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破滅

孫傳庭的異動,迅速被軍情司偵知,傳至中原行營林純義處。

林純義揣摩不透孫傳庭何意,慌忙將陸世明請來商議。

陸世明皺着眉頭,沉吟道:“葡萄嶺一帶,未曾聽聞有大股賊寇活動,孫傳庭大軍東進,必不爲剿匪,難道是想攻打張獻忠和羅汝才?”

林純義搖頭道:“這不太可能吧?張獻忠、羅汝才已被招撫,孫傳庭公然進攻,豈不是置朝廷信譽於不顧?”

“不然。熊文燦奉朝廷之命,與張獻忠、羅汝才約定三月之期限,所以,現在張獻忠和羅汝才應該算作還未投降。”陸世明的臉色越來越凝重,接着道:“當初聽聞朝廷約定三月之期,我就覺得蹊蹺,試想,往日招撫,哪有什麼三月之期的?”

突然,陸世明臉色大變,道:“楊嗣昌恐怕另有算計,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孫傳庭大軍東進,十有八九得到了楊嗣昌的命令,試圖徹底剿滅張獻忠和羅汝才,敲碎我們手頭的籌碼。”

林純義大吃一驚,問道:“如之奈何?”

陸世明斷然道:“此事涉及朝廷,非你我所能定,需立即上報都督。同時,爲防止孫傳庭進入盧氏打擊張獻忠、羅汝才,陷我軍於被動,可令虎嘯軍至徐家灣駐防,將賊寇與孫傳庭隔絕開來。”

林純義顧慮重重,道:“此舉會不會刺激張獻忠和羅汝才,致使賊寇復反?”

陸世明道:“兩賊周邊,盡是我軍人馬,復反又如何?總比眼睜睜地看着孫傳庭敲碎籌碼要好。再說,監視賊寇本就是應有之意,張獻忠、羅汝才復反,還在兩可之間。”

林純義也沒有別的好辦法,只好令虎嘯軍立即至徐家灣駐守。

虎嘯軍剛出大營,林純義和陸世明忽然收到磨溝口急報,張獻忠在巡視礦坑時,遭礦工突然襲擊,腦中數鎬而亡,數萬大軍陷入混亂之中。

林純義和陸世明大驚,來不及思索細節,立即令驃騎、龍武軍至磨溝口安撫賊衆。

不到兩刻鐘,馬蹄隆隆,驃騎軍和龍武軍捲起一陣陣黃沙,猶如一片雲一般,飛速往磨溝口趕去。

與此同時,軍情司安插在張獻忠軍中的暗樁帶來了張獻忠身亡一事的細節:

張獻忠自挖礦、煉礦盈利之後,大肆招募人口,並令人四處勘探新的礦區,希望藉此供給大軍,以圖東山再起。這日,張獻忠僅帶了十餘名親兵,巡視礦坑。哪想到突遭百餘礦工襲擊身亡。

孫可望、劉文秀得知後,立即調集大軍圍堵礦工。由於事發突然,百餘人逃走了五十餘人,餘者不是抵抗致死,就是服毒自殺,一個活口都未找到。

孫可望大怒,略加調查,發現這股礦工乃新近招募,而且還從羅汝才的熊耳口方向而來。孫可望立即認定是羅汝才背後搗鬼,立即將所有新募礦工全部屠殺,還準備興兵攻打羅汝才。

劉文秀到底冷靜些,苦勸孫可望不可擅自興兵攻打羅汝才。但孫可望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哪裡聽勸,親率本部人馬望熊耳口而去。

出於直覺,劉文秀認爲這事絕不是這麼簡單。他注意到調查中一個細節:襲擊張獻忠的礦工全是陝北口音!也就是說,這幫人全是他的老鄉。

新近招募,又是陝北人,劉文秀聯想到最近駐紮在葡萄嶺的孫傳庭,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孫傳庭的秦兵,幾乎全部是陝北人!

劉文秀馬上將所有事情串起來一想,認爲這些都是朝廷的陰謀!

