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敗走

第230章 敗走

馬周策馬撞向敵陣櫓楯之牆,手中長矛一甩,刺翻一人。

只是敵陣矛戟成林,弓弩成羣,馬周胯下戰馬胸頸部位,接連中招,戰馬悲鳴一聲,揚起前蹄倒地,馬周被甩下馬背,幾乎是頭部朝下,狠狠貫在地上。

幸虧此處臨近湘水,土質鬆軟,加上馬周兜鍪內有鹿皮內襯,總算避免了腦袋開花的命運。

不過這一下也着實摔得不輕,當他暈頭轉向的爬起來,尚未搞清楚方向,楯牆內便接連探出數支鋒利的長矛,迎面搠至。

危急時刻,馬周雜眉一挑,雙目圓瞪,發出一聲雷霆般的吼聲,拔刀左劈右砍,連斷兩矛,第三支矛卻乘機戳中他的胸口。

所幸他身上袍鎧十分精良,矛鋒穿透甲片後,僅刺破皮肉少許。

馬周吃痛,左手握住矛杆,拔出後猛地用力一扯,敵方士卒一時不備,直接被他扯出楯牆,馬周隨即手起刀落,一刀將其梟首,鮮血霎時間瀑布一般灑落。

此時馬周的左右兩側,劉景軍將士猶如驚濤拍岸一般,連綿不絕地衝擊着荊州軍圓陣楯牆。

在這種捨生忘死,一往無前的攻勢下,荊州軍楯牆雖被衝得凹凸不平,卻顯得韌性十足,硬是頂住了劉景軍洶涌的“洪流”。

反觀荊州軍楯牆之下,短短片刻工夫,劉景軍就出現了巨大的傷亡,武器零落,屍體枕藉。

馬周迎難而上,三衝楯牆,卻是三度被敵陣矛戟逼退回來,氣得他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馬周這邊一時難以突破,但另一邊的蔡升、韓廣二人,卻是在不久之後,憑藉個人“勇冠三軍”的勇武,率衆強推楯牆,登鋒履刃,一舉攻破了荊州軍的鐵桶陣。

蔡升、韓廣衝鋒在前,於敵羣之中往來衝殺,莫有能當者,所謂虎入羊羣,亦不外如此。

《吳子》有云:“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猛將乃一軍之表率,劉景軍士卒緊隨蔡升、韓廣的腳步,潮水般沖垮荊州軍的陣地,之後對潰卒一路窮追猛打,大砍大殺。

側翼一破,圓陣便像是被戳破了的皮球,正面的荊州軍士卒陷入極大恐慌,幾將崩潰。

劉景見此,果斷集合一支人數超過百人的騎兵出擊,最終成爲壓垮荊州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轟隆隆……轟隆隆……”

奔騰的馬蹄聲,激昂的喊殺聲,上百騎兵列雁形之陣馳進,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荊州軍陣地。

騎兵尚未接近,荊州軍士卒就崩潰了,丟盔卸甲,豕突奔逃,不顧一切的向湘水岸邊逃去。

此刻習珍已經難以制止部曲的潰敗之勢,身體被蜂擁而逃的潰兵撞得左搖右擺,險些摔倒。

“校尉……”幾名親衛拉住習珍的手臂,臉上無不帶着驚慌地喊道:“快走!快走!遲則晚矣。”一邊說,一邊拖拽習珍。

習珍嘆了一口氣,這會蔡和部大多數士卒皆已安全退回水上,他也算勉強完成了斷後的任務,便任由親衛、潰兵裹挾,逃往湘水岸邊。

率領百騎的乃是劉亮、馬周及羌胡阿僕,三人率先突入潰兵之內,揮舞刀矟,肆意砍殺。

尤其是阿僕,其人身長八尺餘,臂力絕倫,馬矟之鋒甚銳。並且其十分精於騎射,可謂弦無虛發,追擊過程中,專殺軍官,自曲長以下,死在他手中的已有七八人。

而蔡升、韓广部距離岸邊更近,在將側翼的荊州軍潰兵趕下湘水後,調頭截住習珍等人。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習珍等人幾乎陷入絕境,爲了活命,敗兵們奮起最後的餘勇,狠狠撞上蔡升、韓广部。

然而他們即便孤注一擲,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撼動蔡升、韓广部分毫。隨後他們便遭到了背後劉景軍騎兵的踐踏。

眼見部曲將被劉景軍圍殲,習珍四處奔跑,仗劍疾呼,將僅剩的幾十名士卒收攏,結成圓陣,勉強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

蔡和神情惶恐,不住望着南岸及西南方向,勸蔡瑁道:“從兄,習校尉陷入重圍,以如今形勢,恐怕將凶多吉少……不如……”

“衆目睽睽之下,你讓我拋棄習校尉?”蔡瑁怒視蔡和道。

習珍可不是什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他是襄陽習氏的嫡系子弟,蔡瑁今日若是當衆拋棄習珍,日後回到襄陽,必會受到習氏的指責與非難。

蔡瑁雖然不懼習氏,然而襄陽各大族冠姓之間,世代聯姻,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他絕不想與習氏交惡。

