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

不知道是傳聞出了問題,還是荊州有意鼓吹趙和海的戰績,致使鄭芝虎以爲趙和海混得不錯。

事實上,趙和海的處境並不妙。

趙和海從淡馬錫出發,經科倫坡抵達東非,又繞過好望角,抵達瑞典在幾內亞灣的殖民據點。

趙和海先在幾內亞灣及黃金海岸幹了幾票,便一路直航加勒比,開始在加勒比海域插入一腿,做起那沒本錢的買賣。

加勒比海域的海盜多如牛毛,實力強過趙和海的有好幾股,英吉利、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並未注意到趙和海的大白鯊艦隊。

大白鯊艦隊仗着船堅炮利、船速更快,搶掠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英吉利的私掠艦隊好歹還區分敵我,而大白鯊艦隊則視所有海上的漂浮物爲獵物。

於是,趙和海的大白鯊艦隊實力快速壯大,在吞併了幾股小的海盜後,一躍成爲加勒比海域實力最爲強勁的海盜。

實力強大、行動飄忽,若一直如此,趙和海的生存倒是沒問題。只可惜,趙和海一時頭腦發熱,居然想學着西班牙、英吉利等國搶佔據點。

他把目標瞄準了西班牙的據點聖胡安,糾集所有戰艦,封鎖了聖胡安,企圖迫使西班牙放棄聖胡安。

加勒比海域乃西班牙立國之本,豈容放棄橋頭堡聖胡安?於是,西班牙派遣強大艦隊圍剿趙和海。

英吉利、荷蘭、葡萄牙、法蘭西早就對趙和海恨之入骨,見到趙和海現了蹤跡,都派出艦隊至聖胡安外海蔘與圍剿。

趙和海眼見勢頭不妙,趕緊率領艦隊跑路。哪想到五國鐵了心想剿滅趙和海,一直緊追不捨。

趙和海無法擺脫五國艦隊,與之大戰數場,各有勝負。只是,趙和海乃無根之木,損失後難以得到補充,而五國艦隊背後站着一個個海洋強國,補充非常容易。

毫無懸念,趙和海敗下陣來。

趙和海一路逃避,一直繞過好望角,躲到東非沿岸時,方纔得到喘息之機。

這一系列爛仗打下來,大白鯊艦隊縮水一大半,所餘戰艦和水手不過三成!

趙和海無法,只好在東非舔舐傷口,招募人馬,補充戰艦。

林純鴻聽聞趙和海大敗後,又令海軍都督府送來了一批新式戰艦及火炮,並派了一大批潛質不錯的海軍軍官至大白鯊艦隊中歷練。

趙和海得到海軍都督府的支援後,再次繞過好望角,至幾內亞灣和黃金海岸錘鍊新手。

正當趙和海在非洲沿岸逡巡不前時,忽然聽聞加勒比海域新來了一批以漢人爲主的私掠艦隊,趙和海大感興趣,馬上令艦隊橫渡大西洋,再次來到了加勒比海域。

趙和海並未刻意尋找傳聞中的漢人艦隊,直到有一日,雙方在開曼羣島附近海域相遇。趙和海和鄭芝虎不知對方是誰,又見對方艦隊強大,都有意識避開,不想接戰。

但是雙方見對方的船帆與己方艦隊有相似之處,不約而同地派出小艇交聯。趙和海這才知曉,對方原來是鄭芝虎。

他鄉遇故知,欣喜可想而知!

