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兵抵天津

滿清韃子厲兵秣馬,關遼一線及洪承疇嚇得夠嗆。

洪承疇根據經驗判斷,韃子這次的行動不同尋常,動兵規模恐怕不會小於崇禎十一年的那次入侵。

洪承疇幾乎已經看見了自己冰涼的屍體被冷雨悽風蹂躪。

三年前,盧象升如此,十年前,袁崇煥更慘,他洪承疇能逃過此劫麼?

當然,大明境內並不缺乏精銳戰兵,只可惜這些力量都掌握在林純鴻手中,朝廷無法驅策他們爲國效力。

即便不考慮林純鴻,大明也不缺乏精銳軍隊。

比如,崇禎十一年時,精銳兵力就包括天雄軍、陝兵、洪兵、關遼兵等等,數量亦有十多萬。若朝廷指揮調度得當,各部精誠團結,亦能給予韃子毀滅性的打擊。

只是,出於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天雄軍、陝兵被朝廷玩死,關遼兵耗費大量錢糧,卻窩在關遼一線自保,效費比極低。

現在,楊嗣昌苦心積慮,重新組建了禁衛、靖國、薊遼三軍團,這三個軍團普遍面臨着作戰經驗不足的問題,從未經歷過惡戰的考驗,屆時能否頂上去,誰也不敢打包票。

而且,洪承疇懷疑,即便三個軍團戰力非凡,按照周延儒現在的玩法,也會被生生玩死,就如天雄軍、陝兵的悽慘命運一樣。

於國於己,洪承疇都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周延儒胡鬧。

洪承疇一遍遍上書朝廷,極言韃子這次行動不一般,奏請朝廷儘快調回靖國、薊遼兩軍團,充實薊遼防線。

正當洪承疇上書上得不亦說乎時,天津民變,京營被商人武裝打得七零八落,朝廷下令調回薊遼軍團。

初聞之下,洪承疇還特別高興,在他的眼中,只要薊遼軍團抵達天津,所謂的商人武裝隨即就會灰飛煙滅。薊遼軍團便可以將刀槍指向即將到來的韃子。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洪承疇覺得天津越來越不對勁。

自從王大俊抵達天津後,不僅成立了臨時委員會治理天津,還提出了明確的政治目標,要求朝廷同意地方改制。

政權機構有了,政治目標有了,這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反賊!當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鬧得那麼厲害,也從來沒有到達現在的高度。

更何況,天津的商人武裝厲兵秣馬,依託着商人們強大的資金實力,背靠着大海,補給幾乎無限,要想剿滅,談何容易!

最爲致命的是,這一切,林純鴻的影子若隱若現!

洪承疇認定,天津民變只能撫,而不能剿。

這事相當棘手。

洪承疇琢磨來琢磨去,認爲周延儒不值得信任,又無做大事的雄心及智慧,要改變當前局勢,唯有請林純鴻出馬。

他將心腹劉宗岱喚來,小心吩咐一番,令其秘密前往荊州求見林純鴻。

洪承疇派人與林純鴻接觸,當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覺得,林純鴻遲早會掌控大明,還不如早點接觸,混個臉熟。

劉宗岱抵達荊州後,卻被告之,林純鴻已經前往揚州。

劉宗岱大驚。劉宗岱身爲洪承疇心腹,當然知道許多秘辛,他立即判斷,近期荊州很可能會有大動作,目標不是韃子就是朝廷!

