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聞訊

第249章 聞訊

“仲達來了……”

看着劉母憔悴不堪的樣子,劉景心裡不禁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尤其是在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更能體會到這種爲人父母的心情。每次劉旗有個頭昏腦脹,他都緊張萬分,如臨大敵,更別說劉基這種棘手之病了。

劉基此時臥於榻上,正處於一種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的狀態,聽到母親的話語,慢慢睜開雙眼,見到劉景向着牀邊走來,便強忍虛弱,準備支起身體。

劉景見狀,急忙快步來到牀榻邊,以手輕輕壓住劉基肩膀,將他扶回牀榻,口中說道:“文始,安心躺下,不必起身。”

劉基面色蒼白,嘴脣發紫,渾身沒有一點力氣,不得不重新躺回牀榻上,他一邊費力地喘息,一邊說道:“恕在下抱病在身,不能起身迎接明廷。”

劉景忍不住嘆道:“都什麼時候了,文始還顧這些虛禮?前些天你的病情還尚無大礙,怎麼突然就變得如此嚴重了?一會我派人將醫師請來,再爲你診斷一下。”

劉母在一旁感謝道:“讓仲達多費心了。”

“夫人這是什麼話?”劉景緩緩搖了搖頭道,“文始雖是在我門下任事,我卻把他當做自己的親生兄弟一般,做兄長的關心弟弟,怎麼能說是費心呢?”

劉基卻道:“在下的病,在下自己最清楚不過,藥石無用,明廷不必爲我再做無用之功。”

劉瑍見弟弟話中似有悲觀之意,開口說道:“文始不可輕下論斷,你所服的藥方未起作用,並不代表所有藥方都無用。”

劉景輕輕頷首道:“沒錯。這副藥方無效,我們就換一種,醫師也是同理。酃縣的醫師治不好你,我就遍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良醫,我相信,偌大個荊南,總能找出能治你病的人。”

劉基聽罷感激道:“在下何德何能,讓明廷如此費心費力。”

劉母、劉瑍亦謝劉景。

劉景搖頭道:“總之,文始,你只管靜心養病就是,切勿胡思亂想。”

劉基的病情不宜過多打擾,劉景只坐了一小會兒便起身告辭了。劉瑍送他出門,兩人站在院舍外,一時相顧無言。

最後,劉景拍了拍劉瑍的肩膀,安慰道:“文始的病雖然棘手,卻也不是毫無希望。”

這話說出來,劉景自己都不信,古代醫學對於心臟疾病,幾乎完全無能爲力。可惜,張仲景此時被困在臨湘,如果說這個時代有誰能治療劉基,那麼無疑便是這位名垂千古的“醫聖”了。

不過劉景認爲即便“醫聖”親自出馬,多半也是束手無策。

張仲景曾經和他直言:世間疾病千千萬,所能醫者,不過十之二三。而心臟疾病,恰恰是難以醫治,堪稱無解的疾病。

雖說希望不大,劉景仍然第一時間派人去請休沐歸家的醫曹吏,爲劉基看病。歸家後,他又分別給劉巴、桓彝寫信,詢問他們零陵、桂陽二郡名醫情況,準備打聽清楚後,立刻派人攜帶重金,聘請他們前來酃縣爲劉基看病。

然而就在他第二天準備送出書信時,卻收到了劉基去世的消息。

劉景盤膝坐於長榻上,手中緊緊攥着兩封書信,久久無語。

劉基今年才十九歲,尚未冠禮、尚未成家、尚未立業……就這麼一事無成的死去了,他的心裡一定充滿了不甘與遺憾吧?

他出身、姿貌、才能,樣樣俱佳,本來有着大好的前途……

劉景重重一嘆,當即起身趕赴劉家,當他趕到時,劉瑍正在處理弟弟的後事,其渾身上下瀰漫着一股難以掩飾的悲傷之意。而劉母更是難以接受喪子的沉痛打擊,悲傷過度,昏死了過去。

劉景和劉瑍一起爲劉基治喪,從選購棺槨、衣裘、喪具,再到發喪、送葬,無一缺席。

劉瑍一家乃是流落長沙的北方人,是以並無宗族,而劉瑍向來心高氣傲,不屑結交凡人,是以弔喪者不外是劉基縣寺同僚。

然而當劉景親自爲劉基治喪的消息傳出後,整個酃縣的吏士,爭相趕來弔喪,一時間,劉家門庭若市,吊者川流不息。

劉瑍心裡對此多有不喜,不過此番弟弟也算是風光大葬,他也就勉強捏着鼻子認了。

劉景剛剛主持完成劉基的喪禮,就迎來了臨湘的使者。

說實話,張羨之死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張羨竟然表舉他爲零陵太守?表舉桓彝爲桂陽太守?這就十分出乎他的意料了。

當然,所謂的表舉,就是張羨向天子上表推薦之意,至於天子同不同意,就不知道了。劉景的酃縣縣長,也是張羨表舉,直到去年張羨爲尋求援助,遣使者詣許都,提起此事,他的縣長之位,纔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

