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薄行

第526章 薄行

“劉子揚……”曹操聞言不由皺起眉頭,荀彧推薦的人選,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劉曄是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目前擔任徵虜將軍劉勳的司馬,其少時以才智知名淮南,被許(劭)子將譽爲“佐世之才”,乃淮南之名士英傑。

曹操有志扶助漢室,澄清四海,求賢若渴,按理來說像劉曄這樣的人才,曹操早就該收入囊中,爲己所用,而曹操之所以沒有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建安初年,袁術在淮南僭號,加之淮南遭遇大旱,將士飢困,由此衆叛親離,豪傑蜂起。

其中有名鄭寶者,才力過人,以驍果著稱淮南,擁部曲萬餘,將富庶的巢湖地區據爲己有,又驅衆抄略四方,可謂兵強馬壯,一方所憚,廬江、九江人多前往依附,劉曄亦在此期間投靠於鄭寶。

後來曹操派遣使者南下淮南,案問州事,劉曄趁機邀使者來家中做客,從而將鄭寶誘來,於宴上故意灌醉鄭寶,而後詐稱受曹操之命,親自斬殺鄭寶。

曹操自己的道德底線就已經夠低了,可對於劉曄弒主的行爲,仍感到不恥,因心存芥蒂,所以始終沒有將劉曄招致麾下。

曹操儘管不恥其小人行徑,卻也不得不承認,劉曄雖薄行寡德,然其膽略過人,文武兼資,確實是輔佐劉馥的極佳人選。

曹操心中當即有了決定,對荀彧說道:“劉子揚乃子臺腹心,也不知子臺願不願意割愛。”

曹操談及子臺,也就是徵虜將軍劉勳時,語氣顯得十分輕鬆,顯然兩人交情非同一般。

劉勳出身琅琊王室旁支,沛國曹氏與琅琊王室素來關係親密,曹操起兵討董時,其父曹嵩曾舉家託庇於琅琊王劉容,後來劉容因病去世,曹嵩就此失去庇護,於返鄉時遭到陶謙毒手。

除了曹、劉兩家世代交好,曹操和劉勳亦有着深厚的私交,雙方好到什麼程度?劉勳之前割據廬江,後被孫策所敗,幾至滅亡,只得北上投奔曹操這位故友。劉勳勢窮來投,竟然靠着和曹操的親密關係,從一介喪家之犬,一躍“貴震朝廷”。

“明公待劉徵虜,可謂寵信至極,冠於京師,明公親自開口要人,劉徵虜必然不會拒絕。”荀彧明顯話裡有話,其內心深惡劉勳其人,劉勳自恃爲曹操所親,貴寵驕豪,賓客子弟亦多行不法,卻少有人敢於收治之。

曹操當然聽出了荀彧的話外之音,卻故意裝糊塗,說道:“孤正欲宴請百官,慶祝大捷,正好讓子臺帶劉子揚一同前來。”

荀彧暗暗搖頭,不再多言。

傍晚,百官紛紛趕往司空府赴宴,司空府巷道中一時間牛馬車輿,奴僕僮客,填塞街衢,牛哞馬嘶,人聲鼎沸,喧鬧異常。

劉勳不久亦與劉曄乘車到來,劉勳車駕駛入擁擠的人馬車流中,幾乎暢通無阻,一來劉勳有持戟甲衛在前開路,二來劉勳貴重京師,人皆憚而避之。

劉勳儀態不雅的側臥車內,懷抱手爐,口中說道:“子揚,曹公遣人登門相邀,特意囑咐帶你一同赴宴,其意不言而喻。”

劉勳隨後又道:“不過曹公時至今日才生出招攬之心,着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劉曄當年是帶着萬餘鄭寶舊部投奔於劉勳,兩人又同爲皇室支屬,因此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是盟友,曹操要挖劉曄,劉勳縱然再不捨,也只能同意。

“曹公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也,其行爲,非我等所能揣度。”劉曄表面一副淡然的模樣,內心卻着實有些波濤洶涌。

他隨劉勳來到許昌已經四載有餘,本以爲憑藉自己的名聲、才略,很快就能脫穎而出,受到曹操的重用。然而四年過去了,卻始終不見進用,劉曄實在想不通,曹操爲何視自己如草芥。

好在四年的苦等沒有白費,如今曹操相招,即將苦盡甘來。

劉勳又道:“在我看來,子揚之才智,絲毫不下於荀(攸)公達、郭(嘉)奉孝、程(昱)仲德等人,子揚歸入曹公麾下,爲其籌畫,必能一飛沖天。”

劉勳深知劉曄智謀,冠絕當世,當年他要是能夠聽從劉曄的勸說,又怎會中孫策調虎離山之計,以致廬江地盤被孫策所佔,淪爲喪家之犬,幾至滅亡。

劉曄內心也認爲自己才策謀略,不遜於任何人,只是念及曹操之前的冷落,又有些患得患失,嘆道:“希望如將軍所言。”

不久車輿抵達司空府門前,劉勳從車上下來,領着劉曄,徑直登門,候於門口的侍從見到劉勳,立刻熱情的上前,口中說道:“明公正在後堂靜候將軍,將軍請隨小人來。”說罷,在前引路,將劉勳、劉曄引往後庭。

