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女人是男人的自豪,那鋼鐵就是近代工業的靈魂。錳鋼的煉成,現在雖然只是手工階段,但華夏民族歷來不缺乏能能巧匠,創新思維的人。對於工業生產的機牀,朱常浩相信,那只是時間問題。
今晚的家宴朱常浩就要打算嘮叨一下,以後工業發展的方向,順便提點一下二人,這蒸汽機該如何製造,現在先給兩人的腦海裡面埋下一顆科技的種子。
孫承宗和瞿式耜進來了,王府的四位管家今天也陪同朱常浩一起吃飯。
總共九人的飯桌,乘着這八月初到的午後,品味起王府的家常小菜。
飯桌上,葷菜很少,畢竟伏天,吃肉對於朱常浩來說,不是有益於健康的事情。
除了正餐是羊肉餃子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時令小菜,葷菜裡面除了一道清蒸桂魚以外,大概剩下的就是虎皮辣椒了。
大家都第一次吃這青辣椒,特別是辣椒的暗中辛辣味和植物油的清香味,攪和一起,讓口感更清爽。
一頓飯,大多是素菜,但吃的很合適,都很滿足。
半個時辰後,朱常浩看到大家都停下碗筷,就明白,飯都吃飽了,那自己對未來大明帝國的科技幻想也應該暢開話匣子了。
朱常浩輕輕地抿了一口茶之後,說道,“今天和大家吃飯,本王覺得甚是高興。那接下來,本王就要給諸位說說這今天軍器監生產出錳鋼之後,我大明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衆人沒有想到朱常浩竟然要說出這番話,還冒出一個詞語,叫“科技”,不過想到大明的格物致知學堂就是科技大學的時候,頓時明白,王爺下來要說一些關於軍械之類的話語。
大家都明白了,衆人趕緊說道,“我等洗耳恭聽,請王爺講。”
“既然大家讓本王講,那本王在講之前,先說兩個典故。戰國時期,有一個大木匠叫公輸班,他曾製作出一隻木鳶,這隻木鳶,在沒有人拉馬牽的作用下,自顧自的飛了三天三夜。想必大家都小的時候也放過風箏,如果風箏沒有人扯線,那玩意很快就會落下來,就是不落下來,一會也會飛到別的地方去。
第二件事情,就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在北伐中原的時候,曾用一樣東西在狹窄的山道上運糧,這個東西是什麼?”
朱常浩剛說完,劉正就搶先說道,“王爺,這玩意叫做木牛流馬。”
“劉管家說的很對,這名字就叫木牛流馬,但它是怎樣走動的,史書裡面沒有記載。今天,本王就給諸位說一下怎樣讓戰船不通過風力,或者搖動檣櫓自己前進或後推。”
朱常浩的這話一說完,作爲和後金大戰了十幾年的孫承宗立即說道,“王爺,莫非順水漂流?”
朱常浩一聽老帥的這番話,差點一頭跌在地上,“想讓衆人用好奇,用崇拜的眼神問這事爲什麼?想不到孫承宗跟攪屎棍一樣,一嘴就將這本王苦心營造的這個套路給拱到南牆上去了。”
但孫承宗的話必須還要解釋一下的,就此,朱常浩說道,“老帥,不是順流而下,而是使用一種動力,這種動力就會帶動戰船的明輪槳葉,使槳葉運轉,推動船隻前進或者
後推。”
朱常浩的這話說完,對船隻認識頗有見解的孫元化說道,“王爺,不會是要讓水手將腳踏式龍骨水車裝入船艙,於舷外安上槳葉,在包以木質裙板,放置槳葉被撞擊外,划水前進或後推。
只是腳踏式龍骨水車有立式和坐式兩種。
坐式龍骨水車更有利於長時間踏行,因爲大家也知道,灌溉的時候,坐式的水車可坐可立。想要加速,就站起來踩動水車就可以了。”
“初陽兄說的不錯,剛纔說了這麼多,本王就是想讓諸位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東西,代替水手聯動龍骨水車,帶動船舷外的槳葉。”
朱常浩說完,衆人都不說話,因爲他們實在不知道王爺問的這話,有些特突兀了。不用人踩龍骨水車,就讓槳葉轉動,那太難了。
朱常浩看大家不再言語,就說道,“我們在在茶壺上燒水的時候,壺蓋有時候是不是被開水的水蒸氣給吹起?本王在想,如果將人的的腳踩力換成水蒸氣的吹勁,效果是不是更好?”