劉景不由陷入沉思,如果他能夠在劉表軍南下之前,有效整合零陵、桂陽二郡……

想到這裡,劉景不禁搖了搖頭,這個想法有些太過不切實際了。先不說零陵、桂陽二郡吏民承不承認他們這所謂的太守。

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們成功入主零陵、桂陽,二郡吏民也不太可能拼盡全力與劉表軍爲敵。

畢竟面對強大無比的劉表軍,張羨都沒能逃過一死,他們就算再抵抗,也免不了敗亡的結局。

所以,想要依靠零陵、桂陽二郡對抗劉表軍,無異於癡心妄想,劉景只能靠自己,他只有在酃縣擊退劉表軍,給二郡以信心,他才能真正獲得二郡士民之心。

族兄劉蟠也託使者捎來一封信,劉景打開一看,頓時愣住。

劉蟠信上說自己身染重病,連日來已經服用了多種湯藥,然而病情不僅不見好轉,反而越發嚴重,自感怕是已時日無多了。

劉景以手扶額,他一直以來的擔心,還是發生了。

劉蟠才能堪比桓階,卻淹沒於歷史中,他推測族兄多半和張羨一樣死於臨湘之內。當初劉表軍剛剛突破長江,尚未抵達臨湘時,他便寫信勸說劉蟠離開,可惜卻被劉蟠拒絕了。

(本章完)

第384章 招攬第370章 同州第461章 守節第433章 堅韌第289章 倒戈第322章 馬鞍第32章 求字第433章 堅韌第211章 計劃第23章 赴任第300章 召集第539章 所求第337章 同符第283章 洪水第138章 徵辟第495章 鐵樓第420章 評價第361章 巨樓第315章 甘寧第232章 負傷第538章 董和第265章 再勝第374章 圍攻第458章 斬羽第2章 劉亮第264章 突襲第406章 打擊第62章 拔刃第112章 擔憂第245章 巡視第27章 皓月第92章 先賢第216章 取名第434章 伏擊第87章 請醫第281章 面見第176章 親耕第220章 拍擊第48章 取字第276章 張津第260章第399章 攻城(3)第511章 開戰第188章 三年第9章 躬耕養客第32章 求字第206章 逃亡第450章 官學第25章 吏舍第442章 破局第434章 伏擊第312章 心意第234章 耀功第543章 刺孫第400章 大雨第316章 禁酒第516章 夜取第360章 獻計第172章 出兵第340章 部督第180章 回鄉第490章 盡出第385章 夷陵第363章 攬才第299章 兵臨第540章 國士第406章 打擊第297章 除孝第414章 託孤第350章 歸來第256章 說客第265章 再勝第133章 鄧芝第474章 柤中第155章 拜訪第77章 赤驥第475章 妹夫第522章 變故第148章 警鼓第81章 必須死第458章 斬羽第511章 開戰第256章 說客第262章 水戰(上)第374章 圍攻第287章 自刎第153章 龔氏第215章 南下第230章 敗走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97章 目的第95章 別部司馬第73章 送別第415章 龐統第386章 面曹第413章 潘濬第538章 董和第439章 文聘第497章 來投第505章 周鳳
第384章 招攬第370章 同州第461章 守節第433章 堅韌第289章 倒戈第322章 馬鞍第32章 求字第433章 堅韌第211章 計劃第23章 赴任第300章 召集第539章 所求第337章 同符第283章 洪水第138章 徵辟第495章 鐵樓第420章 評價第361章 巨樓第315章 甘寧第232章 負傷第538章 董和第265章 再勝第374章 圍攻第458章 斬羽第2章 劉亮第264章 突襲第406章 打擊第62章 拔刃第112章 擔憂第245章 巡視第27章 皓月第92章 先賢第216章 取名第434章 伏擊第87章 請醫第281章 面見第176章 親耕第220章 拍擊第48章 取字第276章 張津第260章第399章 攻城(3)第511章 開戰第188章 三年第9章 躬耕養客第32章 求字第206章 逃亡第450章 官學第25章 吏舍第442章 破局第434章 伏擊第312章 心意第234章 耀功第543章 刺孫第400章 大雨第316章 禁酒第516章 夜取第360章 獻計第172章 出兵第340章 部督第180章 回鄉第490章 盡出第385章 夷陵第363章 攬才第299章 兵臨第540章 國士第406章 打擊第297章 除孝第414章 託孤第350章 歸來第256章 說客第265章 再勝第133章 鄧芝第474章 柤中第155章 拜訪第77章 赤驥第475章 妹夫第522章 變故第148章 警鼓第81章 必須死第458章 斬羽第511章 開戰第256章 說客第262章 水戰(上)第374章 圍攻第287章 自刎第153章 龔氏第215章 南下第230章 敗走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97章 目的第95章 別部司馬第73章 送別第415章 龐統第386章 面曹第413章 潘濬第538章 董和第439章 文聘第497章 來投第505章 周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