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賢妻

第314章 賢妻

“仲達……”諸葛亮站在大青之上,極目眺望南方。

劉景強勢崛起於南方,對諸葛亮內心觸動極大,甚至動搖了他隱居隆中,以待時機之心。

諸葛亮素知劉景心懷大志,如今據有荊南,自當雄飛,內心很是爲好友感到高興。

諸葛亮平日飲酒極有節制,此刻亦不禁想要一醉方休。隨後三人結伴下山,便如徐庶先前之言,諸葛亮取出家中美酒,與崔鈞、徐庶開懷暢飲,不加節制。

三人皆是酒量過人之輩,從日中一直喝到黃昏,崔鈞率先不勝酒力,醉倒於食案下,被諸葛亮、徐庶扶入偏室休息。

諸葛亮、徐庶之後也停杯不再多飲,並肩站在庭院當中,一邊散發酒氣,一邊隨意閒話。

徐庶在與諸葛亮談及劉景時,心裡十分羨慕對方少年得志,二十二歲就成爲一方諸侯。

徐庶感嘆萬千地道:“我少時遊俠,年十八時替好友報讎,爲不讓人認出,以白堊塗面,披頭散髮,結果還是被郡吏抓獲。當時我被郡吏綁在車上,遊行市中,期間狼狽無以形容。幸得諸友解救才逃過一死。從此以後,我不再遊俠,而是折節學問。

初平中(公元191年),潁川紛擾不斷,我和(石韜)廣元南下襄陽避禍,至今竟已有九載。孔子曰:‘三十而立。’我今年已二十九歲,眼看而立之年,卻仍然一事無成。”

諸葛亮聽罷若有所思,問道:“元直是動了出仕的心思嗎?”

“是。”徐庶頷首承認道,“不瞞孔明,我當年放棄舞刀弄戟,更換疏巾單衣時,便立志:‘而立之年,當有所成就。’如今期限將近,心中不免惶然。”

諸葛亮看着心情低落的好友,又問道:“元直屬意於誰?許都?荊州?還是……”

徐庶苦笑道:“我乃寒門出身,又無名望,不管是北歸許都,甚或效命襄陽,都難以得到重用。我埋頭苦讀《詩》《書》《申》《韓》十餘載,博通儒、法,若位只小吏,何以甘心?”

諸葛亮一聽好友這話,哪還不知他的意圖,說道:“元直是想要南下投奔劉仲達?”

徐庶說道:“我雖與劉仲達素未謀面,但孔明不是常言:‘劉仲達出身宗室,名達天下,卻有古君子之風,上能結交四海名士,下能延攬市井豪傑。’若劉仲達果真如孔明所言,不重出身,只重才能,我自當奔之。”

“劉仲達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皆我所見,斷然無假。”隨後諸葛亮又道:“元直豈不聞劉仲達所作《俠客行》?他不正是藉着此詩自比信陵君嗎,元直更有何慮?”

徐庶心中大定,問諸葛亮道:“孔明,你難道就沒想過南下投奔劉仲達嗎?以劉仲達對你的重視,千石之位唾手可得。”

徐庶作爲諸葛亮的好友,非常清楚劉景對諸葛亮的重視,到了何等誇張的地步。在荊州南北大戰爆發前,劉景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與諸葛亮通信,而且每次都會送來大量的禮物,從親手所寫字帖,到南海珍玩奇物,應有盡有。如果不是劉景已經結婚,徐庶都要懷疑他是不是對諸葛亮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諸葛亮眉頭不覺皺起,嘆道:“我已在襄陽徹底紮根,不比元直,來去自如。”

諸葛亮大姐嫁於襄陽蒯氏,二姐嫁入襄陽龐氏,本人則娶了襄陽黃氏之女。而藉由妻子,諸葛亮又與襄陽蔡氏及劉表成爲姻親,他已是徹底融入了襄陽士族羣體。是以心中雖有投奔劉景之意,但他現在很難一走了之。

徐庶直言道:“劉荊州既無王霸之才,亦非撥亂之主,且年近六旬,垂垂老矣,便如同秉燭之光。而劉仲達寬博容納,計慮如神,胸懷大志,今以弱冠之齡,縱橫湘、衡,據有荊南,相比劉荊州,如日出之陽。二者該如何選擇,孔明豈能不知?”

諸葛亮道:“我正是知道劉荊州非人主,才選擇隱居在此,以待時機。”

“劉仲達不就是孔明你口中的‘時機’嗎?何用等待?”徐庶又道:“難道你真要等到劉仲達北上襄陽之時,才做投靠嗎?”

諸葛亮無言以對。

…………

天黑前,崔鈞從沉睡中醒來,不顧諸葛亮的挽留,執意返回襄陽,徐庶亦隨其一同離開。

送走好友,諸葛亮回到堂中,久坐不起,思慮徐庶之言。

黃月英特意爲諸葛亮煮了一鍋茶湯,讓他服用解酒。

諸葛亮端着茶湯前往書室,拿出《漢書》翻看,可由於心神不寧,半個晚上下來,連個《蕭何曹參傳》都沒看完全。

人定時分,諸葛亮合書入寢室休息,其反常的表現,黃月英自然不會看不出,可夫君既然沒有對她明言,她亦不好多問。

諸葛亮躺在牀榻上,不停轉輾反側,始終難以入睡,爲了不打擾到妻子休息,他起身披上衣服,來到室外,憑欄而立,對着夜空高懸的明月,怔怔出神。

不久,身後響起細碎的腳步聲,諸葛亮回頭看着妻子,說道:“月英,是我將你吵醒了?”

黃月英輕輕搖頭,主動問道:“葛郎因何整晚心神不寧?”