劉宗岱馬不停蹄,慌忙趕到揚州,見到了林純鴻。

劉宗岱告知林純鴻,韃子興兵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各路情報顯示,這次出兵的規模絲毫不亞於崇禎十一年。另外,劉宗岱還轉達了洪承疇的意思,希望朝廷與林純鴻在戰略上互相協同,共同扼殺韃子出兵的念頭。

從荊州出發至揚州,林純鴻確實準備幹大事,心裡還有些忐忑。當他見到了劉宗岱,又聽聞洪承疇希望與他戰略協同,心裡反而踏實下來。

如洪承疇這樣的重臣,心裡都已經轉過彎來,融合朝廷的阻力將降到最低。

林純鴻心裡高興,對劉宗岱說道:“放心吧,韃子動向已在掌控中,這次必不讓韃子如意。”

這話當然不會讓劉宗岱滿意,劉宗岱試探道:“薊遼一線,兵力不足,再加上天津不穩,牽扯了大量兵力,韃子正是看到了這點,才試圖興兵,不知侯爺有何方略?”

林純鴻道:“天津不能老這樣亂下去。回去轉告洪督師,荊州方面不日將派遣雄威軍團第一軍至天津,請督師大人不必憂心天津。”

林純鴻坦然相告自己的計算,讓劉宗岱大吃一驚:荊州軍要北上?看來江陵侯最終忍不住,要與朝廷攤牌了!

“這……”劉宗岱突然想到一種可能,出於好意,提醒道:“侯爺出兵天津,天津之亂自然不足爲慮。只是,侯爺出兵的時機,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林純鴻回道:“劉大人的好意,本候心領了。韃子一旦兵臨城下,必然生靈塗炭,本候於心不忍。”

“侯爺仁德,本官佩服!只是此舉恐怕對侯爺風評不利。”

林純鴻大笑道:“本候的罵名,已經夠多了。再多一條,又有何妨?”

劉宗岱陡然明白:強者只要成功,總有辦法自圓其說,區區罵名,還真不會放在眼裡。

林純鴻見劉宗岱頗爲爽直,心裡甚喜,索性和盤托出了自己的計劃:“天津衛城太小,容不下太多軍隊。待雄威軍團第一軍北上結束天津亂局後,首要之事就是修築軍營。此後,第二軍、第三軍會陸續北上。另外,神衛軍團業已移駐成都及重慶,虎嘯軍團不日將出川至天津。若兩個軍團還不能止戈,只能讓龍虎軍團再次北上了。”

劉宗岱仔細分析林純鴻的兵力部署,陡然發現,無論是雄威軍團,還是虎嘯、龍虎軍團,內部並無成建制的重裝騎兵。林純鴻的目標昭然若揭:以雄厚兵力不戰而嚇退韃子之兵,繼而以武力控制京師周邊。

華北大地會兵連禍結嗎?劉宗岱無法判斷,只得帶着萬分疑惑,辭別林純鴻,迅速返回薊遼。

崇禎十四年十二月初八,大明江陵侯、前都督府都督、平賊將軍林純鴻在揚州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告之天下,滿清韃子厲兵秣馬,以濟爾哈朗爲帥、多爾袞爲副帥,攜裹漠北蒙古,正兵共計七萬餘人,試圖繞過山海關進攻薊遼一線。

止戈爲武,爲了阻止滿清韃子入侵,朝廷應當迅速調回靖國、薊遼兩軍團,充實薊遼防線。

荊州方面業已令金吾軍團集結在旅順、復州,一旦韃子興兵,金吾軍團將攻略蓋州,使其不敢肆意南下。

與此同時,武衛軍團將集結在烏蘭察布一線,從西邊對韃子施加壓力。

爲了以防萬一,雄威、虎嘯兩軍團不日即將北上,協同薊遼軍隊抵抗侵略。

就天津局勢,林純鴻第一次發聲:天津混亂,對即將到來的大戰極端不利。天津之商賈,雖然行爲過激,但心存大明,其要求在合理範圍之內,朝廷當採用安撫之策。

地方改制,於朝廷、於天下生民都有利,朝廷當以黎民福祉爲念,將地方改制提上議事日程。

……

此文章一出,天下皆驚。

對山東、北直隸的百姓而言,崇禎十一年、十二年的記憶依然鮮活,現在韃子居然又準備動兵,而且一口氣動用了七萬正兵!

