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帝國海權

確定了中國“聯英抗俄”的外交總戰略後,曾紀澤還有劉步蟾、鄧世昌、黎元洪等海軍將領討論了中國海權問題,讓他們堅決捍衛帝國的海權,保障帝國在整個亞洲的領土。

曾紀澤說:“我們中國之所以有今日穩定發展的大環境,全靠我們原來的水師打造了一支亞洲一流的艦隊,控制了東亞的海權,才牢牢掐住了日本人的脖子。如果朕預料得不錯的話,今後十年,德皇威廉二世會以鉅艦大炮來挑戰英國的海權,最終會導致英德巨炮戰列艦競賽,到時候兩萬噸的巨炮艦就會很多,我們中國的海軍絕對不能落後。”

馮國璋一直在陸軍,對海權不太瞭解,道:“中國是個內陸國家,自古以來重視的就是陸軍,我們現在也應該大力發展陸軍,現在爭世界海權,我不太理解。”

鄧世昌說:“馮總長這話我不同意,我們中國海洋貿易的興盛,自唐朝就開始了。初唐就設立了專門機構,管理船舶、商人並徵稅。海外諸國,日以通商,船隊從廣州出發,經過南海遠達波斯灣、紅海和東非沿岸,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宋代的經濟中心南移,東南沿海地區成爲經濟命脈所在,沿海居民紛紛棄農下海,內地的許多商人也加入其中。元朝每歲招集舶商,於番邦博易珠、翠、香貨等物,聽其貨賣。中國指南針的發明,更推動了遠洋航行。”

曾紀澤點點頭,說:“確實,我們中國古代的海上貿易是很發達的。不知道在座的諸位有沒有看過一個叫馬可波羅的歐洲人的遊記,在他的描述中,13世紀的泉州。宏偉秀麗,船舶往來如梭,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他驚歎泉州爲世界最大良港之一。當時。一個活躍的海上貿易網連接東北亞、東南亞、印度西海岸乃至波斯灣的各個港口,歐洲人甚至將這個貿易興盛階段命名爲‘泉州時代’。”

劉步蟾說:“這個我也有所瞭解。到了明朝,鄭和還率領一支兩百多艘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雲帆蔽日,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印度洋上。”

馮國璋不服氣。說:“我說的是海軍,不是海上貿易。中國的海軍什麼時候強盛過?”

鄧世昌說:“其實明朝海軍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海軍匹敵。明末中國曾與當時海上勢力最強的荷蘭進行了一場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結局卻迥然不同。我沒記錯的話,那是在1633年7月。荷蘭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沿海發起了進攻。荷蘭人提出中國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只能與荷蘭人單獨貿易,否則將繼續開戰。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崇禎皇帝‘嚴令懲荷’的聖旨,以大將鄭芝龍爲先鋒,高應嶽爲左翼,張永產爲右翼,迎戰荷蘭。當年10月,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着荷蘭和海盜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採用了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全是火船,隨着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一陣喧囂過後,參戰的全部荷蘭大型戰艦中,兩艘剛一開戰即被火船搭住焚燬,另外兩艘則在炮戰中被擊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餘幾艘全部在受重創後逃走。參戰的海盜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從此荷蘭每年進貢12萬法郎給明朝。這樣,明朝艦隊最終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當時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隻,都必須花錢購買明朝的令旗,否則將被攔截。”

曾紀澤說:“鄧世昌真是個人才啊,這麼熟悉中國海軍的歷史。你說明末中國海軍打得荷蘭人賠款,這對當時歐洲的海上霸主荷蘭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呀。看來中國海軍是到了清末閉關鎖國時才落後的。我看也不要你們陸軍和海軍也不要爭了,現在制海權對一國力量顯得尤爲重要,必須保障,這正是朕今日要說的!”

曾紀澤擡手示意結束了鄧世昌和馮國璋的爭論,然後望了一眼海軍大臣劉步蟾,說:“子香,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海軍現在的家底。”

劉步蟾點點頭,站起來說:“中國海軍現在有一萬五千萬噸的大漢級巨炮艦3艘,另外有3艘兩萬噸級的巨炮艦今年年底可以到天津港。萬噸級的戰列艦有4艘,七千噸級別的巡洋艦6艘,五千噸級的穹頂巡洋艦20艘,三千噸級別的戰列艦24艘,也就是說,三千噸級以上的鐵甲戰艦共計60艘戰艦,千噸以及千噸以下級別的軍艦都已經退役,改爲漁政船,交給海關部門。另外,有潛艇18艘。海軍目前一共有三萬多人。”

