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自立吳王

曾紀澤提出曾國藩要和滿清裂土封王時,高聲道:“滿清竊取華夏已近兩百年,如今民心盡失,天下百姓日夜盼望聖人降世,以解蒼生倒懸之危。八旗綠營均已潰敗,不堪再戰,我湘淮兩軍三十餘萬將士,士氣旺盛,武器優良,東南半壁皆已在我曾家控制之下。天時、地利、人和俱在我手,這時候,父親即便身登大位稱帝,也是順應天命人心,我與諸位,自當誓死效命,赴湯蹈火再所不辭。但家父仁慈,不忍天下蒼生再遭屠戮,如果清廷以仁義爲本,當封家父爲王,這也是實現滿漢和解正道,畢竟蒙人都封親王了。我們東南數省,可暫時與滿清爲聯邦,共圖中華復興之大業。若滿清不識大體,則我們立即殺向北京。”

關於稱帝還是稱王,曾紀澤是有考慮的,在實力還沒達到迅速碾壓滿清時,曾國藩稱帝是不明智的。稱王的話,和滿清還可以和談。朱元璋稱帝之前,就自封吳王,一步步來,最後時機成熟,揮兵北上掃除蒙元。另外,封王不稱帝,曾國藩心裡也好接受一些。這樣也不給列強幹涉和欺負的藉口,畢竟封王是內政。

曾紀澤說罷,李鴻章也搶着說道:“我們在北京的探子早有回報,西太后那老孃們兒已決定裁撤兩軍,你們雖然都是官位不小,但這滿人一直把咱們當奴才,他們能放心咱們這些漢人掌權嗎!這軍隊一裁,咱們不落個兔死狗烹纔怪。所以咱們必須擁立我的恩師爲王,不但能保住官位,還能爲漢人同胞造福!”

曾紀澤和李鴻章話音剛落,急性子的鮑超一拍桌子,衝着衆人吼道:“這事就這麼定了,咱們立刻擁立曾公爲王,誰要是不從就是和我鮑超砍了他的腦袋。”

楊嶽斌臉色慘白,顫聲問道:“大公子,我問一句,曾公他是什麼意見?”

曾紀澤乾咳了幾聲,道:“父親他好面子,自然不把這事明言,但我是他兒子,不可能體不到他的心思。”

楊嶽斌無話可說,那劉坤一強作笑顏道:“大公子,和朝廷翻臉,事關重大。豈能倉促決定,我看還是不要急於一時,咱們再揣摩揣摩曾公的意思,再從長計議吧。”

程學啓一聽就怒了,將手中的茶杯砰地摔在了地上,厲聲道:“還議個屁啊,今天非得有個決定,不然大家誰都別活着出這個門。”

程學啓這麼一摔杯子,偏殿裡的親衛隊以爲是信號,衝出來百來條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那些尚在猶豫之中的將官。

面對這突然對準了自己的槍口,一些人以爲曾紀澤要殺人滅口了,不禁嚇得張皇失措,沒有人再敢半點質疑之聲。

曾紀澤給程學啓等人使了個眼色,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除了追隨曾國藩之外,別無選擇。於是,程學啓第一個站將起了,慷慨激昂的叫道:“擁立曾公爲吳王!”

程學啓這話一出,彭玉麟、張樹聲兄弟、周盛波等湘淮大將們紛紛站起來表示支持,以表明立場,支持曾國藩當吳王,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只是稱帝的第一步,畢竟朱元璋就是自封吳王,然後開創明朝的。

木已成舟,楊嶽斌心知若是從了,或許將來還真能做個開國功臣,榮耀子孫萬世,若是不從,曾紀澤恐怕不是好惹的。楊嶽斌這些心存猶豫者,也只得跟着吳長慶他們,擁立曾國藩爲吳王。

曾紀澤與彭玉麟等人相視暗笑,曾紀澤又一使眼色,程學啓從箱中拿出一物件,是一幅卷冊,展開鋪陳在桌子上,有一米多長,上面已簽下若干人的名字。曾紀澤,曾國荃,彭玉麟等人赫然在最前面。與此同時,早就備好筆墨端了上來,擺放在衆人面前。

曾紀澤厲聲道:“各位既都已決定擁立父親爲吳王,那請各位在這勸進書上籤下自己的大名吧。”

這雖然是形式主義,但也是必要的程序。衆人既然踏上了這條大船,那也就沒什麼好顧忌地了,彭玉麟第一個站起來,劉銘傳等也在名字後面簽下了自己的大名。隨後,張樹聲、楊嶽斌等人簽名。

曾紀澤還嫌不夠,又吩咐將已備好的數十碗好酒端上來,一字排開於桌上。曾紀澤接過匕首,毫不猶豫的在將自己的大拇指割破,然後將鮮血一滴滴的滴入那三十個碗酒水中。

“砰!”他將那匕首狠狠插入了檀木桌中,高聲道:“我等既然要同舉大事,那自然要效仿古人,歃血爲盟,各位,是條漢子把自己的鮮血滴入這酒中。我等以鮮血盟誓,就此與滿清決裂,擁立新王,將來驅逐滿夷,恢復中華,若有二心,必遭天誅!”

