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風,說說事,書生給各位看官讀者真摯地說一下,請訂閱一下此書吧,一本書要走的遠,一定少不了諸位看官的訂閱支持,大家不要怕錢白扔,書生也給大家一個承諾,此書絕不太監。十一月份,感謝糖醋地瓜、貪火燎原、騎鶴人、覆手、寂滅前塵、楓葉獨醉,點我不會懷孕、小僧說夢的打賞。
漢中安民大營的會議說白了就是一場軍事佈置會議,說是研討,吹風會之類的,全是瞎說,這是朱常浩一次獨斷專行的會議。
會議上確定建立鄱陽湖艦隊,洞庭湖艦隊,和林丹汗加大馬匹交換,組建自己的騎兵,最後就是在西安府,延安府,榆林府等地進行招募兵丁,就連十二到二十五歲的女子都要招募,最後就是搜刮大明境內的一些人才了,什麼徐光啓,王徵之類的。
說到這裡,朱常浩還希望李之藻來幫自己,雖然已經有六十三歲的高齡了,可是這人德才兼備,在王府的內政方面,可以挑起來。
不過,對於浚縣的王在晉,朱常浩其實非常希望他能來。王在晉和孫承宗有些不對付。雖然在明史裡面,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不過,從他的資歷來看,此人不是一個鹹與之輩。
他在萬曆二十七年(1598年),三十二歲的他就成了工部署郎中事,那可是正七品官員,放在二十一世紀就是縣處級官員。
後面,萬曆二十七年十二月,福建副使興泉兵備…萬曆三十五年閏六月,湖廣提學參議,萬曆四十七年三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等處督理營田提督軍務(山東巡撫),泰昌元年八月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軍務俱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河道總督)。
也就說,此人能上能下,能文能武,當過封疆大吏,也幹過部長職業,那河道總督基本上就是二十一世紀水利部長兼鐵道部長那個級別的。
再後來,天啓元年六月,添注兵部左侍郎兼督三部事,天啓二年三月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等處(遼東經略)
遼東經略,那可是了不得呀。遼東經略控制的地區,東到大海,北到北令海峽,西南到山海關和漠南蒙古相接壤,就連李氏王朝都不敢忽視他的指令,這還不算,還對河北,天津衛,北直隸東萊地區。從東北亞一個不規則的弧形圈上,都是王在晉說了算。
就在天啓二年八月,王在晉做了南京兵部尚書,從成祖遷都北京後,這南京就作爲陪都了,這裡的留守兵部尚書一般都是太監來做,但王在晉一個有蛋蛋的男人卻做了,可以說,他是一位“能官”,做官的手段不俗啊。接着,在天啓五年三月,做了南京吏部尚書,這可是組織部長的角色啊,管烏紗帽的角色啊。
到了崇禎元年三月,從南京回到京師,做了太子太傅兼刑部尚書。就在今年,也就是崇禎元年四月,這廝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
王在晉是四朝元老,有人說他迂腐,不知兵事,那是對他能力紅果果的抹黑和嫉妒。
這就像兩個男人在廁所裡撒尿,在掏出丁丁的一瞬間,短丁丁的男人就對長丁丁的腹誹不已,心裡也會充滿怨念地說道,“長有個屁用啊,一看就是三秒鐘,說不定就是個軟貨,中看不中用玩意。”
現在王在晉正在京師當太子太傅和刑部尚書,那自己現在也把他弄不到漢中來,不過,最多半年,崇禎就會出昏招,將他免了,還削籍,削籍之後,那隻要自己伸出橄欖枝,王在晉就來了。
然後將他和李之藻配合起來,那本王的文官就搞定了。
對於孫承宗,兩個字,好辦!
從秉性上講,他是一
位德高望重的大家,一心爲大明的這艘破船縫縫補補,可惜,崇禎還不重用,既然你不重用,那本王就將他收攏來。
這些人員的分配,就是在會議之後朱常浩胡思亂想的,具體的想法和落實情況,還需要劉正來執行。
心隨事遷,朱常浩立即將劉正叫來,問一下這些人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劉正來了,朱常浩問道,“劉哥,本王讓你帶着這親筆信請我們大明的一些,賢德之人,來輔助本王,人請的咋樣了?”
“回王爺,孫承宗老帥已經歸來的路上,還有盧象升,宋應星,孫元化,瞿式耜都已經在來的路上了,置於王爺你近期提出的徐光啓,王徵,李之藻小的估計還有半個月纔有消息。”
“劉哥,你不愧是本王的左膀右臂,本王以前說過,沒人的時候我叫你劉哥的,既然現在沒人,你也放鬆一點,有啥說啥。”
“那行,本王到時候準備一個歡迎儀式,還有,將這些人的後顧之憂我們必須給解決掉,將他們的家人接到漢中來。”
“是,王爺,他們估計再有三四天就來到漢中了,王爺,還是準備一下歡迎儀式,還有他們的官職什麼的?”
