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主簿

bookmark

第110章 主簿

半晌,張羨才緩緩開口道:“古之成大事者,無不勞於求賢,而逸於任使,故能化清於上,事緝於下。昔日齊桓公五訪小臣、秦昭王五跪范雎,皆是如此。仲達雋才傑出,冠於長沙,僕怎敢不倍加珍惜呢?仲達既然有婚約在身,到時候只管前去,無論告假多久,僕皆答應。”

張羨每到一處,皆能收攬士民之心,桂陽、零陵、長沙,莫不如此,這籠絡人心之能,着實令人稱歎。

劉景神色湛泊,再度下拜,口中說道:“孔子有云:‘寬則得衆。’府君禮賢下士,竟至於此,在下日後必當不遺餘力,效犬馬之勞,以報答府君之恩澤。”

張羨忍不住大笑道:“哈哈,此吾心也。”

直到此刻,劉蟠纔算鬆了一口氣,開口說道:“憲章朝右,簡核才職,則有桓伯緒;匡政理務,拾遺補闕,則有劉仲達,有此二人,從今以後,府君可以高枕無憂了。”

張羨收攏摺扇,笑着搖頭道:“元龍,你怎麼光說別人,卻把自己忘了?”

桓階出言道:“進諫納忠,春秋祭祀,則有劉元龍。”

幾人面面而視,皆大笑出聲。

如今時候已經不早,事情既然談完了,桓階、劉蟠、劉景三人便不再久留,齊齊向張羨告退。

從“便坐”出來,桓階提議道:“元龍、仲達,不如去我舍中小酌一杯?”

劉景、劉蟠今晚並無應酬,一口答應下來,隨後又找來桓彝,四人聚於桓階舍中,飲醉鄉居之酒,天南地北,暢所欲言。

次日,劉景在平日戴的黑色絲質介幘上,加了一頂一樑進賢冠。

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樑,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樑,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皆一樑。

他尚未年滿二十,本不用加冠,不過主簿職位特殊,乃是府君之簿書,需要戴進賢冠以示鄭重。

除了戴進賢冠,劉景的吏服也換了,由灰色變成黑色。

吃過早飯,劉景行出屋舍,下意識瞥向馬廄,他新的工作地點和吏舍就隔了一道夯土牆,以後用不着騎馬了。

見赤冀揚頭蹬蹄,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劉景走過去摸了摸它的臉頸,心道:“日後只有休沐出府,纔有機會騎馬,這還怎麼鍛鍊騎術?如此看來,主簿真不是久留之地。”

“劉君……”

聽到背後呼喚聲,劉景回身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頭戴進賢冠的青年郡吏,此人正是功曹吏李吏,劉景初來郡府就是他領路,或許是因爲兩人曾有過接觸,這次桓階又派他前來。

劉景微笑道:“許久不見,足下一向可好?”兩人上次見面時,還是正月郡府朝會,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半年了。

李吏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劉君關心。下吏一介愚人,才能平庸,所幸雖然沒有什麼長進,亦無差池。”

劉景含笑頷首,走出前院,跟着他前往門下。

路上,李吏忍不住嘆道:“昔日小人目光短淺,曾質疑劉君爲何選擇去市井這等污濁之地,而劉君對小人說:‘只要肯用心任事,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大放光彩。’沒想到才一年多時間,劉君就取得了令長沙全郡爲之側目的成績,而今又被府君任命爲主簿,執掌府事,小人心服口服。”

“勉之。”劉景笑着鼓勵他道。

門下又稱閣下,漢代官府正門一般不輕易開啓,官吏日常出入皆走小門,小門曰閣,故有閣下或門下之稱,表示親近之意。

而一郡能冠以門下之稱,總共有五,依次是功曹、主簿、主記、督盜賊、賊曹。其中功曹、督盜賊、賊曹三者的辦公地點位於諸曹之中,唯有主簿、主記,辦公地點處於府君的便坐之側,論親密程度,在所有人之上。

正是這種親密關係,有漢以來,主簿的地位不斷提高,至今甚至已經可以和功曹並駕齊驅。而等到魏晉,更會一舉壓過功曹,從“兩府高士俗不爲主簿”變爲“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主簿權勢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劉景跟隨李吏到來時,發現主簿諸吏皆已在室外等候,其中六名書佐站在最前,循行、幹、小史等三十餘人在後。

整個郡府上下,劉景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吏根本就不用李吏引介,雙方還有一段距離,諸吏便開始遙拜道:“下吏拜見綱紀。”

綱紀不是功曹的獨有稱呼,主簿代太守宣讀書教,亦可稱之爲“綱紀”。

劉景輕輕頷首,開口說道:“諸君請起,不必多禮。”

“謝綱紀。”

