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

北廄的皇宮裡,康熙看着秦有福八百里快遞送上來的奏摺目瞪口呆。康熙本來已經打算好了,眼看三藩就要完蛋了,正好趁着這個時候連臺灣的事一併解決,也省了一樁心事。

康熙還記得,當初爲了臺灣的事他跟秦有福聊過一會,那還是秦有福剛剛進京沒有多久的時候的事。那個時候,朝中不少大臣都認爲這臺灣即沒有什麼資源,又有鄭氏多年經營的根基,打是能打下來,但是對大清沒有什麼價值,反倒成了負擔,更不要說跨海作戰困那重重,搞不好損兵折將,有些得不償失。康熙那時候年紀還小,被一羣大臣說得也有些迷糊,不知道是不是該放棄臺灣。結果在跟秦有福談起這件事以後,秦有福毫不猶豫的告訴康熙,這臺灣是萬萬放棄不得的,且不說臺灣現在還有一個郡王,代表的是前明的政權,只要他們存在一天,就會威脅到大清的統治地位和政權,他們就會鼓動老百姓不斷的鬧事,勢必導致清朝政fǔ疲於奔命,這不符合大清的利益,另一個方面,別看臺灣只是一個小島,但是它控制着大清東南沿海的通道,會嚴重威脅大陸的安全,鄭氏可以以臺灣爲基地,隨心所yù的攻擊任何一個他們認爲有價值的目標,打完就跑,令人防不勝防,一地制了臺灣,以臺灣爲要塞加上大陸方面的武力,就可以形成對東南沿海的全面控制,這於大清的防務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康熙詳細分析了秦有福說的這邪,這才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拿下臺灣。

看着手上的奏摺,康熙搖了搖頭。別看康熙不得已讓秦有福離開了廄,但是康熙心中有數,秦有福這個人有些小病,喜歡斤斤計較,還ǐng懶的,甚至連官都當不好,但是要說秦有福會有什麼不臣之心,康熙打心底裡不相信。秦有福有自己賞的腰牌,不但可以隨時進宮,平時還有很多跟自己聊天的機會,如果秦有福有異心,就算他不敢動手幹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也大可以藉助平時跟自己商量國策的機會誤導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做出不利於大清的判斷來。可惜的是,大清朝不是他康熙一個人的大清,那麼多征戰多年的八旗子弟需要安置,當年祖上的盟約使得宗人府成了代表大多數滿人利益的、權力甚至可以抗衡他這個皇帝的機構,康熙不能不顧及皇親國戚和各位王爺的態度,要想坐穩這個皇帝的寶座,沒有大多數滿人的支持,沒有滿八旗的支持,他這個皇帝不過是鏡中uā、水中月。這也是康熙不得不在壓力面前妥協,把在秦有福手上剛有起è的大清皇家軍校給收回來。

本來按照康熙的打算,秦有福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這麼放棄了是不可能的,現在讓他丁憂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反正他大清皇家顧問的頭銜還掛着,等三年以後再把秦有福招回來就是,現在康熙是騰不出手來處理這些事情。康熙明白,滿人想要控制中原,唯有與漢人同化,等到天下的人再也分不出什麼事滿人,什麼是漢人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反清復明的說法了。

可裡的奏摺,康熙不知道到底該這麼處理了。康熙不傻,按照秦有福奏摺上說的,只要不出意外,招安劉國軒已成定局,劉國軒能一直堅持到現在,無非是缺少一個穿針引線的人,另一方面就是他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價碼,至於劉國軒一家老小都在臺灣的事倒問題不大,畢竟劉國軒的手上掌握着臺灣大部分的軍隊,劉國軒一接受招安,臺灣自然是防無可防的,只要鄭經不是活得不耐煩了,給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怎麼樣劉國軒的家人,再說了,劉國軒只要接受招安就不會是一個人,他會帶着成千上萬的臺灣水師官兵,這些人都是有家人的,這其中有不少人的家也同樣在臺灣,如果鄭經對付了劉國軒的家人,那麼就會讓家屬在臺灣的水師官兵人人自危,那些官兵的家屬也會惶恐不安,鄭經又怎麼會將這樣不安分的事情在自己的身邊發生?到了那個時候,除非是鄭經大開殺戒,否則只有投降一途。

康熙爲難了,雖然劉國軒現在還沒有降,可是隻要劉國軒降了,那麼秦有福就是最大的功臣,可是他一不是滿人,二沒有官身,就算掛着個空頭的大清皇家顧問的頭銜,可現在卻是在丁憂期間。秦有福爲什麼丁憂的事不但康熙心裡清楚,滿朝文武也都是清楚的,秦有福之前的功績大家也是明白的,如果這件事的功勞再歸到秦有福的身上,至少說明康熙不能夠很好的保護有能力的人,保護自己的得力干將,這是對皇權的挑戰,這是康熙執掌朝政弱勢的表現,這樣的事情對於康熙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可現在的問題是,秦有福的這份摺子給了康熙一個最好的解決臺灣問題的途徑,如果就這麼放棄了,康熙當然是不甘心的。

“小喜子,傳康親王進宮”

到了這個時候,康熙必須聯絡一下康親王這樣的老臣了,只要康親王能站出來,事情也許就有轉機了,畢竟康親王還是有手段的,而且他又是朵藍的爺爺,應該會給自己出一個好主意。