“感謝劉哥的提醒,本王下來還真的爲我的大明帝國夢想設置一下官職和官位。當然,和朝廷的設置有些差距,不過,本王按才授官,一定不會埋沒他們的才能,就是黃金買馬骨,本王也是要做出來。”
“那好,王爺,小的這就下去了。”
“恩,好的,你去吧。”
劉正下去了,朱常浩開始對漢中王府的行政結構進行規劃,按照大明的朝廷模式,走的是“六部制”,即吏部,禮部,戶部,刑部,兵部,工部,可惜朱元璋獨斷專行,將“三省”給取消了,現在,朱常浩覺得,自己還是將“三省六部制”給恢復起來。
因此,對於孫承宗,就定爲尚書省的中書令,還有內書省和門下省。李之藻爲內書省尚書,王在晉就作爲門下省尚書。
盧象升兵部侍郎,宋應星工部侍郎,瞿式耜吏部侍郎,徐光啓禮部侍郎,李之藻還兼任刑部侍郎,王徵爲皇家科技學堂(大學)校長,孫元華爲副祭酒(副校長)。
這樣一來,自己的班子就確立了,還有三四天,等得起。
事情基本上已經好了,在一疊職位書上,已經確立下來了。
一晃三天過去了,孫傳庭前來報告,“榆林府,延安府,西安府等地的兵站已經設立起來了,在榆林地區,和林丹汗的馬匹榷市也建立起來了。
約定每兩個月,就送來馬匹,不過,林丹汗要求用糧食和兵器來換,還有鹽巴,布匹,茶葉進行兌換”。
朱常浩一聽,心裡一暖,這是好事情,就是不知道俞開義的兩支艦隊怎麼樣了?
正在思考這艦隊的問題的時候,說曹操曹操到,俞開義來了,他給朱常浩說了三件事。
“王爺,鄱陽湖艦隊已經組建完畢,不過,現在船隻奇缺,洞庭湖艦隊也一樣,馬尾船塢打造,末將今早收到我哥的傳信,已經準備開工了,不過,要求王爺您將第一筆銀子撥過去,需要五十萬兩。”
“本王曉得,對於鄱陽湖和洞庭湖艦隊,規模不能小,哪怕就是晚兩個月,也要保證絕對優勢,最起碼在周邊水域,我們漢中瑞王府的這兩支就是巨無霸,馬尾船塢需要銀子,那我就撥,五十萬兩就五十萬兩吧。不過,我們這邊必須管錢,這事情,本王下來會安排的,俞將軍你下去吧!”
“是,王爺,”俞開義說
着就下去了。
軍隊的事情已經差不多了,朱常浩想去看看校場,這不,劉正進來了,他對朱常浩說道,“王爺,鷹眼報告,再有一個時辰,孫承宗,盧象升,宋應星,孫元化,瞿式耜五人就到漢中府了,王爺,我們是不是要出去迎接一下?”
“哦,他們已經來了,這本王必須豎起王仗,出城十里迎接,你下去,趕緊讓八百親衛集合,準備好五駕馬車,立即出城。”
“是,王爺,小的這就去準備。”
一刻鐘的時間,八百親衛已經準備好了,明黃色的冕服,出行儀仗,斧鉞羅傘,就好像在等待王爺的檢閱。
朱常浩一看這架勢,那就出發吧,在路上,朱常浩讓劉正給自己的這些將軍、管家、謀士們說一說這五人的事蹟,讓他們心裡有個譜。
劉正也不含糊,說道,“王爺,那末將就放肆了。
首先說孫承宗老先生,這孫承宗少時相貌奇偉,“鐵面劍眉,鬚髯戟張”,明萬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僅16歲。而後,孫承宗曾先後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備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員的家中,做家庭教師,並逐漸接觸官場…是修築寧遠城。天啓三年(1623年)九月,孫承宗命祖大壽修復寧遠,並令駐軍儘速恢復山海關至寧遠沿線被焚棄各城。召遼人回故居,墾荒屯田,重建家園。又發展採煤、煮鹽、海運等事業,以充實民力,明末遼東形勢圖
確保軍需。寧遠城竣工後,調袁崇煥鎮守。孫承宗自己則坐守山海關,並備前屯,充當其後盾。在袁崇煥的精心治理下,寧遠“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爲樂土”,成爲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重鎮。
隨着寧遠城守的日漸鞏固,明軍防線不斷延伸。天啓五年(1625年)夏,孫承宗遣將分據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淩河各城。這樣,自寧遠又向前推進二百里,從而形成了以寧遠爲中心的寧錦防線。而配合關、寧、錦銅牆鐵壁的縱深防禦,是孫承宗一手提拔起來的一批名將:滿貴、祖大壽、吳襄、趙率教等。孫承宗最大的成就,是培養出了日後堪與後金八旗勁旅決戰的名將——袁崇煥。天啓三年至天啓六年,大明東北四年無戰事。…可惜的是,在孫承宗功高權重,譽滿朝野;魏忠賢爲長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孫承宗也拉到自己一邊,故進行過多次試探,但均遭到拒絕,由此懷恨在心。天啓四年(1624年)十一月,孫承宗西巡至薊、昌,報請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賀萬壽節,並面奏機宜。魏忠賢得知,恐其擁兵“清君側”,大懼,“繞御牀哭,上亦爲心動”,當即命內閣擬旨,以“無旨擅離信地,非祖宗法”爲名,令其返關。孫承宗無奈,只好返回。事後,閹黨利用這件事攻擊孫承宗“擁兵向闕,叛逆顯然”,但熹宗沒予理會。
天啓五年(1625年)魏忠賢派太監劉應坤到山海關,以帑金十萬兩犒軍,爲承宗所鄙視.。同年八月,柳河之敗,導致了孫承宗的去職。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誤信自後金逃歸的“降虜生員”劉伯鏹的話,派兵渡柳河,襲取耀州,中伏遭敗。閹黨藉口馬世龍損失馬匹六百七十匹、甲冑等軍用物資,圍攻馬世龍,並參劾孫承宗。孫承宗氣極,連上二疏,自請罷官。九月,返鄉至今。現在,王爺將他請來,收納這個國邦之才啊,讓他的文治武功,爲王爺效力,爲大明效力。”
“好了,劉管家,下面的四人你過會再講,本王興致來了,現在插一句,這五人的到來,正好應證了古語‘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啊,那啥,劉管家,你再說一下後面的那四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