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圈地

山西介休範宅。

炎熱的夏天,業已來臨,範永鬥身着短褂,在柳林下不停地走來走去,微風時而襲過,柳林嘩嘩作響,帶來一絲涼爽。

只見範永鬥時而駐步沉思,時而邁步向前,眉頭皺得緊緊的。

近幾年來,範家的事務多已交給範三拔,範永鬥擔任範家的精神領袖,從精神上領導這個龐大的家族蹣跚前行。

由於不管事,範永鬥已經很少這樣凝神思索,顯然,今日所遇之事,相當重要。

年初以來,範家驟然斬斷與韃子的聯繫,迅速從邊貿中抽手,範永鬥身上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當初,王喜雲沿運河北上,又迅速前往多爾袞大營,範家瞭如指掌,卻秘而不宣。待到陳奇瑜突然來訪,一番分析之後,範永斗方才認識到,韃子此番必敗無疑。

陳奇瑜勸範永鬥放棄與韃子之間的聯繫,轉而將注意力集中至大明,大明人口是韃子的百倍,單從商業牟利的角度看,百利而無一害。

涉及到利潤源的五成以上,範永鬥哪能迅速決定?直到陳奇瑜告知範永鬥,楊嗣昌最近會有大動作,有意藉助範家之經驗,開創朝廷之新局面,範永鬥最終下定了決心,趁着滿清韃子的注意力被山東吸引,迅速從遼東抽手,資金人手逃得一乾二淨。

範永鬥之所以下這麼大的決心,無非看到韃子在荊州軍的打擊下,日漸式微,而且又能與朝廷合作,戴一頂皇商的帽子。只是,範永鬥萬萬料不到,與朝廷的合作還沒有眉目,孫傳庭與驃騎軍居然兵戎相向,互相打了起來。

範永鬥心憂範家之前途,心情自然沉重,拼命地思索應對之策。

“爺爺,孫兒有要事相報!”

突然,範永斗的身後傳來範毓賓的聲音。範毓賓日漸沉穩,越來越得到範永斗的看重,在範永斗的示意下,範三拔將公關、情報等事務交給範毓賓負責。

範毓賓雖竭力保持鎮靜,但聲音中明顯帶有顫音。範永鬥轉身看着難掩喜氣的範毓賓,心情大好,問道:“什麼喜事?”

範永鬥相詢,範毓賓方纔將喜悅之情揮灑出來,“濟爾哈朗在盛坤山和孫傳庭的合擊之下,大敗虧輸,正往草原深處拼命逃奔……”

範永鬥一下子怔住了,良久,方纔長舒了一口氣,道:“原來盛坤山和孫傳庭演了一齣戲,難怪濟爾哈朗會上當,就連朝廷也被瞞住了嘛!你說說詳情。”

範毓賓眉飛色舞地說道:“驃騎軍、武衛軍,還有孫傳庭的陝兵,皆是大明戰力最強的部隊,轉移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盛坤山率領的驃騎軍和武衛軍,僅僅只花了三天功夫就到了二臺子,進入二臺子後,盛坤山分兵,令張鳳儀率武衛軍一部突襲南壕塹,那裡是韃子囤積着還未來得及運走的俘虜和財貨……”

範永鬥疑惑地問道:“分兵?盛坤山的人馬只有六七千人,豈是韃子的對手?”

範毓賓大笑道:“應該不是對手!只是濟爾哈朗嚇破了膽,來不及等蒙古輕騎和朝鮮軍盡數撤出西灣堡,就率部逃之夭夭。盛坤山的對手,實質上只有萬餘朝鮮軍及少部分蒙古輕騎。”

範永鬥哦了一聲,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朝鮮軍及蒙古輕騎在盛坤山和孫傳庭的聯合打擊下,已經灰飛煙滅了?”

“那還能活?盛坤山堵住朝鮮軍和蒙古輕騎的退路後,也不進攻,待到孫傳庭重兵趕到,方纔發動衝擊,一戰之下,降者無數!林純鴻又得到了好幾千的免費礦工,哈哈……”

範永鬥笑着搖了搖頭:“豈止是好幾千?張鳳儀那路呢?”

範毓賓道:“張鳳儀解救俘虜兩萬餘人,財貨數量不詳。兩萬人中,大多都是宣大邊民,被黃渤遣送回家。不過,裡面還有五千多敖漢四部的俘虜,被黃渤當成了寶貝!”

“寶貝?”

範毓賓道:“可不是寶貝?爺爺請想,敖漢四部被濟爾哈朗滅了族,對女真韃子恨之入骨,他們在草原上又無處可去,只能依靠林純鴻方纔存活,豈不是對林純鴻忠心耿耿?”

範永鬥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突然,範永鬥心裡一動,問道:“張鳳儀將敖漢四部俘虜送往了何處?”

範毓賓道:“自然是送往了朔州。按照朝廷的旨意,驃騎軍本就應該在朔州駐紮。據聞,黃渤在朔州北邊劃定了將近十萬畝的草場,供敖漢四部餘部放牧、生存,並放言,若有誰膽敢侵入這塊地域,必遭報復。”

範永鬥默然半晌,方說道:“可懼!可懼!趕緊將你爹喚來,我有要事吩咐!”

