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海魚保鮮

當李明臣抵達廣州後,林純鴻接過朝廷定版的銀幣和銅幣一看,禁不住感慨萬分。大明工匠的能力果然非同一般,其防僞措施與邦泰銀幣防僞措施可謂殊途同歸。

就拿銀幣來說,稻穗的右下角,有着清晰的“崇禎”二字,這使得采用翻鑄法僞造銀元時,字跡模糊不清,很容易區分。同時,銀幣的邊緣還有細微的花紋和齒邊,大大增加了翻鑄的難度。

李明臣態度十分恭敬,絮絮叨叨地訴說鑄幣事宜:江南地區現銀多,銀幣衝壓放在了南京,而銅幣衝壓放在了武昌,以就近採用大冶的銅。自三月開工以來,累計虧損達到三萬多兩銀子……

林純鴻聽到此處,打斷李明臣的話,“工坊放在南京和武昌?那裡沒有風,水流也平緩,如何開工?”

李明臣回道:“主要採用畜力。”

“這不,問題就出來了,畜力哪有風力和水力省?兩個選擇,要不和百里洲一樣,建超大型水車,要不就搬到水流喘急或者風大的地方!”

李明臣爲難道:“這個……建超大型水車哪有那麼多錢?搬遷到窮鄉僻壤,這個……聖上會同意嗎?”

林純鴻直言不諱地提出:“要不這樣吧,半年內,邦泰幫助張鉤校完成朝廷的任務。不過此事不可持久,邦泰將派人到南京和武昌,幫張鉤校將鑄幣辦成賺錢的買賣。爲了更好地合作,張鉤校需提供衝壓的模具。”

李明臣無權做決定,只好派快馬至南京請示張彝憲。

林純鴻大力支持朝廷鑄幣,並不代表林純鴻不想分潤好處。此次交易的最根本之處在於提供衝壓模具。有了模具,邦泰可以毫不費力地生產銀幣和銅幣,這是完完全全的真幣,投放至流通領域完全沒問題。林純鴻就抱着這個打算,以邦泰龐大的生產能力,朝廷鑄幣利潤大部分將流入他的腰包。

銀幣銅幣乃基本足值之幣,無論投放多少,對市場的影響都微乎其微。況且,大明經濟體如此龐大,需要的鑄幣乃天文數字,足夠邦泰和朝廷開足馬力生產十幾年。而且隨着市場規模的擴大,需要的鑄幣也會逐漸增多。

同時,林純鴻準備派人協助張彝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造超大型水車,一方面可以控制朝廷鑄幣事宜,防止他人插手;另一方面,超大型水車將對武昌、南京周邊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促使有識之士將精力投入奇巧淫技之中。

張彝憲對林純鴻提出的條件大部接受,只是要求每衝壓一個銀幣,他要從中分潤半分。林純鴻大笑,大筆一揮,將命令傳至荊州,令財政司做好與張彝憲交接事宜。

自此以後,邦泰的鑄幣工坊瘋狂擴建,大肆衝壓銀幣銅幣,再加上朱由檢從鑄幣中獲取了大量銀子,食髓知味,不斷令張彝憲擴大生產。不到三年,鑄幣不僅風行全國,還流通至日本、南洋,甚至在歐洲也能找到崇禎通寶的身影。大明朝最終藉此機會建立了近代化貨幣制度。

而且,鑄幣一經朝廷推出,就受到了各地豪商的極力追捧,大大促進了東南沿海及湖廣地區的工商業繁榮,老百姓也慢慢接受了銀幣,親切地稱呼銀幣爲“大圓”,暗合民間對團團圓圓的期盼。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李明臣與張彝憲在南北交流之時,林純鴻就在籌備海商大會。待與張彝憲最終敲定鑄幣之事後,楊一仁剛好從長沙來到廣州,林純鴻大喜,立即將籌備事宜交付給楊一仁,自己則投入到海魚保鮮這個偉大的事業中。

無論是海商大會,還是海魚保鮮,絕不是隨意爲之,林純鴻有他長遠的打算。《海權論》說得很清楚,“從事與海洋有關職業的龐大人羣,一如既往的是海上權力的重要因素”。林純鴻要做的就是努力擴大海洋從業人員的規模。

海外貿易的確需要大量的水手,且需要大量的相關配套人員。但是,受限於技術,這個時代的航海貿易風險和成本都太高,運輸的貨物以利潤高的奢侈品爲主,對整個社會的拉動作用並不顯著。

而海上捕魚則不然,這涉及到大明過億子民的吃飯問題。可以想象,如果大明朝的食物有兩成來自海洋,任何人當權,都不可能武斷地實施禁海政策。不僅不會禁,還會整日擔憂失去海洋,這樣,增強海上武裝就成了必然。

所以,相比較海商大會而言,林純鴻更重視海上捕魚,也就不難理解了。

要使海洋捕魚成爲一個新興產業,兩個問題絕對繞不過去,一個是海魚保鮮,一個是獲取大量的廉價食鹽。

食鹽問題好解決,林純鴻已經命令商號在瓊州府鶯歌海、東方、榆亞等地方建立大型曬鹽場。至於朝廷的反應,林純鴻直接忽視,連劫掠、開府建衙的事都幹出來了,區區私自曬鹽算什麼?況且這與官鹽並不衝突,對朝廷收入影響並不大。

唯一的難點就在於海魚保鮮。廣東沿海處於熱帶,漁民們捕到的魚最多保存一天,第二天就無法食用,所以漁民們多在近海捕魚,收入也很有限。如果能解決海魚保鮮的問題,漁民不僅能赴遠海打漁,還可以將魚運至全國各地,其從業人員、其收入必然大幅度上漲。

張兆抵達廣東後,馬上敏銳地覺察到這個問題,建議林純鴻撥付重金研究海魚保鮮技術。林純鴻深以爲然,令工程院向全社會購買海魚保鮮技術,並撥付重金、抽調精幹力量研究保鮮技術。

現在,宋應星和薛一謙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密封陶罐,擺在了林純鴻面前。

林純鴻一看,就明白了,原來是“原始的罐頭”。宋應星頗爲興奮,滔滔不絕地說道:“將海魚煮熟後,按照口味不同加入調料,然後用軟木塞將陶罐口蓋緊,再用黃泥密封,足以保證四個月不變質!”

