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突圍

第254章 突圍

“殺……”

黃忠、劉磐渾身浴血,冒刃銜鋒,二人一刀一矛,率衆在密集的長沙守軍之中衝殺,兩人每一次出手,都伴隨着無數的兵刃碎片,以及鮮血殘肢,沒有人可以抵擋住他們的雷霆一擊。

面對黃忠、劉磐的步步逼近,一股濃烈血腥的殺意撲面襲來,令褚方遍體生寒,自知與二人交戰,必死無疑,然而他擔心自己一退,防線恐怕會立刻崩潰。

就在他陷入進退兩難之際,長沙將士卻是先一步崩潰了。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激戰,長沙守軍早就已經到達極限了,當他們發覺敵人越打越多,身邊的同袍則越來越少,長久的壓力下,大腦中某一根弦突然崩斷,崩潰,也就成爲理所當然的事情。

先是一個、兩個、三個……最後引發長沙守軍整體崩潰。

衆多潰兵慌不擇路,將褚方擠撞得連連倒退,這時左右順勢裹挾着他,跟隨潰兵一起逃。

“罷了……”褚方心裡重重一嘆。此戰之敗,與他無關,而是大勢如此,非人力能夠扭轉。他這兩年來盡心竭力、守衛臨湘,也算不負張羨昔日對他的恩惠。

眼見褚方逃跑,即將煮熟的鴨子飛走了,劉磐頓時怒不可遏,縱聲叱道:“褚方小兒,妄你是長沙名將,竟然臨陣而逃,可敢停下與我決一死戰?!”

喝罵間,劉磐手中兩刃矛舞成風車一般,掃蕩前方的長沙潰兵。奈何潰兵實在太多了,簡直是殺不勝殺,只能眼睜睜看着褚方夾在人潮中消失於城頭。

混亂中,褚方根本沒有聽清劉磐說什麼,即便聽清了,他也不會理會。從城牆上下來,褚方聚攏左右三十餘人,快速來到馬廄,取得馬匹,然後趕往郡府。

當褚方縱馬衝入郡府時,東、北城牆也相繼失守了,這也預示着臨湘徹底落於敵手。

此時郡府亂成一團,郡吏神情惶恐,四散而逃。

褚方逆流而行,一路快馬加鞭,直抵正堂下。

衣冠甚偉的張懌,此刻卻面色蒼白,神情蕭索地坐在榻上。

郡府數百吏,一朝散去,而今僅剩二十餘人,站在足以容納數百人的正堂,頗顯空曠。

桓階暗歎一聲,再度開口道:“府君,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張懌仍然不語,如今這個時候,他沒有勇氣收集殘兵,據守郡府,負隅頑抗。因此桓階便建議他趁着臨湘新破,北軍放鬆之際,突圍而走,投奔劉景。

先不說能不能在數萬北軍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走,他對劉景素無好感,寄人籬下就已經夠可悲了,還要寄於自己所討厭的人,與其這般窩囊的活着,還不如投降劉表,是生是死,聽天由命。

張懌遲遲不言,桓階心中不由越發焦慮,正要再勸,忽然聽到堂外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

堂中衆人不由面面相覷,難不成北軍這麼快就殺來了?

不久,褚方的身影步入堂中,抱拳對張懌道:“臨湘已陷,事不可爲,府君可隨我突圍。”

桓階沒想到褚方竟能平安歸來,面上頓時大喜,急對張懌道:“褚都尉當年便能單身匹馬,突破萬衆,衝入臨湘,而今自然也能突圍而走,府君無憂矣。”

張懌緩緩搖了搖頭,說道:“就算成功逃出臨湘,投奔劉仲達,又能如何呢?臨湘乃荊南第一堅城,尚不能擋住北軍兵鋒,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抵擋了。我已決定,向北軍請降。”

桓階、褚方皆是不敢置信地看向張懌,桓階慍怒道:“府君欲向北軍投降?難道府君忘記了,先府君是怎麼死的了?”

