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中英翻臉

在塞爾維亞,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戰爭一觸即發,曾紀澤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陸軍大臣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海軍大臣劉步蟾、鄧世昌、炮兵學院院長蔣百里等高級將領參加了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中國參加協約國還是同盟國。

當時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袁世凱等人還不相信世界大戰會爆發,袁世凱表示懷疑,說:“巴爾幹地區的戰爭就像是天要下雨一樣,每隔幾年就發生一次,原來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都發生了十餘次了,一次也沒打成世界大戰,這次爲了一個塞爾維亞,英國和法國,會和德國、意大利、奧匈打起來嗎?巴黎和約不是簽訂了還沒兩年嗎?”

曾紀澤搖搖頭,說:“彼一時此一時也,從三十年前開始,歐洲各國列強在大陸和全世界從事爭霸和瓜分領土的鬥爭,世界性的戰爭危機就不斷出現。現在作爲後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國,像一個急着要糖吃的小夥子,要求與衰落的大英帝國重新瓜分世界,並開始與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同盟。作爲老牌帝國主義的大英帝國,爲維護自身在全球的大國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經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國帶來的危脅,要抑制德意志帝國的擴張,即便沒有巴爾幹半島的衝突,英國和德國的大戰也無可避免。這一次,法國和意大利、奧匈帝國也參戰,戰火很快會燃遍歐洲大陸,延及非洲和亞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都將成爲戰場。我們的陸軍和海軍,要做好隨時參戰的準備。”

段祺瑞說:“世界確實在變化,爲了對付主要敵人德國,大英帝國已經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迫切地尋找同盟者,並同法國接近。1904年,英國和法國就簽訂了協約。協約規定: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岡比亞、尼日爾、暹羅泰國、馬達加斯加馬爾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羣島的矛盾。我看主要戰爭國可能分爲兩大軍事集團。一方爲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協約國集團,另一方爲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帝國組成的同盟國集團。”

徐世昌這時站起來力挺段祺瑞,不緊不慢地說:“我覺得段大人看得很清楚,德奧兩國在巴爾幹的擴張威脅着英國和法國的利益,德國已經佔領了烏克蘭和波蘭,三b鐵路一旦築成,德國將成爲土耳其和黑海海峽的主人,英國出入黑海海峽將受到德國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不知英國,法國都感到有必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德國。英法不僅在亞洲、非洲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還簽訂了協約規定:把伊朗分爲三部分。北部屬法國勢力範圍,東南部屬英國勢力範圍,中部劃爲“緩衝區”;法國承認阿富汗爲英國的附屬國。這陣勢,明顯是英國和法國要共同對付德國了。”

鄧世昌說:“那我們中國應該加入協約國,還是同盟國呢?”

海軍大臣劉步蟾說:“我訪問過歐洲這幾個國家。英國、法國如果連起手,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實力,都遠遠超過德國和奧匈帝國。”

段祺瑞留學過德國,說:“那不一定嘛。德國現在和英國實力差不多,德國陸軍打起仗來,也很彪悍的。特別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炮兵,那絕對會讓英法聯軍聞風喪膽。況且俄國雖然也是協約國。但被布爾什維克一鬧,現在實力基本上爲零,除了能派一些苦力勞工,沒啥用。而意大利的實力也不弱。”

曾紀澤哈哈大笑,說:“意大利現在雖然是協約國,但是意大利人一向是牆頭草。如果英國和法國收買意大利,意大利或許會倒向協約國。”

劉步蟾說:“那這麼看來,還是協約國力量強悍一些。我們應該加入協約國。”

曾紀澤說:“我們還要考慮美國,美國現在雖然處於經濟危機,一旦恢復經濟。或許也會加入協約國,渾水摸魚,撈點好處。”

劉步蟾說:“那我們更要加入協約國了。”

曾紀澤搖搖頭,說:“我們以前跟德國人結盟瓜分沙俄,英國人這次可能不會再相信我們。況且,英國人覬覦中國的領土西藏很久了,我想,他們不久應該會有行動。這樣我們就不得不和英國開展,保衛我們的領土。我們暫時保持中立,看世界大戰發展的趨勢。誰要敢惹大漢帝國,雖遠必誅!”