後堂中只有曹操、荀彧二人,見劉勳、劉曄到來,曹操當即起身,屈尊相迎。

曹操快步上前,一把拉住劉勳的手,笑道:“子臺,你不是一直覬覦我府中所藏美酒嗎,今日我有求於你,將盡出府中所藏美酒,作爲補償,你今日可敞開肚量,盡情暢飲,不醉不歸。”

劉勳肅容道:“公有令,豈敢不從。”

言訖,兩人齊齊大笑。

曹操轉而看向劉曄,說道:“子臺平日裡屢屢在孤面前稱讚足下,稱足下深中足智,料事如神,有良、平之才。孤心慕久矣,只是不忍奪人所愛。”

接着曹操話鋒一轉道:“今南方有警,安南將軍劉景擅自發兵,侵犯豫章,劉(馥)揚州不能御。孤之前詢問荀(彧)令君,誰可輔佐劉揚州,安定南方,荀令君向孤推薦足下,孤亦深以爲然,今孤有意以足下爲揚州別駕,足下可願擔此重任?”

劉曄一怔,內心大感失望,別說並肩荀攸、郭嘉、程昱等人,連司空府掾史都未撈到,直接被曹操一腳踢回了淮南老家。

不過劉曄轉念一想,既然自己在曹操這裡得不到重用,回淮南也不失爲一個上佳選擇,畢竟別駕有“半刺史”之稱,在州中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念及於此,劉曄俯身應命。

(本章完)

第539章 所求第400章 大雨第110章 主簿第5章 虎頭第247章 病逝第7章 劍術書法第382章 西進第267章 比箭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6章 調離第51章 區雄第386章 面曹第159章 退讓第415章 龐統第114章 襄陽第129章 雙戟第506章 桃李第424章 入陣第143章 縣丞第45章 弩第475章 妹夫第198章 招降第397章 攻城(1)第288章 義士第219章 開戰第74章 變化第491章 徐宗第311章 吐血第123章 赴宴第75章 百石第459章 焚橋第317章 祭祖第262章 水戰(上)第495章 鐵樓第147章 衡山第407章 烽火第117章 清茶第54章 鄧攸第414章 託孤第353章第319章 還禮第263章 水戰(下)第303章 復仇第30章 陶觀第501章 彭虎第378章 策反第166章 崩潰第142章 計劃第418章 預備第239章 嚴法第115章 納彩第490章 盡出第76章 新左史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0章 陶觀第527章 有君第285章 敗逃第419章 猛將第451章 水鏡第129章 雙戟第48章 取字第142章 計劃第87章 請醫第295章 召見第57章 示好第75章 百石第211章 計劃第190章 三窟第42章 點評第122章 贈文第21章 未婚妻第496章 鐵壁第315章 甘寧第274章 攻城(下)第237章 監九縣第311章 吐血第468章 射策(下)第528章 惡氣第112章 擔憂第491章 徐宗第268章 填塹第1章 重生第1章 重生第534章 歸心第41章 吟詩第347章 鬱林第261章第359章 八月第315章 甘寧第462章 郊迎第93章 墓祭第88章 臘月第165章 猛將第327章 西鄂第149章 要求第363章 攬才第213章 女誡第538章 董和第140章 二年第205章 失望
第539章 所求第400章 大雨第110章 主簿第5章 虎頭第247章 病逝第7章 劍術書法第382章 西進第267章 比箭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6章 調離第51章 區雄第386章 面曹第159章 退讓第415章 龐統第114章 襄陽第129章 雙戟第506章 桃李第424章 入陣第143章 縣丞第45章 弩第475章 妹夫第198章 招降第397章 攻城(1)第288章 義士第219章 開戰第74章 變化第491章 徐宗第311章 吐血第123章 赴宴第75章 百石第459章 焚橋第317章 祭祖第262章 水戰(上)第495章 鐵樓第147章 衡山第407章 烽火第117章 清茶第54章 鄧攸第414章 託孤第353章第319章 還禮第263章 水戰(下)第303章 復仇第30章 陶觀第501章 彭虎第378章 策反第166章 崩潰第142章 計劃第418章 預備第239章 嚴法第115章 納彩第490章 盡出第76章 新左史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0章 陶觀第527章 有君第285章 敗逃第419章 猛將第451章 水鏡第129章 雙戟第48章 取字第142章 計劃第87章 請醫第295章 召見第57章 示好第75章 百石第211章 計劃第190章 三窟第42章 點評第122章 贈文第21章 未婚妻第496章 鐵壁第315章 甘寧第274章 攻城(下)第237章 監九縣第311章 吐血第468章 射策(下)第528章 惡氣第112章 擔憂第491章 徐宗第268章 填塹第1章 重生第1章 重生第534章 歸心第41章 吟詩第347章 鬱林第261章第359章 八月第315章 甘寧第462章 郊迎第93章 墓祭第88章 臘月第165章 猛將第327章 西鄂第149章 要求第363章 攬才第213章 女誡第538章 董和第140章 二年第205章 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