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甘寧

第315章 甘寧

諸葛亮雖已決定舉家南下投奔劉景,但他畢竟和襄陽有着極深的牽連,加上現在南邊局勢尚未穩定,還需要耐心等上一段時間。

南下的理由也不難找,由於劉表政令不明,非英明之主,很多來到荊州避亂的中原士子都選擇隱居不出,更有一些極端者,乾脆一路南下,隱居荊南之地。

潁川杜襲如此、陳國潁容如此、汝南和洽如此……

杜襲自不用多說,昔日在長沙與劉景、諸葛亮皆交情深厚。

潁容是豫州陳國人,乃是太尉楊賜親傳弟子,其人博學多通,善治《春秋左傳》,靈帝時見天下無道,郡舉孝廉、州闢、公車徵,皆不應命。後避亂荊州,聚徒千餘人,隱居武陵郡。劉景族兄、劉宗胞弟劉承就曾前往武陵,拜入潁容門下學習。

和洽是豫州汝南郡人,靈帝時被舉爲孝廉,並受到大將軍何進徵召,但都被他婉言謝絕。袁紹、劉表皆禮遇之,和洽卻認爲他們不足依賴,遂南渡武陵郡。

諸葛亮亦打算以此爲說辭,與徐庶結伴南下武陵郡隱居。

當然,誰都不是傻子,諸葛亮和劉景的特殊關係,在襄陽士族圈裡乃是衆所周知的事情。況且,諸葛亮今年纔剛剛在隆中安家,當此敏感之時,忽然決定南下武陵郡,其中沒有鬼才怪。

不過知道歸知道,卻也沒有人捅破,更沒有人阻止。當年張湯奏顏異“腹誹”之罪,滑天下之大稽,總不能懷疑諸葛亮有投靠劉景之意,就不讓他南下吧?世間沒有這樣的道理。

…………

章陵郡,新野縣,淯水。

一艘雕刻塗紋,裝飾精美的舸船停於淯水河心,船頭青色幃蓋之下,盤膝坐着一人,垂釣爲樂,其年約三十餘歲,身高七尺餘,頭戴武幘,身被錦衣,雙目炯炯有神,一臉湖海豪氣,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甘寧甘興霸。

不一刻,魚兒咬鉤,水泛波瀾,甘寧見狀一拽,一條碩大肥美,重達十數斤的鯉魚躍水而出,摔落在甲板上,不斷翻騰跳躍,似乎想要擺脫魚鉤,逃回水中。

甘寧大手一把抓住鯉魚,隨手將它丟入身旁的魚簍之中,其釣魚技術極爲高超,僅僅不過半天時間,就釣起了二十餘條大魚,兩個魚簍已經全部裝滿了。

甘寧有此出神入化的釣魚技術,並不是什麼奇怪之事,如果你整日無所事事,連釣六年魚,你也能有甘寧這樣的釣魚本事。

沒錯,自從他於巴蜀起兵反抗劉璋失敗,帶領八百義從避入荊州,已經過去六年之久。

這六年,他就像是被劉表徹底遺忘了一般,又或許,是劉表心裡根本就看不上他這等“粗人”,總之,甘寧始終不受重用,困頓於南陽,鬱郁不得志。

甘寧少年時遊俠巴蜀,橫行無忌,長大後乃折節向學,頗讀諸子,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豪傑,爲人開爽有計略,有縱橫天下之能,亦有建功立業之心。

這樣一頭本該盡情翱翔於天宇的雄鷹,卻折翼囚於牢籠,幾年來,甘寧曾抱怨過、不甘過、憤怒過……如今心中只有抑鬱,以及深埋在抑鬱之下的怒火。

這股被極力壓制的怒火,異日一旦爆發,足以焚燬任何人。

歷史上,甘寧在荊州蹉跎十數年後,衝入江東,這股怒火終於徹底釋放出來,他面斥張昭、硬剛淩統、結怨孫皎,甚至連孫權的命令也時有違抗,所信服者,唯有周瑜、呂蒙而已,因爲只有二人,能夠真正的包容他。

眼見即將日落,魚簍業已裝滿,甘寧當即起身,正準備下令回返,忽然看到一艘赤馬疾速駛來。

“大兄……大兄……”

雙方尚相隔十數丈遠,輕舸上赤幘單衣的甘曜便揚聲高呼,甘寧眉毛微揚,他能夠聽出族弟的喊聲中帶着難以掩飾的喜意。

待赤馬抵近大舸船,甘曜未等登船,便迫不及待地對甘寧說道:“大兄,有大喜事!荊州十萬南征大軍,盡被劉君所滅!”