“若有二心,必遭天誅!”

“若有二心,必遭天誅!”

衆人齊聲呼應,將碗中血酒一飲而盡,而後,將那手中之碗狠狠摔在地上。一時間,破碎之聲此起彼伏,好生激奮人心。

所有該做的都已完成,一腳踢開了大門,振臂高呼道:“兄弟們,跟我去見父王。”

衆人將呼後擁的衝出了大殿,雄赳赳氣昂昂的跟着曾紀澤而去。

曾國荃在做曾國藩的思想工作,曾國荃說:“清廷若妥協,那就很好。清廷若不識擡舉,大哥自立爲王,天下人也不會非議!”

曾國藩猶豫不決,正要開門出去,卻聽外邊一片嘈雜之聲。那一扇門被砰得撞開,一下子擠進了數十人。

“紀澤,你們幹什麼?”曾國藩一眼就看到了衝在最前邊的他的兒子。

曾紀澤不答話我撲嗵就跪在了曾國藩的面前,其餘曾紀澤等三十多名湘淮兩軍將領也跟着齊齊跪了下來。

曾國荃也故意一臉詫異問道:“你……你們這是做什麼?”

鮑超頭一個叫道:“大帥,咱們今兒個不爲別的,就是要你當吳王,將來當皇帝。”

聽到這話,曾國藩驚怒之極,竟是不顧着身份,擡腿就是一腳踹在鮑超的肩上說:“你個混賬東西,活不耐煩了嗎?這般大逆不道之話你也敢講。”

曾國藩能有多大力氣,鮑超壯得跟牛似的,幾腳下去一動不動。

曾紀澤上前道:“父親,滿清朝廷如今已是腐朽之極,八旗綠營也是潰不能戰。天下百姓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盡煎熬。父親坐擁東南半壁江山,正當爲天下蒼生。南面稱王,使百姓之福!”

曾國藩做夢也沒到他那器重的兒子,竟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來。一時間,種種過往的畫面飛快的從眼前閃過:

他主動請求救援上海,建立淮軍。

他以洋務爲名,建軍工廠,造槍造炮。

他向洋人購買數艘軍艦。

他建淮軍軍官學堂。

他在安徽施行土地改革。

他派淮軍和左宗棠爭地盤。最終匯聚成一幅清晰的畫面,直到今天。才爲這幅畫卷添上最後一筆。

這個兒子,不簡單!

“牝雞司晨,國之不祥!”曾紀澤回視衆人,道:“父親,我等爲天下之計,帶領數千萬同胞脫離苦海,豈能只貪念一己私名?!”

話音一落,鮑超第一個衝了上去,將手中的吳王服往曾國藩身上披。曾國藩嚇了一大跳,動手推拒,而這時,劉銘傳等衆將緊跟着鮑超,一窩蜂衝了過去,七手八腳將那王服強套在了曾國藩的身上。

形勢發展到這般地步,曾國藩的最後一根腳趾,也被強拖上了前行的大船。

在這一刻,他的退路已徹底被截斷。

曾紀澤對着那殿外數千將士高喊:“吳王萬歲!”

數千湘淮將士興奮難抑,揮舞着手中刀槍,齊聲高呼,嘹亮的喊聲震天動地。隨着初升旭日的光明,照耀南京城的每個角落。

曾紀澤知道,許多中國人的命運,在這一刻就此改變,歷史的車輪,已經變向!

“封皇長子曾紀澤爲吳王世子,封彭玉麟爲鄭國公,封鮑超爲宋國公,封楊嶽斌爲越國公,封李鴻章爲蘇州侯……”

與歷代開國皇帝一樣,曾國藩也是對屬下大加封賞,如楊嶽斌等人,若是效忠於滿清朝廷。最多不過封侯。而今受開國公之封,實在是做夢也不敢之事。這無疑促使他們堅定了效忠於吳王的決心。

北京,頤和園。

跟往常一樣,三十歲的慈禧太后寅初時分就醒過來了。離天亮還有一個多時辰,這是她一天中最難度過的時刻。她通常是閉着眼睛,安臥在重幃疊幛遮掩的龍牀上,在細軟柔和的繡龍描鳳的墊被和蓋被之中,無邊無際、無拘無束地胡思亂想。

兒子繼承的卻是一片動盪的破碎的江山。時至今日,她不得不聽從恭親王的勸告,重用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她要利用漢人來打漢人,要利用漢人來收復、鞏固兒子的江山。

