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堅韌

bookmark

第433章 堅韌

劉備右肩裹着的厚厚一層麻布,已完全被鮮血浸透,令人觸目驚心。這是他今日率騎衝擊劉景中軍時,被敵人長矛所傷,傷口極深,險些廢了他整條手臂。

可即便受了如此嚴重的傷勢,劉備依然神色自若,和張允商量對策,彷彿沒事人一樣。

劉備戎馬十餘載,受傷無數,當年他隨青州從事進討張純時,被賊軍重創,靠裝死撿回一條命,後來修養許久才康復。相比之下,這點傷又算得了什麼?

張允嘆道:“今日一戰,想必劉豫州也見識到了劉景小兒的厲害,當能體會我等的難處,此前州軍連戰連敗,非我等無能,實在是荊南賊衆驍勇難當。”

劉備、關羽、張飛一時皆啞口無言。

古人云:“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他們剛剛被劉景打得灰頭土臉,狼狽而逃,自然缺少底氣。

張允接着又道:“劉景小兒少時便心懷異志,折節力行,騙取名譽。江、湘之人多仰慕其名,甘願效死,是以荊南賊衆,忠勇無畏,實乃虎狼之師也。”

見張允似被劉景嚇破了膽,劉備開口說道:“賊軍固然精勇,亦被我擊破左軍,殺傷甚多,賊軍僅慘勝而已。我軍雖敗,仍有近萬人,據守宜城,足以自保。《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劉景若驅兩三倍之兵,強行攻城,必不能克。”

張允吹捧道:“劉豫州乃天下英傑,用兵老矣,我不及也,城中防務,就拜託劉豫州了。”

劉備微微頷首,答應下來,之後兩人又聊了許久,直到夜幕降臨,才結束會談,劉備起身告辭,帶着關羽、張飛匆匆而去。

返回駐地,劉備並未入舍休息,而是巡視營中,安撫將士。

今日一戰,不但劉表贈送給他的三千士卒亡失七八成,就連跟隨他南征北戰十餘載的六百舊部,亦折損大半。

將領也多有死傷,最令他痛心的,莫過於陳到陳叔至的戰死,其人忠克剛毅,有勇有謀,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當逃回的步軍將士帶回陳到戰死的消息,劉備忍不住潸然落淚。

劉備並不是一個愛哭的人,因爲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爲命,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他這些年流過的血,遠比淚要多得多,由此可知他內心的悲痛。

從營中出來,回到住舍,劉備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萎靡下來,他呆呆地跽於坐榻上,直視着案上明昧不定的燈火。

關羽、張飛皆默不作聲,默默相伴左右。

劉備之所以應劉表之請,南下擊劉景,除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急於改變現狀。

劉表將他安置在新野,抵禦曹操,和當初陶謙讓他駐守小沛,防備曹操,簡直如出一轍。

可劉備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公孫瓚擅自任命的平原國相了,而是名聞天下的左將軍、豫州牧。

劉備自然不甘心再做棋子,新野夾於曹操、劉表之間,註定無法施展,只能另闢蹊徑,環顧左右,唯有荊南適合發展。

爲此,劉備曾主動提出,願爲劉表南下征討劉景,不過劉表心裡對他十分猜忌,沒有答應。

今年以來,劉景舉荊南之衆,跨江北上,短短數月間,攻佔江陵,席捲大半個南郡,大有一舉吞併荊州之勢。劉表終於怕了,不顧病重,急召劉備,卑辭厚禮,請他南下討伐劉景。

劉備自覺機會來了,只要擊敗劉景,他就能夠趁機將手伸進荊南,若是殺死劉景,平定荊南將變得更加容易,以劉表病重,劉琮懦弱,根本鉗制不住他。

當他整合荊南四郡,以爲討賊之資,或許劉表已死,屆時他未嘗沒有入主荊州的機會,畢竟同樣的事已在徐州上演過一次。

劉備如意算盤打得響,可惜卻偏偏算漏了劉景這個關鍵。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荊南一直被中國視爲蠻荒之地,古往今來從未出過什麼顯赫人物,誰能想到,荊南這方淺池,居然能夠養出劉景這麼一條蛟龍來。

今日一戰,劉備可謂是一敗塗地,不但自身部曲折損大半,圖謀荊南的計劃亦宣告破產,只能繼續充當劉表的棋子。

對未來,劉備心中滿是迷惘,看不清前路、看不到希望……

劉備情緒低落了一整晚,不過到了第二天,他又重新振作起來,這就是他的性格,越挫越勇,百折不撓。

接下來兩日,劉景軍閉營休息,直到第三日,纔有動作,他們並沒有急着修造攻城戰具,而是跑到宜城之西另立營壘。

劉備、張允不禁一頭霧水,猜不透劉景的具體打算,不過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劉景軍居然在築堤截流夷水,並驅使民夫挖掘引水長渠,直指宜城。

