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離開

第145章 離開

劉景即將歸家之際,家人們齊聚大堂,耐心等待他的歸來。

繼母張氏安坐於坐榻之上,其高髻纊袍,容妝精緻,腿上蓋着厚厚的裘被,手裡抱着溫暖的懷爐,時而望向門外,時而怔怔出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

原因自然和劉景被任命爲酃縣長有關,張氏知道自己的繼子才華出衆,名冠長沙,已經遠遠超過其兄劉遠的成就,長沙太守張羨對其信任有加,委以主簿心腹之任,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她怎麼也沒想到,劉景竟然以十九之齡成爲百里之宰。他甚至還拒絕了荊州牧劉表許以的茂才、當陽令。

主簿雖爲太守心腹,拾遺補闕,執掌府事,是長沙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但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寧爲雞口,毋爲牛後。”

主簿權位再重,也只是太守的大管家,怎及牧守萬民,百里之間,生殺予奪的縣宰之位。

所謂母憑子貴,張氏作爲劉景的繼母,若是去了酃縣,便如同“太后”一般,到時候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光是想想便覺心中快意。她苦熬這麼多年,終於要熬出頭了。

“阿母、阿母……”劉和不住呼喚道。

劉和今年已經十三歲,漸脫童子之相,他和劉景雖然不是同胞兄弟,可模樣倒是越來越像。

他見張氏回過神來,說道:“阿母,我們不想和阿兄分離,一會阿兄歸來,你和阿兄說說,去酃縣上任帶上我們如何?”

邊上劉饒、劉羣姑侄全都點頭附和。

這何嘗不是張氏的心意,在家守着這“一畝三分地”,哪裡比得上去酃縣“作威作福”啊。

張氏按下心思,不動聲色的問賴慈、鄧瑗道:“一家人確實應該在一起,不宜長久分離,漓姬、少君,你們說呢?”

賴慈看了看默不作聲的鄧瑗,說道:“本朝長吏不禁止攜帶家屬赴任,不過我們一家連同奴婢,有十數人之多,若是都隨仲達前往酃縣,恐怕會惹人非議。”

酃縣距離她的家鄉更近,兩三日就可到達,說不定有機會回去看看,因此她心裡是願意隨劉景去酃縣居住的,但她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爲季叔考慮。

劉景如果上任之初便攜帶十數家屬、奴婢,前僕後仰,必然會給酃縣士民留下不好的印象。

鄧瑗之所以不開口答應,就是因爲有這樣的擔憂。很多清廉的長吏,都是孤身上任,連自己的妻子都不帶,更別說家人了。

張氏聽罷不由皺起眉頭,這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劉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皆因他擁有一個美好的名聲,若是因此而使得他名聲受到損害,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劉饒嬌聲道:“阿兄是一縣之主,誰敢非議?”

劉和無語的看着她,這麼蠢的話也能說出口?

就在此時,前院忽然傳來一陣喧鬧之聲,必是劉景歸來無疑。

劉和、劉饒、劉羣面上不由一喜,立刻穿上革履,跑向前院迎接劉景,鄧瑗緊隨其後。

張氏也幾欲起身,不過最終還是忍住了,安坐靜等劉景。

“阿兄……”

“大人……”

“劉郎……”

劉景剛從車上下來,就看到妻子弟妹侄兒蜂擁而來,劉景摸了摸劉羣的頭,他已經七歲了,無法再像從前那樣時刻抱在懷中。

發覺妻子和弟妹皆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景心知必與他有關,先開口道:“有什麼事我們進屋再說。”

回到後庭堂內,和張氏、賴慈問安後,得悉始末,此事他心裡早有決定,緩緩說道:

“你們恐怕有所不知,酃縣並不是一個安寧的地方,去年的時候,我的船隊就在那裡遭到荊蠻的襲擊,不僅船貨被劫,更死傷數十人,損失以百萬計。

何況上一任縣長泛舟之際,溺斃身亡,死得過於離奇,未必就是意外。爲了沒有後顧之憂,這次我打算孤身上任。”

張氏聞言一臉失望,卻也隱隱爲繼子感到擔心。

鄧瑗沒想到劉景居然連她也不打算帶,美目流露出焦急之色,說道:“劉郎,你要將妾也留在家裡嗎?”