英國人見大漢帝國在亞洲到處擴張,有點坐不住了,尤其是沙俄奔潰以後,中國的領土空前擴大,大漢帝國已經如一猛虎,臥在英國龐大的殖民地旁邊尤其威脅亞洲的印度!中國在亞洲已經獲得了空前的殖民地,幾乎將整個亞洲作爲中國的後花園和自留地,整個亞洲的海權也被中國的艦隊控制,英國感覺印度受到了極大威脅。

曾紀澤知道,西藏自治區,古稱“蕃”,簡稱“藏”,首府拉薩。位於中國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連四川省,東北緊靠青海省,東南連接雲南省,南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家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南北最寬90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無出海口。

西藏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權始終對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轄。藏族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西藏唐宋時期稱爲“吐蕃”,元明時期稱爲“烏斯藏”,清代稱爲“唐古特”、“圖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間起稱“西藏”至今。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它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雪域高原,這裡勤勞樸實的人民,安居樂業。

在歷史上,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藏族同胞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西藏本不是“問題”,但是英國人在歷史上不斷侵略西藏、插手西藏事務,成爲“西藏問題”的始作俑者和最賣力的鼓譟者之一。

英國早就覬覦西藏這塊寶地,想把這裡和印度相連。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以每年10萬平方英里的速度增加,從西南方向推進到中國家門口。1865年,英屬印度殖民當局派人喬裝打扮潛入西藏,秘密繪製地圖。1888年和1903年,英國先後以邊界糾紛和通商爲藉口悍然入侵西藏。其中第二次深入西藏腹地,用機槍大炮屠殺手握大刀、長矛、火繩槍的抵抗力量。這次侵略的動因是時任英屬印度總督寇鬆爲了趕在俄國人之前在西藏樹立“影響和權威”,力圖把西藏變成英屬印度與沙俄之間的緩衝地。

迫於大漢帝國的外交壓力,侵略者終究無法在西藏立足。在撤出拉薩前,英國侵略軍用武力強迫西藏地方政府簽署了《拉薩條約》,試圖把西藏變成英國獨佔的勢力範圍。這份條約即使在當時也是非法、無效的,但侵略者還是以此爲藉口榨取了大筆賠款,並在西藏邊境重鎮亞東部署軍警。

這讓曾紀澤非常惱火,決定跟大英帝國動武,教訓一下狂傲的英國人。因爲在英方的精心策劃和竭力推動下,本來不存在的“西藏問題”,硬是被生造了出來。謊言講了一百年,重複了無數遍,在西方就被不少人信以爲真。一部分英國人可能還爲“大英帝國”的國際影響力洋洋自得。看看英國在世界的所作所爲,從“印巴”到“巴以”再到南北蘇丹,英國人確實是製造麻煩的高手,貪婪的英國人到處擴張領土。

但謊言就是謊言,西藏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曾紀澤認爲,西藏絕不能丟失,即使和英國人翻臉!如今的大漢帝國,和英國人大戰也不怕!

高原的陽光刺透薄薄的雲彩,將白晃如銀的光芒灑向大地。在西藏江孜,中國五萬新軍的指揮官是蔡鍔與蔣百里。蔡鍔指揮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蔣百里指揮大約五千炮兵。

本來,老當益壯的聶士成主動請纓,還讓陸軍大臣段祺瑞告知曾紀澤,要求學飛將軍李廣,老驥伏櫪,再戰沙場。

曾紀澤沒有答應,他對段祺瑞說:“你轉告聶將軍,朕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和忠心。聶將軍是一位真正的國家軍人,自身清廉嚴謹,爲官正派。他練就的武毅新軍,也是國家之頂樑柱,是依靠他的人格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但聶將軍以及他的各路將領,都是老淮軍出身,雖然經歷了大刀長矛到洋槍洋炮的變革,但客觀地說,他是一個半冷兵器半近代化的軍事統帥,新式軍操和老舊指揮觀念存在極大的矛盾。可以這樣說,聶將軍是一位舊時代的好將軍。這次中國要面對的,是世界頭號強國英國和裝備精良的英軍,英軍的整體素質,不是西班牙軍隊或古巴軍隊能比的。我看還是要給年輕人機會。蔡鍔與蔣百里他們需要更大舞臺了。”

