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泉陵

第325章 泉陵

劉景之所以軟禁張懌,是因爲他現在缺少名義,他這個零陵太守還是其父張羨表舉的。張懌若當面向他索要長沙,他除了“耍無賴”,根本沒有理由拒絕。

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劉瑍去許都取得天子詔命,令他能夠名正言順的統領荊南,屆時他自然會將張懌放出來,甚至會給他個一官半職,以示不忘舊恩。

歷史上劉璋長子劉循在雒城抵抗劉備軍長達一年之久,龐統就是在進攻雒城時中箭身亡,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仍舊任用劉循爲官。

論胸襟氣度,劉景不敢說超過劉備,但想來也不會遜色太多,作爲一個有着現代靈魂的人,這點自信他還是有的,對待故主之子,沒必要過於苛待。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張懌有自知之明,他如果圖謀不軌,劉景可不會大度的放過他。

在軟禁張懌的第三天,一支由衆多舸船組成,規模無比龐大的船隊自南向北抵達臨湘。船上拉載的人,幾乎都是綰髮椎髻,衣着斑斕,赤臂赤足的荊蠻。

這些荊蠻正是跟隨單日磾走出衡山的部民,共計五千餘戶,近三萬衆,堪比一縣人口。

數萬人遷徙,絕非一件易事,光是統一意見,單日磾就花去了大半個月時間。自家寨民,他可以做到一言而決,然而同盟那裡,就不可避免處處碰壁了。

畢竟荊蠻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衡山山谷之中,要他們離開熟悉的環境,遷往陌生的漢人城邑,不免有些強人所難。

爲此單日磾明裡好言勸說,暗裡威脅恐嚇,甚至不惜動用非常手段,才使得大部分盟友勉爲其難答應其請。接下來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荊蠻只需跟隨單日磾走出衡山,自有舟船接應。

劉景得知單日磾率衆抵達臨湘,立刻放下手邊的政務,親自前往北津渡口迎接。

束髮青衫,面無髯須,恍若漢人的單日磾見到劉景後,一臉歉意地道:“劉君,我失言了。我之前曾誇下海口,能爲劉君招來部民五萬,勝兵萬人。而今僅招來不到三萬部民……”

劉景聽罷不以爲意,他真正看重的是漢化極深的單日磾,而非質野不遜,語言有異的荊蠻。

“翁叔不必自責,”劉景拉起單日磾粗糙的大手,半開玩笑地說道:“三萬已經不少了,再多我恐怕就養活不起了。”

單日磾道:“雖未能如約,不過亦可爲劉君供兵五千。”

劉景聽得直搖頭,五千餘戶,不到三萬口人,卻要供兵五千,等於是戶出一人,民兵比例接近五比一,荊蠻固然是全民皆兵,但這個比例還是有些太過誇張了,只適合山林狩獵,戰鬥力根本無從保證。

劉景對單日磾道:“翁叔沒有必要如此窮民備武,民、兵保持在十比一即可。”

他眼下並不缺少兵力,不算麾下水步軍萬餘人,僅近期歸順的荊州軍將士,就超過了萬人,加上區雄的兩千餘長沙兵,人數並不比他本部人馬少多少,使得其麾下總兵力已達三萬之巨。

可惜荊州降軍暫時還無法驅之作戰,相反還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加以提防,否則他早就揮軍南下,以衆凌寡,討伐張津了。何苦像現在這樣,眼睜睜看着張津率兵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直抵泉陵城下。

單日磾豈能不知窮兵之害,他這麼說只是爲了在劉景面前顯能而已,一臉正色道:“我的部衆,日後皆爲劉君治下子民,劉君說怎麼做,就怎麼做。”

劉景笑道:“我上個月回到臨湘,便馬上通知寧鄉那邊,目前屋舍已建好一部分,足以爲你們遮風擋雨,不致風餐露宿。”

“多謝劉君……”單日磾沒想到劉景考慮得這麼周全,心中十分感動,急忙拜謝劉景。而後問道:“對了,劉君,我聽說交州牧張津趁着劉君抵禦荊州軍之際,率兵侵犯零陵?”

劉景頷首道:“你也聽說了嗎,確有其事。”

“不知劉君打算何時出兵征討張津?”單日磾臉上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他前時聽從劉景之計,屢屢出沒於湘水,劫掠荊州軍往來輜重船隻,併成功誘伏衡山鄉的荊州駐軍,一戰斬首千餘級,領兵校尉亦被他親手以弩射殺,在後方爲劉景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像劉景這樣對異族完全沒有成見的人,古往今來能有幾人?他現在一心追隨劉景,建功立業,以期待有一日達到,乃至超越金日磾的功績。所以他聞戰則喜,只恨荊南局勢日漸平穩,如今張津自動送上門來,簡直讓他喜不自勝。

劉景笑問道:“怎麼,聽翁叔之言,想要爲我討伐張津嗎?”