劉文秀立即派人通知孫可望,要求孫可望回兵。但是,磨溝口與熊耳口相距並不遠,孫可望已經與羅汝才交鋒,想退已經來不及了。

羅汝才全無準備,初一接仗,吃了大虧。但羅汝纔有曹操之匪號,自然不是浪得虛名,待他醒過神來,全力調兵抵擋孫可望,戰局方纔穩定下來。

不過,勢均力敵的戰鬥,也是最爲慘烈的戰鬥,雙方的損失急劇上升,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待劉文秀將此事向雙方說透,雙方各自退兵,清點之下,後悔得直跌腳,短短的半個時辰的交鋒,雙方損失*精銳達四千餘人。

無論是羅汝才、還是孫可望,皆怒火中燒,把所有的怨氣發泄在朝廷身上,覺得朝廷出爾反爾,絕不可信。

既然朝廷不可信,什麼狗屁招撫自然不必理會。考慮到盧氏之南,荊州軍重兵把守,虎嘯軍又往徐家灣急趕,羅汝才、孫可望和劉文秀立即率領大軍沿着奎嶺河河谷,倉皇往洛南方向逃竄。

收到暗樁的彙報,陸世明一眼就看出了幕後操縱之人:孫傳庭,他跌足長嘆:“都督費盡心機,方纔握住了張獻忠和羅汝才,當做籌碼向朝廷討價還價,沒想到孫傳庭奸險至斯,萬餘大軍是虛,而百餘刺客方是實!舉手之間,將籌碼敲得粉碎!恥辱啊,恥辱……”

林純義問道:“要不派驃騎軍和龍武軍追擊賊寇,將賊寇逼回來?”

陸世明臉色灰敗,黯然道:“不用了。賊寇現在是驚弓之鳥,只會拼死逃奔,哪會讓驃騎軍和龍武軍找到機會?再說,孫傳庭十有八九會揮師翻越葡萄嶺,阻截賊寇,我們追上去,只會爲孫傳庭做了嫁衣!”

林純義黯然無語,只好按兵不動。

正如陸世明所料,孫傳庭得知磨溝口大變後,立即晝夜兼程,趕往奎嶺河河谷,並最終在瓦窯溝將羅汝才、孫可望和劉文秀堵住。

孫傳庭的秦兵皆從榆林招募,榆林屬九邊之一,土地貧瘠,幾乎全民皆兵。秦兵裝備雖不濟,但個個勇悍,戰鬥力極其出衆。賊寇人數雖衆,但苦於山地中鋪展不開,吃了大虧,大軍頹勢越來越明顯。

更何況,孫傳庭還組織了數百選鋒,直接瞄準羅汝才和孫可望發動決死衝擊。

賊寇根本擋不住,孫可望、羅汝才苦戰之下,皆死於亂軍之中。唯有劉文秀,見身後並無荊州軍追襲,迅速往北撤退,方纔逃過一劫。

此仗,數萬賊寇大部潰散,少部被殺,正式從賊寇序列中劃除,張獻忠、羅汝才就此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在後有追兵,前有荊州軍堵截的情況下,劉文秀思來想去,只好向荊州軍請降。

第673章 下南洋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2章 如火如荼第387章 交易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11章 阻江第49章 保衛貨棧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10章 壓力(三)第359章 軍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601章 張鳳儀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86章 觀營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413章 陽謀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515章 隱忍(三)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92章 開始鑄炮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66章 自發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57章 盛京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67章 信譽票據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24章 運兵第386章 觀營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43章 謀將第1章 垂髫小兒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462章 冷遇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465章 後院第562章 戰馬(六)第442章 攻堅第413章 陽謀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8章 思南攻略第36章 誓言報復第484章 喚醒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61章 北上第465章 後院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2章 如火如荼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83章 遼州之戰第518章 江陵侯第332章 拓航第417章 佩劍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0章 土改契機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73章 絕地反擊
第673章 下南洋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2章 如火如荼第387章 交易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11章 阻江第49章 保衛貨棧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10章 壓力(三)第359章 軍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601章 張鳳儀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86章 觀營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413章 陽謀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515章 隱忍(三)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92章 開始鑄炮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66章 自發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57章 盛京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67章 信譽票據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24章 運兵第386章 觀營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43章 謀將第1章 垂髫小兒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462章 冷遇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465章 後院第562章 戰馬(六)第442章 攻堅第413章 陽謀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18章 思南攻略第36章 誓言報復第484章 喚醒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61章 北上第465章 後院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32章 如火如荼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83章 遼州之戰第518章 江陵侯第332章 拓航第417章 佩劍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0章 土改契機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273章 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