朱常浩說完這話,大家都不再言語,不過,王爺要求大家奇思妙想的東西已經在腦子裡印下了。
說完這話後,朱常浩還加大了一副“強心劑”,說道,“如果你們當中的誰可以製造出這個鼓動槳葉運行的蒸汽機,本王就給他們獎勵他五十萬兩白銀。”
所有人聽到王爺這樣說,心已經麻木了,五十萬兩白銀,那可可現在大明一年賦稅收入的十六分之一啊,簡直就是一方豪富。
衆人心動了,朱常浩知道今天的這個吹風會總是有效果的,立即說道,“別的,一切照舊,長庚兄,初陽兄,這鍊鋼可不能停止啊,還有,你這個炮兵師的少將官也要行動起來啊。”
宋應星和孫元化一聽王爺這樣說,立即站起身,抱拳說道,“王爺,我等遵從王爺的命令,一定煉出好鋼。也要打造出一支強硬的炮兵師,爲王爺爭光”,孫元化最後補充道。
朱常浩一看的事情已經達到目的,再說這天色一而不早了,就讓衆人回去。
朱常浩剛想吃完飯睡會,劉正又進來了,手裡拿着一封情報,說道,“王爺,伏波水師的情報。”
“撕開,念”
“俞自離開漢中以來,已有四十餘天。今日不負王爺厚望,在七月朔望之際,已經貫通靈渠灕水,現在在北部灣海域,大肆收購稻米,有百萬斤之數。
但末將知道,這只是杯水車薪。後,末將以定金高額之誘,驅紅毛夷人從莫臥兒等地販來稻穀,數量不下五百萬斤……最終,大米已有八百萬斤。今歲約九月之際,末將會帶領船隊歸來,請王爺審閱大米。俞,元年七月下旬於瓊州府。”
朱常浩聽完,就明白這次的糧食,至少不下八百萬斤,心裡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糧食是有了,但朱常浩知道,二十一世紀的那個時空中,大明真正地覆亡,就是因爲糧食。
畢竟明代滅亡,清軍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與張獻忠兩股農民軍。
農軍哪來的?來自陝北延慶府。李自成與張獻忠都是陝北人,骨幹也以陝北饑民爲主。
爲何陝北鬧饑荒?因爲地主兼併土地,民不聊生?
不對。
陝北土地貧瘠,以小農爲主,地主不多。他們沒比普通農民多幾畝地,要是鬧旱災,他們也一樣束手無策。
其實,饑荒的原因很簡單:明末人口逼近二億,而糧食增長的空間耗盡,難以負荷,各方面都出現崩潰的徵兆。
與此同時,西北(特別是陝北)的軍人及預備役軍人很多,是明軍的兵庫。全世界,軍人都是必須安撫的,就是現在米國,招公務員也優先照顧退伍軍人。
然而,西北明軍活得實在很慘。崇禎時,都督盧象升巡視邊防後給朝廷彙報西北軍人慘狀:“今逋餉愈多,飢寒逼體,向之拿錢借債,勉制弓矢槍刀,依然典賣矣。
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僕者紛紛見告矣。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絝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實際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隊因爲欠餉譁變的屢見不鮮。
難道明朝官員沒腦子,故意開罪軍人?不是。農軍起義之初,總督楊鶴計劃招撫,出糧賑濟。農軍一聽政府有糧食補助,便偃旗息鼓,招撫受降,不鬧事了。但陝北多少人,多少張嘴,政府賑濟得過來?本來賑濟就杯水車薪,再碰上剋扣,“所救不及十一”。最後陝北義軍捲土重來,席捲南北,也就天下大亂,不可收拾了。
如果農軍是普通農民,政府或許可以動用職業軍人擊敗,但農軍的骨幹也是職業士兵,明軍就打不贏了。原因很簡單:同爲職業軍人,一邊是有飯吃的官軍,另一邊是快餓死的叛軍,你說誰的鬥志強?而且,官軍也鬧糧荒,不少官軍跟農民軍打着打着,餓極了,也造反了。
這個現象,人類史上叫做“馬爾薩斯問題”。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認爲,人口增長必定高於糧食供應,最終導致人類大危機。而且他認爲,這個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就算糧食暫時增長了,人口也會跟着增長,但糧食不可能永遠增長,因爲土地和產量必定有限。那怎麼辦?一種辦法是節育,馬爾薩斯贊成這辦法,但在避孕藥和避孕套之前的明朝,節育只能當作社會奇談。另一種辦法,馬爾薩斯也說了,但不贊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殺戮,殺到最後,人死得差不多了,殘存者又可以繼續生活。
很不幸,大明帝國只剩下這條路。
以人口自我犧牲,換取生存的資源,主要是食物。但朱常浩來了,那這個食物問題,就有辦法了。
一是種植高產作物,二是以後要生產化肥,三就是加大對“無主”土地和海域的佔領。
從本質上,方式上,還有空間上,避免這場浩劫。
只是不可否認的是,隨着這批糧食的到來,在加上七所皇家大學的確立,四隻水師,遼東宣慰使的達成,朱常浩有理由相信,十月份,整合所有資源之後,本王就要嶄露頭角,開始在歷史的大舞臺上,掀起風雲萬丈。
(第一卷已經寫完,請明天看第二卷。第二卷和第一卷相比,會有更大的看點。只是在書生的心裡,如果有打賞那就更完美了)
—————————第一卷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