麼多官兒,有不少都是能力傑出,而且素有聲望的好官,全數殺了,皇帝連想也不敢想後果會怎麼樣。

殺人是門學問,就算是皇帝也不是能隨心所欲的殺人的。如果說什麼事能叫一個君王畏懼,那麼就是所謂的天命,還有後世的史書之譏。

歷史上殺人多的帝王,鼎鼎大名的當然就是秦始皇和漢武,這兩人殺人自是極多,但同時也有雄才大略之評。而後來的諸如石虎之輩,說是帝王,但在史書上的評價比豬狗還不如。任何一個皇帝,當然都不願在史書上有太過不堪的記錄和評價。

象朱元障,一生雄才大略,治國理民都有一手,在他的治下,天下生民算是各安其位,井井有條。

但他的治政,也不光是一個殺字。如果是這樣,和石虎之流也沒有區別了。他的政治執行能力,還有構架政權的能力極強,而處理政務的能力,更是叫後人瞪乎其後。也只有他,才能把整個文官集團治的服服悄悄,根本就翻不起浪來。

可惜,人亡政息,雖然朱元障留下了一部大誥,讓他的後世子孫師之以法,萬世不移。按老朱的理想,只要按他的大誥來辦事,大明江山就穩如泰山了。

但他沒想到一點:每個人的能力高低是有不同的。

就精力來說,一個大明太祖能抵五個成祖,再抵十個宣宗,二十個英宗,一百個憲宗,一千個世宗,一萬個神宗……

就能力來說,也是差不多。

就眼前這位君王來說,除了一點仁德,一點類似普通人的善良,幾乎就沒有什麼優點可言了。他又吝惜正經發放的俸祿,不願破財,又不喜歡官員貪污,在不給官員假期的同時,希望所有的官員能當牛做馬。在自己享樂的同時,希望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不知疲憊恪守道德的君子。

這也太扯了一些。

“高皇帝養一個知縣,用的是五戶人家,聯養一個知縣,卻要用百戶人家,如此擅改祖宗成法,恐怕會弄的天下洶洶。”

“但官員貪污,攤派,都是不小的損失。”

張佳木的數據,事先已經報給皇帝,不然的話,說起給官員加薪的話,根本就是談都不必談。而事實上,張佳木要做的不止是加薪這麼簡單,事實上,他要把大明的官員俸祿發放系統重新爬梳一遍,用一種全新的辦法來做這件事。

用他的話說,這樣的做法,就算不能盡絕貪污和攤派,但也差不多會少個八九成。而對官員清廉度的培養,和整個官風民氣的上揚,都有莫大的好處。

“錦衣衛先好好查辦一批,要把這股風剎住!,,皇帝很是憤怒,想到底下不是成千上百,而走過萬的官員都在挖他的牆角……對這種事不憤怒的帝王,怕也是沒有幾個。

一想到要給官員普遍的提工資,地方和中央的收入肯定要銳減,就算是按張佳木的說法,這麼做其實是減輕地方的負擔,但皇帝也實在是善財難捨……一想到內庫要減少收入,皇帝就是心如刀絞,疼的着實厲害。(未完待續)

第51章 爭執第278章 營房第484章 城頭第688章 王增第325章 星光第689章 集團第422章 風雷起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狹路相逢第408章 軍制第328章 敗壞第62章 買田第561章 制度第376章 愛好第187章 厚禮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419章 應變第377章 閣老第249章 新聞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349章 送信第201章 夜驚第33章 上任第90章 新手下第527章 先聲第583章 年富第393章 狂奴第605章 肅貪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581章 生態第429章 國公府第323章 編號第641章 底線第380章 羣狼第282章 來使第377章 閣老第2章 靜夜思第194章 一夫當關第192章 連鎖第267章 寶刀第321章 好事第527章 先聲第271章 營嘯第258章 賀喜第622章 改制第123章 迎駕第416章 過門第285章 森嚴第92章 出隊第618章 祖孫第487章 強弩第410章 力士第472章 進步第583章 年富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84章 坳相公第129章 卿意如何第323章 編號第668章 積毀第395章 英雄少年第608章 間子第526章 後援第80章 會客第238章 訓誨第514章 獎黜第483章 反了第420章 敬酒第7章 百戶威風第580章 學堂第255章 納悶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6章 開荒任務第409章 拜賀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680章 開恩第394章 又一年第654章 威壓第219章 校閱第386章 謊言第206章 站隊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224章 嶽正第141章 慶功第23章 面聖第77章 莊子第31章 升官第381章 太平侯第593章 賑濟第195章 贖身第486章 路遇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428章 不留手第41章 意外收穫第44章 新思維第513章 喜事第619章 迷茫第521章 伏兵第514章 獎黜
第51章 爭執第278章 營房第484章 城頭第688章 王增第325章 星光第689章 集團第422章 風雷起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一章 狹路相逢第408章 軍制第328章 敗壞第62章 買田第561章 制度第376章 愛好第187章 厚禮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419章 應變第377章 閣老第249章 新聞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349章 送信第201章 夜驚第33章 上任第90章 新手下第527章 先聲第583章 年富第393章 狂奴第605章 肅貪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581章 生態第429章 國公府第323章 編號第641章 底線第380章 羣狼第282章 來使第377章 閣老第2章 靜夜思第194章 一夫當關第192章 連鎖第267章 寶刀第321章 好事第527章 先聲第271章 營嘯第258章 賀喜第622章 改制第123章 迎駕第416章 過門第285章 森嚴第92章 出隊第618章 祖孫第487章 強弩第410章 力士第472章 進步第583章 年富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84章 坳相公第129章 卿意如何第323章 編號第668章 積毀第395章 英雄少年第608章 間子第526章 後援第80章 會客第238章 訓誨第514章 獎黜第483章 反了第420章 敬酒第7章 百戶威風第580章 學堂第255章 納悶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6章 開荒任務第409章 拜賀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680章 開恩第394章 又一年第654章 威壓第219章 校閱第386章 謊言第206章 站隊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224章 嶽正第141章 慶功第23章 面聖第77章 莊子第31章 升官第381章 太平侯第593章 賑濟第195章 贖身第486章 路遇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428章 不留手第41章 意外收穫第44章 新思維第513章 喜事第619章 迷茫第521章 伏兵第514章 獎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