兩人一交談,發現雙方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彈藥補充困難、贓物脫手困難。

鄭芝虎提議在加勒比新找一塊地,建立據點,形成穩固的根據地。趙和海對五國艦隊的圍剿心有餘悸,情知一旦設立據點,必然遭到五國的聯合打擊,很難立足。

所以趙和海堅決反對鄭芝虎的提議。

鄭芝虎對大明國內局勢遠比趙和海熟悉,又提議由大東洋商號至瑞典殖民地克里斯蒂娜要塞(今威明頓)拓展生意,藉機補充彈藥和銷贓。

趙和海想來想去,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只好同意了鄭芝虎依託瑞典的計劃。

待到鄭芝龍、東洋艦隊聯合組成遠征艦隊,以施大瑄爲帥,遠征美洲,趙和海與鄭芝虎越過麥哲倫海峽,加入遠征艦隊序列,與西班牙艦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域大戰一場。

遠征艦隊兵力超過西班牙艦隊,奈何遠道而來,與西班牙艦隊戰得旗鼓相當。

遠征艦隊及西班牙艦隊均覺得損失太大,無意再戰,遂開始議和。遠征艦隊承認西班牙艦隊在墨西哥的控制權,西班牙艦隊默許遠征艦隊在墨西哥以北建立據點。

大東洋商號立即派遣精幹力量,在聖迭戈建立了要塞,對美洲西岸進行開拓。

趙和海與鄭芝虎再次攜手返回了加勒比,加勒比一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海軍五強實在無法容忍加勒比的局勢日趨敗壞,加大了對鄭芝虎和趙和海的圍剿力度。

無論是鄭芝虎,還是趙和海,都覺得單獨應對圍剿吃力,遂合兵一處,調整編制和指揮序列,以趙和海爲帥,組建了新的大白鯊艦隊。

新大白鯊艦隊實力強大,任何一國都難以應對。兩國一起協同行動,又是難上加難,於是,鄭芝虎和趙和海一直逍遙快活於加勒比海域。

藉由海盜力量的整合,大明海軍力量整合終於跨出了第一步,這讓後人拍案叫絕,將此視爲祖宗的智慧、大明的奇蹟。

不過,一旦五個海軍強國發了狠,大白鯊艦隊還是窮於應付。荷蘭人早已對瑞典的克里斯蒂娜要塞覬覦已久,發現大白鯊艦隊通過克里斯蒂娜進行補給和銷贓後,毫不客氣地對瑞典開戰,奪取了克里斯蒂娜要塞。

大白鯊艦隊一下子失去了彈藥補充基地,不敢在加勒比繼續囂張,遂繞過麥哲倫海峽,至聖迭戈休整。

此事也從事實上證明,大明海軍的勢力範圍,還無力抵達大西洋,甚至想越過印度以西,都面臨着極大的困難。

從此以後,加勒比海域成建制的海盜艦隊徹底消失,趙和海和鄭芝虎只能分散艦隊,藉着船快,打一些秋風,遠不復當初的輝煌局面。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談。

伴隨着荊州軍全國性地調動,遼東及福建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林純鴻對此讚賞不已,稱讚皇太極和鄭芝龍具有緊隨時代的銳氣。

不過,針對大明朝廷,林純鴻的評價就相當低了,批其固步自封。

這對大明朝廷顯然不公平。事實上,大明朝廷也在變化,只是變化沒有遼東和福建那麼轟轟烈烈罷了。

當武衛軍團、驃騎軍團南撤之後,楊嗣昌惟恐韃子藉機來攻,嚴令洪承疇、王繼謨加強防線,不給韃子可趁之機。

韃子沒有來,楊嗣昌卻接到了荊州軍大規模進入四川、湖廣南部的消息。對此,楊嗣昌雖然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四川、湖廣以南、兩廣及雲貴,早已被荊州勢力隔絕,林純鴻對這些地方下手是遲早的事,等到今天,已經算晚了。

