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來投

第497章 來投

太史慈東敲一下,西敲一下,看似不着邊際,實際上他這麼做只是爲了分散對方的注意力,使對手放鬆警惕,他的目標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馬周。

想要擊敗眼前的這支荊州軍,就必須先擊敗馬周。

馬周因胡坐而成名,同時也被胡坐束縛住了,他絕不敢輕離胡坐後退,否則軍心必喪。

在太史慈眼裡,馬周簡直就是一個明晃晃的活靶子,只要能夠殺到馬周面前,太史慈就算讓他一隻手,都能輕鬆將他擒殺,屆時馬周無論退與不退,都難逃敗局。

終於,在虛晃數槍後,馬周部中間防線出現破綻,太史慈親率百餘騎,自中路強攻而入。

這次太史慈不再像之前一樣淺嘗輒止,攻得十分堅決,一舉衝散馬周部防線。太史慈躍馬橫戟,大呼自名,直突馬周麾下。

太史慈來勢甚兇,馬周卻連屁股都未挪動一下,橫在膝上的佩刀也沒出鞘,衆將士見馬周鎮定自若,穩如磐石,心中大定,人人皆冒刃臨難,奮戰爭先。

這大大超出了太史慈的預想,眼下他猶如深陷泥潭之中,每向前一步,都感到萬般困難,就這麼片刻工夫,跟着他殺入陣中的從騎,就已經傷亡三四成。

太史慈望着不遠處從容據坐的馬周,虎目圓睜,彎弓再箭,結果仍是被其護衛用盾牌擋下。

太史慈暗暗切齒,明明目標馬周就近在咫尺,對他來說卻遙不可及。他發泄似的以大戟掃飛兩名敵卒,最後恨恨看了馬週一眼,撥轉馬頭,潰圍而出。

太史慈撤退的決定可謂十分果斷,因爲韓廣見他陷入圍中,江東軍羣舞龍首,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便親率六百精騎,自陣後繞出,奔襲江東軍側翼。

如果太史慈沒有及時退回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太史慈臨危不變,從容應對,一邊派遣輕兵,阻擊荊州軍的騎兵,一邊組織人手,抵擋馬周部的反攻。

輕兵被甲者少,儘管山越民風果勁,驍勇善戰,可又哪裡是韓廣率領的荊州軍精騎的對手。即便輕兵以騷擾爲主,不曾正面相抗,無奈雙方差距太大,糾纏半天,仍被擊潰,四散而逃。

輕兵雖敗,卻給太史慈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正面戰場在他的指揮下,勉強擋下了馬周部的攻勢。隨後太史慈毫不猶豫下達撤退的命令,頃刻間後陣變前陣,徐徐而退,脫離戰場。

韓廣、馬周自然不願讓到手的鴨子飛走,各率部追擊。

然而由於太史慈親督精銳斷後,拼死抵抗,二人雖有所斬獲,卻未能擊潰太史慈部。

望着退入營壘之中的江東軍,韓廣、馬周皆大感可惜,儘管此戰前後斬俘近千,可這點戰功,又豈能滿足得了他們的胃口。

然事已至此,兩人只能班師回營,同時派人向劉景報捷。

太史慈主動出擊,聲援柴桑的舉動,並沒有對劉景造成影響,依然按部就班的攻打柴桑。

韓廣、馬周皆爲他麾下大將,手中又握有重兵,對上太史慈,就算不能取勝,亦不致大敗。

事情和劉景預料的一樣,才至隅中,他就收到了韓廣、馬周的捷報。劉景笑着對左右道:“馬子謹真鐵壁也,前挫劉備、關羽之鋒,今又折太史慈之銳,使世人知道,我荊楚亦有名將。”

與左右閒談片刻,劉景目光重新轉回到柴桑城上,只見荊州軍將士,藉助臨衝(攻城塔)、雲梯,源源不斷涌上柴桑城頭。

臨衝(攻城塔)最大的價值就是讓登城變得更加容易,往日需要消耗無數人命,纔有可能爬上城頭,如今臨衝(攻城塔)只需靠近城牆,放下吊橋就行了。

由於臨衝(攻城塔)吸引了大部分守軍的注意,雲梯不再是衆矢之的,登城風險大大降低。

二者結合,使得登城變得不再困難,加上荊州軍相比柴桑守軍,有着巨大的人數優勢,攻城從一開始,就牢牢佔據了主動。

徐盛不敢再留預備隊,幾乎將全部兵力都投入到戰鬥中,可即便如此,仍只是勉強支撐。

徐盛對守住柴桑已不抱希望,當城外的荊州軍士卒拿着繳獲的太史慈部軍旗,在城下炫耀武功,大呼萬歲,徐盛知道太史慈多半也指望不上了,心徹底涼了,只想着能多守一天算一天,至於投降,從不在他考慮之列。

午後,柴桑城頭戰事越發激烈,劉景暗暗搖了搖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天肯定攻不下柴桑,不過守軍已是強弩之末,克城之日,也就在這三五天內。

劉景才收回視線,忽然看到於徵引着習禎向他這邊行來,習禎身邊還跟着一個身形瘦弱,卻容貌嚴毅的青年儒生。

“將軍……”高冠大袖的習禎來到劉景戎車前,長揖拜見,說道:“禎出使合肥,未能說服劉揚州,有負將軍之託……”

劉景搖頭道:“出使合肥,本就是一步閒棋,成則固然好,不成也無所謂,文祥不必在意。”接着目光看向習禎身邊的青年儒生,問道:“此人是?”