張懌雙拳緊攥,咬牙說道:“兩軍對壘,生死有命。況且,我父親乃是因病去世,並非死於北軍之手,二者不能混淆。”

桓階聞言,只覺從裡到外,一片冰冷,搖頭道:“既然府君心意如此,在下就不再多言。在下雖然職位卑下,內心卻頗知忠義二字,斷然不會降於北軍。府君珍重,在下告退。”說罷,桓階大袖一甩,毅然決然的離去。

張羨對褚方有恩惠,張懌可沒有,見他竟然如此不堪,褚方心裡大加鄙夷,懶得再和他廢話,僅拱了拱手,便告辭而去。

堂中二十餘郡吏,超過半數都隨桓階離去。賊曹成績猶豫了一下,終是沒有跨出那一步。

褚方行出正堂大門,問桓階道:“桓君接下來有何打算?”

桓階回道:“我會暫時先躲藏起來,等待時機。”

“桓君小心。”褚方抱拳道。

“這裡是臨湘,我一心躲避,北軍絕難找到我。”桓階又道:“倒是褚都尉,突圍絕非易事,一路千萬小心。”

“告辭……”褚方點點頭,當即翻身上馬,帶着三十餘騎出郡府,直奔臨湘西門而去。

由於臨湘城西瀕臨湘水,不便展開作戰,是以荊州軍將進攻重心放在了南、北、東三個方向,而西側只佈置了少量兵力,以監視爲主,乃突圍的最佳選擇。

能夠想到這一點的不止褚方一人,不管是潰兵,還是臨湘百姓,都爭先恐後的逃往城西。

此時臨湘西郭門已然洞開,荊州軍卻寥寥無幾,一來這裡不是進攻重點,二來士卒都跑去郡府瓜分財物,三來便是圍師必闕,如果不給臨湘兵民留一點活路,只會令他們困獸猶鬥。

褚方率三十餘騎衝出西郭門,一路南下。如今荊州軍大半已經入城,但城外仍有不少遊騎、步軍,更別提湘水上的水軍。

褚方無意和荊州軍糾纏,能不交戰儘量不交戰,即便非戰不可,也是邊打邊走。

褚方或舉戟突前,或持弓殿後,率領騎隊一路與敵軍幾經交戰,甚至有幾次險些被敵人圍住,直到奔出十數裡纔算脫險。而隨他一同衝出者,僅餘二十騎。

褚方騎在馬上,回頭最後看了一眼黑煙滾滾的臨湘,輕輕一踢馬腹,向着南方遠去。

…………

蒯越策馬行於臨湘街巷,自前年八月南下以來,歷時一年有餘,終於踏平了臨湘。時間比他預想的還要漫長得多,若非張羨突然病故,恐怕再給他半年時間,他都未必有把握拿下臨湘。

不管如何,臨湘總算打下來了,他身上一直以來揹負的沉重壓力,終於能夠稍稍有所緩解。

就在蒯越沉思間,有人來報:“稟報長史,僞長沙太守張懌,率長沙吏士於府門外請降。”

蒯越英偉的臉上露出驚訝之色,張懌居然向他投降?這可真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想過張懌可能死守郡府,頑抗到底,也想過他乘機突圍,乃至自殺,就是沒想過投降。

ωwш★ тTkan★ ¢〇

蒯越當即加快行進速度,果然見到張懌率領十餘名身着黑色吏袍的郡吏,跪迎於郡府門外。

蒯越心裡雖然鄙夷張懌其人,但也不得不承認,此人投降,可瓦解長沙士民的抵抗之心,對他們接下來的統治有百利而無一害。

蒯越下馬來到張懌面前,問道:“足下就是張長沙嗎?”

聽到蒯越還算和善的語氣,張懌心裡稍稍鬆了一口氣,恭恭敬敬拜道:“在下正是張懌,曾爲臨湘令,因父親病故,才被長沙士民舉爲長沙太守,然而此事尚未得到朝廷認可,是以不敢當‘長沙’之稱。”

蒯越目光掃過張懌身後諸吏,微訝道:“爲何不見桓伯緒?”蒯越認識桓階,當年後者曾隻身入襄陽,討回故主孫堅的屍首,然而他並未在人羣中看到桓階的身影。

張懌回道:“城破之後,桓功曹就離開郡府,不知去向。”

蒯越心裡暗歎,桓階終究是心志堅定,不爲所屈,又問張懌道:“除桓伯緒外,我又聞五官掾劉元龍,其祖乃是司空劉公,爲人才器不凡,乃長沙名士,昔日曾受故司徒黃公所闢,因見董卓禍亂天下,遂棄官還家,與桓伯緒同爲長沙之冠,不知何在?”

