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裁撤

在文官來說,這是掌握了後勤管理的權力,當然開心。

在張佳木來說,文官對武官制約的太厲害了,不成,爲嚴重製約和傷害武官的自尊和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巡撫領軍制度將來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爲將,也要改。

武官現在勳親勢力有復甦的跡象,將來不妨就是保持這種制度,高層武官由勳戚來充當,中低層武官從講武堂出來,以後還會再有職業軍士制度……不過反正大明的軍人和後世不一樣,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當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職業了罷?

這個且不提,改成禁軍和廂軍制度以後,原本自成系統,管兵管民自管財務和土地的衛所制度當然就徹底剷除不要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以後的軍隊財政怎麼弄?

既然全改爲募兵制,當然是中央財政全包了,好在現在二百萬衛所軍,全部一體轉民,除了衛所軍官之外,怕是沒有人不贊同。

現在已經是衛所大量逃亡軍戶的時候了,一聲軍轉民,大家不用再逃,本鄉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雖然賦稅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畝,官田要交三鬥三升,正好是十倍。不過就算是十倍,只要正常年景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軍戶衛所,可比種官田還苦的多了。

到時一聲令下,全國留三十萬禁軍,就是戰兵,再有二三十萬的廂軍,也就罷了。

現在海寇未有,只有北邊防,南方無事,最多留三五萬人的戰兵分駐南方各省,特別是雲南一帶,再配十萬八萬的廂軍就夠使了。

況且,最要緊的就是,錦衣衛在擴張

錦衣衛的野戰部隊,監察部隊都在擴張,純粹的特務部隊的老底子不僅沒減,反而日漸增多。

就算是京城裡曹翼那一部分撥做了廂軍,負責維持日常治安的事錦衣衛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過刺眼,但就算如此,錦衣衛未來在全國將是一支僅次於禁軍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一支力量只供張佳木一人指揮,至於維持費用,皇帝還是照一衛的數目來給……反正張佳木搞錢有方,不擾民,不禍害官員士紳和富戶,一樣養得起這麼些人,皇帝也樂得不管。

至於文官,知道此事是張佳木的底線所在,現在這種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誰敢膽觸動張佳木的底線,把錦衣衛的問題也提出來議一議……恐怕大明官場也找不到這樣的傻鳥罷。

就算真有的,詔獄是幹嗎使的?

只是這人數一少,中央財政包乾下來,問題倒不大。但如果再把軍餉給軍隊自己發,顯然也不大合適。

以文制武,制的過了當然不行,不過不制肯定也不行。

文官政治有很大的缺點,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明朝近三百年沒有內亂,沒有藩鎮,沒有起兵造反的,這就說明,明朝的文官集團統治再混蛋,在穩定內部方面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既然如此,反正新軍制下也沒有文官領軍這回事了,勳戚制度既然還在,那些侯爵伯爵們也會把持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勳親再紈絝混蛋,也是武官出身,不會如文官那樣事非不分,只管壓抑武臣。

象王越這樣的文官,號稱知兵,但動輒就殺害武臣,從指揮使到千總把總,想殺便殺,根本不把武官當人看。

王驥當年以文官節制邊將,也是如此。

這些讀書人平時大講德化,遇到丘八就化身惡魔,這種事,張佳木可絕不願再發生在自己手上。

至於權貴會漸漸**無用,這倒也好辦,以後武校正常開設,權貴子弟也要入學,不畢業就沒資格領兵。

從學校出來,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要說權貴徹底不能領兵,歐洲列強可是一直到二戰之前都是用權貴領兵的

軍事權留着,由都督府掌軍官名冊,升遷、訓練、武庫等事,文官則掌後勤,彼此牽制,以收穩定之效。

這一層,也是李賢和張佳木商量很久後才議定的,關節仍然是“妥協”這兩字。張佳木現在算是深諳此道,用起來虎虎生風,如魚得水了。

但這麼一來,武官俸祿原本是皇上發,一年大幾十萬的銀子,全部壓了過來,這一下,戶部可也根本承受不住。

皇帝對武官可是不小氣的,特別是駐京武官和京營兵,待遇向來強過外省。外省實發只有五成的時候,京中是十萬,外省只有三成或是三個月發三成的時候,京中最少還有五六成的實發實授。