曾紀澤笑了,說:“從‘這個家底’來看,我們的海軍在世界上還是能擠進前五的。德國現在在大量製造軍艦,也就是說,英德造艦競賽是英國作爲世界上唯一霸主的前提下進行。德皇威廉二世想讓德國崛起,阻擋在德國面前的巨大高山就是英國。現在看來,德國刻意去造大批軍艦,可以說是傾盡國力造艦,希望可以打造一支足以抗衡英國海軍的艦隊,這必然會失敗。我們要絕對維護帝國的海權,不要走德國人的老路,造太多軍艦恐怕也不適合我們中國的國情。”

海軍中將黎元洪也曾到歐美各國考察,他站起來說:“我同意。德國打造艦隊確實太費錢了,付出了很多代價,但一旦德國正面對戰英國海軍主力,我覺得德國人沒有必勝的把握。雖然德國在短期內咬牙造了一批戰艦,但後續跟不上。”

曾紀澤對黎元洪說:“宋卿,你和梁啓超總長他們一起考察過泰西各國,給我們說說看,中國如果要亞洲的海權,可以採取什麼戰略。我們最好不要跟英國、德國搞造軍艦競賽。以免像德國人一樣激怒英國人。現在世界各國海權方面,有何最新動態?”

黎元洪回答說:“現在各國海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提倡造潛艇,一種提倡造巡洋艦。19世紀80年代,法國海軍界出現了一種“綠水海軍”學說,主要作戰思想是以造價低廉的魚雷快艇作爲核心力量。利用戰列艦火炮普遍射速較慢的弱點,以數量龐大的“魚雷海”淹沒敵艦。爲此,法國還建造了歷史上唯一的一艘魚雷艇母艦,打算在遠洋作戰中把魚雷艇也派上用場。但1888年,美國的海軍戰略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漢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文章中他提出一個核心的觀點: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而要完全奪得制海權。只有通過艦隊決戰。這一觀點除法國外的各國海軍界都頗受推崇,尤其是英國和美國。在德意志,海軍大臣霍爾曼是巡洋戰略的倡導者,所以德國現在未來十年的遠期規劃中。優先建造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巡洋艦。”

鄧世昌聽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說,“隨着中小口徑火炮射速的提高,射程和速度都處於明顯劣勢的魚雷攻擊從理論上已不適合作爲攻擊力量。但是作爲近海的防禦力量,魚雷艇配合造價低廉的海防艦依然可堪一用的。德國人希望通過造大批軍艦去挑戰英國,我們不這麼做,我們可以大力發展潛艇,以防禦力量爲主。”

曾紀澤點點頭,說:“你倒是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中國海軍在崛起的過程中,一定要看起來很低調,英德造大軍艦,我們不去搞競賽。但我們中國海軍也要大發展,要有自己的底線。整個亞洲地區,是我們中國的地盤,誰敢侵入中國這個既有勢力範圍的話,中國海軍要毫不猶豫的發起戰爭,向世界展示出了我們的利益是誰也不能動的。我們對法國、德國的戰爭,正是出於這樣的意圖。”

梁啓超說:“中國維護大漢帝國的海權戰略就是堅決保護中國在亞洲固有的利益,不去跟世界最大的霸主英國公然決鬥,而是扮演成這個霸主的幫手,不斷向英國傳達‘中國海軍的存在不是你的威脅,而是對你的幫助’這麼一種信號?”

曾紀澤呵呵一笑,說:“樑大人說的正是。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把軍艦升級,未來再添置三到五艘二萬噸級以上的重炮戰艦。另外,我們要大力發展潛艇部隊,在未來十年,我希望中國潛艇能達到一百艘以上。而且要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且中國的造船業要有質的飛躍,能自己造出兩萬噸級的軍艦。”

已升爲國防工業化和機械化部大臣的譚嗣同說:“我看這個十年計劃實現起來沒有問題。”

曾紀澤點點頭,說:“那好,海軍那邊牽頭拿出一個十年的發展規劃。”

看到海軍的發展得到這時,身爲陸軍大臣的袁世凱也坐不住了,站起來問曾紀澤:“我們陸軍的裝備,是不是也要升級了?”

