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侯恂下獄

歷史上,溫體仁能在內閣呆上七八年,實乃崇禎朝的異數,這說明溫體仁對朱由檢的性格把握非常準確。果不其然,溫體仁與朱由檢對林純鴻的態度出奇一致,就是下定決心遏止林純鴻的軍閥化傾向,將萬餘精銳荊州軍納爲國用,儘可能保留荊州、夷陵和荊門的現狀,作爲大明帝國地方治理的典範。

理想相當美好,關鍵就在於林純鴻是否配合。溫體仁的方案充分考慮了林純鴻的感受,第一步:下旨嚴厲斥責林純鴻,令其立即取消逾越之制、嚴肅處理擅自劫掠的下屬李蒙申;第二步:下旨褒獎林純鴻平定容美叛亂之功,升爲廣東總兵;第三步:任命周望爲副將,林純義、李光祖、韋悅翔等指揮使爲參將,令其率兵至河南剿匪,至河南後,再分別調開諸將,使荊州軍徹底融入到大明官軍中;第四步:賦予張道涵、朱之瑜、李崇德等人官身,將其調到遠離荊州的地方任官,任官大小不計,只要能調走即可。

溫體仁的計劃可謂步步深入,逐步去除林純鴻黨羽,最終將荊州等地徹底掌握在朝廷手中。朱由檢一看,感到非常滿意,不過心頭還有一些疑問,立即令溫體仁進宮覲見,並屏退所有人等,君臣兩人密商除林大計。

“此計第一要義乃驅虎吞狼,海寇劉香爲禍南洋,四處劫掠,任命林純鴻爲廣東總兵,並令其剿滅劉香。劉香與紅夷在料羅灣新敗,早已成了落日黃花,林純鴻雖精於陸戰,但從未到過海洋,敗了,正好藉機除去,即使勝了,也爲慘勝,達到了削弱荊州軍的目的!”溫體仁半個屁股落在朱由檢的賜座上,娓娓道來。

“河南、陝西賊寇又成了氣候,爲何不調荊州軍至河南剿匪?這不也達到了驅虎吞狼的目的?”朱由檢疑惑不已,問道。朱由檢最大的願望就是立即平定流寇,理所當然希望林純鴻去剿匪。

溫體仁拱了拱手,恭恭敬敬答道:“皇上明鑑,林純鴻現在屯荊州軍於襄陽,與河南乃一線之隔,如果讓林純鴻將湖廣和河南連成一線,恐非社稷之福。再說,調林純鴻至廣東,還有將他和屬下分開的目的。荊州乃林純鴻的錢糧之本,必定留大部荊州軍遮護,帶到廣東的兵丁定然不多,如此這般,朝廷纔有機會對留守之荊州軍上下其手。”

朱由檢點頭不已,旋即,又嘆道:“不知廣東總兵一職能否調動林純鴻?”

“據臣所知,林純鴻狂傲自大,對屬下極其信任,臣估計,林純鴻口口聲聲說自己忠義,必不會抗旨,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大部荊州軍交予周望率領,周望本爲朝廷武將,當年由於紛爭,方纔逃亡湖廣,只要皇上升其職,必然感陛下之恩。”

朱由檢沉吟半晌,道:“希望如此。”

溫體仁接着說道:“此計第二要義乃鷸蚌相爭,那劉香覆滅在即,鄭芝龍向來聽調不聽宣,立了大功後,更是勢大難制,現在派林純鴻過去分其功,兩者必然互相怨恨,只要兩者結了怨,海疆可以避免一家獨大,待解決中原賊寇後,調兵南下,無論是鄭芝龍還是林純鴻,豈不是束手就擒?”

“好一個漁翁得利,溫閣老好謀劃!”朱由檢越聽越高興,口中也不吝嗇讚美之詞。

“此計第三要義就是剪除羽翼,只要林純鴻一離開荊州,剪除羽翼乃當然之策。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需緩緩而行,否則荊州、夷陵等膏腴之地恐怕會毀於一旦!”

朱由檢將方案又從頭至尾默了一遍,道:“自古剪除軍閥,無不以兵勢迫之,朕欲將盧象升調任湖廣巡撫,一則剿滅湖廣賊寇,再則,還可以從旁監視壓迫林純鴻。// .//另外,令秦良玉點兵從長江上游壓迫林純鴻,如此一來,也不怕林純鴻出什麼幺蛾子!”

溫體仁一聽,心頭狂跳不止,本來他準備以監視不力爲理由,建議朱由檢將湖廣巡撫唐暉趕下臺,沒想到朱由檢自己就做了這個決定。溫體仁強壓着內心的興奮,波瀾不驚道:“皇上聖明!”

朱由檢頗爲得意,接着說道:“鑄幣歷來是虧本的事,林純鴻居然把鑄幣做成了賺錢的買賣,並據此供養荊州軍,堪稱奇數。據林純鴻所稱,銀幣乃銀九銅一,銅幣採用黃銅鑄造,並用水車和風車節省大量人力,方纔利潤豐厚,不知閣老對此有何瞭解?”