一個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實領五十石糧,還有幾十兩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戶部的錢也是皇上的錢,只是分做公私兩用罷了。

現在文武一體,就算多了三十萬石糧,缺額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軍和廂軍不必擔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撥給邊軍的錢糧,順理成章的改成戍邊禁軍和廂軍的糧餉就是。

武官少有不足,則用地方的火耗和商稅收入補上就是,反正這筆錢多的很,文武官一併發了,根本不是問題。

“國初駐京武官是多少人來着?”

張佳木沒答李賢的話,反而扭頭問年富。

“回太保,”年富神色安詳,躬了躬身,答道:“洪武二十五年,京師武官兩千七百四十七人,軍士二十萬人,馬四千餘區。到了現在,改禁軍制後,軍士暫定爲十二萬人,馬九千餘區,武官人數,不帶俸祿不計其數,帶俸祿的,總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你們看看”張佳木冷笑道:“兵現在不足十萬,就算聚集齊了,不過是十二萬人。國初洪武年間,太祖手裡的精兵二十萬人,用武官不過兩千人,這樣負擔自然是極輕,就是這樣,太祖高皇帝也極憐憫小兵,關糧多少,一年發幾次夏棉布服,鴛鴦戰襖,都是由官家發放,要是哪個敢摻石子沙粒,或是役使小兵,管你是國公大將,太祖一律不留情面,該殺則殺,絕不手軟。”

朱元璋殺人雖多,洪武年間直殺的人頭滾滾,但叫人心服之處就在於此。

不管是誰,殺的都要置之以法,就算是誅胡惟庸興大獄,也是叫錦衣衛和檢校事前做足了功課,把胡惟庸謀反的證據鏈弄齊了,抓到了證據,這才動手。

所以殺人要有學問,就是朱元璋的這般殺法。

洪武年間,百姓負擔輕,也確實是與他儉省的思路有關,軍不擾民,以衛所自給自足,所以養兵百萬,不用國家一米一錢。

時勢相移,現在不僅衛所要裁撤,就算是武官人數,也比洪年年間漲了十倍上去。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孫這麼隨便封官,準能氣的再死一回……

“洪武舊事,提他做什麼……”

彭時對這種事向來遲鈍,只是對張佳木是骨子裡的反感,所以下意識的便這麼說出來。只是話一出口,就被衆人看白癡般的看着,他面紅過耳,一時也是醒悟過來。

這自然就是最近的大政之一,其實也是李賢當面稟報過皇帝的:裁撤武官,以分流、改任,或是直接裁撤的辦法,精減駐京武官的數字,不然的話,也是真的難以爲繼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賢與皇帝也是有過這麼一次對話,只是時間是天順五年,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皇帝和李賢才開始辦這件事。

當然,在沒有張佳木的情形下,魄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再說,也是不願往死裡得罪人,武官的工資又不歸文官管,何必這麼着急上火?結果皇帝顧問,首輔出力,但實際效果不佳。

終明亡國,也沒有把這件事給解決掉。

到是成化年間的傳奉官真正觸犯了文官的地盤,衆官大怒,孝宗一即位時,就把所有的傳奉官給罷光了,包括一些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以傳奉得官,也算是皇帝賞識他的才能,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罷光。

然後就只能以經史子集的八股文得官,天下烏鴉一般黑,死氣沉沉。

“我和太保的意思……”李賢咳了一聲,幫着同僚化解了一下尷尬,然後便正色道:“在京武官,以卓異、優良、中平、中下、下下分做五等,最上等的,自然留京供職,還能升官,評二等的,留京亦可,調入邊軍禁軍亦可。評在三等或四等的,在京入廂軍,地方入禁軍也可,入廂軍也可。評爲最下等的,則一律沙汰,免官奪職爲民。”