當年,韃子只派了五萬正兵,就把北直隸和山東攪得一塌糊塗,林純鴻調集二十餘萬精銳,以逸待勞,期間還使用了無數的計謀,方纔將韃子逐出關外。現在韃子增了兵,僅靠這麼點兵馬夠嗎?

人心惶惶,山東、北直隸陷入恐慌之中。

至於荊州、朝廷雙方的官僚,自動忽略了韃子的威脅,反而將目光聚焦在天津。林純鴻第一次表態,指責朝廷的意思非常明顯,明顯在拉偏架。

雄威、虎嘯兩軍團從哪裡北上?難道在天津登陸?若真如此,北京離荊州軍的兵力僅僅相隔兩百多裡,這意味着什麼?

而且,林純鴻公然要求朝廷力推地方改制,看來林純鴻對入主中樞,已經迫不及待了。

朝堂之上,一片驚惶。原因自然不是因爲韃子,而是林純鴻試圖派遣兵力北上。

朱由檢幾乎氣暈,不待與羣臣商議,便即下旨,嚴厲斥責林純鴻居心叵測,欲借韃子入侵,達到脅迫朝廷的目的。

朱由檢還算冷靜,沒有稱林純鴻爲反賊。

與此同時,朱由檢急令曹變姣繆力進攻天津,試圖斬斷林純鴻在北方的落腳點。

曹變姣早已抵達天津周邊,將天津衛城圍得水泄不通,但就是不攻城。

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天津衛城火炮太多,貿然進攻,損失必然慘重。實質上,曹變姣接到了洪承疇的授意,圍而不攻。

現在皇帝陛下下了狠心,曹變姣只好令全軍鼓譟進兵,開始攻城。

攻城的陣仗鬧得非常大,雙方隔得老遠,僅用火炮進行交流。只見火炮轟鳴,煙霧瀰漫,至於人員傷亡,微乎其微。

雙方正戰得火熱時,忽然接到緊急軍報:韃子先鋒鰲拜業已抵達喜峰口,正與白廣恩部鏖戰不休,白廣恩兵力吃緊,已然不支。

顯然,皇太極情報有點滯後,還不知道林純鴻已經將他的出兵計劃公告天下。

周延儒大驚,顧不得天津民變,徵得朱由檢同意後,令曹變姣留下少量兵力監視天津,即刻率領大部往薊州猛趕。

就在曹變姣離開天津周邊兩日後,雄威軍團第一軍乘坐海舟抵達天津。

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72章 范文程第524章 猶豫第456章 進取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442章 攻堅第77章 朝廷博弈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4章 鄉村大計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565章 圈地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81章 溫周之爭第574章 大洗禮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3章 公堂之上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43章 謀將第407章 驚聞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521章 濟南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18章 江陵侯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8章 先利其器第400章 交鋒第88章 紛爭又起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33章 投降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09章 大節第492章 擄掠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12章 兩難第477章 單幹第452章 投降第515章 隱忍(三)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4章 東林黨人第515章 隱忍(三)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30章 亂戰第416章 衝動第447章 炮灰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14章 口不擇言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92章 擄掠第655章 平叛令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88章 紛爭又起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39章 封鎖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44章 正面硬撼
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72章 范文程第524章 猶豫第456章 進取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442章 攻堅第77章 朝廷博弈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4章 鄉村大計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565章 圈地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81章 溫周之爭第574章 大洗禮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3章 公堂之上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43章 謀將第407章 驚聞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521章 濟南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18章 江陵侯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8章 先利其器第400章 交鋒第88章 紛爭又起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33章 投降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409章 大節第492章 擄掠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412章 兩難第477章 單幹第452章 投降第515章 隱忍(三)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4章 東林黨人第515章 隱忍(三)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30章 亂戰第416章 衝動第447章 炮灰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14章 口不擇言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92章 擄掠第655章 平叛令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88章 紛爭又起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81章 溫周之爭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439章 封鎖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44章 正面硬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