習禎爲劉景介紹道:“他乃揚州主簿盛匡盛子節,聞將軍興兵伐吳,特棄職來投。”

盛匡大禮拜見道:“會稽盛匡,拜見將軍。”

劉景一聽盛匡是會稽人,又姓盛,心裡頓時恍然,問盛匡道:“不知盛吳郡是足下何人?”

盛匡聞言不禁雙目泛紅,慘然道:“正是家父。”

劉景從戎車上下來,拉着盛匡的手道:“原來是賢者之後,尊父天下名士也,孫氏兄弟迫害君主,海內聞之,無不憤慨。”

盛憲曾任吳郡太守,正是孫策、孫權的父母官,所以劉景說孫策、孫權迫害君主。此事在江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要說海內憤慨,就不免有些誇張了。

盛匡泣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孫氏兄弟侵佔江東,殺戮無算,江東士民皆恨之,只是顧慮孫氏殘暴,才隱忍不發。今將軍興義師,討孫逆,江東士民必喜而從之……”

(本章完)

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39章 於徵第470章 策論第138章 徵辟第420章 評價第514章 後事第364章 使者第205章 失望第83章 預言第471章 官爵第31章 蔡升第217章 牀弩第217章 牀弩第426章 拔箭第452章 自白第475章 妹夫第135章 歸來第468章 射策(下)第203章 魄力第190章 三窟第139章 於徵第266章 兵臨第420章 評價第169章 奔襲第502章 選將第64章 擒獲第4章 賴慈第255章 後續第122章 贈文第227章 火攻第199章 撤離第84章 魚梁洲第464章 上書第433章 堅韌第344章 中箭第209章 攻城第440章 匕見第255章 後續第257章 爭執第68章 俠客行第403章 破城第228章 斬首第327章 西鄂第257章 爭執第68章 俠客行第355章 立春第50章 寶珠第89章 桃板第533章 勸止第45章 弩第255章 後續第382章 西進第515章 不忠第240章 說和第161章 良法第205章 失望第402章 噩夢第229章 鳴金第174章 滅族第135章 歸來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04章 曲轅391.第391章 大敗第102章 劉修第5章 虎頭第496章 鐵壁第60章 跋扈第267章 比箭第446章 入城第434章 伏擊第236章 看清第111章 歸來第96章 建安第280章 投靠第396章 怒吼第79章 命案第328章 許都第184章 七夕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87章 自刎第518章 海昏第368章 江東第226章 死第76章 新左史第417章 柤中第185章 許願第402章 噩夢第192章 開戰第162章 免役第470章 策論第229章 鳴金第292章 救治第494章 戰臨第504章 進兵第180章 回鄉第223章 習珍第474章 柤中第344章 中箭
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39章 於徵第470章 策論第138章 徵辟第420章 評價第514章 後事第364章 使者第205章 失望第83章 預言第471章 官爵第31章 蔡升第217章 牀弩第217章 牀弩第426章 拔箭第452章 自白第475章 妹夫第135章 歸來第468章 射策(下)第203章 魄力第190章 三窟第139章 於徵第266章 兵臨第420章 評價第169章 奔襲第502章 選將第64章 擒獲第4章 賴慈第255章 後續第122章 贈文第227章 火攻第199章 撤離第84章 魚梁洲第464章 上書第433章 堅韌第344章 中箭第209章 攻城第440章 匕見第255章 後續第257章 爭執第68章 俠客行第403章 破城第228章 斬首第327章 西鄂第257章 爭執第68章 俠客行第355章 立春第50章 寶珠第89章 桃板第533章 勸止第45章 弩第255章 後續第382章 西進第515章 不忠第240章 說和第161章 良法第205章 失望第402章 噩夢第229章 鳴金第174章 滅族第135章 歸來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04章 曲轅391.第391章 大敗第102章 劉修第5章 虎頭第496章 鐵壁第60章 跋扈第267章 比箭第446章 入城第434章 伏擊第236章 看清第111章 歸來第96章 建安第280章 投靠第396章 怒吼第79章 命案第328章 許都第184章 七夕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87章 自刎第518章 海昏第368章 江東第226章 死第76章 新左史第417章 柤中第185章 許願第402章 噩夢第192章 開戰第162章 免役第470章 策論第229章 鳴金第292章 救治第494章 戰臨第504章 進兵第180章 回鄉第223章 習珍第474章 柤中第344章 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