張懌沉聲回道:“劉君已經因病去世,就在上個月。”

蒯越忍不住“啊”了一聲,撫掌而嘆道:“此等才士,本該報效國家,揚名天下,卻死於江南不聞之地,可惜、可惜……”

張懌默然,死者何止劉蟠,這一戰,可謂是直接把長沙打殘了,長沙郡府三大吏,功曹桓階隱匿、五官掾劉蟠病故、督郵李永戰死,三大吏尚且如此,門下、諸曹吏,死者之衆可想而知。如今他身邊大吏,僅剩下賊曹成績一人。

…………

蔡升由於駐紮之地醴陵距離臨湘最近,是以時刻關注着臨湘局勢,當褚方一進入醴陵地界,蔡升就已得知他的消息。

兩人雖然互相聞名已久,卻從未見過面,兩人匆匆見過禮後,不等蔡升發問,褚方就迫不及待地道:“足下速速派人通知劉君,臨湘已落。”

蔡升面色凝重地點點頭,而後問道:“不知足下是否認識別部司馬祝阿?”

褚方眉頭微微一皺,說道:“自然認識。不知足下和他是?”他和祝阿的關係,頗爲一般,因爲此人出身市井,涉足偷盜、賭博,褚方頗爲不喜其人。因此哪怕知道他和劉景淵源頗深,褚方也沒有和他過多交往。

蔡升道:“我們相識於市井,乃是刎頸之交。”

褚方不由嘆息一聲,說道:“祝司馬已經戰死,這是我親眼所見,就在城破當日。”

蔡升聞言立時色變,雙目直視褚方,如劍一般鋒利,良久,才穩定情緒,抱拳拜道:“還請足下告訴在下,祝兄是怎麼死的?”

褚方不屑隱瞞,如實相告道:“他是被北軍一名大將所斬,那人本來是衝着我來的,祝司馬正好擋在路上,被其所斬。”

蔡升不是不辨是非之人,褚方如實相告,便是問心無愧,他自然不會因此而遷怒褚方,又問道:“足下可知那人姓名?”

褚方搖頭道:“我亦是首次見到其人。不過我雖不知他姓名,但他驍勇過人,縱橫戰場間如入無人之境,必非無名之輩。”

蔡升聽得眉鋒一挑,又問道:“不知那人比之足下如何?”

褚方沉默了一瞬,回道:“我不如也。”

蔡升大感意外,要知道,好武之人,即便明知不敵,一般也不肯輕易服輸,更何況是褚方這種勇冠一地的勇士,對方到底有多厲害?才能讓褚方甘拜下風?

不過就算對方再強,蔡升也不會放棄爲祝阿報仇之心,刎頸之交可不是隨便說說,願意爲對方豁出性命,纔是真正的刎頸之交。

褚方見蔡升臉上神色,便知道他心裡所想,然而不是他小看蔡升,他若是與那員敵將相遇,十有八九會死於對方刀下。

蔡升勉強收拾心情,邀褚方回到醴陵,另一邊,他親筆寫了一封有關臨湘情報的書信,派人快馬加鞭趕往酃縣,交給劉景。

數日後,書信擺在了劉景的書案上。

說實話,臨湘的陷落時間和他估計的差不多,他在一月份時就曾推斷,臨湘絕對挺不過三月,事情果然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最令劉景開心的,莫過於褚方的平安歸來,這位出身於長沙,得到孫堅看重的猛將,劉景深怕他如歷史一般死在臨湘。

