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

羅永浩極力攛掇鄭夢帆徹底將自己融入荊州集團中,自然有他的考慮:他起身於荊州,與荊州同生共死,自然希望荊州足夠地強大,以保障他的利益。

鄭夢帆風裡來雨裡去,什麼風浪沒有見過,哪能輕易被羅永浩說服?他之所以下定決定徹底投靠荊州,原因無他,利益耳!

鄭夢帆的目光還算長遠,他知道,唯有荊州纔會鼓勵他們遠航,與西洋人爭奪市場,爭奪利潤。如果沒有荊州的存在,朝廷別說支持他們,不打壓就是好事了。

既然離不開荊州,與其一直遊離在荊州核心之外,還不如加入其中,謀取更高的地位,享有更大的說話權力。

這一切,林純鴻自然不知。

這幾日,隨着出售工坊的消息傳開,南來北往的商人紛紛彙集至荊州,着力打探工坊之詳情。商人們的生活頗爲豪奢,住高級客棧、進溫柔富貴之鄉,這是當然之事,更有甚者,忙完之後,進入賭場一擲千金,端得氣派無比。

自然,這一切落在道德衛士眼中,直覺得荊州藏污納垢,污濁不堪,並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公然開罵。林純鴻對此一點都不關心,他只關心來了多少商人,這些商人都是什麼身份。

“海商足足佔了四成強!”林純鴻接過張傑夫的統計數據,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他早就知曉,得益於海外貿易的急劇拓展,絕大多數海商的資金極爲雄厚,堪稱富可敵國。只是,讓他頗爲失望的是,這幫海商掙了錢,唯知置地產、窮奢極欲,很少有人將資金投入至實業之中。

他們就像西班牙、葡萄牙一般,只知道將金銀運回家,不知錢生錢,永無止歇。

原本的歷史上,海貿的繁榮並未帶來近代產業的興起,海商們對實業的興趣不大,便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林純鴻有意識地想把海商的資金引導至實業中。

事實上,邦泰錢莊的業務不停地在廣州、馬尼拉、巴達維亞、淡馬錫拓展,吸收了相當一部分海商的閒置資金,轉而通過貸款的方式重新流入實業中,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有什麼能比海商們主動將目光投向實業更爲有效呢?

因此,能有這麼多的海商專程趕到荊州來,林純鴻非常滿意。

不過,正當他心情暢快之時,軍情司送來了一份報告:鄭芝龍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班達海爆發大戰,最終擊敗荷蘭人,將荷蘭所控制的香料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聽到這個消息,林純鴻並不顯得意外,畢竟,軍情司早在去年就已經提出預警,他早已意料到了這一天。

當初,鄭氏集團正式確立南進戰略,林純鴻是樂觀其成的。畢竟,大海遼闊無比,東南亞島嶼無數,僅憑荊州集團的拓展,速度顯然比不上兩個集團互相競爭。林純鴻甚至希望,鄭芝龍能一直南進,進而把目標對準爪哇島以南的孫蘭洲。

崇禎八年,孫蘭率領一支艦隊從廣州出發,穿過巽他海峽,沿着爪哇島一路向東南,最終在一片新大陸的西北角登陸。按照誰發現以誰的名字命名的原則,荊州將這個大陸稱爲孫蘭洲。

孫蘭洲的發現,引起了整個海洋界的轟動。不僅葡萄牙、荷蘭派出探險隊至孫蘭洲一探究竟,就連西班牙和鄭芝龍也按捺不住,也派出了探險隊,希望能複製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奇蹟。

哪想到,這些探險隊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他們發現,這片大陸上一片荒涼,到處都是漫漫的黃沙,連土著都難以見到幾個。

唯有孫蘭不死心,繼續對孫蘭洲展開了探索。這兩三年來,孫蘭繞着孫蘭洲足足繞了好幾圈,繪製了詳細的海圖,描繪出孫蘭洲的大致形狀。

而且,孫蘭還發現,孫蘭洲的東部、東南部土地肥沃,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唯一的缺點就是當地的土著非常野蠻,曾經給探險隊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個消息被林純鴻有意無意地透露給鄭芝龍,希望鄭芝龍能把目光瞄準孫蘭洲,與荊州一道開發這個遼闊程度不亞於大明的大島。

據軍情司內線彙報,鄭芝龍對孫蘭洲並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林純鴻對此也不着急,畢竟,鄭芝龍在東南亞正四處擴張,暫時並沒有精力跑到那麼遠的孫蘭洲上。

果然,鄭芝龍驅逐了臺灣的荷蘭人後,立即把目光投向了棉蘭老島。相對於棉蘭老島上的土著武裝,鄭芝龍簡直就是龐然大物。鄭芝龍很輕易地佔據了棉蘭老島,並在島上的東北角開始開採金礦。

金礦往往伴生在銀礦和銅礦之中,鄭芝龍當然不會放過礦坑中的銅,於是,鄭芝龍一舉躍爲大明銅礦的最大供應商,就連南京和荊州的鑄幣工坊,也向鄭芝龍採購大量的銅。

按照既定戰略,鄭芝龍四處抓捕土著人,然後運至福建、廣東乃至日本,出售後獲取鉅額利潤。同時,鄭芝龍雙管齊下,一方面從福建招募貧苦農民至棉蘭老島挖礦,另一方面,鄭芝龍在田川家族及豐臣家族餘脈的支持下,在德川幕府的統治區內大肆抓捕日本人,然後運送至棉蘭老島。