林純鴻興趣盎然,剝去陶罐口外的黃泥,赫然發現軟木塞上拓印着生產日期“八年二月初八”。

林純鴻讚賞道:“連拓印日期都想到了,看來宋院長費了不少心思!”說完,林純鴻拔去木塞,用勺子挖了一塊魚,就往嘴裡送去。

“嗯,不錯,沒有變質。不過,這味道委實不咋地……”

宋應星訕訕笑道:“這是屬下放的調料……”

“哈哈……以後得請大明名廚來放調料……”林純鴻大笑道,“嗯,這個方法不錯。不過,估計商業化前景不太好……陶罐價值就不低,況且陶罐運輸也不方便,成本太高了。”

薛一謙乃轉運部總管,對運輸成本相當敏感,當即點頭道:“的確,易碎、體積大,船小了,跑一趟不划算,船大了,損耗直線上升,也不划算。”

宋應星不以爲忤,笑着從一個口袋裡掏出兩條海魚乾,道:“這是崇禎七年八月製成的,看看變質了沒?”

林純鴻接過兩條魚乾,放在鼻子前嗅了嗅,果然毫無臭味。林純鴻大喜,問道:“這是怎麼製成的?居然可以保存大半年!”

宋應星迴道:“趁着海魚新鮮,去掉頭部和內臟,然後放入大量的鹽,再晾曬乾,就成了。不過保存時,要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

“成矣,成矣!看來,廣東的海面上將佈滿漁船!”林純鴻欣喜若狂,禁不住大呼道。

薛一謙見林純鴻極爲興奮,強忍住潑冷水的衝動,表情豐富,不置一言。倒是宋應星不管不顧,說道:“軍門,製作魚乾有兩大難題,恐怕難以推廣,一則需要大量的食鹽,二則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在廣東,咱們好像並不具備這兩個條件!”

林純鴻笑道:“兩位可曾知道,咱們在瓊州府囤積了多少食鹽?足足十萬石!這只是三個月的產量,以後還會更多!至於人力……”

林純鴻的眉頭變成了川字。

宋應星和薛一謙似乎沒有看見林純鴻陷入苦惱之中,沒心沒肺地驚呼道:“三個月十萬石!那該有多大的鹽場啊……”

林純鴻瞬間想到了河南、陝西的亂民,立即叫來張傑夫,下令道:“你起草命令,令張府令派出精幹力量前赴河南、陝西和山西,大規模招募難民,全部送到廣州來,花再多的糧食和銀子也在所不惜!”

“另外,命令周都督派兵全力配合張府令招募難民,同時,與盧象升、左良玉等前線將領聯繫,購買他們手頭的所有戰俘,依然按照一兩銀子的價格,價格高點也不要緊。總之,想盡一切辦法增加人手!”

“還有,令秦邦定立即組織人手籌備製造遠洋漁船……”

張傑夫刷刷地記下林純鴻的話,行禮之後,離開了偏廳。

下完命令後,林純鴻盯着薛一謙道:“薛總管,組建海上商船隊的事情就交給你了,記住一條,海上商路不能侷限於大明沿海,要努力往西洋方向拓展!海軍會爲商船隊提供保護。”

薛一謙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大聲道:“屬下當盡心竭力辦好此事!”

第534章 合圍(三)第554章 應招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42章 攻堅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532章 合圍(一)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498章 賭性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13章 陽謀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6章 共牢而食第78章 重組商社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13章 陽謀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655章 平叛令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37章 榨油工坊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72章 猇亭懷古第439章 封鎖第412章 兩難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636章 神刃軍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20章 消耗戰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章 山雨欲來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612章 羊吃人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510章 壓力(三)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415章 磊落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97章 擴編計劃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542章 變局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07章 阻擊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6章 共牢而食第68章 大展宏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615章 人心第459章 援救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4章 口不擇言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11章 動向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18章 處罰第518章 江陵侯第92章 開始鑄炮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20章 消耗戰第426章 入彀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557章 戰馬(一)第123章 海洋戰略
第534章 合圍(三)第554章 應招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42章 攻堅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532章 合圍(一)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498章 賭性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13章 陽謀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56章 共牢而食第78章 重組商社第36章 誓言報復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13章 陽謀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655章 平叛令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37章 榨油工坊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72章 猇亭懷古第439章 封鎖第412章 兩難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636章 神刃軍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20章 消耗戰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0章 山雨欲來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612章 羊吃人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510章 壓力(三)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415章 磊落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97章 擴編計劃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542章 變局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507章 阻擊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6章 共牢而食第68章 大展宏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615章 人心第459章 援救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4章 口不擇言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11章 動向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18章 處罰第518章 江陵侯第92章 開始鑄炮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20章 消耗戰第426章 入彀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557章 戰馬(一)第123章 海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