曾紀澤大笑說:“我們當然不會忘了陸軍。”他問譚嗣同:“‘飛龍’二代機槍研發生產情況怎麼樣了?要是成功了,儘快給陸軍裝備。”

中國“飛龍”二代機槍的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馬克沁機槍,經過略爲改動後在天津的兵工廠進行生產,主要是反轉了閉鎖機構,使得重量減輕並便於大量生產。

譚嗣同說:“到現在已經生產了300挺機槍。除了樣式略顯陳舊,‘飛龍’二代機槍的可靠性是所有士兵夢寐以求的,在一次試驗中,10挺維克斯機槍在12小時內發射了10萬發子彈,平均每小時10000發。儘管這期間更換了100根槍管,使用了不盡其數的冷卻水,但是沒有出現一次卡殼,而這恐怕讓馬克沁機槍望塵莫及的。”

曾紀澤說:“好,十年內爭取生產‘飛龍’二代機槍一萬挺,讓每個集團軍都有一個300挺機槍左右的機槍營。”

另外,曾紀澤深思熟慮之後,宣佈了工商立國的詔書:“太史公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你們這些士紳議員,都喜歡做君子,羞於言利,說什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如果放在太平盛世,也就罷了,不言利、不爭利也無妨,頂多國家窮一點。可眼下什麼世道?泰西列強橫行,貧弱之國淪爲富強之國的殖民地,弱肉強食。在這等世道中,咱們能不言利?咱們能不爭利嗎?而這工商之利大於農耕之利是有目共睹,從農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轉型,乃國人救亡的必然路徑,‘國人不諳世事,默守陳法,藏身於文字之間而卑視工商。豈知世界文明,工商業較重於文字。窺東西各國之強盛,無獨不然。’早在18世紀90年代,美國第一屆政府財政總長漢密爾頓與國務卿傑斐遜就‘工商立國’與‘農業立國’就爭論過,結果諸位看看今日奉行工商立國之美利堅,哪個國家還敢欺負?恐怕將來,連英吉利都會不如美利堅。”

袁世凱說:“提倡工商立國,怕就怕官府和壞商沆瀣一氣,欺壓百姓,歷朝歷代,莫不如此。而官商勾結必然會禍國殃民!眼下的中國,凡是能把事業做大的商人,誰和官府沒有勾結?誰沒有花錢買過官?”

曾紀澤哈哈大笑,說:“項城,你應該知道,大英帝國的議會裡面,除了貴族議員就是商人或是代表商人利益的政客,幾乎沒有誰替勞動人民說話的——勞動人民也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爲他們不納稅或是納稅太少,因而在議會裡面沒有代表!我倒認爲,官商勾結不是問題,問題是得有個規則,怎麼勾結,怎麼鬥法,在臺面上,正大光明地代表各方利益爭鬥!帝國的大臣,今後都不要看不起商人,商人逐利,是他們的本性,這也是正常的人性,商人們不偷不搶,只要不是強買強賣,就沒有剝削誰。你不喜歡,可以不購買他們的服務。我們要相信帝國的法律,要相信市場,只要能自由交換,對每個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公平!我們中華民族,今後要工商立國,恢復商人應有的名譽!不能看不起商人,否則老百姓,就只能都受窮,帝國要鼓勵大力發展經濟,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國家才真正強大!”(。

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76章 統一南方第80章 決戰寶慶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86章 搞定朝鮮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23章 太平軍慘敗第177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39章 搶英國軍艦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58章 率軍北上第90章 胡雪巖的秘密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5章 饑荒之城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72章 改朝換代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186章 持久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64章 孤軍深入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91章 毒氣戰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章 慈禧的美人計第66章 新三河大戰(1)第8章 曾國荃殺俘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65章 神秘來客第11章 安慶城破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71章 慈安干預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84章 出征朝鮮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159章 殺到尼泊爾第44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12章 曾國荃的野心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42章 擁兵自重第57章 工業建設第58章 蕩平海盜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5章 大決戰(1)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73章 德軍攻陷巴黎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80章 決戰寶慶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76章 統一南方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78章 湖南告急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11章 初見曾國藩
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76章 統一南方第80章 決戰寶慶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86章 搞定朝鮮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23章 太平軍慘敗第177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39章 搶英國軍艦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58章 率軍北上第90章 胡雪巖的秘密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5章 饑荒之城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72章 改朝換代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186章 持久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64章 孤軍深入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91章 毒氣戰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章 慈禧的美人計第66章 新三河大戰(1)第8章 曾國荃殺俘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65章 神秘來客第11章 安慶城破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71章 慈安干預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84章 出征朝鮮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159章 殺到尼泊爾第44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12章 曾國荃的野心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42章 擁兵自重第57章 工業建設第58章 蕩平海盜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5章 大決戰(1)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73章 德軍攻陷巴黎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80章 決戰寶慶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33章 聯英打德國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76章 統一南方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78章 湖南告急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11章 初見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