這麼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震。

下這般狠手,倒也真的是大魄力

要知道,武官集團雖然被壓,但畢竟這還是天順年間,勳戚們還在,武官們還可以和文官平禮相見,要在百年之後,武官被文官徹底打死,工部管器械,兵部管升遷,戶部管錢糧,反正沒武官自己什麼事,一品武官向四品巡撫叩頭,一品武官向七品巡按叩頭,就算是一品總兵,七品知縣也一樣能分庭抗禮,武官地位到這種地步,也就沒什麼心氣和文官抗爭了。

可這是天順年間,武官們勢力猶存,幾萬武官是皇帝向來用私房養着,寵壞了的,這般動起手來,眼前的人,可能真吃得住勁?

第333章 盛怒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372章 相約第603章 文思院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654章 威壓第381章 太平侯第35章 新案子第19章 最大贏家第628章 所見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300章 零二章諸王第506章 總兵第20章 變故突起第124章 合流第650章 廂軍第33章 上任第17章 查案第260章 受辱第150章 不簡單第269章 基地第436章 殺賊第570章 商機第505章 深宅第589章 決斷第289章 清晨第146章 入宮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317章 傳奇第202章 告急變第361章 葉宗留第189章 警句第431章 起火第298章 火起第410章 力士第430章 遇襲第577章 大事第599章 操守第6章 開荒任務第476章 轉機第72章 逼債第501章 不行第371章 收益第415章 曹福來第139章 盤算第8章 請君入甕第546章 謝恩第536章 演禮第219章 校閱第277章 索駕帖第386章 謊言第174章 賜宴第57章 投帖第571章 家國第622章 改制第560章 起始第300章 零三章傳言第321章 好事第425章 叔侄第112章 罷朝第74章 爭獵第408章 軍制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76章 家人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290章 監視第535章 姐弟第691章 傳承第7章 百戶威風第496章 獠牙第521章 伏兵第333章 盛怒第345章 大人到第242章 崩壞第337章 儒臣第235章 侯府盛宴第508章 新聲第5章 驚變第136章 意外之得第141章 慶功第643章 忠奸第23章 面聖第650章 廂軍第75章 石彪第604章 奏事第521章 伏兵第331章 慈寧宮第104章 萬宮女第642章 陰雲第128章 早做謀劃第511章 酬功第578章 風車第330章 賜婚第488章 下風第23章 面聖第530章 大格局第621章 加薪第141章 慶功第170章 經營收納
第333章 盛怒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372章 相約第603章 文思院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654章 威壓第381章 太平侯第35章 新案子第19章 最大贏家第628章 所見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300章 零二章諸王第506章 總兵第20章 變故突起第124章 合流第650章 廂軍第33章 上任第17章 查案第260章 受辱第150章 不簡單第269章 基地第436章 殺賊第570章 商機第505章 深宅第589章 決斷第289章 清晨第146章 入宮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317章 傳奇第202章 告急變第361章 葉宗留第189章 警句第431章 起火第298章 火起第410章 力士第430章 遇襲第577章 大事第599章 操守第6章 開荒任務第476章 轉機第72章 逼債第501章 不行第371章 收益第415章 曹福來第139章 盤算第8章 請君入甕第546章 謝恩第536章 演禮第219章 校閱第277章 索駕帖第386章 謊言第174章 賜宴第57章 投帖第571章 家國第622章 改制第560章 起始第300章 零三章傳言第321章 好事第425章 叔侄第112章 罷朝第74章 爭獵第408章 軍制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76章 家人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290章 監視第535章 姐弟第691章 傳承第7章 百戶威風第496章 獠牙第521章 伏兵第333章 盛怒第345章 大人到第242章 崩壞第337章 儒臣第235章 侯府盛宴第508章 新聲第5章 驚變第136章 意外之得第141章 慶功第643章 忠奸第23章 面聖第650章 廂軍第75章 石彪第604章 奏事第521章 伏兵第331章 慈寧宮第104章 萬宮女第642章 陰雲第128章 早做謀劃第511章 酬功第578章 風車第330章 賜婚第488章 下風第23章 面聖第530章 大格局第621章 加薪第141章 慶功第170章 經營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