……

“皇上,其實這是並不難辦。”康親王老謀深算,他當然知道康熙爲什麼爲難。畢竟是多年的權臣了,當然知道康熙擔心的是什麼。

“你說。”康熙一聽這話,當然知道康親王有辦法了。

“其實皇上一直惦記着臺灣的事情老臣是知道的,現在眼看三藩的事情就要結束了,接下來的當然就是臺灣的問題。老臣一直在想,秦有福搞的那個大清皇家軍校大家都看在眼裡,若我八旗子弟都能如這些軍校裡的學員一般,平定三藩又何須那麼麻煩?可惜的是,秦有福自大回到中原以後就一直忙忙碌碌的爲皇上效力,一直都沒有時間爲家人守孝,現如今大局已定,回家丁憂當然是應該的,不過老臣原來一直想不通,秦有福本是確山人士,雖說他一族人皆葬身大海,按理也只需在確山秦府設一靈堂,在家守靈就是,何須不遠萬里奔赴溫州?而且不走官道卻走海路,直到現在老臣才明白,想來秦有福此次赴溫州乃是皇上jīng心安排的舉動。說起來還是皇上考慮得周到,秦有福的身份的確微妙,要說起來,這秦有福既無功名又無官職,但是卻又是皇上欽點的同進士出身,雖說卸了大清皇家軍校校長一職,但畢竟那也算是個職位。現在好了,他身無職權,確是我大清皇家顧問,能跟皇上說的上話,但是不管地方事務,無職無權,若是讓老臣想一個能跟劉國軒通得上話、卻又不失我大清威嚴的人選出來,老臣還真想不到秦有福,我大清能有皇上這樣的聖祖明君實在是天佑我大清,老臣佩服得五體投地啊”康親王一副佩服得樣子,整個人也晃晃悠悠的站了起來,像是要行大禮的樣子。

“康親王無需多禮”康熙趕忙從榻上起身,攙扶着康親王。

康親王本來也就是做個樣子,康熙這麼一攔,當然又順勢坐了下來。其實這也不奇怪,康親王是鐵帽子王,任何時候見了皇上都可以不接不送,即便是上朝也是要安排座位的,自然是不用給康熙磕頭的。不過老傢伙很懂事,平時都做足了規矩,康熙也知道,那些規矩一來是對自己這個皇帝表明態度,告訴皇帝自己是很老實的,另一方面主要是做給別人看,搞事大家自己是忠臣。不過那是在朝堂上,現如今在御書房,當讓是用不着的。

康親王的這番話說的好啊康熙總算是找到了既能體現他的領導能力又能體現他的前瞻眼觀的理由了難道不是麼?秦有福憑什麼跑到溫州去丁憂?那是皇帝派去的皇帝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只有秦有福是最合適的現在秦有福被迫丁憂不是他這個皇帝統御力的下降,而是深謀遠慮、是大智若愚現在,有了秦有福的這件事,他康熙就會成爲最明智的皇帝,是最善於用人的皇帝

“謝謝康親王,朕當初其實不是這麼想的,說起來秦有福的確是一個福將、是天意,這都是趕上了。”康熙當然明白,康親王是明白人,對明白人是不需要太虛僞的。

“皇上這話就說錯了,任何時候,皇上的意思就是天意,皇上能在這個時候讓秦有福丁憂,秦有福又能在海上碰上劉國軒,這就說明皇上乃是我大清的真龍天子,潛龍在天,天意難違”康親王很堅決地說道。

“康親王別在誇獎朕了。您是朕最信得過的朝中重臣,秦有福這件事只能說是趕巧,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秦有福能處理得了的了,更何況他現在無職無權,辦這些事情中得有個名頭。”康熙說道。

康親王也不矯情,其實這件事情他已經想好了處理辦法:“皇上,其實這件事情不難處理,依臣之見,這件事還是要以福建總督姚啓聖爲主,至於秦有福皇上可以給一個幫辦的名義,協助姚啓聖辦理這件事,依老臣看來,只要姚啓聖能和秦有福通力合作,招安劉國軒的事情不難處理”

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48章 架橋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65章 邊緣人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30章 各有算計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21章 賭一把第41章 備戰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136章 軍校-1第63章 回門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十章第89章 刺殺-1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90章 刺殺—2第123章 殲敵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6章 人民戰爭第89章 刺殺-1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83章 完勝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77章 聖旨下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7章 不懂規矩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64章 籌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30章 各有算計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91章 刺殺-3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1章 救縣令第94章 領兵出征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40章 禍起“圍牆”第4章 忽悠領導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72章 連鎖計劃第79章 撤藩線路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97章 御賜筆洗第68章 車間對話第167章 丁憂第94章 領兵出征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73章 脫險記第45章 羣豬飛奔
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48章 架橋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37章 康熙看打架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65章 邊緣人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30章 各有算計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21章 賭一把第41章 備戰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32章 御賜門匾第182章 攻打澎湖第136章 軍校-1第63章 回門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十章第89章 刺殺-1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90章 刺殺—2第123章 殲敵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6章 人民戰爭第89章 刺殺-1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83章 完勝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77章 聖旨下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7章 不懂規矩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64章 籌謀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章 人民戰爭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60章 康熙的猜忌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30章 各有算計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91章 刺殺-3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1章 救縣令第94章 領兵出征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40章 禍起“圍牆”第4章 忽悠領導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72章 連鎖計劃第79章 撤藩線路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97章 御賜筆洗第68章 車間對話第167章 丁憂第94章 領兵出征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73章 脫險記第45章 羣豬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