“是。”劉景頷首道。“不過我會盡快解決酃縣之事,最早數月,最遲明年,我一定會將你們都接往酃縣。”

鄧瑗能夠理解夫君之憂,心中一嘆,只好叮囑道:“劉郎,你身處異鄉,周圍豺狼環伺,萬事一定要小心爲上。”

賴慈亦出言道:“仲達,你年紀還輕,前途遠大,遇事當多加思考,萬萬不可任意行事。”

劉景笑道:“放心吧,於我而言,不過是一些小患而已。唯一能使我畏懼者,就是家人的安危,這次獨自前往,正好放手施爲,你們靜待我的好消息即可。”

…………

一夜溫存,次日一早,劉景別過妻子、家人,趕往北津,他此行並不準備乘坐官車,而是改乘自己的船艦,走水路去酃縣。

和他同行的除了被任命爲酃縣丞的嚴肅,還有劉亮、於徵,以及帶領船隊的劉祝、王彊二人。

自從去年八月末船隊在酃縣被荊蠻所劫,損失慘重,王彊在臨湘足足休整了四個多月,幾乎快要把他憋瘋了,因此當聽說劉景被任命爲酃縣長,他立刻請命同往。

因爲他始終覺得,船隊被荊蠻伏擊這件事實在是太過巧合,酃縣中必有人與他們暗中勾結,傳遞情報,否則很難解釋得通。

此次去酃縣,他一定要查出隱藏在酃縣之中的兇手,將其生吞活剝,以洗刷身上的恥辱。

劉景如今麾下大船十四艘,若是都帶在身邊,就顯得太過高調了,不過帶少了不足以顯威,是以考慮過後,他決定帶上三艘“鬥艦級”以及另外五艘大船。

劉景在碼頭和趕來送別的朋友、舊吏一一道別。

明年劉表便會派兵南下,從而引發荊州南北大戰,長沙正是主戰場。等到明年,他會想方設法救出一些人,但他卻無法救下所有人。對此,他別無他法,只能祈禱他們可以安然度過難關。

劉景轉身登船,最後望一眼佇立湘水河畔的臨湘,再回來卻不知已是何年。

(本章完)

第173章 南下第415章 龐統第287章 自刎第96章 建安第284章 澤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62章 郊迎第421章 三英第168章 募兵第279章 連雨第318章 放歸第523章 南下第347章 鬱林第406章 打擊第364章 使者第437章 薨第393章 破城第382章 西進第164章 動手第495章 鐵樓第280章 投靠第79章 命案第253章 戰死第317章 祭祖第282章 建言第112章 擔憂第511章 開戰第406章 打擊第122章 贈文第70章 攤牌第230章 敗走第178章 來接第483章 定議第460章 趙戩第479章 蒼梧第134章 流淚第473章 迴歸第127章 襦鎧第182章 慈幼第237章 監九縣第353章第357章 鄧芝第312章 心意第412章 刺史第219章 開戰第227章 火攻第328章 許都第311章 吐血第173章 南下第103章 營壘第448章 下馬威第213章 女誡第367章 跛馬第125章 新野第468章 射策(下)第215章 南下第379章 屈服第107章 轟動第44章 單程第472章 失策第267章 比箭第220章 拍擊第307章 談判第180章 回鄉第74章 變化第296章 捷報第82章 圍攻第540章 國士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49章 要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38章 勸降第14章 市井第93章 墓祭第30章 陶觀第142章 計劃第388章 突破第322章 馬鞍第487章 盛匡第211章 計劃第330章 封拜第313章 隆中第298章 歸來第407章 烽火第22章 交談第102章 劉修第410章 中箭第163章 解土第46章 馬周第87章 請醫第515章 不忠第393章 破城第275章 交趾第135章 歸來第65章 後續第475章 妹夫第163章 解土第307章 談判第388章 突破第435章 裴司
第173章 南下第415章 龐統第287章 自刎第96章 建安第284章 澤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62章 郊迎第421章 三英第168章 募兵第279章 連雨第318章 放歸第523章 南下第347章 鬱林第406章 打擊第364章 使者第437章 薨第393章 破城第382章 西進第164章 動手第495章 鐵樓第280章 投靠第79章 命案第253章 戰死第317章 祭祖第282章 建言第112章 擔憂第511章 開戰第406章 打擊第122章 贈文第70章 攤牌第230章 敗走第178章 來接第483章 定議第460章 趙戩第479章 蒼梧第134章 流淚第473章 迴歸第127章 襦鎧第182章 慈幼第237章 監九縣第353章第357章 鄧芝第312章 心意第412章 刺史第219章 開戰第227章 火攻第328章 許都第311章 吐血第173章 南下第103章 營壘第448章 下馬威第213章 女誡第367章 跛馬第125章 新野第468章 射策(下)第215章 南下第379章 屈服第107章 轟動第44章 單程第472章 失策第267章 比箭第220章 拍擊第307章 談判第180章 回鄉第74章 變化第296章 捷報第82章 圍攻第540章 國士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49章 要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38章 勸降第14章 市井第93章 墓祭第30章 陶觀第142章 計劃第388章 突破第322章 馬鞍第487章 盛匡第211章 計劃第330章 封拜第313章 隆中第298章 歸來第407章 烽火第22章 交談第102章 劉修第410章 中箭第163章 解土第46章 馬周第87章 請醫第515章 不忠第393章 破城第275章 交趾第135章 歸來第65章 後續第475章 妹夫第163章 解土第307章 談判第388章 突破第435章 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