“啪”的一聲,手中魚竿掉落了在甲板上,而甘寧渾然不覺,他一臉驚愕的看着船下的甘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甘曜身手敏捷地爬上大舸船,大步來到甘寧面前,將剛剛得到的情報,一五一十告知甘寧。

甘寧聽完又驚又喜,不住在甲板上左右徘徊。

四年前,劉景北上南陽,迎娶新野鄧氏之女,兩人偶然結識於淯水之上。劉景雖爲名士雅流,卻不以身份爲意,頗能折節下士,因此兩人遂結爲好友。

劉景返回長沙後,心裡猶記掛着他,不到兩年時間,來信竟達十餘次之多,並且屢屢饋贈其錢財。可惜隨着荊州南北之戰爆發,雙方就此斷了聯繫。

甘寧去年聞劉景率軍大破蔡瑁的荊州水軍,高興得歡飲竟日。

在他看來,蔡瑁只是仗着出身於望族,又進妹於劉表,才佔據高位,統領水軍,其本人並沒有出衆的才能。然不可否認的是,其麾下水軍之強,天下無出其右者,劉景能夠以弱勝強,破其兵艦,着實令甘寧刮目相看。

如今聞其以一縣之地,盡滅荊州舉國之兵,相比之下,去年擊敗蔡瑁又變得微不足道了,對劉景,甘寧心中唯有深深敬服。

甘曜開口勸道:“劉君素重大兄才略,昔日臨別之時,以伏波將軍馬援許之,眼下劉君揚威於荊南,大兄何不南下投奔?”

甘寧沉寂多年的內心,此刻早已是波濤洶涌,他極力抑制激動之情,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走,我們先回去再說。”

“諾。”甘曜抱拳道。

甘寧乘船返回駐地,立刻召集麾下屯將、曲長,告知他們近期可能南下的決定。

當然,爲了安全起見,他並沒有直言投奔劉景。

接着,他藉此番荊州南征大軍全軍覆沒,劉表兵力捉襟見肘,上書劉表,慷慨陳詞,自請率軍南下,鎮守江陵,抵禦劉景。

劉表準其請。

(本章完)

第462章 郊迎第53章 道歉第108章 名望第100章 大船第304章 北上第389章 戰死第430章 落幕第398章 攻城(2)第494章 戰臨第273章 攻城(上)第298章 歸來第27章 皓月第267章 比箭第342章 陷陣第21章 未婚妻第454章 委蛇第90章 朝會第176章 親耕第141章 酃縣第452章 自白第16章 決定第33章 示衆第320章 來投第34章 志向第482章 預言第268章 填塹第115章 納彩第73章 送別第542章 出兵第77章 赤驥第367章 跛馬第485章 誓師第519章 抵達第367章 跛馬第535章 人望第81章 必須死第83章 預言第418章 預備第314章 賢妻第274章 攻城(下)第529章 詔書第378章 策反第192章 開戰第404章 赴死第484章 丹陽第37章 邀請第539章 所求第83章 預言第133章 鄧芝第309章 終抵第116章 再見第33章 示衆第340章 部督第62章 拔刃第456章 房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71章 官爵第526章 薄行第433章 堅韌第219章 開戰第489章 太史慈第459章 焚橋第524章 馬尾第436章 託孤第498章 城破第191章 計議第476章 冬至第261章第376章 出征第162章 免役第405章 防疫第260章第446章 入城第474章 柤中第294章 輕鬆第279章 連雨第182章 慈幼第174章 滅族第335章 十哲第447章 高義第180章 回鄉第37章 邀請第507章 占卜第452章 自白第264章 突襲第178章 來接第296章 捷報第216章 取名第432章 獻計 (2)第1章 重生第481章 團圓391.第391章 大敗第509章 設計第236章 看清第536章 邀請第148章 警鼓第163章 解土第143章 縣丞第57章 示好第198章 招降
第462章 郊迎第53章 道歉第108章 名望第100章 大船第304章 北上第389章 戰死第430章 落幕第398章 攻城(2)第494章 戰臨第273章 攻城(上)第298章 歸來第27章 皓月第267章 比箭第342章 陷陣第21章 未婚妻第454章 委蛇第90章 朝會第176章 親耕第141章 酃縣第452章 自白第16章 決定第33章 示衆第320章 來投第34章 志向第482章 預言第268章 填塹第115章 納彩第73章 送別第542章 出兵第77章 赤驥第367章 跛馬第485章 誓師第519章 抵達第367章 跛馬第535章 人望第81章 必須死第83章 預言第418章 預備第314章 賢妻第274章 攻城(下)第529章 詔書第378章 策反第192章 開戰第404章 赴死第484章 丹陽第37章 邀請第539章 所求第83章 預言第133章 鄧芝第309章 終抵第116章 再見第33章 示衆第340章 部督第62章 拔刃第456章 房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71章 官爵第526章 薄行第433章 堅韌第219章 開戰第489章 太史慈第459章 焚橋第524章 馬尾第436章 託孤第498章 城破第191章 計議第476章 冬至第261章第376章 出征第162章 免役第405章 防疫第260章第446章 入城第474章 柤中第294章 輕鬆第279章 連雨第182章 慈幼第174章 滅族第335章 十哲第447章 高義第180章 回鄉第37章 邀請第507章 占卜第452章 自白第264章 突襲第178章 來接第296章 捷報第216章 取名第432章 獻計 (2)第1章 重生第481章 團圓391.第391章 大敗第509章 設計第236章 看清第536章 邀請第148章 警鼓第163章 解土第143章 縣丞第57章 示好第198章 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