一來一去之下,鄭芝龍謀取了鉅額利潤,棉蘭老島也逐漸繁榮起來,足足有兩萬多漢人及四萬多日本人在島上辛勤開拓。

鄭芝龍在棉蘭老島上弄出偌大動靜,近在咫尺的西班牙疑慮重重,想分一杯羹,卻實力不濟,想視而不見,卻又不甘心。

正當西班牙人猶猶豫豫之時,鄭芝龍將目標瞄準了他們。一場宿務海戰後,西班牙人失去了在東南最後的據點,灰溜溜地逃至墨西哥。

驅逐了西班牙人後,鄭芝龍志得意滿,藉助棉蘭老島金銅之利,投入巨資試鑄重炮。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鄭芝龍終於掌握了重炮鑄造之法,並馬上加快了三層甲板戰艦的建造的進程。

鄭芝龍的遠洋作戰實力急劇上漲,遠遠地將班達海的荷蘭人拋在了後面。鄭芝龍理所當然地將目標對準了掌控一半香料產地的荷蘭人。

這下,可讓林純鴻犯了難。

荷蘭人失去巴達維亞這個穩固的基地後,在東南亞的勢力已經日薄西山,林純鴻想驅逐荷蘭人,輕而易舉。他之所以讓出一半的香料產地給荷蘭人,實質上是將班達海的荷蘭人當成了人質。

爲何要這樣,原因無他,爲了開拓一條直通歐洲的航線而已。

林純鴻比任何人都清楚,歐洲的荷蘭、英國、法國異常活躍,在制度創新、科學理念上已經遠遠將其他地區拋在了後面。爲了吸收歐洲的最新營養,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派遣商船至歐洲展開貿易。

文明,是需要互相接觸,互相競爭的。美洲的文明發展緩慢,與其地理上的封閉性有莫大的關聯。基於以上考慮,林純鴻在去年派遣姜淑讓率領使團至葡萄牙、英國。

使團能否順利抵達歐洲,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荷蘭人是否放行。畢竟,印度、東非航線由葡萄牙壟斷,而從開普敦至歐洲的航線,由荷蘭人掌握。

因此,林純鴻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分潤一半的香料來源與荷蘭人,並任由荷蘭人經由馬六甲海峽返回歐洲。

如此一來,荷蘭人在琢磨是否襲擊使團時,就會擔心林純鴻強力報復,將東南亞的荷蘭人宰得一乾二淨。

說得更直接點,就是林純鴻想用一半的香料來源,換取西非的自由通行權!

這個考慮,就連荊州內部的高層都不知,就更別談鄭芝龍了。林純鴻有心派遣使臣至鄭芝龍處曉以利害,說服鄭芝龍放棄攻擊班達海的荷蘭人。但想來想去,林純鴻還是放棄這個打算。鄭芝龍要是有這麼廣闊的視野,將自己置身於全球中考慮,何至於傻到後來會投降韃子?

林純鴻不用想也知道,跟鄭芝龍講什麼西非通行權,就如對牛彈琴一般。

不過,用武力阻止鄭芝龍向班達海擴張,或者乾脆聯合荷蘭人打擊鄭芝龍,這點林純鴻從心理上過不了自己這一關。況且,一旦阻止鄭芝龍向班達海擴張,很可能導致鄭芝龍重新將目光轉向大陸,這與當初鼓動鄭芝龍向海洋擴張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如果順利,姜淑讓也快回廣州了吧?西非航線的自由通行權……這個確實有點大躍進,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吧……”

最終,林純鴻決定放任鄭芝龍與荷蘭人開戰,冷眼旁觀。

現在,鄭芝龍大勝荷蘭人,海洋上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往後該何去何從,顯然已經到了調整的時候。

林純鴻思索良久,最終給鄭芝龍設定了一道分水嶺:若鄭芝龍鞏固東南亞諸島,或者繼續往孫蘭洲擴張,暫時不必理會他;若是鄭芝龍將注意力轉向大陸,那就採取雷霆措施,打消鄭芝龍的愚蠢念頭!

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448章 等待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章 山林野趣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565章 圈地第40章 土改契機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535章 合圍(四)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67章 淡馬錫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75章 立規建制第565章 圈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420章 謀算第492章 擄掠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87章 登島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36章 神刃軍第418章 處罰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24章 運兵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73章 下南洋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554章 應招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66章 自發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67章 信譽票據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33章 禁衛軍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0章 土改契機第389章 逾越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89章 大才在野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徽州會館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84章 喚醒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526章 目標第31章 與虎謀皮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202章 大明輿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407章 驚聞第130章 義子鬥氣
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448章 等待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章 山林野趣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565章 圈地第40章 土改契機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535章 合圍(四)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467章 淡馬錫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75章 立規建制第565章 圈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420章 謀算第492章 擄掠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87章 登島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36章 神刃軍第418章 處罰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24章 運兵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73章 下南洋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554章 應招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66章 自發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67章 信譽票據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33章 禁衛軍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0章 土改契機第389章 逾越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89章 大才在野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徽州會館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273章 絕地反擊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84章 喚醒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526章 目標第31章 與虎謀皮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202章 大明輿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407章 驚聞第130章 義子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