單日磾重重點頭道:“這個自然,爲劉君分憂,乃臣下之責。”他現今已是劉景表舉的長沙西部都尉,因此以臣下自居。

“好。”劉景撫掌笑道:“待我領兵南下之日,翁叔可率族中精銳與我同行。”

“諾。”單日磾抱拳道。

…………

九月中的泉陵,天空蔚藍如海,白雲徜徉期間,地上的洪水業已完全退去,湘、深二水重新變得清綠如碧,逶迤緣城而過,依山傍水的泉陵,當真美不勝收。

然而站在東山上的張津,卻無暇欣賞泉陵的美景,他率軍抵達泉陵已有數日,以劉巴爲首的零陵郡吏緊閉城門,拒絕對話。

而泉陵雖然如傳言一般編木爲城,卻也並非全無守備,並且他發現泉陵居然有餘力在湘水北岸分營駐紮,可知兵力頗爲充裕。經過一番打探張津才知,原來是劉景不久前派來了數千援軍。

一想到劉景,張津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之前給劉景寫了一封信,正常來說早就該收到回信,可現實卻是他什麼也沒收到。張津哪還不知劉景是在故意拖延時間,根本無心談判。他一邊命人趕製攻城戰具,一邊再度給劉景寫了一封言辭激烈的信。

(本章完)

第97章 目的第153章 龔氏第543章 刺孫第354章 屯田第50章 寶珠第167章 收穫第142章 計劃第504章 進兵第48章 取字第111章 歸來第353章第285章 敗逃第251章 入主第219章 開戰第540章 國士第60章 跋扈第423章 戰死第164章 動手第397章 攻城(1)第483章 定議第443章 韓暨第213章 女誡第331章 倚仗第247章 病逝第31章 蔡升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14章 襄陽第453章 攔路第112章 擔憂第265章 再勝第461章 守節第501章 彭虎第527章 有君第323章 爲壽第437章 薨第1章 重生第74章 變化第463章 三郡第276章 張津第322章 馬鞍第478章 黃鐘第149章 要求第182章 慈幼第345章 騎兵第401章 城塌第372章 召見第380章 津鄉第187章 袍鎧第271章 火攻第40章 悲歌第372章 召見第479章 蒼梧第204章 曲轅第281章 面見第545章 對策第411章 不義第446章 入城第67章 掌權第430章 落幕第485章 誓師第282章 建言第51章 區雄第271章 火攻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5章 吏舍第397章 攻城(1)第52章 歸家第92章 先賢第38章 諸葛玄第423章 戰死第470章 策論第488章 柴桑第99章 王彊第529章 詔書第468章 射策(下)第456章 房陵第386章 面曹第488章 柴桑第238章 求援第520章 厚禮第443章 韓暨第281章 面見第338章 烏滸第532章 用意第264章 突襲第139章 於徵第328章 許都第28章 暢談第432章 獻計 (2)第331章 倚仗第402章 噩夢第28章 暢談第18章 劉蟠第309章 終抵第250章 說服第321章 瀏陽第403章 破城第189章 噩耗第410章 中箭第92章 先賢
第97章 目的第153章 龔氏第543章 刺孫第354章 屯田第50章 寶珠第167章 收穫第142章 計劃第504章 進兵第48章 取字第111章 歸來第353章第285章 敗逃第251章 入主第219章 開戰第540章 國士第60章 跋扈第423章 戰死第164章 動手第397章 攻城(1)第483章 定議第443章 韓暨第213章 女誡第331章 倚仗第247章 病逝第31章 蔡升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14章 襄陽第453章 攔路第112章 擔憂第265章 再勝第461章 守節第501章 彭虎第527章 有君第323章 爲壽第437章 薨第1章 重生第74章 變化第463章 三郡第276章 張津第322章 馬鞍第478章 黃鐘第149章 要求第182章 慈幼第345章 騎兵第401章 城塌第372章 召見第380章 津鄉第187章 袍鎧第271章 火攻第40章 悲歌第372章 召見第479章 蒼梧第204章 曲轅第281章 面見第545章 對策第411章 不義第446章 入城第67章 掌權第430章 落幕第485章 誓師第282章 建言第51章 區雄第271章 火攻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5章 吏舍第397章 攻城(1)第52章 歸家第92章 先賢第38章 諸葛玄第423章 戰死第470章 策論第488章 柴桑第99章 王彊第529章 詔書第468章 射策(下)第456章 房陵第386章 面曹第488章 柴桑第238章 求援第520章 厚禮第443章 韓暨第281章 面見第338章 烏滸第532章 用意第264章 突襲第139章 於徵第328章 許都第28章 暢談第432章 獻計 (2)第331章 倚仗第402章 噩夢第28章 暢談第18章 劉蟠第309章 終抵第250章 說服第321章 瀏陽第403章 破城第189章 噩耗第410章 中箭第92章 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