蔡和麪紅耳赤的辯解道:“形勢如此,爲之奈何?就算從兄現在派出手中全部兵力,也很難救出習校尉。況且,繼續停留於此,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我們豈能爲救一人而涉險,從兄乃是一軍主帥,不能不察。”

“……”蔡瑁陷入沉默。

“敵船……敵船……”荊州水軍將士忽然驚恐的大叫起來。

只見西南方向蜿蜒的水道,轉出大批艨艟、鬥艦,舳艫相連,帆檣旗幟如雲,蔽江而下。

“從兄……”蔡和焦急道。

蔡瑁面目赤紅,幾乎將牙齒咬碎,才吐出一個“撤”字。

蔡瑁撤退的命令一下,荊州軍將士不禁長舒一口氣,當即調轉船頭,划動櫓棹,競相逃命。

不過湘水兩岸的劉景軍及荊蠻,顯然不想他們輕易逃脫,一時間箭矢遮天蓋地,如雨而落。

所幸荊州軍撤退時乃是順流,沒過多久便成功脫離劉景軍的攻擊範圍,與後軍會合。

直到這時,蔡瑁才得知後軍情況,他們剛纔遭到了敵人火船襲擊,被焚十餘艘大艦,相比於全軍覆沒的前軍,慘遭重創的中軍,這點損失簡直是微不足道。

蔡瑁心下稍安,然而當他瞥見後方緊追不捨的劉景艦隊,頓時感到大爲光火,對方連《兵法》:“歸師勿掩”的道理都不懂嗎?何必逼迫如此之甚?

氣憤歸氣憤,蔡瑁卻沒有反身再戰的勇氣,只能灰溜溜北逃。

(本章完)

第44章 單程第351章 班底第64章 擒獲第18章 劉蟠第332章 徐庶第272章 魏延第36章 劉瑍第532章 用意第121章 王粲第504章 進兵第238章 求援第45章 弩第62章 拔刃第276章 張津第143章 縣丞第479章 蒼梧第446章 入城第285章 敗逃第116章 再見第148章 警鼓第439章 文聘第405章 防疫第347章 鬱林第527章 有君第376章 出征第360章 獻計第223章 習珍第25章 吏舍第317章 祭祖第191章 計議第366章 歎服第190章 三窟第539章 所求第481章 團圓第447章 高義第224章 潰敗第282章 建言第60章 跋扈第266章 兵臨第355章 立春第182章 慈幼第182章 慈幼第383章 李嚴第121章 王粲第394章 夜襲第466章 射策(上)第479章 蒼梧第380章 津鄉第439章 文聘第25章 吏舍第257章 爭執第539章 所求第457章 飛矢第356章 請婚第41章 吟詩第300章 召集第152章 改名第295章 召見第74章 變化第85章 囚徒第545章 對策第493章 猝遇第471章 官爵第178章 來接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174章 滅族第272章 魏延第399章 攻城(3)第285章 敗逃第271章 火攻第526章 薄行第60章 跋扈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59章 退讓第153章 龔氏第322章 馬鞍第487章 盛匡第194章 羌笛第447章 高義第310章 親近第153章 龔氏第141章 酃縣第422章 出陣第525章 劉曄第123章 赴宴第153章 龔氏第485章 誓師第369章 出使第252章 週歲第447章 高義第204章 曲轅第461章 守節第442章 破局第86章 醉鄉居第19章 桓階第505章 周鳳第108章 名望第247章 病逝第309章 終抵第226章 死
第44章 單程第351章 班底第64章 擒獲第18章 劉蟠第332章 徐庶第272章 魏延第36章 劉瑍第532章 用意第121章 王粲第504章 進兵第238章 求援第45章 弩第62章 拔刃第276章 張津第143章 縣丞第479章 蒼梧第446章 入城第285章 敗逃第116章 再見第148章 警鼓第439章 文聘第405章 防疫第347章 鬱林第527章 有君第376章 出征第360章 獻計第223章 習珍第25章 吏舍第317章 祭祖第191章 計議第366章 歎服第190章 三窟第539章 所求第481章 團圓第447章 高義第224章 潰敗第282章 建言第60章 跋扈第266章 兵臨第355章 立春第182章 慈幼第182章 慈幼第383章 李嚴第121章 王粲第394章 夜襲第466章 射策(上)第479章 蒼梧第380章 津鄉第439章 文聘第25章 吏舍第257章 爭執第539章 所求第457章 飛矢第356章 請婚第41章 吟詩第300章 召集第152章 改名第295章 召見第74章 變化第85章 囚徒第545章 對策第493章 猝遇第471章 官爵第178章 來接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174章 滅族第272章 魏延第399章 攻城(3)第285章 敗逃第271章 火攻第526章 薄行第60章 跋扈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59章 退讓第153章 龔氏第322章 馬鞍第487章 盛匡第194章 羌笛第447章 高義第310章 親近第153章 龔氏第141章 酃縣第422章 出陣第525章 劉曄第123章 赴宴第153章 龔氏第485章 誓師第369章 出使第252章 週歲第447章 高義第204章 曲轅第461章 守節第442章 破局第86章 醉鄉居第19章 桓階第505章 周鳳第108章 名望第247章 病逝第309章 終抵第226章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