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禍起蕭牆

袁世凱放鬆了警惕之後,朝鮮就發生了“開化黨”的政變,這是由日本駐朝新任公使竹添進一郎挑起,他很狡猾,因爲他還有一個秘密身份,那就是日本陸軍中校,朝鮮“開化派”企圖藉助日本人的勢力,發動政變奪權,朝鮮歷史上稱爲“甲申政變”,正是禍起蕭牆。

1882年曾廣孝平定大院君政變後,閔妃重新當政,朝鮮的大臣就分裂成兩派,一是以閔妃的侄子閔泳翊、金允植爲首的“親華派”,另一派是親日的“開化黨”,以光緒七年赴日的“紳士遊覽團”成員爲主,包括外衙門協辦金玉均、兵曹參判洪英植、駙馬樸泳孝、徐光範、徐載弼、尹致昊等人,鼓吹脫離中國獨立,所以又稱“獨立黨”。

袁世凱當了朝鮮通商大臣後,察覺到了這幫開化黨人的野心,但因爲他們的成員多是朝鮮年輕的士族,不便將他們全部殺掉,便讓閔妃打壓開化黨人。駙馬樸泳孝當漢城府判尹時,曾以畢業於日本戶山軍校的申福模等爲骨幹,在廣州南漢山城創建並訓練了一支1000多人的新式軍隊,與尹雄烈在北青所練新軍南北呼應,準備作爲開化黨的武裝力量,袁世凱得知後大怒,立即改編了他們的軍隊,還將樸泳孝撤職,讓他滾出朝鮮政界。

袁世凱在朝鮮時,手段強硬打壓開化黨人,開化黨人不敢輕舉妄動,中法開戰,“開化派”首領金玉均認爲中國必敗,機會來了,便不再滿足於與金允植等“親華派”在景福宮的朝堂上打口水仗,便暗中和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謀劃政變。

洪英植說:“平日我在開化黨中被稱爲和平主義者,

然近來國勢危迫,不忍坐待其滅亡,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行過激之。吾輩以今日切迫之勢,舍一身性命,期圖一改革之志,天幸見憐,時運湊合,如水驟下。”

洪英植等開化黨人已多次在深夜召集黨羽開會,制定了政變計劃,他們和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合作,讓在朝鮮的日本人,把武器彈藥偷運進朝鮮王宮,準備動手製造恐怖政變。

那天練兵歸來,袁世凱一回漢城的駐地,唐紹儀就來找他,送上了朝鮮郵政總局落成典禮的請柬,請他第二天參加典禮,說:“朝鮮郵政總辦大臣捎話來,說郵政總局多虧袁將軍力倡,才得以成立,而且美國、英國、日本、俄國的駐朝公使都已答應參加典禮,請大人務必賞光。聽說這次典禮會很隆重,新舊大臣都會參加,好幾百人呢。”

“哦,好幾百人?”袁世凱回漢城後,發現朝中氣氛不對,察覺到這盛典可能有問題,走上前拍了拍唐紹儀的肩膀,問道:“少川老弟,朝鮮郵政總辦大臣是誰?”

唐紹儀答道:“總辦是洪英植。”

洪英植正是開化黨人的三大骨幹之一,袁世凱一聽是他擔任郵政大臣,便更加確定這是一場陰謀,對唐紹儀說:“你明日代俺去吧,就說俺受了風寒,身體抱恙。”

唐紹儀點頭答應,袁世凱從腰間掏出一把黑殼毛瑟槍,遞給他,道:“吳王特意囑咐我們,要提防開化黨,這把槍你明天帶上,一有異動,就開槍。”

那把黑殼毛瑟槍扳機上還有斑斑血跡,二十二歲的唐紹儀見了擺擺手,說:“只不過是一個落成典禮儀式,就不用了吧,我不習慣用槍。”

袁世凱把毛瑟槍塞到唐紹儀的手裡,道:“你呀,跟曾公子都是留過洋的人,學識一籮筐,就是太善良和心軟。這把槍你以後每天隨身帶着。你要永遠記住: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唐紹儀接過了黑殼毛瑟槍,也意識到明天的落成典禮不簡單,便讓袁世凱教他怎麼填充子彈和開槍。

唐紹儀還是挺有射擊天賦,不到半個時辰就學會了開槍。

第二天,秋風勁吹,漢城街道上,嫣紅的楓葉紛紛飄落。朝鮮郵政總局大樓前張燈結綵,二十八歲的朝鮮郵政總辦大臣洪英植穿着寬鬆的傳統漢服,滿面紅光,彎腰笑迎一撥一撥的貴賓。

代表中國的官府馬車到了門前,洪英植趕忙跑過去迎接,見來人並不是袁世凱,而是唐紹儀,心有點慌,問道:“怎麼不見貴國袁大將軍到來?”