兒子的江山保住了,她的聖母皇太后的地位也保住了。雖然如此,作爲一個年輕的女人,沒有丈夫的歲月畢竟是孤苦的,寡婦的煩惱鬱悶時常會有。她想起這一輩子就要永遠這樣孤孤單單地生活下去的時候,龍鳳繡被所象徵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權力,便再也不能填補她內心深處的寂寞空虛。

和世間所有的女人一樣,梳妝打扮,是慈禧最感興趣的事。她有出衆的美麗,也有出衆的妝扮技巧。她的美容材料中用得最多的是花。她的枕頭裡是空的,一年四季裝滿曬乾的花朵。她認爲這些曬乾的花朵中的花蕊之氣,可以使她永葆花容月貌。她要太監以新鮮紅玫瑰做胭脂,以嬌嫩的白牡丹做撲粉。

但是,化妝好了給誰看?除了榮祿。

夕陽漸漸落下,內湖畔金光盪漾,清風攜冷爽水汽,吹入亭閣樓臺之中,惹得檐下的風鈴輕聲細語。

在那碧水湖中,一艘鳳雕大船正自隨風而行,竹簾遮掩的諾大船閣中,傳來陣陣男女喘息之聲。慈禧抓扯着竹簾的手,因用力過猛,竟將簾子呼啦一下扯落於地。

在那窗簾處不遠船舷邊,正背對着侍立着一名宮女,聽到這聲音,忍不住回頭,正瞧見慈禧一臉滿足。

而慈禧的目光在那一剎那正與宮女的目光相遇,她那享受的表情猛然間現出懾人的殺意,宮女嚇了一大跳,急是轉過頭去,不敢再多看一眼。

長久的沉默之後,船閣中的喘息聲漸漸平復,不久這後,聖母皇太后扶着內務府大臣榮祿的手悠然的走出了船閣。

慈禧的目光鎖定了那個頭低得幾乎要貼到膝蓋的宮女,對在外一直候着的太監總管安德海道:“小安子。那個賤婢方纔竟然敢偷聽哀家與榮大人談論軍機大事,罪無可恕,立刻法辦。”

那宮女一聽,頓時嚇得魂不守舍,兩腿一軟撲嗵跪倒在慈禧面前,哭求道:“奴婢不是有意的,請太后開恩……”

慈禧賴得再看她一眼,在榮祿的攙扶下望船頭去看風景,安德海便叫道:“來呀,將這犯上的賤婢綁了,溺死在這湖中。”

“太后饒命啊,饒命啊——”那宮女瘋了一般喊叫撲騰,但這些太監雖然不是男人,力氣還是有的,幾人三下兩將她全身綁了個結實,順便拴了好幾個沉重的石頭,接着便將她擡到船尾,扔入了碧水鱗鱗的湖中。

一串串越來越少的水泡之後,很快,頤和園的湖面便又恢復了平靜。

慈禧令下,這鳳船便很快的駛回了岸邊,而在那碼頭上,恭親王、醇親王、文祥、寶鑑等一干大臣已恭候多時,各人均是臉色鐵青,神色沉重。

跪拜已畢,早就狐疑的慈禧便不悅,問道:“六爺,你們個個哭喪着臉,着急趕來頤和園,可是有什麼不好的事嗎?”

恭親王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啓奏聖母皇太后,確實發生了一件不太吉祥的事,曾國藩,曾國藩他殺了富明阿,自立爲吳王……”

“他反了!”慈禧聽到這裡,也要哭了,“本宮早說了,不要派富明阿去南京,你們偏不聽!”(。

第191章 毒氣戰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2章 擁兵自重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4章 討粵匪檄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94章 驅逐日本人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62章 謀取東南戰略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64章 孤軍深入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42章 擁兵自重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14章 冤家路窄第38章 開始佈局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71章 慈安干預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42章 擁兵自重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86章 持久戰第6章 大決戰(2)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8章 雙胞胎姐妹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62章 謀取東南戰略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40章 下南洋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45章 饑荒之城第76章 洋槍洋炮隊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58章 率軍北上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68章 閃電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44章 蘇丹玉璽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72章 自將則敗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166章 導火索第14章 冤家路窄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24章 曾國藩的難題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57章 工業建設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83章 左宗棠可殺
第191章 毒氣戰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4章 冤家路窄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2章 擁兵自重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4章 討粵匪檄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94章 驅逐日本人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62章 謀取東南戰略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64章 孤軍深入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42章 擁兵自重第13章 世道人心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14章 冤家路窄第38章 開始佈局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71章 慈安干預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42章 擁兵自重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86章 持久戰第6章 大決戰(2)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8章 雙胞胎姐妹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62章 謀取東南戰略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40章 下南洋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45章 饑荒之城第76章 洋槍洋炮隊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58章 率軍北上第53章 開疆拓土(1)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68章 閃電戰第60章 救了林肯第44章 蘇丹玉璽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72章 自將則敗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166章 導火索第14章 冤家路窄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24章 曾國藩的難題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107章 控制京城第57章 工業建設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83章 左宗棠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