見過禮後,六名書佐爭相上前作自我介紹,他們都想給劉景留下一個好印象,以期日後受到重用。

劉景一直保持着親切微笑,不僅同書佐談話,便是如干、小史之流,也都沒有忽視。

前漢名臣翟方進少時失父孤學,給事太守府爲小史,號遲鈍不及事,數爲掾、史所詈辱。

可以說在郡府之中,幹、小史最爲卑末,不僅要“及事”,還常常受到上司打罵。

市間傳言劉景“生性謙和,善待下人”,果然半點不假,他身爲主簿,居然對他們這些卑末小吏甚是和藹可親,幹、小史們心裡感動萬分,更有人忍不住流下兩行熱淚。

此人成功引起了劉景的注意,特意停下來和他說了幾句話,令同僚暗暗羨慕,現在哭就太假了,怎麼早沒想到呢?

李吏眼見沒自己什麼事,十分知趣的告退了。

劉景被諸吏迎入主簿室,到處參觀一番,最後被請入主簿的聽事之所,這裡極爲寬敞,絕非狹窄逼仄的市樓掾室可以相比。

書佐們圍着劉景介紹主簿工作,待講完後,陸續退出。

紛紛攘攘了一個早上,終於清靜了。

劉景隨手拿起書案上的文牘,看起來,今天是他第一天來此,沒必要急着攬權,先熟悉熟悉再說。

(本章完)

第155章 拜訪第291章 召見第490章 盡出第264章 突襲第151章 全殲第366章 歎服第338章 烏滸第244章 生子第160章 搶權第252章 週歲第55章 鄧瑗第70章 攤牌第85章 囚徒第372章 召見第340章 部督第32章 求字第488章 柴桑第386章 面曹第228章 斬首第395章 悲涼第440章 匕見第103章 營壘第344章 中箭第399章 攻城(3)第219章 開戰第107章 轟動第68章 俠客行第223章 習珍第22章 交談第52章 歸家第114章 襄陽第26章 市樓第110章 主簿第127章 襦鎧第287章 自刎第62章 拔刃第326章 相遇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99章 王彊第284章 澤國第289章 倒戈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504章 進兵第157章 仁和第451章 水鏡第28章 暢談第435章 裴司第250章 說服第454章 委蛇第285章 敗逃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97章 除孝第143章 縣丞第124章 宴會第405章 防疫第505章 周鳳第73章 送別第126章 六禮第231章 勸降第509章 設計第480章 買馬第90章 朝會第409章 詐降第522章 變故第528章 惡氣第20章 南陽來客第524章 馬尾第174章 滅族第358章 戰略第541章 有望第136章 婚宴第325章 泉陵第132章 同席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17章 柤中第225章 勇悍第276章 張津第229章 鳴金第13章 張羨第423章 戰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章 重生第208章 斬殺第111章 歸來第331章 倚仗第402章 噩夢第112章 擔憂第463章 三郡第93章 墓祭第4章 賴慈第378章 策反第280章 投靠第17章 杜襲第367章 跛馬第213章 女誡第177章 施恩第179章 到來第50章 寶珠
第155章 拜訪第291章 召見第490章 盡出第264章 突襲第151章 全殲第366章 歎服第338章 烏滸第244章 生子第160章 搶權第252章 週歲第55章 鄧瑗第70章 攤牌第85章 囚徒第372章 召見第340章 部督第32章 求字第488章 柴桑第386章 面曹第228章 斬首第395章 悲涼第440章 匕見第103章 營壘第344章 中箭第399章 攻城(3)第219章 開戰第107章 轟動第68章 俠客行第223章 習珍第22章 交談第52章 歸家第114章 襄陽第26章 市樓第110章 主簿第127章 襦鎧第287章 自刎第62章 拔刃第326章 相遇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99章 王彊第284章 澤國第289章 倒戈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504章 進兵第157章 仁和第451章 水鏡第28章 暢談第435章 裴司第250章 說服第454章 委蛇第285章 敗逃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97章 除孝第143章 縣丞第124章 宴會第405章 防疫第505章 周鳳第73章 送別第126章 六禮第231章 勸降第509章 設計第480章 買馬第90章 朝會第409章 詐降第522章 變故第528章 惡氣第20章 南陽來客第524章 馬尾第174章 滅族第358章 戰略第541章 有望第136章 婚宴第325章 泉陵第132章 同席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17章 柤中第225章 勇悍第276章 張津第229章 鳴金第13章 張羨第423章 戰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章 重生第208章 斬殺第111章 歸來第331章 倚仗第402章 噩夢第112章 擔憂第463章 三郡第93章 墓祭第4章 賴慈第378章 策反第280章 投靠第17章 杜襲第367章 跛馬第213章 女誡第177章 施恩第179章 到來第50章 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