唐紹儀笑道:“袁大將軍今日身體抱恙,委託我來參加,難道你不歡迎?”

洪英植連忙說:“哪裡哪裡,唐大人裡面請。”

唐紹儀帶着兩位侍從進了大樓,走到朝鮮郵政大廳,發現大廳中央佈置一張寬大的方桌上面鋪了一層雪白桌布,桌上擺了酒菜、刀叉餐具、外國香菸、葡萄酒和一大簇粉紫重瓣的木槿花,十餘張黑色太師椅圍繞方桌。

客人到了很多,熙熙攘攘,有的已經在桌前的太師椅上就坐,唐紹儀環顧來客,大多是老熟人,戶曹參判金玉均、漢城府判尹樸泳孝、美國公使福特、英國總領事阿斯頓等,還有日本使館的書記官島村久和翻譯官川上稻田,卻單單不見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

唐紹儀心有疑慮,上前詢問島村久:“今日竹添公使怎麼沒來?”

島村一笑,嘰裡呱啦說了幾句日語,翻譯川上解釋說:“竹添公使近日染了風寒,身體抱恙不能來。”

唐紹儀一聽,這理由聽起來耳熟,袁世凱也找的是這個理由,心裡不得不佩服袁世凱的先見之明。不一會,親華派的大臣閔泳翊、韓圭稷、李祖淵等人差不多到齊了,洪英植便命人將郵政局的正大門從外面上鎖。

落成典禮儀式很簡單,無非是領導剪綵,觀衆鼓掌歡呼,之後便是宴會,頗有姿色的朝鮮舞女,穿着傳統服裝獻歌獻舞,

在座的客人站起身,舉起酒杯觥籌交錯,一片歡樂祥和。

但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幾人卻完全沒心情欣賞這些歌舞,按照他們的計劃,在宴會進行時,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便會命人在朝鮮郵政總局大樓正門外放火,然後他們喊着火了,引起客廳混亂,再趁亂讓埋伏在郵政大樓裡的人誅殺閔泳翊等守舊大臣。然後他們帶人進宮謊稱清兵作亂,趁機將藏於景福宮內的炸藥引爆,製造更大的混亂,最終請竹添進一郎帶日本人進宮勤王,控制閔妃和國王李熙,奪取政權。

宴會快結束了,還不見正門外有人放火,金玉均趕忙上前和島村久交頭接耳,問怎麼回事。

島村久此時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時,翻譯官川上稻田匆匆從門外趕回,跟島村久說:“大事不好,門外放火的日本兵全被清兵抓了,袁世凱還帶着全副武裝的清兵從漢城的營地出發,朝郵政大樓趕來了。”

三十三歲的金玉均一聽,意識到開化黨政變陰謀已暴露,心就慌了,不過他去日本訪問過三個月,見過世面,很快鎮定下來,問島村久日本是什麼態度,如果日本支持他,就豁出性命幹了。

島村久說:“大日本國當然是全力支持你。我來參加典禮之前,竹添公使已經命五百日本武士做好戰鬥準備,只要景福宮一爆炸,馬上入宮勤王。”

金玉均一聽:“事不宜遲,我馬上幹了!你趕緊回去,通知竹添公使,請他帶人進宮援助。”

屋外沒人放火,金玉均也不管那麼多了,命人就在新建好的郵政大樓內放火。不一會,大廳裡濃煙滾滾,烈火熊熊。

金玉均和洪英植、樸泳孝見到政變的信號,趁機跑到客廳裡喊:“起火了,起火了,大家不要慌,走後門!”

到後門的路上,樸泳孝埋伏了殺手,“親華派”的大臣走近一個殺一個。首當其衝的,就是閔妃的侄子閔泳翊。

大腹便便的閔泳翊,剛走出客廳,就被兩位衝上來的蒙面歹徒亂刀齊下。閔泳翊大聲質問那些歹徒:“你們是什麼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襲擊朝廷命官……”

閔泳翊的話還沒說完,頭上便捱了一刀,血流如注,接着他身中數刀,當即被砍成血人,身體一歪,倒在了血泊之中。

唐紹儀在慌亂的人羣中一看這血腥場景,趕緊拔出袁世凱給的毛瑟槍,鎮定舉起手槍,砰砰開了兩槍,一槍擊中了一名蒙面歹徒,另一槍集中了另一位歹徒的頭部,這兩名歹徒一死一傷,外面趕過來的數十名歹徒被震懾住了。陪同美利堅、英國、俄國的駐朝公使前來的武官,這時也紛紛掏出手槍自衛,保護公使的安全,那些拿着刀的蒙面歹徒,一時不敢衝進客廳。