無論是楊嗣昌,還是朱由檢,現在早已從徹底消滅荊州勢力的幻想中清醒過來。他們口中雖未明說,但一切行動都證明,他們僅僅只想阻止林純鴻覬覦大位。

楊嗣昌認爲,要阻止林純鴻肆意妄爲,得有相當的本錢,這個本錢,無非就是錢糧和軍隊。聖源商號、禁衛軍團就是楊嗣昌的嘗試之一。

當初,兵部令祖大樂率領關寧鐵騎至宣府,朱由檢、高起潛的確有將祖大樂編入禁衛軍團的打算。

楊嗣昌大驚:吳家、祖家在關遼軍中經營日久,連洪承疇都難以插手,僅憑朝廷一紙命令就讓吳家、祖家將兵權拱手相讓,這顯然是幻想。

楊嗣昌先是說服了高起潛,又慌忙進宮,苦勸朱由檢:“兵者,國之大事,不得不慎重。尤其在調整編制時,必須重兵在旁,方能從容爲之。朝廷再也經不起一絲風吹草動,還望皇上慎重!”

朱由檢非常焦躁,不耐煩地說道:“慎重,慎重!到底要拖到什麼時候?”

楊嗣昌道:“關遼兵驕橫,由來已久,根源就在於朝廷不得不靠關遼兵遮護關遼一線,保證京師安全。只要從此處着手,徐徐圖之,當可竟全功。”

“你說,該如何着手?”

楊嗣昌稍稍整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趁着朝廷財政狀況良好,可令禁衛軍團進一步擴編,下轄一騎兵軍,兩步兵軍。將黃得功部調入北直隸,從禁衛軍團調取部分軍官,補充至黃得功部,令黃得功按照禁衛軍團編制進行整編,先行組建靖國軍,待時機成熟,再行擴編至軍團。另外,洪承疇對禁衛軍團編制相當讚賞,可令洪承疇自行選取良將,按照禁衛軍團編制組建薊遼軍團。”

“有了三支新編軍隊在手,關遼兵就不是朝廷唯一的選擇。屆時,可分期分批調取部分關遼軍至北直隸進行整編,將關遼兵全部整編爲兩個軍團,到時候,朝廷可把五個精銳軍團牢牢控在手中。”

楊嗣昌的策略無疑更加穩妥,讓朱由檢頗有點猶豫。

最終,朱由檢突然想到一個關鍵點,道:“朕非不願意擴大新編軍隊的規模,兵甲不足,如何保證新編軍隊的戰鬥力?”

楊嗣昌斷然道:“調整編制,清除軍中積習,就是增強戰鬥力!兵甲可以慢慢來,唯有調整等不得!”

朱由檢醒悟過來,點頭道:“就依卿家說的辦!”

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473章 聯防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64章 東林黨人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86章 觀營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84章 殘忍殺俘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510章 壓力(三)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24章 千里窺視第97章 擴編計劃第76章 先期偵察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360章 配合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612章 羊吃人第459章 援救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444章 回師第36章 誓言報復第97章 擴編計劃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02章 大明輿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558章 戰馬(二)第356章 默契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85章 嫌隙漸生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57章 戰馬(一)第424章 運兵第16章 各取所需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12章 接仗第15章 禍不單行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93章 白杆被圍第39章 事涉禮部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57章 戰馬(一)第553章 紛爭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章 垂髫小兒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472章 范文程第612章 羊吃人第400章 交鋒第61章 三桅帆船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章 愁於生計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492章 擄掠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
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473章 聯防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64章 東林黨人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386章 觀營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84章 殘忍殺俘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510章 壓力(三)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24章 千里窺視第97章 擴編計劃第76章 先期偵察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360章 配合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612章 羊吃人第459章 援救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444章 回師第36章 誓言報復第97章 擴編計劃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02章 大明輿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558章 戰馬(二)第356章 默契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85章 嫌隙漸生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57章 戰馬(一)第424章 運兵第16章 各取所需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12章 接仗第15章 禍不單行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93章 白杆被圍第39章 事涉禮部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57章 戰馬(一)第553章 紛爭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章 垂髫小兒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472章 范文程第612章 羊吃人第400章 交鋒第61章 三桅帆船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5章 愁於生計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492章 擄掠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