溫體仁的眼皮微微跳了跳,心下暗喜,終於說到正題了,候大真啊,候大真,這下神仙也救不了你了。溫體仁拱手道:“臣駑鈍,對此瞭解不多。當初侯尚書舉薦了林純鴻,近期更是奏議朝廷鑄幣,應該對鑄幣比較瞭解。”

溫體仁一出手,就顯得穩準狠,力圖讓朱由檢認識到,侯恂與林純鴻交往密切,林純鴻坐大,東林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果然,朱由檢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越來越難以忍受捉襟見肘的日子,對侯恂日益不滿,現在溫體仁又向侯恂捅了一刀,可以意料,侯恂在戶部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溫體仁見朱由檢變了臉色,心裡不停地冷笑:“還想控制朝廷的武裝,誠爲可笑也!可憐可嘆,東林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辭別朱由檢後,溫體仁又立即令戶部侍郎宋之普彈劾侯恂靡餉誤國,朱由檢大怒,將侯恂削職爲民,並投入大獄。自此,東林黨在朝廷的唯一旗幟終於轟然倒地,而且在地方損失了干將唐暉,東林黨的頹勢越來越明顯,似乎就要湮滅於歷史中。

當陽縣河溶鎮官道上。

林純鴻正帶着一衆侍衛按轡緩緩而行,後面還跟隨着兩輛四輪馬車,前面的馬車裡赫然坐着馬世奇。馬世奇已經從婁東返回荊州,現在正跟着林純鴻視察當陽縣的小學堂。

在林純鴻的竭力推動下,邦泰在半年之前拿出了普及教育的方案,並把當陽縣作爲了試點縣。林純鴻對朝廷的動態洞若觀火,經過分析,他認爲,此次刀兵相向可能性大爲降低,自己很可能被調離老巢。在調離老巢之前,他計劃將普及教育一事徹底解決,教育涉及到大漢民族的未來,容不得半點馬虎。

鑑於目前無意與朝廷動刀槍,因此,林純鴻有意接受朝廷的調動。畢竟,邦泰各種體系已經基本完善,即便林純鴻不在荊州,整個集團也運轉良好。再說,此次土地贖買,一下子將邦泰推到了風口浪尖,想要繼續在湖廣擴張,無異於癡人說夢。與其困守一地,還不如到別的地方打下另一片江山。

按照林純鴻的估計,他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陝西或者大同。這兩塊地方兵連禍結,且又離荊州足夠遠,在朝廷可接受的範圍內。無論是陝西還是大同,林純鴻都充滿了期待,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大肆擴張騎兵,爲將來與胡虜對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行人抵達巫家崗村,終於停下了腳步,將馬匹交予侍衛,步行着往一棟紅磚青瓦的大院而去。在邦泰境內,早已大規模燒製磚瓦,極大地改進了老百姓的住宅環境,成爲邦泰一景。

馬世奇緊隨林純鴻其後,後面跟着宋應星、方以智等人。宋應星深得林純鴻器重與信任,已經就任工程院院長一職,而方以智乃方孔炤之子,世代高官,其身份敏感,方以智還未拿定主意在邦泰久呆,目前只是出於對格物之學的興趣,方在行知書堂流連忘返。

在宋應星、方以智之後的,赫然便是黃宗羲、劉渤、吳適、倪長圩,四人皆爲馬世奇摯友,加上對邦泰的一切相當好奇,便跟隨馬世奇來到了荊州,受到林純鴻的熱情款待,這次更是被邀請一起巡視當陽縣蒙學教育。

隔着老遠,大院內就傳來一陣稚童的讀書聲,聲音混雜,聽不清孩童在念什麼。衆人面露微笑,心情也忽然變得沉靜。孩童就是民族的未來,沒有什麼聲音能比孩童的讀書聲更讓人着迷。

衆人放輕腳步聲,惟恐打擾了孩子們,慢慢靠近大院。

進入大院後,衆人發現,大院相當寬闊,周邊分佈着十五間大房,這便是教室。靠近一間教室,衆人偷偷往裡張望,發現先生正在教孩子們讀書。

先生念道:“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先生的話音剛落,教室內三四十個孩童的聲音驟然響起:“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聲音整齊、洪亮,只把黃宗羲等人嚇了一跳,學堂裡唸書還有這麼唸的?不都是分開讀的麼?

七人好奇地盯着林純鴻,等着林純鴻解惑。

第54章 春香樓裡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71章 自罵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470章 金吾營第476章 濟州島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47章 炮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403章 鎖江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51章 陷落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77章 單幹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89章 大才在野第667章 小成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562章 戰馬(六)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31章 偶遇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11章 阻江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511章 動向第66章 如火如荼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531章 屠殺第420章 謀算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442章 攻堅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470章 金吾營第468章 互動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97章 擴編計劃第484章 喚醒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515章 隱忍(三)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1章 算計縣尊第519章 口諭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519章 口諭第91章 編戶齊民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32章 孫傳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章 垂髫小兒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524章 猶豫
第54章 春香樓裡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71章 自罵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470章 金吾營第476章 濟州島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447章 炮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403章 鎖江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51章 陷落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77章 單幹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89章 大才在野第667章 小成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562章 戰馬(六)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31章 偶遇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411章 阻江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511章 動向第66章 如火如荼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531章 屠殺第420章 謀算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442章 攻堅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470章 金吾營第468章 互動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97章 擴編計劃第484章 喚醒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515章 隱忍(三)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1章 算計縣尊第519章 口諭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519章 口諭第91章 編戶齊民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32章 孫傳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章 垂髫小兒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524章 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