劉備、張允皆大驚失色。

張允雖然才能平庸,但到底出身大族,通讀兵、史,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鄢之戰,只是之前未作聯想,如今見劉景築堤蓄水,明顯是想學白起,當即破口大罵道:“劉景小兒,向以‘仁義’自居,沒想到心思卻如此歹毒,竟要效法白起,水灌宜城!如今正值季秋,尚處於豐水期,大水一瀉,不光我等,就連宜城數萬百姓,亦將死無葬身之地。”

然而嘴上叫得兇,張允心裡卻是不由爲之膽寒。

既然劉景決定水淹宜城,那繼續堅守宜城,就是坐以待斃。

而現今城中兵僅七八千人,加之新敗,士氣低落,主動進攻劉景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守又守不住,打又打不過,現在唯一的活路,就是在劉景軍決水灌城前,棄城而走。

劉備本就是客將,知事不可爲,亦心生退意。

未免夜長夢多,兩人當即決定,今夜雞鳴前,便率兵北返。

宜城以北十餘里有邔國(縣),然而邔國距離太近,並不保險,兩人打算越過邔國,直接退到百里外的中廬,那裡也將是襄陽的最後一道屏障。

(本章完)

第61章 鞭笞第119章 內憂第347章 鬱林第91章 壁畫第474章 柤中第88章 臘月第43章 荊蠻第425章 中箭第312章 心意第364章 使者第455章 投降第436章 託孤第498章 城破第458章 斬羽第77章 赤驥第321章 瀏陽第249章 聞訊第544章 葛周第67章 掌權第429章 逆轉第234章 耀功第147章 衡山第227章 火攻第298章 歸來第536章 邀請第519章 抵達第24章 郡府第31章 蔡升第438章 勸降第211章 計劃第186章 八月第535章 人望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39章 所求第225章 勇悍第535章 人望第281章 面見第427章 身當第384章 招攬第392章 落幕第507章 占卜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63章 突襲第383章 李嚴第472章 失策第249章 聞訊第520章 厚禮第27章 皓月第104章 軍法第543章 刺孫第145章 離開第478章 黃鐘第481章 團圓第73章 送別第375章 返回第474章 柤中第193章 耒陽第455章 投降第261章第397章 攻城(1)第438章 勸降第4章 賴慈第230章 敗走第476章 冬至第263章 水戰(下)第184章 七夕第225章 勇悍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53章第520章 厚禮第351章 班底第462章 郊迎第210章第374章 圍攻第506章 桃李第424章 入陣第402章 噩夢第155章 拜訪第379章 屈服第98章 高利貸第1章 重生第265章 再勝第364章 使者第392章 落幕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6章 青綬第379章 屈服第173章 南下第129章 雙戟第105章 八陣第203章 魄力第263章 水戰(下)第536章 邀請第122章 贈文第38章 諸葛玄第264章 突襲第167章 收穫第328章 許都第399章 攻城(3)第394章 夜襲
第61章 鞭笞第119章 內憂第347章 鬱林第91章 壁畫第474章 柤中第88章 臘月第43章 荊蠻第425章 中箭第312章 心意第364章 使者第455章 投降第436章 託孤第498章 城破第458章 斬羽第77章 赤驥第321章 瀏陽第249章 聞訊第544章 葛周第67章 掌權第429章 逆轉第234章 耀功第147章 衡山第227章 火攻第298章 歸來第536章 邀請第519章 抵達第24章 郡府第31章 蔡升第438章 勸降第211章 計劃第186章 八月第535章 人望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39章 所求第225章 勇悍第535章 人望第281章 面見第427章 身當第384章 招攬第392章 落幕第507章 占卜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63章 突襲第383章 李嚴第472章 失策第249章 聞訊第520章 厚禮第27章 皓月第104章 軍法第543章 刺孫第145章 離開第478章 黃鐘第481章 團圓第73章 送別第375章 返回第474章 柤中第193章 耒陽第455章 投降第261章第397章 攻城(1)第438章 勸降第4章 賴慈第230章 敗走第476章 冬至第263章 水戰(下)第184章 七夕第225章 勇悍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53章第520章 厚禮第351章 班底第462章 郊迎第210章第374章 圍攻第506章 桃李第424章 入陣第402章 噩夢第155章 拜訪第379章 屈服第98章 高利貸第1章 重生第265章 再勝第364章 使者第392章 落幕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6章 青綬第379章 屈服第173章 南下第129章 雙戟第105章 八陣第203章 魄力第263章 水戰(下)第536章 邀請第122章 贈文第38章 諸葛玄第264章 突襲第167章 收穫第328章 許都第399章 攻城(3)第394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