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光祿院(三)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不約而同地發展至君主制,這足以說明,君主制是當時人們最好的選擇。

當人類的視野還比較狹窄,突破河流、森林、沙漠的能力還不強時,只能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由於部落裡的人口並不多,部落首領可由選舉制產生。這種形式,部落首領的權力顯然來源於每個部民的授權。

可是,當人類突破了森林、河流、沙漠後,部落與部落之間開始爆發戰爭,優勢種羣的人口數量急劇擴大,一個人所接觸的人,恐怕連部落內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再想通過老辦法選出大家都公認的頭領,顯然已經不太可能。

也許,這個世界上真出現過通過選舉產生頭領的大部落,不過,這樣的部落受到的牽扯太多,難以有效地抵禦其他部落的威脅。比如,古希臘時代的城邦,就湮滅在亞歷山大及他的父親的手中。

現代人總是傾慕古希臘時代的城邦,並認爲那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還說什麼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爲沒有如古希臘城邦那樣的源頭。

這是放狗屁。所謂的古希臘城邦民主,與現代社會相去甚遠,只不過被一些學者牽強附會而已。這就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率先興起的文藝革新一般,明明與古羅馬時代的文藝完全不同,卻被說成文藝復興。

從當時的時代來看,古希臘的城邦制度不足以庇護古希臘人這個種羣繁衍生息下去,遲早要滅亡。

這個時代,必然產生君主。君主出現後,就要想方設法地讓人們認爲他當君主是理所當然的。剛好那時的人們敬畏想象出來的神,因此,所有的君主都不約而同地宣稱君權神授,君權神授,就是所有君主國的立國之基!

不過,這個時候的華夏,與世界略有不同。

大明的皇帝,固然鼓吹君權神授,比如,山崩了,發生地震了,被視爲上天對皇帝的警示,皇帝需下罪己詔,檢討自己。可是,自隋唐以來,除了元代,歷代朝廷都用科舉制選拔官員,模糊了上下階層之間的界限,士子的力量急劇膨脹,而且還作爲一個整體出現在整個社會中,拼命鼓吹“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爲自己這個階層謀取更大的權力。這個時候,單純地鼓吹君權神授,已經不足以解釋朝廷存在的合理性,皇帝必須聽士子的話,方纔能名正言順地執掌全國。

所以,朱元璋將孟子搬出了孔廟,極其嫌惡鼓吹孟子的王安石,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歷史發展的趨勢不以朱元璋的意志爲轉移,士子們蟄伏之後,反擊得更爲猛烈,自嘉靖之後,皇帝已經沒有多少自主權了。

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句話就是現實最好的寫照。

對於這個現實,林純鴻一直看得非常透。自己力量不強的時候,依託着士子階層,繆力培養新的階層,當時投靠東林黨,又與溫體仁勾勾搭搭,都是自己力量不強的真實寫照。

到了現在,新的階層越來越強大,林純鴻終於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喊出了“官紳一體納糧”這句話,着力削弱鄉紳的經濟基礎,打擊士大夫階層的根基。

不過,新階層還處於非常幼稚的階段,士大夫的力量還非常強大,而且新階層和士大夫的界限本來就比較模糊,比如人數衆多的東林黨、復社,顯然屬於士大夫階層,再比如王大俊、李多義之類的人物,看起來屬於新階層,家中卻出了好幾個進士、舉人,到底屬於哪一類?

因勢利導,多年來成功的經驗之一,顯然不能拋棄。

建立諫官制度,既可以歸結爲融合大明朝廷的範疇,也可以視爲融合士大夫的範疇。

實質上,融合士大夫,就是融合大明朝廷的一部分。

這是林純鴻當前最爲緊要的事情,豈能受到荊州內部爭鬥的干擾?

第二日,林純鴻將張道涵、李崇德、黃宗羲、顧炎武四人喚至星拱樓,命令中書府、監察府及黃顧兩人各自擬一份設立諫官制度的方案。

林純鴻規定,方案必須着重解決幾個問題:諫官從何而來,如何產生;諫官體系如何架構;諫官提案的要求;諫官如何管理。

同時,林純鴻還特意交待黃顧二人,道:“若兩位覺得人力不夠,可召集故人至荊州幫忙。”

這句話,無異於告訴黃宗羲和顧炎武,諫官制度的出臺,荊州不會閉門造車,荊州歡迎全大明各路人馬參與設計、制定方案。

黃顧二人大喜,忍不住讚道:“江陵侯之心胸,天下人難及!”

可是,這話聽在張道涵和李崇德耳中,當即暗聲叫苦。林純鴻這種搞法,已經將爭鬥的範圍擴散至全國,監察府和中書府再怎麼窩裡鬥,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導諫官的主導權。

而且,這種爭鬥,大明朝廷必然捲入其中,最終會出現哪些變數,誰也說不清。

且說陳天瑤心裡一直糾結“如果大明沒有了皇帝,你介意麼”這句話,心神不寧,失去了往日的靈性,頗有點憔悴。

後面什麼“君權神授”的,陳天瑤也聽不明白,出於直覺,她認爲林純鴻會在皇帝身上打主意。

自古以來,謀逆之罪往往與千刀萬剮、誅滅九族聯繫在一起,這不得不讓陳天瑤感到心驚肉跳。

周鳳細緻,看到陳天瑤神不守舍,暗暗將陳天瑤拉扯到一邊,提醒道:“老太太精明,看到你心神不寧的,會懷疑你牽扯其中,到時候,說什麼都晚了!”