雙方陷入了僵局,這時,袁世凱已經帶了一千全副武裝的淮軍,火速向朝鮮郵政總局跑來武力鎮壓叛亂,漢城再一次陷入血雨腥風之中。

唐紹儀果斷開槍,打死了兩名開化黨派來的蒙面歹徒,金玉均等開化黨人還在客廳裡忽悠朝鮮守舊大臣從後門逃走,自投羅網。唐紹儀已經意識到,正如袁世凱所說,郵政總局大樓落成典禮是開化黨人的一個圈套,唐紹儀當機立斷,朝天花板開了一槍,然後跟美國公使福特、英國總領事阿斯頓,還有朝鮮親中國的大臣們大聲吼道:“請大家靜一靜,不要慌張,我們哪都不用去,就在這客廳裡等袁世凱將軍率中隊過來,他馬上就到了”。

唐紹儀這一開槍,加上聲嘶力竭的大吼,讓客廳慌亂的人羣鎮定了下來,金玉均等人並不想也不敢把這次朝鮮政變演變成國際外交事件,根本不敢派人進客廳砍人,加上已經殺了閔泳翊,放火製造混亂目的已經達到,他趕緊和洪英植、樸泳孝等人悄悄溜了,往景福宮奔去,進行下一步計劃――引爆宮內的炸藥,製造混亂。

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三人一路狂奔,剛走到景福宮的協陽門,把守城門的御林軍見他們穿着朝鮮日常的官服,攔住他們:“三位大人請留步,按規矩,朝廷命官入宮必須穿大禮服。”

儒家社會裡,古人穿衣打扮,尤其是官員,都極爲講究,什麼樣的場合必須穿對應的衣服,這些規矩朝鮮是跟中國學的。金玉均想起百官入景福宮必須穿禮服的“規矩”,但他們三人來得匆忙,沒有時間換大禮服了,一籌莫展。

這時,駙馬樸泳孝急中生智,怒罵那位攔住他們的守衛官:“瞎了你們的狗眼,我是駙馬錦陵尉,你們連我都不認識?清軍現在漢城有異常調動,馬上要殺入宮中,你們還如此吹毛求疵,你們要是耽誤了我們進宮,朝鮮就有亡國的危險,皇上待會定斬你們九族。”

這時,從景福宮裡走過來一位御林軍的武監官,恰好認識樸泳孝,問明來意,就放他們入宮了。三人進入宮中,命人引爆了事先埋藏在景福宮通明殿的炸藥,然後急匆匆直奔李熙的寢宮,因爲李熙和閔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白天睡覺,晚上辦公”。

朝鮮國王守衛小隊長尹景完是“開化黨”潛伏在王宮的內鬼,見到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三人,趕忙上前問道:“三位大人,怎麼這麼晚纔來?”

金玉均黑着臉說:“說來話長,出了一點意外,趕緊帶我們進寢宮見國王。”

尹景完便趕忙讓守衛放他們進去,金玉均讓他在外面候命。

大白天的,朝鮮國王李熙本來正摟着閔妃睡覺,閔氏不僅比高宗大一歲,算起來還是高宗的姨母輩親戚,他現在已經徹底拜倒在她的裙下,不時還會跑來跟她圓房,想多生幾個皇子。

那天,李熙正玩得興起,把閔妃剝得一絲不掛,擺成一個大字,撫摸着閔妃白皙的肌膚,還有聳起的玉峰,準備開始幹正事,巨大的爆炸聲響起,他頓時嚇得身子一哆嗦,疲軟了下來,氣得閔妃一腳將李熙踹下了龍牀,馬上命人去查探怎麼回事。

閔妃萬萬沒想到,朝鮮又政變了,這一次,壞人都殺進朝鮮王宮了!(。)

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4章 反清時機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52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40章 下南洋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65章 神秘來客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191章 毒氣戰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12章 勾心鬥角第68章 搞定榮祿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50章 新大漢國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70章 密謀敗露第90章 北上勤王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47章 洪秀全該死(1)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80章 決戰寶慶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56章 農業建設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72章 改朝換代第20章 招兵買馬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89章 艱難的決定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19章 論持久戰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168章 閃電戰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83章 招攬奇才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177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90章 丘吉爾下臺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51章 大漢國思想第38章 開始佈局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58章 蕩平海盜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84章 巨無霸戰艦
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4章 反清時機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52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40章 下南洋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65章 神秘來客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191章 毒氣戰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12章 勾心鬥角第68章 搞定榮祿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50章 新大漢國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70章 密謀敗露第90章 北上勤王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47章 洪秀全該死(1)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80章 決戰寶慶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56章 農業建設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72章 改朝換代第20章 招兵買馬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89章 艱難的決定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19章 論持久戰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168章 閃電戰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83章 招攬奇才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177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90章 丘吉爾下臺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51章 大漢國思想第38章 開始佈局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58章 蕩平海盜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84章 巨無霸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