最終,頭髮花白的聶士成感嘆一句:“我確實老了”,就沒再爭取了。

江孜縣是千年古城,地處西藏南部,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地勢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四千米。年楚河兩岸。爲峽谷地帶,最高海拔爲7191米。

五月氣溫回暖,乃欽康桑雪山已經融化,年楚河解凍,潺潺的流水很乾淨,順着峽谷河道里的鵝卵石流下。

英軍決定在西藏建立殖民地,將這裡和印度連在一起,英軍的先頭部隊一個營,三百餘人。由約翰.卡梅倫上尉帶領,還有三千印度僕從軍跟隨。

約翰三十歲左右,八字鬍子翹起。一臉自信。他在印度多年,對西藏的地形很熟悉。英軍入侵西藏,很快越過了年楚河的峽谷,佔領了距縣城2公里的帕拉農奴主莊園。這裡是舊西藏八大貴族莊園之一,約翰把指揮部設在這裡。

蔡鍔的軍隊據守位於江孜縣城中心的宗山。一連幾天,數百英軍對大漢帝國的邊防軍進行騷擾戰術,不斷地用少量英軍和大量僕從軍進攻中國的陣地,但又不敢太過於冒進。

因爲英軍發覺中國的火力很猛,尤其是炮兵,在後援密支那英軍沒來之前,他們不敢冒然進行決戰。因爲1895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建成了以軍工企業爲龍頭的基本工業體系,其中包括金屬採冶、機牀製造、化工、造船、軍工等。加上留美歸來的人才,具備初步的研發能力。此時又經過十幾年大投入發展。

還有中國產的迫擊炮在1908年,接近一戰時的迫擊炮水平。蔣百里還在曾紀澤的指導下,豐富了炮兵理論。炮兵們都知道,火炮的威力由精度、射程、射速、彈種、彈藥威力、火炮戰術使用綜合衡量。全軍用上了能夠用於炮擊指揮的地圖!

這裡中國的邊防軍還裝備了克虜伯七五炮十六門、克虜伯六○炮三十二門、格魯森五七陸路快炮(野炮)與過山快炮(山炮)共約三十二門、克虜伯三七快炮三十六門左右。炮彈約分四種:開花彈(榴彈)用於摧毀炮臺、營壘、城牆;子母彈(榴霰彈)攻擊敵人密集隊形;葡萄彈攻擊衝鋒散兵;實心鋼彈作擊穿鋼甲鐵甲船使用。

當時,中國步兵的槍支也是新式小口徑1888式毛瑟槍,並裝備天龍重機槍。火力很強,接近英軍水平。

蔡鍔熟悉了英軍的戰術後,不能讓英軍得寸進尺,兩天後下命令對英軍反攻。

第68章 搞定榮祿第96章 要東亞海權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34章 石達開出走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11章 安慶城破第29章 拿下蘇州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45章 饑荒之城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68章 閃電戰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72章 改朝換代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71章 慈安干預第7章 大決戰(3)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80章 決戰寶慶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94章 驅逐日本人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29章 拿下蘇州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158章 追擊英軍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57章 自立吳王第84章 密謀反清第38章 開始佈局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77章 少年袁世凱(1)第62章 三位夫人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129章 中國大獲全勝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76章 統一南方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99章 裝甲巡洋艦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54章 裂土封王(1)
第68章 搞定榮祿第96章 要東亞海權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34章 石達開出走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11章 安慶城破第29章 拿下蘇州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45章 饑荒之城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68章 閃電戰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72章 改朝換代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71章 慈安干預第7章 大決戰(3)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80章 決戰寶慶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94章 驅逐日本人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29章 拿下蘇州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158章 追擊英軍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57章 自立吳王第84章 密謀反清第38章 開始佈局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77章 少年袁世凱(1)第62章 三位夫人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129章 中國大獲全勝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76章 統一南方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99章 裝甲巡洋艦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54章 裂土封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