……

範毓賓的情報還算準確,戰事結束後,盛坤山的確率着驃騎軍,攜帶着五千餘蒙古人,前往朔州駐紮,而張鳳儀則率領武衛軍過雁門關、經代縣、太原,一路返回沁水。

黃渤與張鳳儀的方向正好相反,從沁水過雁門關,趕到了朔州。

朔州之北,歷來就是明軍與蒙古人拉鋸的地方,即便沒有戰事,也無人敢至這一帶放牧。自從林純鴻決定在朔州以北建牧場後,土地不是問題,那裡有大片大片的無人區,牧草也不是問題,那裡的牧草瘋長,異常肥美,最難的問題反而是難以招募到人手。

黃渤這段時間在山西上躥下跳,到處招募人手,但結果異常慘淡,連兩百人都未招夠。平常流民,即便餓得肚皮貼着後脊背,只要一聽說要出雁門關,就雙手連擺,堅決拒絕。

正當黃渤一籌莫展時,盛坤山和張鳳儀卻輕易地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黃渤大喜過望,立即至朔州劃定草場,妥善安置蒙古人。

這幫蒙古人活下來已經不易,沒有淪爲其他部落的奴隸,更是異數,現在居然還能擁有草場,得到驃騎軍的保護,簡直喜出望外,視驃騎軍爲再生父母。

黃渤趁勢與蒙古人約定,每年每畝草場上繳羊毛五斤,或者上繳銅錢三百文。蒙古人滿口答應,開始在朔州以北養羊、養馬。

事實上,驃騎軍中,就有爲數不少的蒙古人,而且這些蒙古人大多也來自靠近大明的敖漢四部。族人相見,更是兩眼淚汪汪,發誓要打過遼東,爲族人報仇。蒙古人的心,迅速向荊州靠攏,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正當黃渤忙得腳不沾地時,範毓賓忽然來到朔州,並遞來了拜帖。

荊州方面與晉商,幾乎就是兩條平行線,雙方刻意避免在商業上有所往來,幾乎沒有什麼交集。這次範毓賓突然來訪,到底所爲何事?

Wшw ●ttκa n ●℃O

黃渤狐疑不定,將範毓賓迎入。範毓賓也不跟黃渤廢話,直接提出,想在朔州以北租三十萬畝的草場,租金每年十二萬圓。

並且,範毓賓提出,荊州軍要爲草場提供保護,希望所租草場,能在三一社入保。

黃渤恨不得天下所有商人看到養羊之利,蜂擁而至朔州以北投資。反正朔州以北乃無主之地,荊州方面因此得到重利,勢力逐步往北拓展,深入草原深處。

範毓賓此舉,可謂正中黃渤下懷。

只是,黃渤知道,林純鴻極度厭惡這幫晉商,只要有機會,就狠狠打壓。林純鴻會同意與範家合作嗎?

黃渤不敢擅專,只得坦誠相告,此事需徵得荊州的同意,然後將範毓賓客客氣氣地送出朔州。

當林純鴻收到黃渤的彙報後,結合前段時間軍情司的情報,對範永斗的心思洞若觀火。

範永鬥徹底斷絕與滿清韃子的聯繫,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是最根本的原因,但陳奇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陳奇瑜能發揮作用,最根本的因素還在於楊嗣昌的許諾。

“楊嗣昌的志向不小啊……只可惜,腐爛到根的朝廷,能不能承載他的志向?”

林純鴻對朝廷能否順利推動大事,持相當懷疑的態度。

至於範永鬥想在朔北養羊,則是爲給範家留一條後路。範永鬥乃商人,商人如軍人一般,是最務實的一羣人。只要範永鬥眼睛沒有瞎,他一定能看出,荊州的硬實力已經遠遠超過朝廷。現在,範永鬥與朝廷密切合作,戴上皇商的帽子,大明存在一天,自然有他享不盡的好處,可是,一旦朝廷被林純鴻掀翻呢?

範永鬥爲了範家舉族之身家性命,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性。

要讓林純鴻不動範家,僅僅如沈萬山一般捐出鉅額銀兩,顯然不足以保命,沈萬山死於非命,便是明證。最能讓範家安若泰山的,莫過於將範家的部分利益與荊州的利益融爲一體。

如此一來,即便林純鴻想動範家,也得顧忌傷及自身。投鼠忌器之下,給範家多穿一層保護衣。

顯然,與黃渤一道養羊,置範家的利益於荊州的保護之下,置荊州的一部分財路置於範家的經營之下,乃當前最好的融入方式。

林純鴻大筆一揮,同意了範毓賓的請求。

範家與朝廷的大動作,林純鴻業已知曉,但並未放在心上。以荊州雄厚的實力,壓垮脆弱的朝廷和處於動盪之中的範家,還不是輕而易舉?

範家既然想做對荊州有利的事,爲什麼要拒絕?

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92章 開始鑄炮第85章 嫌隙漸生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52章 投降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437章 清港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22章 困獸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520章 試探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38章 登陸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54章 轉變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562章 戰馬(六)第81章 溫周之爭第494章 籌錢糧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07章 驚聞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429章 挑撥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14章 隱忍(二)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445章 詭道第447章 炮灰第50章 初識白杆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70章 金吾營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章 家門之變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404章 合謀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34章 贈劍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67章 淡馬錫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58章 戰馬(二)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18章 江陵侯第530章 亂戰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404章 合謀第417章 佩劍第5章 愁於生計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51章 南召受阻
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92章 開始鑄炮第85章 嫌隙漸生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52章 投降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437章 清港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522章 困獸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520章 試探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38章 登陸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454章 轉變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562章 戰馬(六)第81章 溫周之爭第494章 籌錢糧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07章 驚聞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429章 挑撥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14章 隱忍(二)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445章 詭道第447章 炮灰第50章 初識白杆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70章 金吾營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章 家門之變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404章 合謀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34章 贈劍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467章 淡馬錫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58章 戰馬(二)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18章 江陵侯第530章 亂戰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404章 合謀第417章 佩劍第5章 愁於生計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51章 南召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