諸葛亮沒有敷衍了之,而是將自己的心事全部說給妻子聽。

黃月英雖無出衆美好的相貌,卻有不遜男子的才能,諸葛亮遇到事情,常常與妻子商量。諸葛亮很慶幸當初自己答應黃承彥之請,娶黃月英爲妻,相比於牀笫間討人歡心的嬌妻,諸葛亮更喜歡能夠分享心事的知己。

黃月英聽罷心中瞭然,不慌不忙地問夫君道:“葛郎與劉君少年結識,互相瞭解,葛郎認爲劉君是什麼樣的人?有無振興社稷之心、匡扶天下之能?”

Wωω Tтkan C〇

諸葛亮毫不猶豫地點頭道:“有。”

黃月英又道:“葛郎與劉君情同羊左,親密無間,雖遠隔千里,大江爲阻,猶念彼此。劉君若聞葛郎來投,是否會重用?”

“會。”諸葛亮再次點頭道。

黃月英面露不解地道:“既然如此,那葛郎還有什麼疑慮?”

諸葛亮猶豫道:“我與襄陽牽連過深,是以心中疑慮。”

黃月英正色道:“鄧禹少與世祖光武結識於太學,甚相親近,後鄧禹歸家,雖時隔多年,分離日久,聞光武受命出撫河北,鄧禹隻身杖策北渡,追及於鄴下。當時,光武無寸土之地、無一餐之食,鄧禹可曾猶豫過?”

諸葛亮熱淚盈眶,愧不能言。

黃月英又道:“劉君之於葛郎,恩情猶過光武之於鄧禹,今劉君據有江南,地方千里,戶口百萬,心中正在期盼着葛郎,而葛郎卻坐在家中猶豫不決。”

諸葛亮終是忍不住潸然淚下,說道:“月英之言,字字剖心,直令我無地自容。”

黃月英問道:“葛郎現在心裡有決定了嗎?”

諸葛亮頷首道:“我當南下投奔劉仲達。”

黃月英道:“《詩經》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妾今已爲葛家婦,自當跟隨葛郎奔赴江南。”

諸葛亮道:“能夠娶到月英如此佳妻,乃亮之幸也。”

黃月英道:“這也是妾之心聲。”

(本章完)

第268章 填塹第497章 來投第207章 合兵第247章 病逝第136章 婚宴第133章 鄧芝第90章 朝會第381章 江陵第461章 守節第134章 流淚第466章 射策(上)第378章 策反第93章 墓祭第252章 週歲第355章 立春第200章 兵臨第530章 仁義第356章 請婚第93章 墓祭第543章 刺孫第418章 預備第128章 甘寧第525章 劉曄第127章 襦鎧第269章 地突第491章 徐宗第427章 身當第166章 崩潰第60章 跋扈第4章 賴慈第352章 尊卑第317章 祭祖第145章 離開第408章 試探第251章 入主第30章 陶觀第307章 談判第389章 戰死第14章 市井第269章 地突第289章 倒戈第92章 先賢第290章 可惜第161章 良法第464章 上書第447章 高義第331章 倚仗第325章 泉陵第251章 入主第41章 吟詩第357章 鄧芝第193章 耒陽第211章 計劃第498章 城破第185章 許願第200章 兵臨第67章 掌權第490章 盡出第237章 監九縣第382章 西進第476章 冬至第36章 劉瑍第191章 計議第300章 召集第363章 攬才第287章 自刎第196章 招攬第379章 屈服第333章第383章 李嚴第498章 城破第212章 寫信第143章 縣丞第349章 璽書第50章 寶珠第408章 試探第131章 嫁妝第228章 斬首第99章 王彊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47章 鬱林第256章 說客第371章 慰問第377章 再孕第365章 劉備第238章 求援第4章 賴慈第538章 董和第267章 比箭第239章 嚴法第33章 示衆第378章 策反第218章 樓船第324章 膝席第206章 逃亡第50章 寶珠第102章 劉修第324章 膝席第7章 劍術書法第443章 韓暨
第268章 填塹第497章 來投第207章 合兵第247章 病逝第136章 婚宴第133章 鄧芝第90章 朝會第381章 江陵第461章 守節第134章 流淚第466章 射策(上)第378章 策反第93章 墓祭第252章 週歲第355章 立春第200章 兵臨第530章 仁義第356章 請婚第93章 墓祭第543章 刺孫第418章 預備第128章 甘寧第525章 劉曄第127章 襦鎧第269章 地突第491章 徐宗第427章 身當第166章 崩潰第60章 跋扈第4章 賴慈第352章 尊卑第317章 祭祖第145章 離開第408章 試探第251章 入主第30章 陶觀第307章 談判第389章 戰死第14章 市井第269章 地突第289章 倒戈第92章 先賢第290章 可惜第161章 良法第464章 上書第447章 高義第331章 倚仗第325章 泉陵第251章 入主第41章 吟詩第357章 鄧芝第193章 耒陽第211章 計劃第498章 城破第185章 許願第200章 兵臨第67章 掌權第490章 盡出第237章 監九縣第382章 西進第476章 冬至第36章 劉瑍第191章 計議第300章 召集第363章 攬才第287章 自刎第196章 招攬第379章 屈服第333章第383章 李嚴第498章 城破第212章 寫信第143章 縣丞第349章 璽書第50章 寶珠第408章 試探第131章 嫁妝第228章 斬首第99章 王彊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47章 鬱林第256章 說客第371章 慰問第377章 再孕第365章 劉備第238章 求援第4章 賴慈第538章 董和第267章 比箭第239章 嚴法第33章 示衆第378章 策反第218章 樓船第324章 膝席第206章 逃亡第50章 寶珠第102章 劉修第324章 膝席第7章 劍術書法第443章 韓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