陳天瑤急辯道:“我沒有牽扯其中啦!周姐姐還信不過我?”

周鳳道:“不是信不過你,是你的神色太不正常。區區設立諫官一事,關我們什麼事?你不要想得太多,男人們都是怪物,我們想不明白的。”

陳天瑤低下頭,沉默良久,忽然問道:“鳳姐姐,如果大明沒有了皇帝,你介意嗎?”

周鳳大吃一驚,繼而怒道:“此等亂七八糟的話,豈能亂說?你會害死三哥的!”

陳天瑤道:“是三哥問我的。”

周鳳只覺得心裡亂成一團麻,不知道說什麼好,最後,只得告誡陳天瑤:“這話以後對誰都不要再提,否則,真會害死三哥的!明白了嗎?”

陳天瑤點頭道:“我知道了,崔姐姐我也不告訴她。”

……

陳天瑤斷章取義,讓周鳳以爲林純鴻有意推翻大明朝廷,魂不守舍的人又多了一人:周鳳。

周鳳當然知道林純鴻現在在折騰什麼事情,不由自主地將皇帝存廢與諫官制度聯繫在一起。

趁着與林純鴻獨處,周鳳直接了當地問道:“諫官制度到底與融合朝廷有什麼關係?”

周鳳到底不敢直接提出皇帝存廢的問題,繞了一圈,用當下荊州政壇流行的融合朝廷一詞代替了皇帝。

林純鴻不知陳天瑤與周鳳說過皇帝一事,不免吃了一驚,對周鳳刮目相看。在林純鴻心目中,周鳳算得上第一個看出設立諫官制度有着融合朝廷的目的。

林純鴻向來對所謂的外戚干政呲之以鼻,並不介意內宅具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再說,他也想趁着與周鳳討論,順便整理一下思路。

因此,他詳細解釋道:“我準備在中書府、監察府、都督府之外,另設光祿院,專門行使顧問之權,爲行政、監察決策提出建議。”

“左右不過是顧問,能有什麼權力?”

林純鴻道:“光祿院可是獨立的,任何機構設立之後,都有擴充本機構權力的慾望。你想想,萬一哪天,光祿院提案,說岳父貪腐,證據確鑿,建議嚴懲,安防司、監察府理還是不理?”

周鳳怒道:“幹嘛拿我父親舉例子?你存心想激怒我?”

林純鴻笑道:“左右不過是例子,你急什麼急?看看,嘴巴都氣歪了,不好看!好了好了,換一個例子,比如光祿院提案,說陳力子貪腐,安防司、監察府理還是不理?”

換了一個例子,還是落在了三夫人頭上,讓周鳳明白了林純鴻故意調笑之意,她瞪着雙眼,哼了一句:“德性!”

周鳳繼續說道:“這麼說來,光祿院會有督查之權。不過,僅有督查之權,沒有調查權,能查出貪腐才叫怪了!”

林純鴻道:“先開個口子在這裡,光祿院能做到哪一步,看他們的本事吧!”

周鳳想了想,道:“也是,新設機構,驟然擁有大權,確實不是好事。不過,這與皇帝存廢有何關聯?”

周鳳不經意間提出了她最爲糾結的問題,讓林純鴻大吃一驚,問道:“這怎麼與皇帝存廢扯上了關係?我什麼時候說過要廢除皇帝了?”

周鳳見林純鴻的驚詫不似作僞,懸了幾天的石頭終於落了地,裝作漫不經心地說道:“融合朝廷,到時候朝廷做主的還不是你,皇帝存廢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林純鴻笑道:“如果你想當皇后,樂於與崔玉、天瑤這幫妃子鬥來鬥去,我倒可以考慮。”

周鳳哼了一聲,道:“到時候還不是被你打入冷宮的命!你倒是說啊,諫官與融合朝廷有什麼關聯?”

林純鴻道:“天下有功名者,只要通過考覈,都可以成爲光祿院中的諫官!”

周鳳陡然明白了,設立諫官哪裡只是爲了融合朝廷?恐怕最重要的落腳點,還是想引入一股反對勢力,每日盯着荊州的那些大佬!

周鳳盯着林純鴻有點花白的鬢角,突然覺得一陣心疼……

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564章 反擊第389章 逾越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426章 入彀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56章 共牢而食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519章 口諭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457章 盛京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1章 垂髫小兒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562章 戰馬(六)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531章 屠殺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571章 自罵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612章 羊吃人第37章 榨油工坊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484章 喚醒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554章 應招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493章 分歧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98章 賭性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24章 猶豫第561章 戰馬(五)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69章 整備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33章 投降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2章 如火如荼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433章 招撫第407章 驚聞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34章 破滅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573章 分崩之初
第34章 鄉村大計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564章 反擊第389章 逾越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426章 入彀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56章 共牢而食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519章 口諭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457章 盛京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1章 垂髫小兒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562章 戰馬(六)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531章 屠殺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571章 自罵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612章 羊吃人第37章 榨油工坊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484章 喚醒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554章 應招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493章 分歧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98章 賭性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24章 猶豫第561章 戰馬(五)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69章 整備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33章 投降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95章 攻打官莊第32章 如火如荼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433章 招撫第407章 驚聞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34章 破滅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573章 分崩之初