所幸因爲他的出現,褚方的命運也跟着改變了,劉景相信,他未來一定能夠大放光彩。

臨湘作爲長沙的郡治,恰好處於長沙之中,臨湘一下,劉景兼攝的九縣除了大本營酃縣外,其他的縣都處於荊州軍的攻擊下。

劉景現在的實力固然已經今非昔比,但也沒有到可以和荊州軍正面抗衡的地步。他如果將力量分散開來,必定會被荊州軍各個擊破,只有將力量聚於酃縣,纔有獲勝的希望,這是他一早就決定的計劃,絕不會輕易更改。

所以劉景第一時間給蔡升回信,讓他率衆退出醴陵,同時也儘量將願意跟隨的百姓遷走。

爲了避免荊州軍發起突襲,劉景令劉宗、王彊率水軍北上與駐紮于衡山鄉的劉祝會合,一同前往醴陵水域,爲蔡升保駕護航。

(本章完)

第52章 歸家第268章 填塹第125章 新野第422章 出陣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61章 良法第249章 聞訊第82章 圍攻第511章 開戰第199章 撤離第506章 桃李第363章 攬才第445章 薦才第436章 託孤第197章 喜事第196章 招攬第419章 猛將第341章 衝鋒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25章 新野第203章 魄力第402章 噩夢第22章 交談第170章 斬首第209章 攻城第541章 有望第352章 尊卑第407章 烽火第138章 徵辟第72章 偷長第214章 定計第88章 臘月第92章 先賢第104章 軍法第452章 自白第235章 軍市第487章 盛匡第452章 自白第343章 斬將第448章 下馬威第478章 黃鐘第522章 變故第495章 鐵樓第3章 後母第425章 中箭第427章 身當第260章第454章 委蛇第496章 鐵壁第420章 評價第180章 回鄉第505章 周鳳第311章 吐血第333章第339章 出戰第330章 封拜第448章 下馬威第259章 送禮第344章 中箭第118章 劉表第408章 試探第198章 招降第537章 茂才第364章 使者第88章 臘月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5章 人望第368章 江東第71章 洗手第219章 開戰第120章 茂才第67章 掌權第135章 歸來第251章 入主第421章 三英第237章 監九縣第196章 招攬第470章 策論第257章 爭執第79章 命案第307章 談判第489章 太史慈第288章 義士第211章 計劃第356章 請婚第204章 曲轅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62章 拔刃第295章 召見第51章 區雄第118章 劉表第177章 施恩第267章 比箭第313章 隆中第463章 三郡391.第391章 大敗第233章 圊溷第110章 主簿第244章 生子第267章 比箭
第52章 歸家第268章 填塹第125章 新野第422章 出陣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61章 良法第249章 聞訊第82章 圍攻第511章 開戰第199章 撤離第506章 桃李第363章 攬才第445章 薦才第436章 託孤第197章 喜事第196章 招攬第419章 猛將第341章 衝鋒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25章 新野第203章 魄力第402章 噩夢第22章 交談第170章 斬首第209章 攻城第541章 有望第352章 尊卑第407章 烽火第138章 徵辟第72章 偷長第214章 定計第88章 臘月第92章 先賢第104章 軍法第452章 自白第235章 軍市第487章 盛匡第452章 自白第343章 斬將第448章 下馬威第478章 黃鐘第522章 變故第495章 鐵樓第3章 後母第425章 中箭第427章 身當第260章第454章 委蛇第496章 鐵壁第420章 評價第180章 回鄉第505章 周鳳第311章 吐血第333章第339章 出戰第330章 封拜第448章 下馬威第259章 送禮第344章 中箭第118章 劉表第408章 試探第198章 招降第537章 茂才第364章 使者第88章 臘月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5章 人望第368章 江東第71章 洗手第219章 開戰第120章 茂才第67章 掌權第135章 歸來第251章 入主第421章 三英第237章 監九縣第196章 招攬第470章 策論第257章 爭執第79章 命案第307章 談判第489章 太史慈第288章 義士第211章 計劃第356章 請婚第204章 曲轅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62章 拔刃第295章 召見第51章 區雄第118章 劉表第177章 施恩第267章 比箭第313章 隆中第463章 三郡391.第391章 大敗第233章 圊溷第110章 主簿第244章 生子第267章 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